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 业 开 发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4期
双江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郭学艳1,2,刀 勇3
(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2.双江县甘蔗技术推广站,云南临沧 677300;3.双江县茶叶办公室,云南临沧 677300)
摘要:双江县有悠久的种茶历史,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茶叶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双江县涉及面最广的传统骨干产业。茶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的困难和问题,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形势,采取有效,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茶叶产业,是双江茶叶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对策1 双江茶叶产业发展现状1.1 双江茶叶产业发展优势
1.1.1 资源优势独特。拥有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树群落,是勐库大叶种茶的发源地,是冰岛茶的原产地,具有资源的不可替代性。随着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双江古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成功申报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的认证,双江被评定为“勐库大叶种茶故乡”和“世界古茶树原乡第一标志地”,具有资源的难以复制性。
1.1.2 发展基础坚实。2016年末,全县共有茶园面积1.31万hm2(其中:无公害茶园1.17万hm2,有机茶园0.1万hm2),占全市9.56万hm2的13.65%,居全市第三位;可采摘面积8 666.67hm2,占全市8.79万hm2的10%,居全市第四位;毛茶产量1.1万t,占全市12.2万t的9%,居全市第五位;平均产85.03kg/667m2,全市93.98kg,比全市低8.95kg,居全市第五位;产值1.2万元/667m2,居全市首位;实现一二三产总产值15.72亿元,居全市第三位;茶农纯收入3.5亿元,占全市19.94亿元的17.56%,人均纯收入3 532元,居全市首位。2 主要做法和经验2.1 加大支持
不断调整和充实茶产业发展工作机构,研究出台《双江自治县“十一五”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双江自治县“十二五”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天下茶尊 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意见》和《洁净茶园实施方案》等5个指导性意见,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支撑。2.2 加大投入力度
整合农业、交通、水利、工信等部门项目,加大生态茶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园区灌溉及交通条件,建成茶园1.31万hm2,改善园区道路20条50km,配套园区灌溉工程6件,改造生产线3条,共计投资6 000万余元。2.3 加大企业培育
积极为企业服务,引导企业走规范化、生产化、品牌化等现代企业发展路子,通过县相关部门正确引导及企业自身努力,全县有获生产许可认证茶叶加工企业51户(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6户,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户、云南省著名商标3户、云南名牌产品2户,获得国家级龙头企业称号1户、省级龙头企业称号1户、市级龙头企业称号3户)。2.4 强化园区规划
规划并组织实施了勐库亥公万亩生态茶叶产业园,启动冰岛茶生态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建成了荣康达乌龙茶生态文化产业园,勐库戎氏、冰岛王庄、俸字号等生态文化产业园稳步推进。2.5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共引进荣康达乌龙茶生态文化产业园、滇濮古镇、天下茶仓、吴氏纸箱厂等涉茶项目59个,招商引资协议金额75.8亿元。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营10个,在建49个,实际完成资产投资19.1 亿元。
3 存在的主要问题3.1 面积与产量不匹配
双江有8 666.67hm2的可采摘面积,毛茶产量仅为1.1万t,平均产85kg/667m2,比全市平均产低8.95kg/667m2,在单产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2 产量与产值不匹配。
2016年,我县毛茶产量是1.1万t,平均价格44.99元/kg,农业产值4.98亿元,精制茶产量6 175t,工业产值8.45亿元,茶叶工农业总产值13.43亿元,处在全市的第三位。双江勐库大叶种茶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价经济优势。3.3 产值与税收不匹配
2016年全年茶叶工业产值8.45亿元,税收仅有318万元,“十二五”期间,茶产业的工农业产值50亿元以上,税收仅约为2 000万元,税收对产业发展的贡献作用不明显。3.4 品质与效益不匹配
双江勐库大叶种茶有一流的品质,但由于生产、管理不规范,加之个别商家掺假使假、以次充好,影响了产品质量,降低了产业效益。
3.5 品牌与市场不匹配
由于企业小、散、弱,加之企业品牌创建和培育不足,使双江的企业竞争优势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冰岛茶和勐库大叶种茶的品牌效应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3.6 开发与保护不匹配
由于缺乏完善的保护机制和管理措施,在利益驱动下,使得资源被过度开发。
4 今后双江茶叶产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4.1 以提升原料品质为目标,实施基地优化工程
4.1.1 加快生态茶园建设。围绕“生态、安全、特色、高效”的要求,以勐库、沙河、大文三个乡(镇)为重点,辐射勐勐、忙糯、邦丙和两农场,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洁净茶园建设为重点,鼓励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对基地进行整合,实现统一经营、规范管理。同时,通过配套基础设施,创新茶园建设投入机制和经营管理模式,改善优化茶园生态环境,把双江建设成为全市生态茶园示范基地。
4.1.2 加快基地认证工作。依托双江茶叶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云南双江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强化勐库大叶种茶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工作,突出冰岛茶地理标志认证,以茶叶庄园建设为载体,通过引导,扶持和鼓励企业开展认证认可工作,提升基地管理水平和质量,提升勐库大叶种茶品牌优势。
4.1.3 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严格执行《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适时修改完善《双江自治县古茶树保护管理条例》,出
·6·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4期产 业 开 发
台《双江自治县古茶树保护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古茶资源的保护管理,对辖区内的古茶树资源进行普查并挂牌保护,推动双江茶叶产业快速发展。
4.2 以稳定增长为目标,实施主体培育工程
4.2.1 强化企业培育。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引进先进制茶工艺和技术,更新加工设备,改善生产条件,加强茶叶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将产业链延伸到食品、医药、保健、化工等领域,增加附加值;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集团化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研究并出台《茶叶初制所管理办法》,从原料、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强化对茶叶初制的监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招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和外来企业投资茶产业。
4.2.2 强化涉茶组织建设。指导和推动涉茶商会、协会健全和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内部管理,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活动,提升社团组织在茶叶行业的引领作用。
4.3 以提升产品质量为目标,实施质量保障工程
4.3.1 制定勐库大叶种茶地方标准。严格执行《云南普洱茶标准体系》,结合双江实际,建立健全《勐库大叶种茶地方标准》,严把茶叶在种植、管护、采摘、生产加工、运输、仓储等环节的质量安全,大力推广茶园建设、茶园管理、加工车间和制作工艺标准化,保障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
4.3.2 强化质量监管。一是按照“三品一标”的要求,健全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质量全程追溯体系。严格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监控,建立“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茶叶质量安全体系;二是建立严格的农资市场监管和农药进货、销售、使用管理机制,加强农资流通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禁农药;三是加大“洁净茶园”建设力度,健全村规民约,建立群众监督机制,严格工作措施,全力抓好茶叶原料质量。四是加大惩处力度。对茶农不按“四无一有”的要求管理茶园,滥用农药、化肥,造成农残超标,影响茶叶品质的,一经发现,将在相关媒体进行爆光并列入黑名单。
4.3.3 建立茶叶检验检测中心。建成集检验、检测、实验和科研于一体的质检中心,按国家现行茶叶产品标准开展全项检测,为茶叶加工和茶叶检测提供技术研究和开发服务。每年定期不定期对茶叶产品进行抽查,特别在春、夏、秋茶上市之时开展专项检测工作,为双江茶叶产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检测和监督服务,确保茶叶品质。对在检验检测中存在农残超标,达不到国家相关质量标准要求的,将进行严格查处,并在相关媒体进行爆光并列入黑名单。
4.3.4 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对茶叶市场经营主体的日常监管,严厉打击各种无证经营、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通过经
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对从辖区外收购茶叶、以次充好进行生产、加工、销售的,将在相关媒体进行爆光并列入黑名单。
4.3.5 强化税收征管。坚持依法制税、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茶叶税收的管理和执法行为;堵塞茶叶税收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水平为重点,运用投入产出法的原理,切实加强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税收管理;以实现税源有效控管和便于管理为核心,以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和培育税源为目标,努力实现茶农增收、经营者增效、财政增长。
4.4 以强化品牌形象为目标,实施品牌提升工程
通过品牌培育,进一步提升勐库大叶种茶的品牌优势,传播健康茶叶新观念,提升勐库大叶种茶的市场定位和品牌形象,把品牌效应转化为经济优势。
4.4.1 提升区域公共品牌。强化品牌整合力度,依托勐库大叶种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公共品牌,制定品牌管理和使用办法,围绕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积极打造“双江茶、勐库牌、冰岛魂”,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强化品牌管理,提升冰岛茶品牌效应,培育“云茶”顶端品牌,积极创建勐库大叶种茶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国家有机产品示范区。
4.4.2 培育企业品牌。建立品牌建设考核奖励机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名牌产品”、“云南省质量奖”,“临沧市知名商标”、“临沧名牌产品”、“临沧市质量奖”。
4.4.3 拓展销售市场。支持鼓励企业在国内茶叶销售重点城市建立营销网点,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和产品评比活动,不断拓宽茶叶销售市场。
4.4.4 加强市场推广。以“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每年举办不少于2场次的宣传推介会,组织双江茶叶企业到国内大中城市和茶叶重点城市开展宣传推介活动。
4.4.5 培育茶产业新业态。与国内权威机构合作,根据普洱茶的收藏和投资属性,运用“互联网+茶叶”技术,配套建设茶叶交易中心、仓储物流中心、收藏中心,将双江建设成为集生产、加工、交易、收藏为一体的茶业发展综合体。
4.4.6 加强网络建设。建设勐库大叶种茶网站,统一发布茶业新动态;鼓励企业突破传统的营销模式,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参考文献
[1] 江凤琼,梁名志,王立波.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35-7336.[2] 李云娜,朱兴正,蒋会兵.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湖南农业科学,2012,(22):39-42.
(上接第4页)
的薰衣草品种进行驯化栽培、提纯复壮,筛选出符合西北内地自
然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
参考文献[1] 宋磊,曹均,曹庆昌.北京地区发展薰衣草观光产业可行性分
析[J].北方园艺,2012,(1):165-167.
[2] 韩路,贾志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交错带发展苜蓿草业
的可行性及前景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4):66-69.
·7·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