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A4打印版】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A4打印版】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A4打印版】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宋朝某大臣,其职责是与知州共同签书以裁决兵民、户口、赋役等事,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由此可知他所任官职是( ) A.通判

B.枢密使

C.转运使

D.市舶使

2、“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它们”指( )

A.磨制石器 B.骨耜 C.青铜器 D.铁农具和牛耕 3、《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若惟署诏赦,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分散宰相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集权 4、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指( ) A.李世民

B.赵匡胤

C.赵构

D.李渊

5、唐朝的一位君主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位君主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7、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局面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8、有四位同学对隋唐史进行了概括,其中与历史比较吻合的是( ) A.中华文明起源

B.中华民族的繁荣开放 1 / 8

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中华帝国的哀落

9、“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这段材料出自《山海经》。与这段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 A.涿鹿之战 C.尧舜禅让

B.盘古开天辟地 D.大禹治水

10、下图所示的是青牛白马的故事,反映的是关于契丹族起源的传说。你知道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并建国的契丹族首领是谁吗( )

A.赵匡胤 B.阿骨打 C.元昊 D.耶律阿保机 1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分割诸侯的兵力 C.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B.保证国家的兵源 D.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12、(唐)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被唐太宗视为“明得失”的“镜子”的名臣是( ) A.魏征

B.宋璟

C.房玄龄

D.杜如晦

13、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 14、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禅让制的推行 C.分封制的实行

B.世袭制的出现 D.郡县制的推广

15、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2 / 8

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C.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16、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禹建立了夏朝 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文王建立周朝 D.周武王建立周朝

17、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 A.宋朝重武轻文 C.从军死伤几率大

B.宋朝重文轻武 D.从军收入低

18、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 ) 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建设 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

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

D.戚继光打败倭寇的消息在日本传开

19、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恰、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不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 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C.对仕途道路的认识不同

B.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 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20、太平军进行北伐和西征的最终目的是( ) A.解除天京之围

C.消灭华尔统领的洋队

B.推翻清朝统治

D.建立与清对立的政权

21、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B.万国尽征戎,烽火被冈峦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22、“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A.陕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 23、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3 / 8

A. B. C. D.

24、秦统一全国以后,某商人要到沿海收购产品,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 )

A. B.

C. D.

25、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A.加强北宋军事力量 C.铲除地方割据势力

B.解决财政问题

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唐代诗歌在中国古代、一枝独秀……科举制度在唐朝走向完备,在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要标准的进士科备受国人青眯,这对唐诗的繁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郭桂花《科举与唐诗的繁荣》

材料三 宋朝读书风气很浓,人们希望用勤苦来获得学问,再以学问来打通权力之门。

——萧子文《简读宋朝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改用考试的方法”的制度是什么?其确立标志是什么?

4 / 8

(2)材料二指出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对科举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材料三中为方便宋朝读书人“打通权力之门”,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反映了宋朝实行什么样的国策?请再列举一例该国策的具体表现。 (4)综上所述,谈谈科举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对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进一次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材料三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联系?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4)“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我先。——孙中山 材料二:2009年4月3日,马英九亲率“部会”文武百官在圆山忠烈祠举行遥祭黄帝陵典礼……“”为纪念黄帝,将清明节定为“民族扫墓节”……

——摘自百度网《祭奠黄帝陵 悠悠中华情》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提及的历史人物是谁?他被中华儿女尊奉什么? (2)根据材料一,说说他的贡献? (3)人民为什么也祭奠他?

5 / 8

(4)请你对人民说一句深明大义的话。

6 / 8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A 2、D 3、C 4、B 5、B 6、B 7、A 8、B 9、A 10、D 11、C 12、A 13、B 14、C 15、A 16、C 17、B 18、D 19、D 20、B 21、D 22、B 23、C 24、D 25、B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1)科举制;进士科的创立。

7 / 8

(2)在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要标准的进士科备受国人青睐;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创立殿试。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重文轻武;文臣统兵的格局形成;武将受到多方面牵制。

(4)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或维护统治;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有利于文学艺术的繁荣,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了朝廷。

2、(1)明朝末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正是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所以李自成军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3)李自成受到人民的欢迎,因为“均田免粮”符合人民的要求,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心声。

(4)这一口号已经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标志着农民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大大丰富了古代农民的内容。 3、(1)黄帝 “人文始祖” (2)造指南针,平定蚩尤判乱等 (3)与人民同是炎黄子孙 (4)言之有理均可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