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不选、错选或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1.下列适用于销售业务略有波动的产品的预测方法是( )。 A.加权平均法 B.移动平均法 C.趋势平均法 D.平滑指数法 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 A.服务对象 B.会计原则 C.会计方法 D.会计假设 3. 已知利率为8%的1元复利现值系数如下: 年 1 2 3 系数 0.926 0.857 0.794 那么,6年后取得4000元的现值应为( )。
A.4 000×0.926×6 B.4 000×0.794×2 C.4 000×0.681×0.926 D.不能确定
4.某企业利用0.4的平滑指数进行销售预测,已知2002年的实际销量为100吨,预计销量比实际多10吨;2003年实际销量比预测销量少6吨,则该企业2004年预测销量应为( )。
A.106.6吨 B.103.6吨 C.93.6吨 D.63.6吨
5.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10 000元,而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4 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营业利润之差为( )。
A.14 000元 B.10 000元 C.6 000元 D.4 000元 6.如果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两种方法营业利润的差额( )。
A.一定等于零 B.可能等于零 C.一定小于零 D.一定大于零 7. 设某企业生产某种半成品2 000件,完成一定加工工序后,可以立即出售,也可以进一步深加工之后再出售,如果立即出售,每件售价15元,若深加工后出售,售价为24元,但要多付加工费9 500元,则“直接出售方案”的相关成本为( )。
A.48 000元 B.30 000元 C.9 500元 D.0
4 0.735 5 0.681 8. 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
A.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B.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C.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生产能量标准工时 D.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的实际工时×每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9.某企业在制定单位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时,已测算出正常的工资率为5元/小时,理想作业时间3小时,调整设备时间1小时,工间休息0.5小时,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0.8小时。则制定的单位直接人工标准成本为( )元。 A. 15 B. 20 C. 26.5 D. 22.5
10.使用三因素分析法分析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时,固定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反映( )。
A. 实际耗费与预算金额的差异 B. 实际工时脱离生产能量形成的差异
C. 实际工时脱离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形成的差异 D.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脱离生产能量形成的差异
11.某公司生产单一产品,实行标准成本管理。每件产品的标准工时为3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6元,企业生产能力为每月生产产品400件。7月份公司实际生产产品为350件,发生固定制造成本2 250元,实际工时为1 100小时。根据上述数据计算,7月份公司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 )元。 A. 100 B. 150 C. 200 D. 300
12.下列关于标准成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从具体数量上看,正常标准成本应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小于历史平均水平
B. 现行标准成本指根据其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
C. 由于基本标准成本不按各期实际修订,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D. 从具体数量上看,现行标准成本应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小于历史平均水平 13.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一般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 A.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B.产品多样性程度高 C.面临的竞争激烈 D.规模比较小
14.作业成本法所采用的成本动因( )。 A.把作业和产品间接联系在一起 B.不考虑辅助作业 C.只考虑某些生产性作业 D.将作业与产品直接联系在一起
15. 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作业成本法认为,产品之成本实际上就是企业全部作业消耗资源之总和 B.作业成本法之成本计算可以概括为“资源-产品”
C.作业成本法之基本思想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D.作业成本法强调使用直接追溯和动因追溯方式来分配成本 16.为每生产一批产品所需要执行的作业是( )。 A.批次作业 B.单位作业 C.维持作业 D.产品作业
17.由于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直接人工在总成本中的占比不断减少,(在总成本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A.直接材料 B.制造费用
)C.采购费用 D.直接人工
18.已知某投资项目的原始投资额为100万元,建设期为2年,投产后第1~8年每年NCF=25万元,第9~10年每年NCF=20万元。则该项目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19. 在历史资料分析法中,高低点法所用的“高低”是指( )。 A.最高或最低的成本 B.最高或最低的业务量 C.最高或最低的成本或业务量 D.最高或最低的成本和业务量 20. 按实际机器小时确定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分配数和按标准机器小时确定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分配数之差为( )。
A.预算差异 B.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C.效率差异 D.能量差异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不选、错选或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1.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现金流量表相比,在形式上主要存在的差别有( )。 A.反映的对象不同 B.期间特征不同 C.结构不同 D.勾稽关系不同 E.信息属性不同
2. 在半成品进一步加工决策中,差量成本的构成项目有( )。 A.原有生产能力的维持成本 B.新增专属固定成本 C.原有生产能力对外出租收入 D.半成品自制成本 E.继续加工的变动成本
3.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区别有( )。 A.成本项目划分的基础 B.单位成本和业务量的关系 C.总成本和业务量的关系
D.单位成本的控制手段 E.假设的成本划分的相关范围
4. 成本动因按其在作业成本中体现的分配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产品动因 D.需求动因 E.价格动因 5. 投资中心主要考核( )。
A.可控成本 B.贡献边际 C.利润总额 D.剩余收益 E.投资报酬率 6. 战略管理会计产生发展的原因是( )。
A.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B.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C.分权管理思想的作用 D.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 E.行为科学的作用 7. 下列说法中属于机会成本的正确说法是( )。
A.如果接受订货,由于加工能力不足而挪用正常订货所放弃的有关收入,是接受订货方案的机会成本
B.如果不接受订货,由于加工能力不足所放弃的有关收入,是不接受订货方案的机会成本
C.不接受订货可将设备出租,接受订货则就不能出租,则此租金是接受订货方案的机会成本
D.接受订货需要租入设备的租金为接受订货方案的机会成本
E.亏损产品如果停产,可以转产其他产品,转产的贡献边际是继续生产亏损产品方案的机会成本
8. 某一方案具备财务可行性的标志是( )。
A.净现值≥0 B.净现值<0 C.获利指数≥1 D.内含报酬率≥行业基准折现率 E.净现值率≥0 9. 保本量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计算( )。
A.保本额/单价 B.固定成本/单位贡献边际 C.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率 D.(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生产量 E.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10. 不属于趋势预测的销售预测方法有( )。
A.典型调查法 B.最小平方法 C.指数平滑法 D.算术平均法 E.加权平均法
三、判断题(判断下写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的括号中。你认为是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每小题1分,共10分。) 1.沉落成本是属于历史成本范畴。( )
2. 作为在储备存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储备成本,应将其视为相关存货决策成本。
( )
3. 导致两种方法分期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
4. 资源动因能够反映产品产量与作业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 )
5.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产生利润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两种成本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水平不同。( )
6. 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可以从提高产品产量着手;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可以从减少其绝对额着手。( )
7. 非贴现的投资回收期指标虽然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但是考虑了回收期满后的现金流量状况。( )
8. 导致两种方法分期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
9. 导致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营业净利润不相等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成本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 )
10. 利用成本无差别点法作生产经营决策分析时,如果业务量大于成本无差别点x时,则应选择固定成本较高的方案。( )
四、计算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40 000机器小时,尚有20%的剩余生产能力,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准备开发新产品,有甲、乙、丙三种新产品可供选择,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 预计售价 预计单位 变动成本 甲 100 50 乙 60 30 丙 30 12 单件定额机时 40 要求:
20 10 (1)根据以上资料作出开发哪种新产品的决策。
(2)如果丙产品的年市场需要量是600件,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又将如何安排。
2、A公司制造和销售P505打印机,,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和四个作业中心成本构成,相关资料如表10-8所示:
表10-8 A公司四个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动因表
作业中心 材料管理 机械制造 组装 检验 作业动因 部件数量 机器小时 装配小时数 检验小时数 分配率 150元/个 720元/小时 840元/小时 1 150元/小时 Y公司从A公司订购了70台P505打印机,每台打印机的直接材料成本为3 500元,需要80个配件,15个机器小时,22个装配小时和17个检验小时。
要求:计算Y公司所订购的P505打印机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13年、2014年的生产量分别为34 000件和28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28 000件和32 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2.5元。生产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为0.6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0.26元,直接人工0.3元,变动性制造费用0.04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30 000元。销售与行政管理费:变动性费用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性费用的发生额为13 000元。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2013年和2014年的营业利润。
(2)具体说明2014年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
4. 某企业拟投资建设一条新生产线。现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A方案的原始投资额为1250万元,项目计算期为11年,净现值为958.7万元 B方案的原始投资为1 100万元,项目计算期为10年,净现值为920万元;C方案的净现值为为-12.5万元。行业基准折现率为10%。 要求:
(1)判断每个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2)分别计算可行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 (3)利用年等额净回收额法作出最终的投资决策。 附:(PA/A,10%,11)=6.49506;(PA/A,10%,10)=6.14457 五、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西安某电子企业生产某电子产品需要耗用甲、乙两种材料,只经过一个生产部门的一个工种的加工。本月预算固定制造费用为90 000元,预算工时30 000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和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均按直接人工工时计算。该电子产品的标准成本卡如表9-2所示:
表9-2 标准成本卡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材料名称 甲 乙 耗用标准 10件 20件 15工时 15工时 15工时 分配率(元) 10 9 4 2 3 金额(元) 100 180 60 30 45 415 该企业月初没有在产品和产成品,本月投产1 800件产成品,全部于本月完工入库;该电子产品生产资料如表9-3所示。
表9-3 该电子产品生产资料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产品成本总额 材料名称 甲 乙 实际耗用 17 000件 37 000件 28 000工时 实际价格(元) 11 8.5 金额(元) 187 000 314 500 114 800 51 800 86 800 754 900 要求:计算确定各种成本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按三项差异分析法确定成本差异。
2. 某企业可生产半成品5 000件,如果直接出售,单价为20元,其单位成本资料如下:单位材料为8元,单位工资为4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为3元,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为2元,合计为17元。现该企业还可以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对半成品继续加工后再出售,这样单价可以提高到27元,但生产一件产成品,每件需追加工资3元、变动性制造费用1元、分配固定性制造费用1.5元。要求就以下不相关情况,利用差别损益分析法进行决策:
(1)若该企业的剩余生产能力足以将半成品全部加工为产成品;如果半成品直接出售,剩余生产能力可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获得贡献边际1 000元; (2)若该企业要将半成品全部加工为产成品,需租入一台设备,年租金为25 000元;
(3)若半成品与产成品的投入产出比为2∶1。
模拟试题(二)参
一、单选题
1-5 BACBC 6-10 DDDCC 11-15ADDB 16-20ABCBD
二、多选题
1.ABCDE 2.BCE 3.BCD 4.AB 5.DE 6.AB 7.ACE 8.ACDE 9.ABE 10.A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分析题 1. 解:(1)根据资料编表如下: 产品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剩余生产能力 8000 8000 8000 最大产量 8000÷40=200 400 800 单价 100 60 30 单位变动成本 50 30 12 单位产品贡献边际 50 30 18 单位定额机时 40 20 10 单位机时提供的贡献边50÷40=1.25 1.5 1.8 际 贡献边际总额 1.25×8000=10000 12000 14400 由上表可知:从单位贡献边际来看,丙能提供的贡献边际总额最多,为14400元,所以,开发丙产品较为有利。
(2)如丙产品的年市场需求量为600件,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首先应安排丙产品600件的生产,这时仍剩余机时2000小时(8000一600×10)。由于甲产品单位机时提供的贡献边际是1.25,乙为1.5,因而剩余的机时应全部安排乙产品的生产,可以生产乙产品(2000÷20),这样才能使企业的贡献边际最大,为13800元(600×18+l00×30)。
2、(1)将各作业汇集的费用按分配率分配计入到P505打印机的单位成本。 材料管理:80×150=12 000(元) 机械制造:15×720=10 800(元) 组装:22×840=18 480(元) 检验:17×1 150=19 550(元)
(2)P505打印机的单位成本=3 500+12 000+18 480+19 550=53 530(元)
总成本=53 530×70=3 747 100(元)
3.(1) 损益表(完全成本法) 项目 2013 销售收入 70000 制造成本: 期初存货 0 本期产品生产成本 50400 可供销售的产品成本 50400 期末存货 84.12 毛利 28494.12 销售与行政管理费 变动 3500 固定 13000 小计 16500 营业利润 11994.12 损益表(变动成本法) 2013 销售收入 70000 销售产品的制造成本 16800 变动性销售与行政管理费 3500 贡献边际 49700 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30000 销售与行政管理费 13000 合计 43000 营业利润 6700 2014 80000 84.12 46800 55694.12 3342.86 278.74 4000 13000 17000 108.74 2014 80000 19200 4000 56800 30000 13000 43000 13800 (2)2014年采用完全成本计算的营业利润比采用变动成本法少3151.26元,是因为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有2142.86元的固定成本随同期末存货结转到下一个会计期间,同时本年又吸收了2003年末存货带来的固定成本5294.12元,两个因素抵消后。使年末营业利润减少了3151.26元。 4. 解:
(1)因为A方案B方案的净现值均大于零,所以这两个方案具有财务可行性; 因为C方案的净现值小于零,所以该方案不具有财务可行性。 (2)A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958.7/6.49506=147.6万元 B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 920/6.14457=149.7万元
(3)因为149.7>147.6,所以B方案优于A方案,最终应当选择B方案。
五、综合题
1.解:
(1)计算确定材料成本差异。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甲材料:10×1 800×10=180 000(元) 乙材料:9×1 800×20=324 000(元) 合计:180 000+324 000=504 000(元) 2)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甲材料:(11-10)×17 000=17 000(元) 乙材料:(8.5-9)×37 000=(元) 合计:17 000+(-18 500)=-1500(元) 3)直接材料用量差异。
甲材料:10×(17 000-10×1 800)=-10 000(元) 乙材料:9×(37 000-20×1 800)=9 000(元) 合计:-10 000+9 000=-1 000(元) (2)计算确定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标准工时=15×1 800=27 000(工时)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60×1 800=108 000(元) 实际工资率=114 800÷28 000=4.1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4.1-4)×28 000=2 80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28 000-27 000)×4=4 000(元) (3)计算确定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标准变动制造费用=30×1 800=54 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51 800÷28 000=1.85
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1.85-2)×28 000=-4 2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8 000-27 000)×2=2 000(元) (4)计算确定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标准固定制造费用=3×27 000=81 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86 800-90 000=-3 200(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90 000-(3×28 000)=6 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3×(28 000-27 000)=3 000(元)
2.(1) 方案 继续加工 直接出售 差异额 项目 相关收入 27×5000=135000 20×5000=100000 35000 相关成本 21000 0 21000 其中: 0 加工成本 4×5000=20000 0 专属成本 1000 0 差别损益 +14000 应继续加工,这样可多获利14000元 (2) 方案 继续加工 直接出售 差异额 项目 相关收入 27×5000=135000 20×5000=100000 35000 相关成本 45000 0 45000 其中: 0 加工成本 4×5000=20000 0 专属成本 25000 0 差别损益 -10000 应直接出售,这样可多获利10000元。 (3) 方案 继续加工 直接出售 差异额 项目 相关收入 27×2500=76500 20×5000=100000 -32500 相关成本 10000 0 10000 其中: 0 加工成本 4×2500=10000 0 差别损益 -42500 应直接出售,这样可多获利42 50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