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几何时:指过去没有多久。不能理解为“不知什么时候”。
2.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之意)。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顾”。
3. 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悲惨动人,重在悲。不能理解为“文章的好或坏”。
4.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不能理解为“缺少整体性、系统性”。
5. 感同身受: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蒙受恩惠一样。不能理解为“感受”。
6. 雅俗共赏:指人的文化水平的高低。不能理解为“作品的雅俗”。
7. 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遵循或效仿的法则。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8. 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苛求完美。不能理解为“对人的责备”。
9. 差强人意:指勉强能使人满意。不能理解为“太差劲”。
10. 不刊之论:指不可更改的言论。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的文章”。
11. 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不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
12. 耿耿于怀:形容有心事不能忘记。不能理解为“对人怀恨在心”。
13.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不能理解为“冷得不能出声”。
14. 具体而微: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不能理解为“事物具体而细小”。
15. 对簿公堂:指公堂上受审。不能理解为“告上法庭”。
16. 目光如炬:形容见识远大。不能理解为“目光炯炯有神”。
17. 马革裹尸:形容军人战死沙场的无畏气概。不能理解为“因生活贫困,死后下葬很可怜”。
18. 久假不归:指长期节育借用而不归还。不能理解为“长期休假在外不回家”。
19. 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的音讯或事物。不能理解为“传播声音(空谷传声)。
20. 登堂入室:比喻造诣高深的程度。不能理解为“步入屋室”。
21. 形影相吊:形容孤单,既没有同伴,也没有同情者。不能理解为“彼此关系好,常相伴(形影不离)”。
22. 望其项背:形容赶得上或比得上。不能理解为“赶不上或落在后面。” 前面常加否定词,如“难以望其项背”。
23.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置之度外)”。
24. 振聋发聩:比喻用文学语言唤醒糊涂的人。不能理解为“声音很大(震耳欲聋)”
25.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26. 坐地分赃:赃,赃物。不亲自作案而坐等分取赃物。
27. 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
28. 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
29. 噤若寒蝉:噤,闭口。寒蝉,寒天里不再鸣叫的蝉。比喻不敢说话。也指默不作声或没有声息。
30. 不赞一词:赞,参与。指对完美的或不了解的事物不能提出 一点看法,意见。
31. 惨淡经营:本来是说作画之前的苦心构思,后来形容苦费心思谋划并从事某件事。
32. 计日程功: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
33. 莫衷一是: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衷,决断。
34.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体,体验,实行。
35. 奇文共赏:奇,美妙,奇异的文章共同欣赏,现多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
36. 五风十雨:(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五天刮次风,十天下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37.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泛指见多识广,学问深厚的人。
38. 三人成虎:三人谣传有老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比喻流言惑众,容易使人误假为真。
39. 表里山河:表。外表,里,里面。山河,指太行山与黄河。后亦泛指高山大河。指一面依山,一面临河。形容地势险要。
40. 不名一文:名,占有。连一文钱也没有。形容人贫穷到了极点。
41. 阳春白雪:不能理解为春天的雪,而是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跟“下里巴人”相对。
42. 下里巴人: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指战国时楚地和蜀地交汇处的民间音乐,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对举。
43. 屡试不爽:屡,多次。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44. 名山事业: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传的事业。多指著书立说。
45. 明日黄花:明日,重阳节后。黄花,菊花。重阳节过后的菊花。重阳过后,赏菊就没有多少兴味。比喻迟暮不遇之意。后也比喻过时的或没有意义的事物。
46.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已。也比喻乐曲高妙。又形容自然风光美好。
47. 求田问舍:舍,房屋。到处谋求买田置屋,形容胸无大志,只知营私。
48. 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营私作弊。后指玩弄文字技巧,耍笔杆子。含贬
义。
49. 大快人心:快,指痛快。指决议、举动、结果完全符合人心,使人们非常痛快。多用于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打击的场合。作褒义用。
50. 久假不归:假,借用。本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语本《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后也比喻长期染上了坏习惯,不能改正。
51. 万人空巷:大家都从家里出来聚向一处,使街巷都空了。多用来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把所有的人都吸引来的盛况。
52. 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形容现象奇异,色彩斑斓。
53. 涣然冰释:涣然:也作“焕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冰一样消融。像冰融化一样流散消失。比喻嫌隙、疑团、误会等完全消除。
54. 空穴来风:穴,洞孔,来,招来。空的洞穴容易招进风来。后多用以比喻流言蜚语乘虚而入。也代指流言蜚语。
55. 空谷足音:人迹罕至的山谷传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人事、音信或言论。
56. 善刀而藏:善:擦拭干净。把刀擦干净,收藏起来。比喻行事适可而止,善于收敛自己。
57. 暴虎冯河:不用舟楫趟水过河。空手打老虎,徒步过大河。比喻勇猛果敢。也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
58. 酒囊饭袋:盛装酒饭用的袋子。比喻只会吃喝,不会做事的之人。
59. 有口皆碑:碑:纪功的石碑。引申为颂赞。所有的人都一致称颂。
60. 不足为训:不值得做为效法的准则。不以人废言:以:因为。不因为人犯有错误,就将他的正确言论加以否定。
61. 人面桃花:原指女子的面容与桃花辉映。后用以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
62. 城下之盟:盟:旧指宣誓缔约或签订和约。在敌军压境或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也泛指一般性的协议或协定。
63. 穿云裂石:穿透云霄,震裂山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 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人清贫或生活简朴。
65. 细大不捐:捐:抛弃。小的大的都不舍弃。表示兼收并蓄,毫不遗漏。
66. 间不容发:间:中间,间隙。发:头发。中间的距离很小,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比喻情势极为紧迫、危急。也比喻诗文严谨,语言精粹。
67. 罪不容诛:诛:杀死,判处死刑。处以死刑都不足以抵偿其罪行。形容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68. 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含贬义,同“三长两短”。
69. 前无古人:指以前的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也指空前的。含褒义。
70. 千夫所指:为众人所指责。形容触犯众怒。
71. 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含贬义。
72. 师出无名: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73. 言不及义: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胡言乱语”、“鬼话连篇”、“信口开河”含有贬义。“一语破的”、“一针见血”、“言之有理”含有褒义。
74. 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必定能取胜。
75. 七月流火: 火,星名,即心宿。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此时暑热开始减退。
76. 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的高大华丽和众多,用来赞美新屋。
77.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子。
78. 炙手可热:原义是手一接近就感受很热,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一些势气焰嚣张。
79. 付之一笑:不当一回事;不值得理会的事,只以一笑来对待它。
80. 不学无术:不是“不学习没有技术”,而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
81. 不绝如缕: 不是“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的样子”,而是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断了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微弱或后继者稀少。
82. 不孚众望:不使大家信服。
83. 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84. 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用作贬义。
85. 匠遇作家:“作家”不是“搞文学创作之人”,而是能手、行家。该成语比喻双方本领不相上下,能人碰上能人。
86. 兔走乌飞:“兔”“乌”指月亮、太阳,比喻时间迅速流逝。
87. 功高不赏:不是“有大功劳不用奖赏”,而是功劳大得无法加以赏赐。
88. 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不能仅将它理解为“首先、第一个”。
. 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做。贬义词。
90. 屠龙之技:不是“高超、令人生羡之技”,而是无实用价值、徒有虚名的技术,贬义。
91. 木人石心:比喻某人为人正派,威不能屈,利不能诱。不是“蠢笨、迟钝”。
92. 火中取栗:比喻为别人冒风险,徒然吃苦头而得不对好处。
93. 独步天下:指独一无二,无与伦比。并非“一个人走天下”。
94. 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出自“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指坐着柴车,空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不是“生活困顿、拮据”
95. 再作冯妇:“冯妇”不是女子,而是春秋战国时晋国的一个名叫冯妇,善打老虎的男子。该成语有重操旧业之意。
96. 始作俑者:贬义词,是指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开恶例的人。不能仅仅将它理解为“第一个”。
97. 高屋建瓴:“建”不是“建造”而是“倾倒”,即把盛水的瓶子从屋顶上向下倾倒。比哈居高临下,势不可挡。
98. 逢人说项:指到处为某人或某事说好话。项指唐代诗人项斯,得名士杨敬之极力介荐,因而声名大振。不是“到处说人坏话”。
99. 尺布斗粟:用来讽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能相容。
100. 想入非非:本义为主观意念进入离奇玄妙的境界。中性词。基本义是借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贬义词。常只用其基本义。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有些成语单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很容易搞错。复习备考时,对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要加强记忆,掌握其正确释义。下面是70个易望文生义的成语的正确释义,希望同学们能记住它们。
l、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
2、七月流火:“流火”指火沉。是天气转凉之意。
3、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4、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5、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6、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7、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8、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9、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10、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11、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
有听到。
12、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生活简率,或家境清贫。
13、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14、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15、三人成虎:三人谎传市上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比喻流言惑众,容易误假为真。
16、五风十雨:每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17、万人空巷:家家产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8、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19、危言危行:危,正直。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20、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21、木人石心:形容人意志坚定,不为外物所动。
22、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23、大而化之:原意是赞美一个人的修养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现在用以形容对事
情不过细,马马虎虎。
24、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不敏:没有才能)。
25、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26、非异人任:异人,别人。不是别人的责任。后常用以指某事由自己担当。
27、师心自用:倔强固执, 自以为是,独断独行。
28、先入为主:以先听到看到的为主,其它的难于理解接受。
29、如坐春风: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
30、一定不易: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用以形容事理正确无疑,不可改动。
3l、独具只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有独到之处。
32、不易之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33、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34、毁家纾难:捐献全部家产,解救国家危难。
35、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36、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37、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38、坐地分赃:(匪首、窝主等)不亲自偷窃抢劫而坐在家里分取赃物。
39、下车伊始:指官吏初到任所。
40、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
4l、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42、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致。
43、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44、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45、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46、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47、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48、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49、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50、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51、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52、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
53、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54、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55、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
56、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57、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58、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59、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60、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6l、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62、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贬指。
63、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65、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66、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67、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68、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69、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70、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
双解成语集锦
双解成语指一个成语有两种含义。主要有两种情况: —种是成语的意义不同,感情色彩也相应不同,呈现出意义与感情色彩的双重性;另一种情况是成语的意义呈现出双解现象,但感情色彩并不一定相应变化。这种成语多次在高考题中出现,如:灯红酒绿(1992年)、苦心孤诣(1993年)、想入非非(1995年)、淋漓尽致(2000年)、左右逢源(2000年)、不三不四(2001年京、皖、蒙春季)、捉襟见肘(2003年全国、2006年全国卷11、2006年湖北)、短小精悍(2004年广东)、玲珑剔透(2004年江苏)、九牛一毛(2004年吉黑滇川)。不少考生在做题时只注意到了成语用法的一个方面或者感情色彩的一个方面而误选答案。 常见的双解成语有:
1、按兵不动:使暂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2、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3、如虎添翼: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力口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
4、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5、终南捷径:比喻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6、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
7、高视阔步: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
8、难分难解:双方相持不下(多指竞争或争吵、打斗) 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
9、乘风破浪: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地向前发展。
10、抓耳挠腮: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也形容欢喜而不能自持的样子。
11、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12、披星戴月: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劳顿。
13、拼死拼活:不顾一切地斗争:拼个死活。也指用尽全部精力。
14、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
15、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16、旁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或高傲。
17、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18、冷若冰霜: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态度严肃,使人不易接近。
19、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形容路弯弯曲曲。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20、人仰马翻:形容混乱或忙乱得不可收拾的样子。
21、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或人力,使经常不缺。也比喻一点一点地做某件事,总不间断。
22、六亲不认:形容人没有情义或不讲情面。
23、独善其身: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24、风流人物:指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物。旧时也用以指轻浮放荡或好色的入。
25、体无完肤:形容浑身受伤。也比喻论点被全部驳倒或文章被删改得很多。
26、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逆劲有力。也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27、纲举目张:比喻文章条理分明,或做事抓住主要的环节,带动次要的环节。
28、难兄难弟:形容兄弟都非常好。今多反用,讥讽两人同样坏。也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29、想入非非:非非,佛家所说的非一般认识力所能达到的玄虚境界。指想得离奇玄妙,或胡思乱想入了迷。
30、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31、独往独来:形容毫无挂碍地独自往来行走。也比喻不仰仗他人,全靠自己。
32、短小精悍:形容人身体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
33、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
34、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35、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36、李代桃僵:原意是以李树代桃树受虫蛀。比喻兄弟间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37、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也形容人聪明伶俐。
38、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39、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40、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像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RONG
容易弄错的成语
1.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2.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
3.久假不归:长期借用不归还。
4.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距今畏惧的样子。
5.马革裹尸: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战死疆场的 无畏气概。
6.危言危行:讲正值的话,做正值的事。
7.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兄容欢迎、庆祝等盛况。
8.目无全牛:技艺达到了极度纯熟的地步。
9.望其项背: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10.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了险,结果白吃苦头自己还没得到好处。
11.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12.美轮美奂:形容房屋多而又高达华丽。
13.如坐春风: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长辈或良师的恳切教诲。
14.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之间想敬相爱,关系融洽。
15.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和遭受灾难。
16.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不改变内容。
容易重复的成语
1、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禁不住,抑制不住。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
2、难言之隐:隐,隐情。深藏于内心的话或事。难以说出口的隐情。不能用成“难言之隐的苦衷”。
3、南柯一梦:南柯,指梦境中的南柯郡。泛指一场美梦。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
4、相形见绌:相形,互相比较。绌,缺陷,不足。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
5、如芒在(刺)背:芒,芒刺,好像芒刺扎在背上。形容惶恐不安。不能用作“好象如芒在背”。
6、遍体鳞伤:遍,全部。鳞,鱼鳞,这里指伤痕布满合身。像鱼鳞一样密。形容被打得合身都是伤。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7、当务之急:当务,当前应办理的事情。原指应当做的事情才是最紧要的。后指当前所做事情是最紧要的、最急迫的事。不能用作“目前的当务之急”。
8、接踵而至: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到来。形容很多人接连而来。不能用作“接
踵而至地闯进来”。
9、津津乐道: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乐道,乐于谈论。指饶有兴味地谈论某事。不能用作“津津乐道地说”。
10、闻名遐迩:遐,远,迩,近。远近都闻名。形容名声很大。不能用作“海内外闻名遐迩”。
11、责无旁贷:责,责任。贷,推卸。自身负有的责任,不能向别人推卸。不能用作“责无旁贷的责任”。
12、生灵涂炭:生灵,指百姓。涂炭,沼泥和炭火。比喻困苦的境地。指老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不能用作“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13、安居乐业:安定地居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14、见(贻)笑大方:见,被,大方,内行或有见识的人。被内行或有见识的人笑话。不能用作“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等。
15、自渐形秽:渐,惭愧,秽,丑陋,肮脏。原指自己的容貌风度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不能用作“感到自渐形秽”。
16、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泛指众多的读书人。不能用作“众多的莘莘学子”。
17、扪心自问:扪,摸,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形容心地坦然,光明正大。
不能用作:“扪心自问的自责。”
18、真知灼见:灼,明亮、透彻。指正确透辟的认识和见解。不能用作“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19、满腹经纶:经纶,原指整理丝缕、理丝为经,编丝为纶,统称经纶。引申为治国或办事的能力。形容人很有学问和才干。
20、众所周知:周,普遍、全。大家都知道。不能用作“这是大家众所都知的”。
21、妄自菲薄:妄,不实在,过分的。菲薄,轻视,过分地瞧不起自己,以致失去了信心,不能用作“~你自己”。
22、不虞之誉:虞,预料。出乎意料的称赞。不能用作“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23、日理万机:理,处理,机也作“几”事务。一天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不能用作“每天都要日理万机。”
24、无地自容:容,容下。没有地方可以藏身。也指处境窘迫,无栖身之处。
25、恍然大悟: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明白,觉醒。一下子忽然明白过来。不能用作“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
26、任重道远:任,负担。负担沉重,路程遥远。比喻既担负着重大而艰巨的责任,又必须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不能用作“任重道远的责任。”
27、眼花缭乱:缭,亦作“撩”纷乱。看到纷繁复杂或光彩耀眼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不能用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28、破天荒:天荒,从未开垦过的土地。比喻从未有过,第一次。不能用作“破天荒的第一次”。
29、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势头并未停止。不能用作“正~”
30、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梵语指一切生物。原为佛教语。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后用以指一大群普普通通的人。不能用作“众多的~”
31、耿耿于怀:耿耿,心里有事,很不安宁的样子。心里老是想着,不能忘怀。不能用作“心里一直~”
32、感激涕零:涕,泪,零,落。感激得流下了眼泪。形容非常感激。不能用作“~得流下了眼泪”。
33、历历在目:历历,一个一个清楚分明。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不能用作“往事~地出现在眼前”。
34、刻骨铭心:铭,镂刻,记载。镂刻在骨头上或心里。比喻感受深刻,永不忘记。不能用作“令人难忘的教训~”。
容易误用的成语
(1)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不要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空”之意。
(2)差强人意:差,稍微地;强,振奋。原是能振奋人的意思。现多用来指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3)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4)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木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5)数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的无知。
(6)屡试不爽: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注意不能把词义理解反了。
(7)瓜田李下:瓜田里李子树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8)尾大不掉:掉,摇动。尾巴太大就不好摇动。比喻部下强大,不听从调动指挥。现也比喻机构庞大。
(9)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注意不能将“训”理解成“教训”。
(10)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前后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时含谦义。
(11)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12)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一天。黄花,菊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它比喻过时的事物,不是表达“将来时”。写成“昨日黄花”也是不对的。
(13)文不加点:点,涂抹,修改。意为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14)胶柱鼓瑟:鼓,弹奏。瑟,古代的一种乐器。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15)曲突徙薪:突,烟囱。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搬开灶旁的柴禾,避免发生火灾。比喻事先预防,以免发生危险。
(16)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使用时注意其褒贬色彩。
(17)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巧妙。与这个成语语义相近的成语是“鬼斧神工”(形容技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两个成语相同点是“技艺高超巧妙”,不过,前者强调“人工”,后者强调“天然”。
(18)休戚与共:休,欢乐;戚,忧伤。彼此间忧喜与祸福共同承担,指同甘共苦,有两个前提。注意不能与“息息相关”混淆,后者只比喻关系密切而无同甘共苦之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