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声乐体裁在不同时期的艺术发展
作者:李志艳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35期
摘 要 马克思在艺术的发展的问题中指出,艺术的发展会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存在不同的发展状况,在音乐方面,声乐体裁在不同时期的艺术发展也是不尽相同的,它总会与社会的发展相关联。 关键词 艺术 声乐 体裁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提到,关于艺术它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跟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结合在一起,具有永久的魅力,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超历史的价值。在不同的时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声乐体裁会有不同的艺术发展。 1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这时期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它主张以个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艺术发展在这一时期非常重视人的价值,提倡个性与,主张个性自由,反对天主教的神权;主张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反对封建迷信。在西方音乐史上,音乐艺术受其影响不断向前发展,人文主义世界观是该时期音乐文化和美学思想的基础,音乐在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声乐体裁出现了法国的尚松、德国的利德。
尚松,是一种叙事曲,流行于16世纪的法国。尚松具有鲜明的法国民族特性,从词到曲都有典型的法国风格。演唱时用维奥尔和小型竖琴伴奏。它一般按照音节谱曲,强调规则的重音,音乐植根于诗歌的韵律,节奏鲜明轻快。尚松多为四个声部的织体,各声部基本上是以同步的节奏陈述歌词,但也不缺乏模仿的运用,音乐开始的段落一般要重复或在作品结尾再现。尚松作为宫廷普通娱性节目的一部分,常被用于宫廷娱乐,同时,它也是老百姓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的复调音乐体裁是利德。利德是用德国方言演唱的艺术歌曲。15世纪末利德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它采用德国音乐素材,吸收了法—佛兰德的音乐风格技法,创作了四声部的利德。在利德中固定声部以一个熟悉的曲调作为定旋律,其它三个声部围绕它编成复调织体。16世纪中叶利德在路德维希—森夫尔的创作中达到完美成熟。 2巴洛克时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巴洛克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成熟,文艺复兴带来的人文主义思想正在各个领域中向封建主义和宗教迷信发起强大冲击,科学、艺术、政治不断发展,推动着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全面走向近代。其中有三个方面影响艺术的发展。第一种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第二种是君主政体的巩固,随之产生强大的中产阶级,对艺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第三种是在科学发展和对地球进行探索的影响下,对大自然产生了新的兴趣。总之,这些文化倾向连同它们在艺术中的反映,形成了所谓的宗教势力和非宗教势力共同保持的一种基本上令人乐观的新的均势,受其影响的这时期的声乐体裁有歌剧、清唱剧。
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歌剧被视为西方经典音乐传统的一部分,因此和经典音乐一样,流行程度不及当代流行音乐,而近代的音乐剧被视为歌剧的现代版本。
清唱剧形成于16世纪末,到了17世纪,以教为主要内容得到迅速发展,清唱剧分为拉丁文的教会音乐与意大利文的通俗音乐两种类型。清唱剧是一种大型的音乐作品,通常同时使用管弦乐团、独唱家以及合唱团。包括独唱、重唱及合唱,由管弦乐队伴奏。其中,各乐章的歌词在内容反应当时的社会生活,它的篇幅较大,有较鲜明的戏剧结构和情节,更富史诗性和戏剧性。清唱剧没有布景、服装和动作,演员只是歌唱,主要是在音乐会上演出,是当时重要的声乐体裁。 3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产生在十九世纪初,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与同法国大有关的自由民主思想,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它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具有民族特色。这时期的声乐体裁主要是大歌剧。
19世纪上半叶,法国风行的声乐体裁是大歌剧。大歌剧的情节一般取于历史题材,分为四或五幕,融合了音乐、舞蹈、盛大的合唱场面,等等。法国大歌剧场面恢弘、富丽堂皇,具有史诗性风格。法国大歌剧就具备四大要素:富丽堂皇的布景、别致细腻的编舞、引人人胜的情节和历史题材。所以,史诗般的结构与超长的长度也是大歌剧的特点。这些作品融合了音乐、舞蹈、盛大的合唱场面,取材于17世纪欧洲宗教战争等历史事件。深受各地歌剧院的欢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艺术的发展的脚步会不断前进,声乐艺术也会同其它上层建筑一样,随经济基础的变革而变化,随政治、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也要沿着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道路,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 李传龙.论文学艺术的上层建筑性质[J].社会科学,1981(2). [3] 陆梅林.何谓意识形态——艺术意识形态论[J].文艺研究,1990(2).
[4] 彭会资.文艺不能称为上层建筑吗?——与朱光潛教授商榷[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