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心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王少安
关于幸福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对于老人,能安度晚年或许就是幸福;对于孩子,能痛快地玩或许就是幸福;对于病人,能恢复健康或许就是幸福;对于穷人,能吃上一顿饱饭或许就是幸福。虽然幸福有不同的定义,但都是关注各自内心的不同感受,从这个角度看,幸福,其实就是心理上的一种满足。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获得这种幸福的体验,却不是那么容易。繁重的工作让我们疲惫不堪,处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夹缝中,更把我们推向一个尴尬无比的境地。曾经有人这样形容教师的境遇:“起的比鸡还早,吃的比猪还差,干的比牛还累,拿的比民工还少,睡得比老鼠还晚……”据说曾经有人做过一项调查,教师是幸福指数最低的职业之一。听到这些议论,看到这些资料,作为一名老师,我的心情沉甸甸的,社会大环境加之于教师身上的种种苛责,教师何来幸福可言?
尽管如此,陶继新老师告诉我们,虽然幸福看似遥不可及,但我们依然可以选择让自己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幸福的教师一定会用阅读来点亮人生。
一个心里没有阳光的人,是无法照亮别人的.教育本就
是播撒光明的事业,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努力让自己蜡烛般微弱的光芒散发出太阳一样灿烂的光辉,当红烛燃尽,才发现连一点点照亮自己心灵的光亮都没有留下。如果说教师职业的劳累、与其他职业的鲜明对比以及社会大众的不理解都让我们感觉到身心疲惫,那么教师自身心灵的脆弱与空虚只会让我们更加远离幸福。而饱读诗书的教师会在阅读中找到让心灵宁静的方法:与其成天在埋怨和愤愤不平中度过,不如脚踏实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品读经典,自己的心性;对话大师,陶冶自己的情操。不被无谓的事情影响自己寻找快乐、追求幸福的脚步。因为幸福从来都是自己内心的独特体验,任何人都不能把幸福送给别人。
幸福的教师一定会用阅读来充实心灵
既然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那么改变心态,可以获得幸福。充实内心,就是在心里挖掘出一汪幸福的泉水,让幸福的感觉长久滋润着自己。而读书,是教师提升境界、充实内心、获得幸福的最佳途径。陶老师告诉我们,一个人20岁如果不读书,他已经老了。因为人的生命除了一般人所谈的常态之外,还有一个精神和心灵的维度。没有精神和心灵层面的成长,没有它的滋润,你的内心就是苍白的。而要想真在心灵层面提升自己,就要阅读文化精品。高层次的阅读,可以拓宽生命的维度。所以书读得多而且精了,就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种种不公平,就能够在清贫的境遇中依然保
持快乐的心态,就能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由高贵的人格,幸福,便触手可及。
幸福的教师一定会用阅读来享受生命
获得幸福不易,守护幸福更不易。心灵是田,种好心田,才能年年收获幸福的甘甜,一朝怠惰,便容易让杂草占据心田,使人背离幸福的方向。所以,幸福需要浇灌,需要勤恳地呵护。坚持读书,可以使人对幸福的体验不断加深,由物质的小满足到精神的大享受,由个人的小幸福到博爱的大境界,幸福的深度和质量都是截然不同的。惟有持续读书,才能完成这个幸福增值的过程。时间越长,增值越多,久而久之,还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快乐体悟。更为重要的是,生命深层有了经典的滋润,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享受幸福,享受快乐。
幸福在心,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巨大的的幸福宝藏,读书就是开启宝藏的钥匙。有的人找到了,所以一直幸福着。有的人没找到,所以还在埋怨着、嫉妒着、愤恨着。孰不知,幸福,从来没有远离,它——就在我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