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年部编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2017年部编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7年部编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4课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内外交困。

(2)目的: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3)口号:“自强、、“求富”

(4)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5)措施:①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③兴办教育:a.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京师同文馆)

b.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c.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如:詹天佑)

④.组建新式洋队,筹划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6)结果

1.失败。1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2.失败根本原因:只单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7)评价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进步性: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时间:14年——15年 (1)甲午中日战争

①背景:日本“”;14朝鲜爆发东学党

②时间:14年——15年

③战役:

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左宝贵(殉国)

黄海大战——邓世昌(殉国);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中国失去黄海的制海权

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奋力抵抗) 随后日军制造旅顺大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时间:15年

②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③内容:

割地——清割辽东半岛、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通商——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苏杭杀虫”)

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需求)

④影响:使外国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瓜分中国狂潮

①沙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②各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③美国“门户开放”

第6课 戊戌变法 时间:18年 (1)背景:《马关条约》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序幕——“公车上书”

①时间:15年春 ②地点:北京 ③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

④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⑤结果:未上达光绪帝。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

①组织学会:强学会等 ②创办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等

③代表人物:梁启超、严复(进化论思想)等,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4)高潮——“百日维新”

①时间:18.6.11——9.21 ②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③内容:

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

(5)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1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6)失败原因:①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妥协性、软弱性)

(7)历史意义:①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②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最突出)。

(8)启示: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时间:1900—1901年 (1)义和团运动(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①兴起:山东、直隶一带。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逐渐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②发展:清由“剿灭”变为“招抚”,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斗争方式——粘贴文告;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等

③口号:“扶清灭洋”

评价“扶清灭洋”:“扶清”——前期有利于得到清的支持发展壮大,但对清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灭洋”——表达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2)抗击八国联军

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1900年

参与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直接目的:义和团运动

②义和团与爱国清军抗击八国联军

a.廊坊大捷 b.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西什库教堂、东交民巷使馆区

c.天津保卫战:老龙头火车站、紫竹林租界。(聂士成殉国)

③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下失败。

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④八国联军的暴行: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报复性的、劫掠,充分暴露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3)《辛丑条约》的签订

①时间:1901年

②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③内容:

“赔”:清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禁”: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

“拆”:清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东交民巷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④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