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 No.5 TIME EDUCAT10N May 制约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因素分析 一对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的特色专业建设的分析 袁淑玲霍蓉光张肖梅 摘要:近年来,在各级的支持下,高职院校蓬勃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关于高职的课程建设也层出不穷,无一例外都是期 望能够对高职教育出谋划策。特色专业建设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不仅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和高等院校学生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选取转型不久的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特色专业为案例,探讨制约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高职特色专业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9.021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 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 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从 2008年开始转型为高等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历程艰难又痛苦。 为了立足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从2011年起组织进行特色专业建 设走内涵建设之路。其中包括物流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材 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精密铸造方向),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其中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高职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专业建设的目标、培养模式、课程 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 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独特的风格,这类专业在社会中被广泛 认可,享有较高的美誉度。特色专业具有以下特性: 1.1高等职业性 高职性,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首要特性。高职教育首先是 高等性,其次才是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注 重理论培养,也不同于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 能。高职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高职院校 中的特色专业除了具有“高等性”这个培养目标定位之外,还应具 有职业针对性与技术应用性的特点,主要是培养在基层一线工作 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专业建设方面,强调工学结合、双证 书等制度都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在工作岗位 上适用、够用。 1.2区域地域性 特色专业建设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或行业发展需要。市场 调研显示:对于河北省来说,物流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势头非常 好。2013年的前三个季度,石家庄市物流业增加值就完成283亿 元,同比增长17.5%。随着产业的加速转型、消费结构的快速升 级,为物流业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需求,并奠定了快速增长的基 础。物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物流人才的缺口不断扩大。目前市 场调研显示:河北省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达到了lO万人左右。我 院物流管理专业自觉担当起为我省经济发展服务的重任。2011 保持一定的差异性,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差异 化策略。我院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精密铸造技术方向)专业就 是在石家庄市知名企业的强烈要求下申办的新专业,因为在最近 几年里,石家庄市使用蜡模技术进行铸造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然而在这个领域,河北高校还没有专门为蜡模生产工艺培养人才 的专业。因此,企业主管领导认识到这一点,在考察我们的教学 实力、教学团队及敬业精神之后提出了开办这一特色专业。 1.4整体循环性 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是长期积累、完善的工作过程,通过社会 调研确立特色专业,然后依据行业岗位工作内容分解任务制定人 才培养方案,具体到课程设置和实验实践环节,再到顶岗就业、企 业信息反馈,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这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过 程。另外,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办学条件等方面需要得到来自 各个方面的支持。建设特色专业是培育办学特色的重中之重. 要形成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必须着眼于特色专业的建设。进行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持续竞争 力与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 2影响高职特色专业发展的因素 2.1外部因素 2.1.1方向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 职成[2011112号文件都提出了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推动机 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 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 能力。这些都为院校发展特色专业提供了保证。另外,国家 和地区因为经济建设、发展规划、战略目标的调整发生的变化都 直接影响到专业的建设和调整,因此这些信息的及时了解和把握 对专业建设尤其是特色专业建设都是非常必要的。 2.1.2专业设置自主权 专业的设置从审批到规划、公布、考核等各个方面都受到教 育行政部门的制约,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完善审批流程,规范考核 年物流管理专业成为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 制度,为各个学校申办专业增加了一些难度,有的适应市场需求 学校的自主权无从谈起,这样的影响因素 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正定以及石家庄周边的旅游资源十分 的专业不能很快批准,丰富,旅游管理专业也主要是基于这一因素得以申报财政支 持建设实训室。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专业特色建设, 学院与东方领航集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航空服务”专业人才,为 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培养空乘、空保、运输、安检等高端技能型专门 人才,同时取得我院毕业证书和民航资格证书的学生,由东方领 航集团负责在民航系统内安排就业。 1‘3独特优质性 特色专业建设在特色选择上,要和其它高校相同专业的特色 也会造成专业设置的后置。 2.1-3传统观念 高职教育尽管在顶层设计上来说要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广大学生和家长仍然认为学术传承重于技术 实践,因此就读于高职的学生生源质量都不是很高,这种社会偏 见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 历也是造成高职教育疲软的主要因素。 2.2内部因素 基金项目:2013年河北省教科所“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051317)。 一28— No.5 TIME EDUCATION May 2.2.1办学理念定位 高职院校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开设专业,这样生源才有 保证,毕业生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和好评,从而促进学院办学水 平的提高。因此,办学理念一定要定位准确,学院要加大对市场 的调查和了解,盲目跟风办专业只能是拾人牙慧,终将被淘汰。 2.2.2专业建设策略 专业建设要为本区域地方经济服务,因此需要及时关注地区 经济发展趋势和的发展规划,关注行业企业动态和需要。另 外,还需要了解本区域专业培养的院校情况,掌握人才供需的类 型和差额。在课程建设方面,虽然学院经历了数次教学改革验 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经过项目化改造的课程是否适合实际需 要仍有待验证,并且课程设置依旧遵循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素 质拓展课,依然遵循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失调,校企合作 开发课程仍然不够深人,企业的参与也不够积极。学院领导需要 有远瞩的智慧、锐意进取的恒心、壮士断腕的决心,敢于舍弃 没有市场的专业,加大对优势专业的投入。我院三个特色专业最 大的弊端就是开设年限较短,真正完全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体系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专业调整优化的过程中,课 程的项目化改造、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优质核 心课程的建设和培育都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2.3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带头人以及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的梯队建设,优质教学 团队建设,教科研队伍建设还都处于起步阶段,而师资队伍的优 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现在特色专业的专业教师有两大问题: 是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时间较少,专职教师企业经验明显不 足;二是师资队伍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招生数量的增加,目前 专职教师队伍数量会变得捉襟见肘,因此急需争取上级主管部门 的支持,多种渠道引进人才。既要立足培养内部的优秀教师,又 要注重从外部引进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一我院目前的重点特色专业虽然有财政扶持,实训室建设相对 于其他专业来说有绝对优势,但是实训室仍然较多属于模拟性 质,校内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室为数不多,如何引进企业行业的参 与,将专业做活,和市场行业真正无缝对接,实现校企合作、共建 双赢的局面才是最终我们努力的方向。并且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进行实质性合作,这都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重点。这其中 经费投入也是关键,资金流向性要准确,对重点特色专业具有很 强的指向性。 总之,学院要结合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和需要,结合自身 特点努力发展重点特色专业,集中资源优势整合课程,集中师资 优势打造优秀团队,集中企业行业优势带动教学进步。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理论与探索【M】.浙江大学出版 社.2010. [2】朱卫彬.高职院校发展专业特色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 [3]雷润巧.浅析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Ⅱ].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1,(3). 【4】张,周金成.高职高专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Ⅱ].价值工程, [5】郭志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发展趋势探讨Ⅱ].中国成人教育, 2009,(1). [6]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pvI].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7】赵志群,白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手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3. 作者简介:袁淑玲,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河北正定050800 霍蓉光,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河北正定050800 张肖梅,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河北正定050800 2.2.4实训条件建设 (上接第21页) 作用,又能够起到沟通环境法规教育的作用。因此,环境伦理教 育开展将极大推动人类环境伦理观的建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㈣。 目标 q。 参考文献: 【1】戴凤霞.生态文明视域下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建构研究【D】.江西 理工大学. 【2]http://bbs.news.163.com/bbs/society/323342635.html[DB/OL]. [3]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MvMsnyexX61n9ZXUYHphE P7FvW5PV5BungA0f698Hr71RsQs3aPyxtOJGRj_UEQZh8vn9nM GDz9PleRvAV5hTa[DB/OL]. 4.2经济上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当人们意识到自身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益激烈时,就势必要 以可持续发展思路重新调整人们的经济活动方式。首先,生态文 明建设需要企业综合考虑市场经济和环境伦理两个方面的有机 结合。其次,企业要重视生态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生态化底蕴。 再次,应推进循环经济等活动开展n”。 4.3低碳文明生活观念建立 低碳文明一般可以认为是力求经济发展模式中尽可能降 低耗能、减少资源使用,而高效益、高产出,经济、社会、环境之 间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且人们在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中以 环保绿色为宗旨,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追求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人类生态形式。建立低碳文明生活观念,首先,倡导 绿色消费方式,使得人类生活方式向着生态化方向发展;其次, 倡导低碳生活习惯;再次,抵制奢侈消费和及时享乐的不良生 活方式 。 4.4环境公平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不应单纯从局部去把握生态环境的运行发展 规律,更要从整体去把握生态环境的运行发展规律,既要了解区 域生态特征及其规律的差异性,又要了解地球的生态环境特征及 其规律整体性。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生态文明既包括自然生态文明,又包括社会生态文明,其内 容的特异性、空间上的均一性、时间上的持续性,使得全世界公平 合理的建设对生态文明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环境公平不单单 要求形式上公平,而更注重的是实际上的公平。而公平实质就是 强调特定的标准下差别的消除,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各方利益 的均衡。因此,环境公平实质上是各种利益平衡,将不合理的差 别消除,确保每个公民环境权的平等,增强对环境使用权、知情 权、参与权、请求权的认知,最终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宏伟 —【4】杨璐.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及对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伦理观 照fD1.武汉理工大学. 【5】李久生.环境教育论纲『JvI】.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6】李康平.德育发展论【M]冲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李培超.自然的伦理尊严【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8]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1. [9刘湘溶.9]环境伦理学的进展与反思[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0】费孝通.费孝通九十新语【M】_重庆出版社,2005:134. 【11]滕兆梅.新时期管理伦理在企业和谐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U】 _沈阳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9,12(6):678. [121(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著,刘耳,叶平译.哲学走向荒野[M】.吉 林人民出版社,2000:317. 【13】蕾切尔・卡逊著,吕瑞兰,李长生译.寂静的春天【M】.吉林人民 出版社.1997:193. 【14】滕兆梅.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伦理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 学. 作者简介:郑勇(通讯作者),男,河南杞县人,博士在读,讲师,主 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管理,辽宁大学学生工作处, 辽宁沈阳110036 张阳,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