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消防 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消防 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来源:华佗小知识


目录

1.1 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2

1.1.1 质量目标 ........................................................................................................................... 2 1.1.2 质量保证体系 ................................................................................................................... 2 1.1.3 季节性保障措施 ............................................................................................................... 5

1.1 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1.1.1 质量目标

通过消防验收,工程质量符合整体工程的质量标准要求,确保合格。

1.1.2 质量保证体系

我公司保证在本工程消防工程中,所提供的设备材料和施工工艺及质量完全符合标书、设计图纸以及总包、监理和机电顾问的要求和消防工程的国家标准,不遗留任何缺陷和隐患,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及消防工程一次性通过消防验收。

我公司内设有质检部,全面负责材料的检验和工地施工质量的检查,按施工节点指派有丰富施工经验的质检工程师对工地进行巡回检查;另外质检工程师不但对我公司施工范围内进行检查,作为专业消防公司,他们还对本建筑与消防有关、涉及到消防验收的所有内容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甲方和监理。保证工程一次性通过消防验收,并顺利取得消防验收合格证,工程质量标准达到合格。为了保证本工程的质量,针对本工程,我公司还将采取以下措施:

1.1.2.1 质量保证体系

为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我们将严格按ISO9001的要求,组织精干的施工技术人员及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组成质量保证体系,以满足工程合同的要求。

1.1.2.2 质量管理

1、在开工前,认真做好施工准备,根据施工图,做好图纸交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2、施工准备阶段,对工程施工条件作深入调查和详细分析,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好人员、材料、设备进场;做好技术交底,落实质量管理计划。

3、在施工过程中,坚持技术交底制度,坚持以技术进步来保证施工质量的原

则。每个工种,每道工序施工前要组织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包括专业工程师对工长的技术交底,工长对班长的技术交底,班长对工人的技术交底。对施工人员切实做好技术交底,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各级交底以书面形式进行,并文字记录,因技术措施不当或交底不清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抓好各项隐蔽工程和调试工作的验收,做到不漏项,杜绝质量隐患。加强施工质量记录的管理,记录及时,内容真实,做到施工质量记录资料的同步性、正确性和真实性。施工质量实行自检、互检和专检相结合。安装的设备在检查后都要有实测数据和签证手续,每项设备交工验收都有完整的质量资料。

XXXXXXX消防工程质保体系:

公司生产中心 质检部 项目经理 总工程师 项目副经理 技术负责人 质量责任工程师 工长 技术工程师 施工班长 施工班长 施工班长 各队专职质检员 1.1.2.3 成品保护制度

当像重视工序的操作一样重视成品保护。合理安排工序,减少工序的交叉作业。上、下工序之间做好交接工作,并做好记录,如上道工序的施工可能对下道工序的

成品造成影响时,征得上道工序人员同意,并避免破坏和污染,否则造成的损失由下道工序操作者及管理人员负责。

1.1.2.4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控制

在材料、设备采用前,先对厂家进行审核、选择,并就所定材料、设备作订货技术交底,作为合同附件,并作为设备进场验收依据。在材料、设备进场时,保证有合格证、材料证明单、设备检验报告,由采购人员及时通知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检验合格后报请监理单位专业人员、甲方代表共同按订货技术交底内容对材料、设备进行核查,发现材料设备不合格坚决不用,并让生产厂方进行更换或进行技术处理以达到工程需要和设计要求。并做好材料、设备报验记录。

1.1.2.5 对不合格品的控制

建立对使用材料的检查验收签证制度,严格控制使用材料的质量。材料的合格证或质保书归入交工资料,不合格的材料或三无产品均不得混入使用。

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各级技术专项交底工作,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制度,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当出现不合格分项、分部工程时,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科及项目技术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研讨,找出产生不合格品的因素,并制定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不准把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如不合格分项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工长、项目经理的责任。

1.1.2.6 培训上岗制度

工程项目所有管理人员都持证上岗,并经过知识技能培训。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根据工程的需要,在开工前制定培训计划,并逐步落实。为工程顺利进行打好基础,为提高工程质量铺好路。

1.1.2.7 计量设备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严格对计量仪器、设备进行控制,严禁计量器具有超出检测周期的现象,如因计量器具不准,导致质量检查、检验、试验过程中出

现不合格品而影响工程质量,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1.2.8 质量通病防治以及质量事故的处理措施

在施工前,组织有关人员对产生质量通病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制定质量通病的防治及预防措施。并组织QC活动小组对质量通病进行攻关,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加强自检、互检及质量监督作用,严格控制操作工艺,以减少质量问题的产生。

1.工程质量事故管理:

依照“三不放过”(即事故的原因没分析清楚不放过,事故的责任者和群众没吸取教训不放过,没有可靠的纠错措施不放过)的基本原则,并依照国家建设部和地方建设委员会等机构颁布的有关文件、条例、程序,对质量事故进行上报、调查、评审、处理。

2.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质检员及相关人员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质量事故的范围扩大,并在24小时以内填写事故报告书正式报告建设单位和监理。

3.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10日内项目部负责人员组织完成事故的调查分析,并通知建设单位和监理派人参加。

4.事故调查分析完成后,5日内项目部负责人员指派专人写出事故分析处理报告,并报建设单位和监理备案。

5.一般质量事故发生后,组织相关人员就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依据事故的严重性和公司的有关规定,对责任人给予处罚,对全体员工进行现场教育,杜绝事故的再发生。

6.针对本工程施工要求高的特点,组织有关技术、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和研究,必要时候请专家讲课;所有关键工序和难点工艺,都在施工前,制定施工技术指导书和详细的施工图,报甲方/监理审批后才开始施工。

1.1.2.9 施工中严格按照有关施工程序进行,具体程序流程

1、材料进场检验程序

施工单位填报“工程材料报验单” 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监理工程师审查 对原材料、半成品、配件进行质量认证 在“工程材料报验单”上签认同意或不同意 对有怀疑的原材料、半成品、配件进行质量检查 不同意 同意 监理单位现场检查质量 施工单位在指定的部位上使用 2、隐蔽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签认程序

施工单位 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工程施工质量保证资料齐全 隐蔽、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记录签认完成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完成自评合格 分部单位填写“工程报验单”报监理单位 监理工程师验收 检查质量保证资料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隐蔽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是否完成 检查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否合格 签认合格用“工程检验认证书” 不合格用“不合格通知书” 合格 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不合格

3、工序交接检查程序

工序施工完毕 分包单位自检、初检 合格 通知主现场监理工程师 返修 监理会同现场检查 监理单位检查技术资料 签署质量合格意见或不合格意见 合格 分包单位可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不合格

4、工序暂停施工及复工程序 ·

总监理工程师对危及工程质量和安装施工,按监理权限下达工程部分暂停指令 监理单位通报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通知分包单位

监理单位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工程质量补救处理措施 分包单位改进管理、落实工程质量补救措施,达到规定的技术质量目标 监理单位监督工程质量补救措施落实情况,并限期完成 分包单位填写“复工申请” 总监理工程师认可,签发“复工指令”;不认可,签发监理通知,通知施工单位限期返修,并通报建设单位

5、工程质量问题、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工程质量事故发生、承建单位按规定及时报告监理单位 由承建单位组织有关单位一起调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报监理单位 由承建单位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研究并写出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经各方签认后,报监理单位和有关部门。 承建单位组织落实事故处理方案 监理单位负责监督、检查事故处理方案执行 监理单位负责复查、验收的工程事故部位达到技术质量标准并签认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事故处理完成后由承建单位写出事故 总监理工程师认可,签发“复工指令”;不认可,签发监理通知,通知施工单位限期返修,并通报建设单位

1.1.2.10 进场设备、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设备、材料进场有出厂合格证和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 1、探测器、集中报警器、手动报警按钮、模块、声光报警装置、电话等主要设备的性能指标、型号、规格、数量等符合设计要求,外观表面规整,无损伤。

2、传输线路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其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250V,并有产品合格证。线芯截面选择除满足自动报警装置技术条件的要求外,还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

3、其它材料:配套镀锌螺丝、螺母、垫圈、接线端子、塑料绝缘粘胶带(或黑胶布)、终端电阻等符合安装工艺要求。

1.1.2.11 施工机具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机具由公司统一管理、统一分配至工地现场。

2、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机具全部通过计量、检测部门年检合格的机具,并有良好的保养措施。

3、机具设备配置数量满足该项目规模及工期要求,并有20%余量,即机具使用频度在施工高峰期不大于80%。

4、租用、借用设备入场前由施工队长进行验证。

1.1.2.12 施工过程质量保证措施

1、在施工全过程中坚持自检、互检,并加强过程检查,加强质量指导,力争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发生质量问题进行跟踪管理;填写质量跟踪表,施工工长和班长签字,指明问题所在,提出修改期限,按期复查,确认已经消除,经双方签字后存管理档案。

2、隐蔽工程在隐蔽前进行专门质量检查,在未达到合格标准前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隐蔽工程检查由各专业工程师、合同设计单位、建设(监理)单位共同按系统、部位、工序进行,验收合格后及时填写记录单由参检人员签认。

3、各项安装记录,检验记录、评定报告要随工程进度按实际情况及时填写,该工作作为项目部拨付工程款的重要依据之一。

4、设备定位后观察整体装饰效果和固定的是否稳。是否合乎规范要求,自己检查合格后,才能填写报验单呈交监理公司,由监理公司组织验收。

5、公司每星期组织一次工程巡检。对不合格的工程项目及时整改。 6、建立工程质量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及时反馈。 7、实行质量奖罚制度,奖优罚劣,作为辅助管理的手段。 8、施工中严格按照有关施工程序进行。

1.1.2.13 管内穿线注意的质量问题

1、导线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

2

2、探测回路及联动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0.5MΩ。

3、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无接头或扭接,导线的接头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压接,决不允许有虚接现象。

4、盒内穿线:盒、箱内清洁无杂物,护口、护线套管齐全无脱落,导线排列整齐,并留有适当的余量。导线在管子内无接头,不进入盒、箱的垂直管子上口穿线后密封处理良好,导线连接牢固,包扎严密,绝缘良好,不伤线芯。

5、接地(接零):接地(接零)线截面选用正确、连接牢固紧密。

6、在施工中存在护口遗漏、脱落、破损及管径不符等现象。因操作不慎而使护口遗漏或脱落者及时补齐,护口破损与管径不符者及时更换。

7、铜导线连接时,导线的缠绕圈不足5圈,未按工艺要求连接的接头均拆除重新连接。

8、导线连接处的焊锡不饱满,出现虚焊、夹渣等现象。焊锡的温度要适当,涮锡要均匀。涮锡后用布条及时擦去多余的焊剂,保持接头部分的洁净。

9、导线线芯受损是由于用力过猛和剥线钳使用不当造成的,削线根据线径选用剥线钳相应的刀口。

10、多股软铜线涮锡遗漏,及时进行补焊锡。

11、接头部分包扎不平整、不严密。按工艺要求重新进行包扎。

12、螺旋接线钮松动和线芯外露。接线钮不合格及线芯剪得余量过短都会造成其松动,线芯剪得太长就会造成线芯外露。选用与导线截面和导线根数相应的合格产品。

13、套管压接后,压模的位置不在中线上。压模不配套或深度不够,选用合格的压模进行压接。

14、线路的绝缘电阻值偏低。管路内可能进水或者绝缘层受损都将造成线路的绝缘电阻值偏低。将管路内及时清干净或更换导线。

1.1.2.14 设备安装注意的质量问题

1、探测器及手动报警器的盒子有破口,盒子过深及安装不牢固等现象:将盒子口收平齐,安装牢固,如有不合格现象及时修理好。

2、导线编号混乱,颜色不统一:根据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要求,按编号进行查线,

3

并将标注清楚的异型端子编号管装牢,相同回路的导线颜色一致。

3、导线压接松动,反圈,绝缘电阻值低:重新将压接不牢的导线压牢固,反圈的按顺时针方向调整过来,绝缘电阻值低于标准值的找出原因,否则不准投入使用。

4、安装位置距墙、吊顶不符合要求:按消防规范规定执行。

5、探测器与灯位、通风口等部位互相干扰:同设计人员及有关方面进行协商调整。

6、端子箱固定不牢固,暗装箱巾脸四周有破口、不贴墙:重新稳装牢固、巾脸破损进行修复,损坏严重要重新更换。与墙贴不实的找一下墙面是否平整,修平后再温装端子箱。

7、压接导线时,认真遥测各回路的绝缘电阻,如造成调试困难时,拆开压接导线重新进行复核,直到准确无误为止。

8、柜、盘、箱的平直度超过允许偏差:及时纠正。

9、柜(盘)、箱的接地导线截面不符合要求、压接不牢:按要求选用接地导线,压接时配好防松垫圈且压接牢固,并做明显接地标记,以便于检查。

10、探测器、柜、盘、箱等被浆活污染:将其清理干净。

11、运行中出现误报:检查接地电阻值是不符合要求、是否有虚接现象,直到调试正常为止。

12、消防控制设备的布置符合下列要求:

a、单列布置时,盘前操作距离不小于1.5米;双列布置时,盘操作距离不小于2米。

b、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控制盘至墙的距离不小于3米。 c、盘后维修距离不小于1米。

d、控制盘排列长度大于4米时,控制盘两端设置宽度不小于1米的通道。 13、端子箱内各回路电缆排列整齐,线号清楚,导线绑扎成束,端子号相互对,字迹清晰。

14、消防控制室内柜(盘)接地电阻值符合下列要求: a、工作接地电阻值小于4Ω。

b、采用联合接地时,用专用接地干线由消防控制室引至接地体。专用接地干线

4

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其线芯截面积不就在小16mm²。

c、有消防控制室接地极引至各消防设备的接地线选用铜芯绝缘软线,其线芯截面积不小4 mm²。

d、柜(盘)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都按以上要求执行,各地线压接牢固可靠,并有放松垫圈。

e、各路导线接头正确牢固,编号清晰,绑扎成束。 15、允许偏差项目

a、基础型钢顶部平直程度每米允许偏差1mm;全长允许偏差5mm。

b、柜(盘)安装每米垂直度允许偏差1.5mm,盘顶平直程度相邻两盘允许偏差允许偏差2mm;成排盘顶部允许偏差5mm。

c、盘面平整度相邻两盘允许偏差1mm;成排盘面允许偏差5mm。 d、盘面接缝允许偏差2mm。

1.1.3 季节性保障措施

本工程施工时预计将受冬雨季的影响,工程各级管理人员,随时注意天气的变化,作好每天的气象记录,合理安排工序搭接,采取相的、可靠的技术组织措施,施工的均衡性、连续性才能得到保证。

1.1.3.1 冬季施工措施

1.1.3.1.1 冬季施工准备工作措施

1、做好天气预报工作。本工程由专人负责每日收听天气预报情况,及时与土建装饰工程联系并向工地有关领导汇报,掌握、了解近期内的天气变化,以便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寒流等灾害性天气突然袭击造成损失。

2、落实各级施工责任制。现场各专业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班组长及所有施工人员明确各自的责任,并认真贯彻落实冬季施工措施。

3、做好技术交底。在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由各安装分项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作出详细书面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冬季施工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各种自检制度及

5

各种安装工程中所使用打压泵、切割机、弯管机、套丝机和电气焊等专业设备的安全使用知识,并在施工中监督实施。

4、加强施工质量检查。各安装分项现场负责人及专业质检人员要认真检查安装工程冬季施工措施的执行情况。项目技术负责人、班组长要根据施工验收规范及操作规程作好自检、互检、交接检,并认真作好各项检查的原始记录。

5、施工现场、仓库、加工棚等临设工程在冬季施工前进行全面检查及维修,保证不塌陷、不漏水、不积水,并加强相应的保温措施。所需冬季施工的材料及设备应在冬季施工开始前备齐,妥善储存在仓库内。

1.1.3.1.2 安装工程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1、消防管道、报警管线及设备安装等各分部分项工程均必须按照施工验收规范、施工操作规程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消防管道必须进行试水试压的,在试水试压完毕后必须把水排放干净,防止管道冻坏。各种设备内的水必须用压缩空气吹净;在特殊条件下,采取气压试验,达到有关规定要求。

3、做好冬季施工成品保护工作。

4、在-5℃以下管道焊接时均采取预热措施,保证管道焊接质量。 5、电气暗配管道内穿铁丝扫管,清除管内积水后,封堵好管口。

6、防腐施工,严禁在雨、雾、雪和大风中露天作业,气温低于5℃时,应在采暖条件下施工。

1.1.3.1.3 冬季施工安全管理

(一)冬季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加强冬季安全生产与现场防火的宣传教育。重点是防冻、防火、防毒、防爆、防触电、防高空坠落等预防工作。现场张挂有关警示性标牌、标语,结合安装工程的实际特点做好宣传。

2、在冬季施工开始前,组织对现场各安装分项所有安装施工人员进行一次冬季安全文明施工培训,做好各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并充分发挥现场安全员、班组长

6

的作用。安全员应对现场所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机具等进行排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在施工之前必须排除。施工班组长要根据冬季施工措施及各项安全技术交底切实落实好安全教育、管理职责,严格按施工现场的有关安全规定执行,指导工人在正确使用劳保用品的同时,注意施工作业面上的防滑、防坠落等问题。

3、现场安装工程加工区及生活区的临时给水管道均做好防冻保温措施,对不用的水管阀门及时拆除,防止乱用水、漏水造成冻害。

4、对施工现场的道路随时进行清理和整修,防止冬季积雪结冰,确保道路畅通。 5、消防措施

(1)严格执行现场防火责任制,做好消防设施的检查管理及施工人员的防火培训,做好各项防火准备工作。

(2)消防器材合理安排,统筹管理,均设置明显标志,不准随意动用。 (3)坚持用火申请制度。现场用火应先提出申请,经安全人员批准按指定地点设专人负责用火,严禁施工人员在建筑物内随意用火。

(4)电焊作业地点应设置防火屏障,附近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在高处电焊作业时,应设专人看管现场。

(5)下班前必须将办公室内的取暖设施断电、熄火,夜间值班人员加强巡逻检查。

6、搞好现场安全生产。 (二)冬季施工安全检查措施

1、建立完善的现场安全检查制度,并将各种责任制落实到人。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安全文明施工检查及主要负责人、安全检查员对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日巡检制度,对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坚决杜绝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的发生。

2、在大风、雪、雾天气施工前,应重点检查各种施工用机械设备及现场施工作业环境。

3、随时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及其处理结果,应同时向所有冬季领导小组成员通报,确保在安全隐患未消除之前,不得进行施工作业,确保冬季施工顺利进行。

7

1.1.3.2 雨季施工措施

1、雨季施工准备工作:

(1)在雨季前,首先对安装工程未完项目进行盘点核查,详细排出雨施进度计划,充分考虑施工的不利因素,编制详尽可行的措施方案,特别是施工技术交底反映雨施的特点及要求。

(2)检查生活区用水管路是否符合管线布置要求,排水设备工作是否正常。 (3)检查露天堆放的材料的防雨、防潮措施是否到位。 2、雨季施工中的主要技术措施:

(1)窗口、门口等处的消防管网要有挡雨措施,防止管网淋雨生锈。

(2)各类材料堆放于室外库外的要搭设防雨棚子。棚子牢固安全可靠,防雨水压塌。

(3)安装于室外或露出室外的设备要用塑料布包好,以免杂物、雨水灌入。 3、雨季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安全部门在雨施前组织施工人员培训,安全教育及安全交底工作,使各级人员提高雨施安全意识。

(2)加强安全检查,严禁施工现场材料乱堆乱放而堵塞排水通道。发现存在隐患的,责令及时整改并及时复查。

(3)做好施工区、生活区的安全防护工作,修复好生活区与施工区的出入通道,及时处理地面的积水。

(4)加强现场用电的安全管理,对所有的配电箱引用电源,仔细检查是否有安全接地装置,并检查配电箱是否有破损,对发现的不安全隐患要随查随修,不可敷衍了事,防触电事故发生。

(5)大风及雷雨天气,禁止室外作业,避免发生雷击伤人事故。 4、雨季施工期间的成品保护措施:

(1)各类配电箱、柜上锁,并设专人管理,以防乱接电暖设备,造成损坏。 (2)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控制作业面出入人员,以防闲杂人员在暖和地方汇集,造成不必要的丢失或损坏现象发生。

8

(3)现场增设成品看护人员,要求其加强责任心,忠于职守,加强巡视。 (4)凡是能安装门上锁的场所一律安门上锁,管理好钥匙,确因施工需要,要做好审批和交接手续,以防安装上去的成品丢失或损坏。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加大对故意破坏或偷盗现象的打击力度。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