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写人文章阅读四年级

写人文章阅读四年级

来源:华佗小知识
写人文章阅读

写人文章,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的文章,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写入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记事文章,记事文侧重于写一件具体的事,落脚于事情发生的详细过程,人物不是主要的描写对象;写人的文章则着眼于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人物是主要描写对象,事是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品质务的。

在阅读写人文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抓人物的外表特征,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人物的外表包括容貌、神情、体态、衣着等,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与内心活动。如《丰碑》一文中描写一个老红军战士:“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善: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这段文字正是运用了外表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位掌握着所需要的被服等物资,而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活活冻死之后的军需形象,突出了军需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尚精神。

2、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最能展示人的性格和内心。如《灰雀》一文,记叙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它的主要内容就是用对话的形式来写的。这些语言描写既写出了列宁因找不到灰雀那种焦虑、担心、惋惜的心态,也表现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另一方面,从男孩语言的变化,可以体会出他心里充满矛盾以及改正错误的决心。

动作描写同样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质。如《凡卡》一文,描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苦难熬,文中写道:“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这里“揪、拖、拿、揍、捞、戳”一系列动词,既写出了老板和老板娘残忍的狰狞面目,又写出了凡卡悲惨的命运。

人物心理活动直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的心理描写而突出其个性的。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文中,描写“我”目睹邱少云壮烈牺牲经过时的内心活动就很好地表现出邱少云遭受的巨大痛苦,反衬出邱少云的英勇与伟大。

3、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特点,把握文章内容。

刻画人物,总离不开典型事例,只有把人物置于具体的事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等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这个典型事例,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如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抓住海边农村孩子最熟悉的几件事——捉鸟雀、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表现了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特点,展现了他美好的内心世界。

4、分析写作目的,深化认识理解。

写人文章一般都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表现人物的,有的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反映人物几个方面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段落层次理清理顺。同时,也要通过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一夜的工作》中,作者通过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的描写,来歌颂周总理生活俭朴、工作劳苦的崇高品质, 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周总理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

训练一

明星上的一粒微尘

那是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有一天,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上大意是:读了您写的《堆叠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核算,发现有一个问题的计算错了,这好比在明星上蒙一粒微尘,希望您能更正。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的太好了。他的意见完全正确,有着很高的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读了这封信,还把写信的青年人请来参加会议。这个青年人就是陈景润,后来他也成为一个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阅读练习

1.陈景润写信的时候,华罗庚是一位 ,陈景润是一位 。 2.陈景润的信写了三层意思,它们分别是:

(1) 。 (2) 。 (3) 。 3.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4.短文赞扬了华罗庚 的品质。

训练二

迪斯尼和米老鼠

沃尔特·迪斯尼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他在少年时代,曾经到美国的堪(kān)萨斯明星报社应聘,没有被录用。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份替教堂做画的工作。

有一天,当他(象 像)往常一样在车库工作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只老鼠在地板上跳跃。他赶紧回到家里,拿了一些面包屑(xiè)给它吃。渐渐地,彼此混得很熟。有时候,那只老鼠(竟 竞)大胆地爬到他工作的画板上,并且有节奏地跳跃着。出于好奇心,他每天都要(带 代)一些面包屑去喂老鼠。老鼠美美地饱餐,他就在一旁瞪大眼(晴 睛)细细地观看,直到老鼠跑走为(至 止)。

不久,他失业了。正当他穷困潦(liáo)倒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堪萨斯车库里那只跑到画板上跳跃的老鼠。他立刻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kuò),《米老鼠》卡通片就这样诞生了。他因此一举成名,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阅读练习

1.用“/”划去第2自然段中用得不恰当的字。 2.按意思在文中找词语并写在括号里。

(1)形容无路可走,十分失意。( ) (2)比喻因做某件事成功而出名。( ) 3.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选择正确答案,打“√”。

(1)“渐渐地,彼此混得很熟”一句中的“彼此”指的是:

A.面包和老鼠。 ( ) B.面包、老鼠和沃尔特·迪斯尼。 ( )

C.老鼠和沃尔特·迪斯尼。 ( )

(2)“他因此一举成名,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一句中的“一举”指的是:

A.沃尔特·迪斯尼每天喂老鼠。 ( ) B.沃尔特·迪斯尼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 )

C.沃尔特·迪斯尼突然想起了堪萨斯车库里那只跑到画板上跳跃的老鼠。 ( )

4.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

A.一只老鼠使沃尔特·迪斯尼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B.任何人在困难面前都不要低头。

C.创作是离不开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与体验的。

1

5.想一想:沃尔特·迪斯尼为什么有画出这只米老鼠呢?在文中找出一句话,写在下面。

训练三

坚持写作一丝不苟

作家果戈里总是天刚亮就起床,稍微活动一下,就开始一天的工作。 一次,一个朋友问他:“您天天都在写吗?” 他肯定地说:“必须每天写作。” “如果有一天没有写呢?”朋友问 。

“如果有一天没有写呢,怎么办?没关系,拿起笔来,写‘今天不知因为什么我没写’‘今天不知因为什么我没写’。把这句话一遍又一遍写下去,直到写得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

果戈里不但坚持天天写作,而且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按照往常的惯例,他每写完一篇作品,总是请别人提意见,然后再反复修改。

这一次,他请来了颇有名望的作家如科夫斯基。

在午饭后,正是令人昏昏欲睡的时候,果戈里捧着剧本,一字一句地朗读起来,

如科夫斯基十分疲倦,听着听着,渐渐地睡着了。

如科夫斯基一觉醒来,觉得很难为情。可果戈里对他说:“我曾请求您对我的

著作加以批评。您睡觉就是给它的最好批评了。”

说着,果戈里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手稿扔进了火炉里。那熊熊燃烧的闪亮的火光,照着他的坚毅的面庞。 阅读练习

1.下面的内容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果戈理是的作家。 ( ) (2)“颇有名望”的“颇”字是“很”的意思。 ( ) (3)“睡”字一共有15画。 ( ) (4)“难为情”的意思是难以同情。 ( ) (5)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事情。 ( )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 3、“果戈理毫不犹豫地马上把自己的手稿扔进了火炉里。”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果戈理觉得自己写得不好。

B、果戈理觉得茹科夫斯基没认真听,生气了。

C、果戈理觉得作品没有让茹科夫斯基感兴趣,这是最好的批评。 D、果戈理决心重新写这个剧本。 4、造句。

毫不犹豫—— 5、果戈理坚持写作一丝不苟,对你有什么启示?

训练四

“小小模仿家”

我这个人有个特点,爱模仿。去年“六一”前夕,辅导员宣布:“我们中队要举行一次文艺小品比赛。”我一听就来劲了,心想:这回可以大显身手了。我刚看

过电视剧《济公》,对!我演济公。我把这个想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高兴地说:“这个想法很好,你可要好好准备准备。”我满口答应:“没问题!”

比赛那天,我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扭着身子扮着鬼脸走上台,扯着沙哑的嗓子就唱开了:“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为了吸引观众,我在中间还插了一段《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动作,挤挤眼,抓抓痒,东张西望。台下一阵哄笑:“哈哈,济公变成了孙悟空!”我以为同学们还不过瘾,又跳了一会儿迪斯科舞。我正演在兴头上,可是同学们在下面开始大声说:“济公还会跳迪斯科,真是瞎胡闹!”

这次演出失败了,我扫兴地回到家里。爸爸知道了经过,笑着问:“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喜欢济公?”我想了想说:“济公走南闯北,爱打抱不平,捉弄地主老财,帮助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妈妈接着说:“对,你不能光演济公的滑稽相,还要表

现他的善良的心肠。”我恍然大悟,我找来许多描绘济公的小人书,仔细地看了一

遍又一遍,我还请爸爸当导演,让妈妈当观众,在家里反复地排练着。

转眼间“六一”又到了。我脚穿破布鞋,头戴济公帽,身穿长大褂,手里拿着

一把破扇子,在音乐的伴奏下,我将头一伸一缩地走上台来。我先和另外一个同学

表演《济公斗蟋蟀》。我装模作样地对一只快要死的蟋蟀吹口仙气,小蟋蟀就活蹦

乱跳起来。我一会儿指上,一会儿指下,逗引地主老财挖墙脚,拆房子。这时,台下响起一阵欢笑声。小观众们看得入迷了,情不自禁地和我一起唱了起来:“鞋儿破,帽儿破……”

演出结束,我走下了台,小观众围着我,说:“你演得可真棒!”我想,唉,他们哪里知道我在家里排练时的情景,当好一个小小模仿家可真不容易呀! 阅读练习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各五个。

冫: 纟: 氵: 忄: 木: 2.给下列字加上不同偏旁组成新字,再组成词语。 青( )( ) ( )( ) 兆( )( ) ( )( )

直( )( ) ( )( ) 寺( )( ) ( )( ) 者( )( ) ( )( ) 桑( )( ) ( )( ) 3.把下面的每组词语用线恰当地搭配起来。

身体 平坦 鲜艳的 大海 面容 茁壮 宽阔的 花朵

马路 健康 高大的 校园

2

禾苗 慈祥 美丽的 楼房 4.小作者第一次演出为什么失败?

5.第二次演出前,他又是怎样排练的?结果怎样?

6.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训练五

好事情

早上,小尤拉醒了,他看看窗户,太阳照耀着,天气很好。于是小孩子也想做点儿什么事情。

他坐下来,想:“假使我妹妹掉在水里,我就去救她!” 妹妹恰好走来了,说:“尤拉,跟我去玩好呀!” “走开,别扰乱我想事情!” 妹妹受了委屈,走开了。

于是尤拉又想:“假使狼来抓奶奶,我就用打它们!” 奶奶恰好就在讲话了:“小尤拉乖乖,把碗碟(dié)收拾走。” “你自己收拾吧,我没有工夫。”

奶奶摇摇头。尤拉又往下想:“假使哈巴狗掉在井里,我就把它捞起来!” 狗恰好跑过来了。它摇摇尾巴:“给我喝点儿水吧,尤拉!” “ ”(A) 哈巴狗合上嘴,夹着尾巴跑了。

尤拉来到妈妈跟前,说:“我能做点儿什么好事情呢?”

妈妈抚摩着尤拉的头,说:“跟妹妹去玩玩, ,(B)给哈巴狗喝些水。” 阅读练习

1.联系上下文,补充短文内容,写在原文(A)(B)两处横线上。 2.用“假如”写一句话。

假如: 3.小尤拉一心一意在想什么事情?

4.阅读短文,在正确答案的序号上打“√”。

(1)短文主要写的是谁的事情?(①奶奶 ②妈妈 ③尤拉 ④妹妹) (2)谁说出了应该做点好事情?(①奶奶 ②妈妈 ③尤拉 ④妹妹) (3)尤拉做了好事情了吗? (①想要做 ②正在做 ③已经做) 5.你怎么看待小尤拉的一些想法?

6.下面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总结哪个正确?在正确的后面画“√”。

(1)批评小尤拉不愿做好事的坏思想。 ( ) (2)赞扬了小尤拉不懂就问,知错就改的好行为。 ( ) (3)说明了好事情有时就是从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做起的道理。( )

训练六

登山人

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了,

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xū),望着上面险要的山势,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下来了。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顶峰,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知难而退好,省了许多力气。” 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不过,峰顶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阅读练习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知难而退: (2)适可而止: 2.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分别概括三个登山人的不同做法。

第一个登山人: 第二个登山人: 第三个登山人: 3.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4.用“~~~~”画出三个登山人碰面后说的话。 5.写出带点语句的意思。

6.短文要说明什么问题?( ) A.说明登山的困难。

B.赞扬不畏艰难,勇于登攀的精神。

C.说明知难而退,能省力气。登山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 D.赞扬适可而止是明智的。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