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热点
1二战后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和结束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当今“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牵制美国称霸,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2指出二战结束至今新的世界大战一直未曾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二战的惨痛教训、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国际间合作的加强 ;联合国的作用
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请你设计一条反战宣传标语,以警醒世人。
①“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② “做维护和平的使者”;③ “唱起生命之歌,拉起和平之手”、④“战争的硝烟将掩埋人类的生存,和平的气息将推动历史的进步”、 ⑤“让我们铸剑为犁,和平共处,共同发展”⑥“同放和平鸽,共处艳阳天”
4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20年间,日本是怎样“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的?最终结果如何?
答 借助美国的扶持,制定适当的经济,引进最新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工业
比较内容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主要标志 第一次 (工业或产业)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上半期 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及广泛使用 理论基础 领先国家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进入的时代 交通工具 新兴的部门 牛顿的力学 英国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 蒸汽时代 汽船(轮船)、火车 法拉第的电磁学 美、德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 电气时代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 主要发明(成果) (最重要发明:蒸汽机) (最重要发明:电机、内燃机) 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 第二次 (科技) 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末20初 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三次 (新的科技)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正在进行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美国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网络信息时代 宇宙飞船 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 (最重要发明:电子计算机) 机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807年富尔顿发明汽船 1814年斯蒂芬孙发明火车 爱迪生发明电灯、电报等, 1945年美国制成电子计算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Ⅰ号)
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 1997年2月苏格兰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了母羊“多利” 动力能源 特点 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 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第一次工业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发展相对缓慢 .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第二次工业几乎在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核能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的过程。2、科学和技术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2、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紧密结合,相互促进。3、影响 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和原料,加紧殖民扩张,许多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例如: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尤其是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的革新)位晋级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90年代,经济全球化成为趋势 全球化(趋势)的开始:新航路的开辟
1、经济全球化特征:二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各国
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总体看,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2、全球化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高新科技)推动,促使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2)二战后,各国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 (3)十年代,国际形势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趋势。
(4)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信息技术发展,缩短了世界各国时空距离,提供了便利条件。
3、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国际分工不断加强。 (2)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公司在全球化中
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全球化活动中最活跃因素,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3)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4、世界贸易组织:
(1)成立时间:1995年1月1日 (2)总部:瑞士日内瓦 (3)英文缩写:WTO
(4)宗旨: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
动,对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改善国内经济结构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 不利影响:
(1)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 (2)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4)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快,市场的破坏作用膨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和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6、(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中国态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3)中国的应对措施:在顺应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4)积极表现: ①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会议。(APEC
会议)
②2001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③成功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
7 全球化面临的问题:
人口急剧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毒品蔓延,国际恐怖活动猖獗, 核武器扩散等。
8 解决方法(有效途径: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③增强国际合作,制定有效措施,共同做出努力。④保护自然环境。
9、我国在这一趋势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
机遇: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
发展。
挑战:由于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可能处于不
利地位;(如发达国家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可能转移到中国来;
国际经济风险可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一些西方国家可能会以“”等政治问题要挟中国,牵制中国对外经济交流与发展. 10 (2011年)当今全球经济正面临着哪些重大问题? 失业问题、债务问题、资产价格泡沫、贸易保护主义等
11我们可以看出当今世界具有怎样的特点?面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应该怎么办?请你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别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特点:政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但还存在着许多影响政治与经
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建议:政治上反对霸权主义,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经济上进一步改革开
放,学习国外管理经验与技术,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融入全球化潮流。 12 在当前(2011年),战争频繁,动荡不已。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是什么?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当前的国际争端?
因素:地区冲突、、宗教纷争、领土纠纷、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 焦点:巴以冲突,朝鲜和伊朗的核问题、利比亚危机等;
解决方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希望通过和平
方式(协商或对话)来解决国际争端。
13哪些问题是对当今“和平与安全”的挑战?联合国应该怎样应对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⑴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贫困问题和武装冲突。
⑵采取有效办法,防止且消除破坏和平的侵略行为;以和平方式调解国际争端;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