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23分)
1.根据下面语段中的拼音,在括号中写上正确的词语。 (3分)
想像是创造的先导,是人类腾飞的chì bǎng( )。第六单元的四位作家从天上到人间,从事物到人物,从现实到未来,chí chěng( )想像,奇妙无比。这些想像植根于现实生活,饱含哲理,给人以qǐ dí( )。
2.按课文内容填空。(6分,①—④题必做,共4分;⑤⑥题选做一题,2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论语>八则》) ② 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 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古诗十九首》)
⑤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月亮人格化,无知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的一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 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中表达了作者对天底下所有离人美好祝愿的一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一篇书序。作者运用比喻,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目的是使读者了解文学,亲近文学,逐步走进文学的大门。
B、《天上的街市》借助联想和想像,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歌收入了诗集《女神》中。
C、《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
D、小说《社戏》的作者鲁迅围绕中心事件“看社戏”,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来构思。作品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和无私。
4.下面是某同学的一个作文片段,其中有三处存在错误,请用规范符号加以修改(含标点符号、错别字和语病等)。(6分)
星期五下午,我们班举行了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同学们勇跃上台展示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掌声不断,气氛非常热
闹。特别是“小专家”的评价过程,声情并茂,精彩纷呈,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
喝彩。通过这次语文活动,使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5.阅读新闻,完成题目。(5分)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15日12时4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控制下,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组合体完成了返回前的最后一次轨道维持,开始了返回前的轨道精化调整。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轨道专家唐歌实介绍,在北京飞控中心指挥下,天宫一号上的两个轨控发动机点火,开机15秒钟后顺利达到预定轨道。这是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组合体进行的第二次轨道维持。
唐歌实说,轨道维持的目的是为神舟八号飞船准确返回做准备。为满足神舟八号返回轨道要求,神八撤离后,北京飞控中心还将对其实施一次轨道维持,确保神舟八号飞船返回时,运行轨迹准确经过着陆场的同时,飞船返回制动时的轨道高度保持在343千米。
16时59分,组合体在北京中心的精确控制下进行了姿态调整,从二次对接的状态转体180度进入正常飞行姿态,为神八撤离和返回做好准备。
(1)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得超过18个字)(3分)
(2)为什么要进行轨道维持?(2分)
二.(6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10分)
①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②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③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6.阅读节选的三段文字说说:这三段是围绕什么论点进行论述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文中内容,说说“拥有创造力的人”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是什么?(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③段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你认为你自己是一个拥有创造力的人吗?请举出一例加以论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买馒头》,完成9—12题。(12分)
买 馒 头
(1)家后面市场里的馒头摊,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
(2)每天下午四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等候着山东老乡把蒸笼掀开。 (3)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烟雾阵阵浮出,馒头——或者说是麦子——的香味就随烟四溢了。
(4)差不多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花卷、包子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就会扯开嗓门说:“各位老乡!今天的馒头全卖光了,明天请早,谢谢各位捧场。”
(5)买到馒头的人欢天喜地地走了。没买到馒头的人失望无比地也走了。 (6)山东老乡把蒸笼叠好,覆上白布,收摊了。
(7)我曾问过他,生意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多做一些馒头卖呢?
(8)他说:“俺的馒头全是手工制造,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而且,赚那么多钱干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 (9)我只要有空,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个黑麦馒头,细细品尝,感觉到在平淡的生活里也别有滋味。
(10)有时候,我会端详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人,也有学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白领阶级。有几次,我看到一位在街头拾荒的人。有一次,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确实,六元一个的馒头,足够乞丐饱食一餐了。)
(11)这么多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没有分别地在吃着同一个摊子的馒头,使我生起一种奇异之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角色不同而过着相异的生活,当生活还原到一个基本的状态,所有的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相似:诞生、吃喝、成长、老去,走过人生之路。
(12)我们也皆能品尝一个馒头如品尝人生之味,只是或深或浅,有的粗糙,有的细腻。我们对人生也会有各自的体验,只是或广或窄,有的清明,有的浑沌。
(13)就像馒头摊的山东人,他在战乱中度过半生,漂泊到这小岛上卖馒头,这种人生之旅并不是他少年时代的期望,其中有许多悲苦与无奈。可是看他经历这么多沧桑,每天开蒸笼时,却有着欢喜的表情,有活力的姿势,像白色的烟雾,麦香四溢。 (14)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人开蒸笼时,我就看见了生命的庆喜与热望。
(15)生命的潜能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热气腾腾的,这是多么的好!多么的值得感恩!
(选自《林清玄散文作品集》,有改动)
9.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买山东老乡的馒头?请分点概述。(3分) 10.下面一段文字插入原文,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但不论如何,生活的本身是值得庆喜的吧!
A. 10、11段之间 B.11、12段之间 C.12、13段之间 D.13、14段之间 11.本文语言清新朴实,但不乏生动形象的句子。请赏析第(13)段中的画线句。(3分)
12.根据上文与下面的链接资料,联系实际生活说说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40字以内)(4分)
资料链接: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个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选自《求好》,作者林清玄)
阅读《爆竹的记忆》,完成13-16题。(15分) 爆竹的记忆 聂 尔
小时侯过年,最大的乐事是放炮。
尚未进入腊月就开始一分两分的攒钱,为的就是买鞭炮。鞭炮终于买了,就把它藏到一个安全妥当的地方,每天都去查看,看看还在不在,少了没有。这样的一种揪心般的幸福一直漫长的持续着,直到大年夜。 ...........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父亲已经起床,在外面放了3响大雷炮。那是开门炮。新的一年的大门算是响亮的开启了。在母亲的吆喝声中,我们也睡眼惺忪却是兴奋无比的从床上爬起,穿好新衣服,从自己的鞭上揪下几枚小炮,穿过父亲三声开门炮的余响,走出门去,进入新的一年。
不论谁家的孩子,每人都只有一挂一百响或二百响的小鞭。要想让悠扬的炮声贯穿整个新年,就只有把鞭拆开,一个个单独来放,这样就可以一百次二百次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响彻整个天空的巨大声响中,弄出自己的声音,这仿佛成了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发言。
我们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没有例外,因为所有的人家都是穷人,所有的孩子都是穷人的孩子。我们最为奢侈的享受是挤着看谁家的父亲高高挂起一挂鞭,点燃后开始连续的爆响,我们便一窝蜂似的涌到那位父亲的脚下,拼命抢拾那些没有放响的小炮,都顾不上头顶正在燃放的鞭炮,更顾不上大人们夹杂着嬉笑声的叱喝。 临近早饭时,家家户户门前便只剩下落红缤纷。与凌晨时分连续不断的爆响相比,此刻是难以忍受的寂静。成群结队的孩子逡....巡在各家门前,低着头,仔细的搜寻着,指望能有意外的收获。但是,除非特别幸运,否则是不可能有所发现的。这时候,就只好动用自己的库存。从口袋里摸出一枚小炮,迅速的点燃,把它抛向别的孩子,那孩子还没来得及躲闪,小炮已凌空炸响。 这时候便听到母亲歌声一般嘹亮的叫声,那是开早饭了。这样也好,口袋里的剩余还多,吃过早饭,再慢慢来放。整整盼望一
年的春节,就这样轰轰烈烈的来到了。我们在灶台边端起饭碗,看看确是一年的好饭菜,而又想着下一顿,便满心都是高兴。 不知为什么,奶奶却跟母亲说:“唉,又是一年了!”母亲居然响应道:“唉,年年难过年年过。”奶奶和母亲总是这样悲观,她们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她们给全家人做新衣服,做饭,做春节待客用的所有的一切,她们从腊月忙到正月,差不多有半个冬天都在准备过年,然而当这一天终于来到时,她们却要长嘘短叹。这使我们难以理解,也不愿去理解,我们只一心想着去放炮。 13.本文围绕爆竹回忆了哪些有趣的事?请简要概括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指出下列加点词句的具体含义。(6分) (1)这样的一种揪心般的幸福一直漫长的持续着,直到大年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近早饭时,家家户户门前便只剩下落红缤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写得童趣盎然,令人回味无穷。请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3分)
语句: 理由:
16.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本文和《本命年的回想》都是回忆过年的事,所回忆的内容有何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牧竖》,完成19—21题。(15分)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③去:距离。④仓皇:惊慌。⑤嗥(háo):狼的叫声。⑥
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叫,一边抓挠树身。 ⑦致:使。⑧趋:向,到。 ⑨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17、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题。(6分)
⑴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意甚仓皇 ( ) ②大狼闻声仰视( ) ..③狼闻声四顾( ) ④气已绝矣 ( ) ..
⑵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久之不动
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B、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C、学而时习之(《<论语>八则》) D、久之,目似瞑(《狼》)
18、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其 一 竖 又 在 彼 树 致 小 狼 鸣 急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同是人与狼的较量,《狼》中的屠户与本文中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
⑤
⑥
⑦
⑧
②
③
④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附加题 (10分) (一)名著阅读。(4分)
下面是《西游记》中四位取经人物的画像,分别由代表各自名号的汉字组合而成。仔细观察后,完成以下两小题:
①简要概括小说中“D”这个人物由“天将”成为取经人的过程。(2分)
答:
②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A、B、C、D四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写出对应的人名并联系小说某一处内容谈谈你的理由。(2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0题。(6分)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晚春江晴寄友人 李白 韩琦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9.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甲诗选取杨花、子规这两种景物,乙诗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2分)
10.这两首都是寄给友人的诗。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说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三、作文(65分 含写字分5分)
22.师傅刚造好一个钟,把它摆在库房的架上,两旁各有一个老钟滴滴答答地响着。
一个老钟对新来的钟说:“现在你就开始工作吧。不过我得提醒你,别以为你精神饱满,你还没敲到三千三百万下之前,保证你已累得半死。”
“什么?三千三百万下,我永远也做不来这样沉重的工作。”小钟真的被吓慌了。
“喂,傻小子,你别听他的话。”另一个钟挺身而出主持正义,“你的工作决不会太粗重,每次你只要轻轻敲一下,这不是很容易吗?敲完一下之后,你只需要再敲一下,就是这样简单,绝对难不倒你的。”
“原来我的工作,一次只需要敲一下,这样简单的工作我倒是会做。”小钟终于拾回自信心,于是开始勇敢上路,而不需要计算几个月下来必须敲几千万下。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再大的困难也是由许多小困难组成的,若我们能像分解因式一样对待眼前的困难,那么,这些小困难在聪明的你的面前也就不会再是困难了,再大的困难也都会迎刃而解了。请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⑴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⑵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⑶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