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2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NO.2 2010 (总68期) JOURNAL OF HAONING TEACHERS CO!.LEGE(SOCIAL SCIENCES EDmON) General No.68 音乐教育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探究 张静华 (辽阳职业技术学校,辽宁辽阳111000) 摘要: 当代教育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本文通过对音乐教育的论 述,详细探讨了音乐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高校音乐教育提供了详实的科学理论。 关键词: 音乐教育;大学生;人际关系;美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898(20lO)02—Ol06—o2 大学时代是人生多姿多彩的美好时期,也是成功塑造人 高记忆质量和效率,有利于知识的程序化和创新。音乐是一 的素质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有着对周围世界探求的强烈欲 种声波震动,并带有一定的规律,欢快、舒展的节奏音乐,可 望,他们有敏锐的感知力和快速领略事物的能力,因而更渴 以刺激体内细胞分子发生共振,使静止和休眠的分子和谐地 望自己拥有更高的审美修养和音乐修养。音乐教育与其它 运动起来,使体内组织细胞也发生和谐的共振。同时赋予细 教育学科相比较,它具有以下独到之处。 胞的新的生命活力,并且使细胞能够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 一、音乐教育具有均衡开发大脑的作用 层的兴奋,改善人的兴奋状态,消除不利于人体的紧张情绪, 音乐教育与人的大脑有内在的联系,可极大开发、促进 把人调整到最佳心理状态。 学生智力的发展,相应提高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爱因 对于一个人的成功,除了开发好大脑,还需要勤奋、毅 斯坦曾经说这样过,“我的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 力、观察发现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一个至关重要 的,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在什么事业 的因素——兴趣。音乐教育能够调动学生大脑积极性,对培 上我都将一事无成。在科学思维中,永远有着音乐的因素, 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高尚情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起着 真正的科学和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可见音乐对人类 不可忽视的作用。 智力开发的功效所在。成就了许多名人、伟人及成功人士, 二、音乐教育具有激发情商的作用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音乐教育能够熏陶美的心灵。高雅音乐是音乐教育的 人类的思维器官是大脑,大脑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结 最高境界,是一种品味,是人们对高尚艺术的追求。人们能 构,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右脑各负其责。神经生 够在音乐中感受到美,感受到心灵的净化。贝多芬曾说过, 理学家罗杰・斯佩里研究证实了人的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左 “音乐使人高尚起来”。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进发出火花,音 脑主要主管语言、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右脑主要主管与知 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音乐能够抒发人类 觉、形象思维(即包括知觉、节奏、形象、想象、空间感等),具 的欢乐、悲伤、痛苦、激愤、热爱、赞美……各种各样的丰富情 有音乐、艺术等综合的整体性能力。人的右脑的功能主要在 感,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灵魂的工具。例如:通过欣赏并演唱 艺术方面,左脑是无法取代的,但对右脑的开发又可以促进 《国际歌》和《国歌》,那铿锵有力、激昂澎湃并充满着国际主 左脑的开发与利用。从小开始学习钢琴的人,最终如果不能 义和爱国主义的歌曲,不仅使听者受到国际主义、爱国主义 成为钢琴家,他们也更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音乐中乐器 的思想教育,而且能够陶冶情操,鼓舞人的斗志,使人在精神 之王钢琴采用的是双手并用来弹奏,手的十个指头神经末梢 上吸取无穷无尽的前进动力。因此音乐教育能够引导和教 在弹琴时都接触琴键。同时刺激大脑,使大脑也得到锻炼。 育大学生形成健康和良好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及真正 当钢琴演奏音乐作品时,乐谱中有音符、旋律、节奏、速度、力 的健全人格。优美抒情的歌曲和轻音乐给人以放飞愉悦的 度等这些因素,在弹奏钢琴时要充分调动眼、手、脚、耳、脑, 心情,使人心旷神怡。如《牧羊曲》中唱道“日出嵩山坳,晨 才能完成作品,可开发人的智力,增强人的思维能力。 钟惊飞鸟。林问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花香,山花俏, 音乐还可以将人的大脑B波调整到智慧型的 波。无 羊儿跑,狗儿跳……”这美妙的歌词和动听的旋律,如身临其 论弹奏的是音乐作品,还是声乐作品,无论音乐作品从小的 境,陶醉在其中,忘却了自我。神奇的音乐,美妙之至,音乐 作品到大的交响乐、歌剧……都能给听众充分想象的空间, 可以称作是人类的万能语言,人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像任 从而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人在听音乐的时候,或者歌 何心灵说话和被一切人所理解。音乐美育正是以音乐的音 唱的时候,身体会分泌出有益于增强记忆力的化学物质,提 响通过听觉传播到大脑,作用于人的心灵,激发人们的情感, 收稿日期:2009一I2~20 作者简介:张静华(1968一),女,辽宁辽阳人,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和音乐理论研究。 ・106・ 唤起情感的共鸣。 抒情的音乐使人在想象中自由地翱翔,可见音乐教育可以培 养和疏导大学生不良的情绪,消除偏激、愤怒的情绪,努力克 制冲动,做一个情绪自控能力的主人。对同学、集体、家人充 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超越精神和社交能力,音乐 可以培养人的一技之长,音乐的美能使大学生有修养、有风 度、有气质,这必然使人在人与人之间交往中赋予魅力和吸 引力。因为优雅的举止,风趣幽默的谈吐会使交往者不但感 受到有趣味,而且是一种享受,这种好的氛围带给周围人以 愉快。这种无形的吸引力和魅力,使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成为挚友。此外,人格的高尚,情趣的高雅以及内心世界的 真、善、美,是人类生活共同追求的目标,也带给人以幸福。 这是人生幸福的写照。 满信任和热爱,积极置身于集体、社会中,让自己具有合作能 力和团队精神,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与他人能和睦相处,进行友好交流和往来。摒弃那些患得患 失、心胸狭隘、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片面看问题等不利和谐 人际关系发展的因素,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情感越来越深 刻,不断地拓宽和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不断地完善自己,加 强综合素质的修养,在未来社会中、事业上获得成功。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其 特殊的作用,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为了适 应时代是需求,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音乐 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们要努力加强对学生 的音乐教育,使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更具有活力、创造力和 进取精神,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更好地服 务于国家和社会。 通过音乐教育,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大学生在校园的 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而且影响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以及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将 来的家庭生活是否幸福和谐,乃至于民族的健康发展和社会 安定。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世界、健康心理、良好心态,促进 学生个性的发展,音乐教育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 对人的情绪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激昂的音乐可以使人 从萎靡不振的情绪中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正常工作中去。 (上接第57页) 和审美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激发了情 趣。 (二)细品读,咬文嚼字。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记叙文对 话富有个性,诗歌用字精炼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教学 时应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欣赏,在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的同 虽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就会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去领悟美的意境。《江雪》一诗,通过 抓住“雪”,“千山”,“万径”,“孤舟”,“独钓”等词引导学生 进行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静寂的寒江独钓图:寒冬腊 时,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 1、仔细推敲传神的词语。教材中有些课文精妙之处就 在于有些词语用得准确、传神、生动形象、内涵丰富。例如 《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问飞舞”一句的“飞舞”,一 词传神地描绘了树叶一片接着一片,层层叠叠、忽上忽下、忽 月,大雪纷飞,山,重重叠叠;路,弯弯曲曲,都死一般的静寂, 自茫茫的江面上,一叶孤舟,一个老翁,独自垂钓……于是, 一个孤独寂寞,不问世事,超凡脱俗的隐士形象便栩栩如生 (五)深理解,体会思想。“语言是思想的表现”,课文通 呈现在学生眼前了。 左忽右、飘飘悠悠的舞动姿态,栩栩如生描绘出了树叶妩媚、 灵动的动态美。在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 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 过语言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伦理美和智慧美。在课堂教 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深刻的理解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 思想美:《田忌赛马》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挑 山工》表现了现代中国人民锲而不舍、奋发向上的精神;《穷 人》、《小珊迪》反映了全人类善良、诚实、富有同情心等公共 美德等等。所有这些,都能为学生提供鲜明的思想,能加深 学生对真、善、美本质的理解,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打下 基础。 究词义,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绝妙之功,感受小兴安岭 秋季曼妙的动态美。进而,再引导他们去细心品读这些字 词,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真情和美感。 2、认真欣赏优美的句子。课文是书面语言的海洋,语言 形式丰富多彩,语言现象数不胜数,语言风格多种多样:那生 动贴切的比喻,那富有节奏感的排比,那形象巧妙的拟人,那 充满音韵美的工整的对仗,那雅俗共赏的诙谐与幽默或朴 实、典雅,或粗犷、细腻,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优 美句子所展示的意境或形象之美 (三)做对比,把握形象。对比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一 种有效的方法,形象的美丑也在相互对比中显现出来。通过 人物的形体,仪表,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可以直接表现人格品 行的美丑,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对比,就会对人物形象美产 生深切地感受。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知道 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的少 爷公子们就构成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让学生准确地把握 住少年闰土特点,即从闰土的外貌,性格特点与少爷们的见 (六)多诵读,体验美感。对学生进行美育,要激起学生 情感的共鸣,陶醉于美,使美融化于心灵。通过诵读,可以使 学生体验到不同的情感之美。《日月潭》这篇课文不乏文字 美、社会美、自然美,教学时教师通过对经典段落有声有色的 表情朗读,引发学生的想象、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情真 意切的语句变成生动可感的画面,让学生仔细品味、深切领 悟日月潭夜晚幽静、温馨的美,白天细雨中真如梦幻的美,引 导学生认识了日月潭美的精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在幼小心田播下审美的种子。 总之,小学语文课文里蕴含着的美学因素很多,教师要 不断地进行挖掘与创造,促使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激发 学生爱美的情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我们将对语文学科的美育进行无止境的探索,把美育有机无 痕的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 养,促进全面发展。 识不同的特点进行比较,学生便会发现闰土是一个健康可 爱,知识丰富,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这一比,使学生感受到 了闰土身上闪烁的智慧美。 (四)悟意境,展开想象。许多课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言 ・1O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