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考试整理 绪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充层面的价值要求 ○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价值支撑 ○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方针 ○
第一章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课本p17
理想: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特征: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是多方面多类型的,理想有现实性、预见性、时代性、阶级性、实践性。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特征: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信念有不同的内涵和层次, 阶级性、多样性、稳定性、坚定性、复合型。
1
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
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
第二章
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着重树立三个观念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
二、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 三、 爱国主义与拥护国家统一
2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课本p57
第三章
人生与人生观:课本p65
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得失观○2树立正确的幸福观○3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
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
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
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
第四章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
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
3
中国道德的主要内容: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主义理想而奋斗○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3始终把利益放在首位○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
第五章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 ○
第六章
法律的本质:
1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
2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即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所体现的意志 ○
3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
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
4
确立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保障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
确立的基本制度:
1我国确立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和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2我国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有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发展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两种基本形式: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七章
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p178
第八章
我国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政治权利与义务: 1选举权利与义务 ○
选举权被选举权选举义务 2表达权利与义务 ○
表达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表达自己对国家公共生活的看法、观点、意见的权利。典型表达方式
5
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和示威等。 3民主管理权利与义务○4监督权利与义务 ○
人身权利与义务:
1生命健康权利与义务○2人身自由权利与义务○3人格尊严权利与义务 ○
4住宅安全权利与义务○5通信自由权利与义务 ○
财产权利与义务
1私有财产权利与义务○2继承权利与义务 ○
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
1劳动权利与义务○2休息权利与义务○3社会保障权利与义务○4物质帮助权利与义务 ○
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1宗教信仰权利与义务○2文化教育权利与义务 ○
依法行使权利:
1权利行使的目的 ○
公民在行使法律权利时,不仅要形式上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也要符合立法意图和精神,不得违反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保障权力行使的正当性。 2权利行使的限度 ○
任何权利的行使都不是绝对的,都有其相应的限度,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限度来行使权利。 3权利行使的方式 ○
权利行使的方式分为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和行为方式,有时口头方式与书面方式可以兼用。 4权利行使的程序 ○
公民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行使相关权利
依法履行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与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
2遵守和法律的义务 ○
3维护、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
4依法服兵役的义务○5依法纳税的义务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