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教案1
主备课教师 备课单元 教学内容 石汇秋 第一单元 负数 负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第2页例1)。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目标 备课组组长 上课时间 马蕊 教学课时 1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 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 集体备课补充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 1
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第1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1) 0℃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 3℃(+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2
备课教案2
主备课教师 备课单元 教学内容 石汇秋 第一单元 负数 负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第3页例2) 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教学目标 的含义 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气温的表示,谁能说一说温度都是怎样读写的? 组织学生讨论回忆上一课内容。 师:很好,大家都很棒。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负数知识。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2)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3
备课组组长 上课时间 马蕊 教学课时 1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 集体备课补充 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师设难:“我认为0应该归为正数一类。” 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4)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教师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4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 正数:+8 负数:-8 +4 -4 +2000 -2000 +500 -500 板书设计 +100 -100 +20 -2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反思
5
备课教案3
主备课教师 备课单元 教学内容 石汇秋 第一单元 负数 备课组组长 上课时间 马蕊 教学课时 1 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1.能够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体会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教学目标 2.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结构,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能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体会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能通过直线判断数的大小,建立实际问题的数轴模型。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谈话导入:放学后,小红,小明,小丽, 小东四个好朋友在大树下做起了游戏。 课件展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图。 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行走的方向和距离吗? 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 集体备课补充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1)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他们都以大树为起点,两人向西,另外两人向东行走,分别行走了一定的距离。 (2)他们行走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小红、小明行走的方向相同,都向西;小丽、小东行走的方向相同,都向东。小红、小明和小丽、小东行走的方向相反。 (3)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这4位同学和大6
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学生两人合作交流,画出这4位同学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 学生单独思考,组内交流观察他人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看法。 (4)教师提出要求:两人一组,想一想怎样在一条直线上表示,把你的想法画出来。 教师巡视,适时引导。 ①方向相反,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②以大树为起点,起点为0。展示学生交流的成果,师生共同探讨。 (5)总结提升:在一条直线上,以0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0的左边都是负数,右边都是正数。 2.思考:在直线上表示出-1.5,如果你想从起点到-1.5处,应如何运动? (1)思考后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3)总结:用有正数和负数的直线可以表示距离和相反的方向。 ,第6页第4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提升能力。 题。 2、写出直线上A、B、C、D各点所表示的数。 2.在直线上表示下列各数。 4.5 -3 +4 3 -3.5 23.下面每格表示1m,小宇刚开始在0处。小宇向西走3m记作-3m。 如果小宇现在的位置是+5m,则他向(东)走了(5)m。 如果小宇先向东行4m,再向西行6m,这时小宇的位置表示为(-2)m。 7
4.精挑细选。 (1)一个温度计上的温度原来是-6℃,后来温度下降了2℃,这时的温度是( ) A.-8℃ B.-4℃ C.-2℃ (2)点A为直线上表示-2的点,将点A沿直线向左平移3个单位达到点B,则点B表示的数是() A.3 B.-3 C.-5 5.同学们进行体检,身高以150厘米为标准,超过的记作正数,不足的记作负数,第一组6人的身高分别对应(单位:厘米):+8,-1,1,-2,10,5。这6名同学的实际身高分别是多少厘米? 四、课堂小结,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拓展延伸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
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1.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分辨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学习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负数所表示的含义。 目标 3.建立数轴模型,能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学习重点 学前教具准备:PPT课件 准备 教学环节1:重点单元知识归纳 知识点 具体内容 1.像+3.5、+150、+25,3600,……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18,-79,-0.6,-10.8,……这样的数叫正、负数的意义 做负数。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写正数时在数的左侧写上正号“+”,通常情况,正号可以省略不写;写负数时要在数的左侧写上正、负数的读、写负号“-”,负号不能省略。读正数和负数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去读,即先读“正”或“负”,法 然后再读正、负号后面的数。 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用正、负数可以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上升的水位记为“+”,下降的水位就记为“-”;向南行驶记作“+”,向北行驶就记作“-”。但规定正或负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时,在直线上标上向右的箭头,先确定0的位置,0的左边是负数,右边是正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教学环节2:易错知识警示与总结 1误认为0摄氏度中的“0”与自然数中的“0”的含义无区别。 【例题1】判断:0摄氏度表示没有温度。( )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错点警示:0摄氏度中的“0”与自然数中的“0”的含义不同。 9
1.初步认识正、负数并了解它们的读、写法,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能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规避策略:0摄氏度中的“0”不是表示没有,0摄氏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2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认为正或负是固定不变的。 【例题2】判断:收入一定用正数表示,支出一定用负数表示。( )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错点警示:收入和支出是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但不一定收入就要用正数表示,关键是看解题时是怎样规定的。 规避策略:在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要先规定哪个量为正(或负)。如果一个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个与它相反的量就用负数表示。 教学环节3:单元复习训练 1.填一填。 (1)如果电梯上升40米记作+40米,那么电梯下降15米,记作( )米。 (2)比赛中,小强负3局记作-3局,那么+6局表示( )。 (3)在统计一次数学竞赛成绩时,把75分作标准,张华得了72分记作-3分,那么文文得了82分应记作( )分,小明的得分记为+10分,他的实际得分是( )分。 4.如图,规定向东为正,已知小莉从0点出发,她先向东走了3m,然后又走了-5m,这时小莉的位置是( )m。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