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
学位类别: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工学硕士学位(科学学位) 0802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 0802Z1信息器件制造技术与装备 0802Z2 数字装备与计算制造 执行开始--终止年级: 制订二级单位: 一、学科概况
2013-2015 机电工程学院 中南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创建于1955年,1960年招收研究生,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设立“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覆盖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和数字装备与计算制造、信息器件制造技术与装备等2个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其中“机械设计及理论”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与“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于2007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设有“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复杂装备设计与极端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铝合金强流变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岩土设备设计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金属塑性加工摩擦与润滑”、“设备测试与故障诊断中心”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以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与国外ASM公司共建的“微电子封装技术实验室”等。
本学科致力于机械基础理论与技术集成、先进制造理论与技术等的研究,并围绕国民经济中起支柱作用以及国防和空天运载等关键技术与装备进行研究和
设计开发,在高性能材料制备与装备、信息器件制造、齿轮数字化制造、深海资源开发、车辆与工程装备、特种机器人等研究方向具有特色和优势。
二、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拥护中国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科研作风、科学道德和合作精神,品行优秀,身心健康;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定的生产实践及试验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和方向,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独力工作能力。成为既能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与设计工作,又可承担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1 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代码 高性能构件/材料成形理论、Forming Theory,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for High 技术与装备 机械制造及Performance Structure and 其自动化 Materials 高性能材料构件设计制造一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ntegration of High 体化 Performance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Special Manufacturing 特种制造技术与工艺 Technology and Technique 精细微纳结构件注射成型理Injection mold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Fine Micro-nano 论与技术 Parts 复杂模具设计制造理论与关Design & Manufacturing Theory and Key Technology of 键技术 Complex Mould 机电液系统控制理论与技术 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Mechanical- Electronic- Hydraulic Systems 机械电子工程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 Robots Intelligent Machine and Special 智能化机械与机器人技术 Robot Technology 工程与作业装备设计与控制 Design and Control for Engineering and Working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2 Equipment 机电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Fault Diagnosis for 断 Mecha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Theory and 机电一体化理论与技术 Technology of Mechatronics Modern theory of exploring, 现代探测制导与控制 guiding and controlling 3 复杂机电系统现代设计理论Modern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s for Complex 机械设计及与方法 理论 机电系统动力学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chatronics System Dynamics 大型成套设备设计理论与技Design Theory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for Large-scale 术集成 Complete Set of Equipmen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for 工程设备设计与制造 Engineering Equipmen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for 轻型航空器设计与制造 Light Aircraft 摩擦润滑理论与技术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Tribology and Lubrication 疲劳与断裂理论及应用技术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Fatigue and Fracture 4 车辆工程 5 0802Z1 新能源汽车设计理论与控制Design Theory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clean-energy 技术 vehicles Dynamics & Control of Vehicle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Systems Electronics and Measurement 车辆电子与测控技术 & Control Technology of Vehicles Energy Saving and Fault 车辆节能与故障诊断技术 Diagnosis Technology for Vehicles Design Theory and Technology 专用车辆设计理论与技术 for Special Vehicles 0802Z101光电子器件制造技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for Optoelectronic 术与装备 6 Devices 信息器件制造技术与装0802Z102微电子制造技术与Microelectronics 备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装备 Equipment Design and 0802Z103微机电系统设计与MEMS Manufacturing 制造 0802Z201数字化设计、制造Digital Design, Manufacturing 0802Z2 and Equipment 与装备 数字装备与Complex Curved Surface 0802Z202复杂曲面制造 计算制造 Manufacturing 0802Z203CAD/CAM/CAE及虚拟CAD/CAM/CAE and Virtual Technology 技术 四、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1. 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硕士生学制为3-5年。综合素质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2. 培养方式
(1)实行指导教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培养工作制,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小组成员应协助导师把好各个培养环节的质量关。
(2)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学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
(3)导师对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教育应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五、学分与课程
1.学分
(1)实行学分制。研究生课程教学16学时计1学分,实验教学32学时计1学分。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和补修课学分。研究生的学分要求如表1。研究生培养的环节和学分如表2。
表1 基本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学分要求 专业学位课分学分要求 组 分组说明 公共学位课 专业学位课 选修课 培养环节 总学分 加修课 6 14 6 6 32 4 专业学位课 专业学位课 4.5 9.5 数学课 专业核心课 表2 研究生的培养环节学分要求
编 号 培养环节名称 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形势与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社会实践 学分 2 2 1 1 备 注 全日制研究生 全日制研究生 所有研究生 全日制研究生 (2)研究生根据个人培养计划按学期选修课程,每学期选修的总学分全脱产研究生不超过17学分(不包括培养环节的学分)。
全日制硕士生课程学习一般为2个学期。全日制硕士生公共英语课一学期修完。校本部和铁道校区文科类学院、三所临床医院、校外基地的全日制硕士生秋季上课,其他学院全日制硕士生春季上课。
2. 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任选课和加修课等。课程设置如表3。
表3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号与名称 学时 公共学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2 课 研究 自然辩证法概论 硕士生综合英语 专业学位最优化方法 16 32 1 3 2 春 秋/春 秋 选择不学分 2 秋 开课学期 说明 课 矩阵论 数值分析 应用数学方法 随机过程 液压流体力学 实验应力分析 弹塑性力学 机械振动 现代设计方法 信号采集与分析 现代控制工程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 先进制造理论与技术 40 2.5 48 3 春 秋 春 春 春 秋 秋 秋 春 秋 春 春 秋 春季 春季 秋季 春季 秋季 秋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少于十四个学分的课程,其40 2.5 40 2.5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2 2 2 2 2 2 2 2 2 2 中 数学类课程不少于两门 选修课 系统动力学及其仿真 高等机构学 摩擦与润滑理论 光电子器件制造学 结构模态分析理论与技术 选择至少六个学分的课程, 24 1.5 24 1.5 24 1.5 24 1.5 2 其中可包含一门外院开设的与研究设计和制造的数值模拟与仿真 32 金属凝固成形及控制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微电子器件制造学 微分几何与啮合原理 24 1.5 32 32 32 2 2 2 2 方向相关的课程 现代材料加工工艺、技术与装32 备 多体动力学 疲劳强度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 流变成形理论与技术 CAD/CAM原理及集成技术 现代液压传动系统分析 电液控制技术 机器人控制技术 24 1.5 32 2 秋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秋季 秋季 春季 秋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春季 秋季 春季 秋季 24 1.5 24 1.5 32 2 24 1.5 24 1.5 24 1.5 机电系统传感与测试技术(英) 24 1.5 深海资源开发技术与装备 PLC及其应用 DSP原理与应用 快速成形理论与技术 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液压冲击机构设计与控制 新能源汽车 专用汽车结构与设计 培养环节 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形势与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社会实践 课程与培养环节说明:
24 1.5 32 2 24 1.5 24 1.5 24 1.5 24 1.5 24 1.5 24 1.5 2 2 1 1 (1)加修课是指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必须加修的课程。硕士生分别必须加修所考取学科本科生阶段的专业基础课2门以上。加修课计算学分,但不在硕士生应修满的规定学分之内。
(2)课程免修免试
硕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达到《中南大学关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免修免试的规定》要求者,凭考试成绩单原件申请免修免试。研究生在学期间连续在国外学习或工作一年以上的,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和学院主管院长审核,凭护照签证原件和复印件到研究生院培养与管理办办理免修免试留学国外语。
对于研究生在国外留学期间所修的专业课程,由本人提供学习成绩证明原件和课程考试有关资料,由学院主管院长审核并认定为对应培养方案内的相应课程,到研究生院培养与管理办登记成绩。
(3)全日制硕士生参加《形势与》课为2学年,考核合格计2学分,才准予答辩。
(4)要求硕士生在学期间听取10次以上学术报告或专题介绍(组织单位是学校有关部门、二级单位或学科,或外单位),积极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会议;在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前,硕士生应与所在单位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进行一次学术交流活动。
硕士生参加学术报告,每次应有不少于500字的总结,并经导师签字后留存,达到要求后,按规定时间交本单位研究生管理办审核,并记载成绩。 六、社会实践
本学科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可选择完成学校安排的研究生社会实践任务(30学时,视情况还可以酌情增加),或完成30学时的实践教学工作。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根据具体情况,可集中也可分散,但必须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实践教学工作可以是助教、助研、助管和参加“三下乡”活动(0.5个月以上)等,并按照要求进行考核。 七、学年考核与筛选
在每学年放假前,学校组织研究生对一学年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成绩、科研业绩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评定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每学期对研究生进行筛选,达到退学规定的研究生要根据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学籍处理。
研究生中期筛选是对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研究生在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进入学位论文之初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与评定。
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成绩、科研综合能力、身心状况四部分。
考核结果设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考核结果为优秀、合格的的研究生,可按培养计划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继续攻读学位。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研究生,三个月内进行一次补考核。补考核通过者,继续攻读相应学位;补考核仍不合格者,按中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有关规定给予退学处理。考核结果将作为研究生评优、评奖(硕士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重要依据。 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期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硕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6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一以上。
科学学位硕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或对国家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硕士生不得晚于第三学期作公开的选题报告。首次选题未获通过者,应在6个月内补作一次。
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上填写网络版《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选题报告评审通过后,交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办存档,由研究生助理记载成绩。 九、学位论文进展与考核
在每年的10月中旬,对所有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由二级单位布置,分科研所(系、教研室、科室)组成检查小组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进行检查考核,切实解决研究生论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对综合能力较差、论文工作进展缓慢、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的研究生提出警告,或按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十、发表学术论文
本学科要求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应至少在被CSCD、ISTP、EI或SCI检索的刊物上发表(或录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1篇(会议论文必须发表并被检索),方可申请授予学位。以上发表的论文必须以中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其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各检索源期刊以研
究生入学(或注册)当年公布的收录期刊目录为准,学习期间如遇期刊调整,被调入和调出的期刊均为有效。 十一、学位论文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求用中文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完成,研究生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1年。
学位论文必须观点正确,条理清晰,论据可靠,论证充分,推理严谨,逻辑性强,文字通顺。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术成果或应用成果,应能反映出硕士生已经掌握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从事科研工作或专门工作的能力。 十二、主要参加专家
钟掘院士 刘少军教授 刘义伦教授 黄明辉教授 李晓谦教授 谭建平教授 吴运新教授 邓华教授 段吉安教授 王艾伦教授 张怀亮教授 蒋炳炎教授 唐进元教授 朱建新教授 杨忠炯教授 李力教授 夏建芳教授 易幼平教授 傅志红教授贺继林副教授 柳波副教授 副教授 何玉辉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