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红旗渠感想
为了庆祝党的90岁生日,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公司组织了全体干部职工到河南林州红旗渠进行参观学习,接受传统教育。林州人民的壮举,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可以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林州人民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战天斗地的勇敢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一名党员感受很多,现在简要的总结一下。
一、 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令我震动。
林县地处太行山区,昔日到处是荒山秃岭,地少人多,十年九旱。为了改变这一切,林县人整整用了十年时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修建了红旗渠。我们知道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正是我们国家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时期,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很多人粮食都不够吃。但是林县人民没有向困难低头,他们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气概、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始修建红旗渠直至最后竣工,一干就是十年,这期间他们住工棚、睡山洞;吃粗粮、啃咸菜;刚钎不知用了多少根,铁锤不知用坏多少把,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水泥自己烧,他们遇山开路,遇沟建桥,硬是在太行山间,建起了一条人造天河。林县人民所付出的汗水和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是实实在在的。因此,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干出来的,不是自己粘贴的。当站在红旗渠上,看着滚滚的章河水,经过崇山峻岭流入万亩农田时,心里不禁为林县人民当年的壮举所震撼,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想想现在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都有了质的改变,但有些同志还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工作中总是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主动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精神,从而使工作处于被动,造成了不利局面。难道现在条件好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就不需要发扬了吗?这个问题其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索。
二、林县人民穷则思变的精神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在交通闭塞大山里,以能吃苦耐劳著称的林县人一直在过着贫穷日子。让我感慨的是,林县人虽地处深山,但他们在接受了大跃进的教训之后,思想很冷静,他们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寻找穷困的原因,寻找改变穷困面貌的“法宝”。他们抓住了山区缺水、十年九旱、粮食欠收的主要矛盾不放,终于寻到了一条“近水”即章河水,他们毅然地地打起了它的注意,作出了历史性的抉择。他们战天斗地、开山凿洞、崩石架桥,竟让章河水,穿山而来,在太行山的峭壁上修下了一条令世人瞩目的水渠。他们艰苦奋斗,却没有一味的打井抗旱,他们自力更生,也没有一股脑地修大寨田,更没有甘愿过穷日子,披上越穷越的外衣,向国家身手要救济。他们穷则思变,甘冒一定风险的变,科学地变,合理地变,这则是林县红旗渠精神另一主要内容。参观后,林县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当我们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转变观念,开拓思路,谋求新的突破口。从林县人改革开放后的奋斗经历可以看出;红旗渠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过时,穷则思变的精神还应传扬。
这次参观红旗渠,我无法说清有多少感受。但有几条自己清楚了,那就是:人要有一种追求,即向林县人那样,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理想目标的向往;作为党员,就要始终保持对最高信仰的追求。人要有一种精神,即像林县人那样,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你在向理想目标奋斗过程中,必然要有艰难的付出;作为党员,在此问题上,决不可以为自己找任何退路。人要有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即到任何时候,都要像林县人那样,头脑保持清醒,不断求“变”,不断地创新、进步;我作为一名部门负责人就要投身于当前不断深入的变革之中,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拓宽思路,转变观念,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另一点,作为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起好党员的表率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我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脚踏实地地工作,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做不怕困难,主动工作的模范;做不讲空话,多干实事的模范;做诚实朴素,勤俭节约的模范;做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模范;做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模范。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为公司发展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红旗渠时期相比,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没有变,红旗渠精神永远不能丢。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刻苦工作、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不断把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
施工部:高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