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素质教育下的大学音乐教育作用分析

素质教育下的大学音乐教育作用分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素质教育下的大学音乐教育作用分析

音乐教育是培养现代综合性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普通高等院校开展音乐选修课程已势在必行,然而我国大学的音乐普及教育起步较晚,大学音乐教育的作用还不够普及。在此背景下,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对素质教育下的大学音乐教育的作用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音乐学等相关知识,阐述了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教化功能和文化功能。

大学教育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作用一、大学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音乐,不仅是促进人的智力发展、活跃发散思维的法宝,也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潜在手段。学生感受音乐与表现音乐的过程,也是发展和运用形象思维的过程。音乐教育寓形象与乐理于一体,音乐教育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表达与感受音乐,也增强了学生的交流能力。通过音乐教学不仅增长了音乐知识,也愉悦了情感,陶冶了情操,增强了思维能力,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1.音乐与智力

对音乐和节奏的感受是个人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色、节奏、旋律的敏感与互动,同时在音乐中,各种智力因素也会融会贯通。近年来,各种科学研究都表明,音乐素质教育可以开发人的大脑,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功能。

2.音乐与思维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是培养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从而激发人的一种创造性灵感。同时音乐教育也是培养人的想象力的重要途径,锻炼人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音乐与交流

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交流技巧的提高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本身就是语言的再表达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4.音乐与情感

“音乐尽管千变万化,但归根到底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间的桥梁。”贝多芬如是说。音乐表达情感,表现思想,人们通过音乐教育,在思想上的到教育,在情感上得到调节,从而以美育人、以情感人。音乐是一切课程中最具感染力的,好的音乐能够使学生精神轻松愉悦,从而达到调节学生的紧张生活的目的。通过音

乐的熏陶,学生会自觉的摒弃粗俗的杂念和情感,是心灵得到净化。

二、大学音乐教育的教化功能

古人在音乐教育的道德和审美教化功能方面早有深切体验并留下了众多的经典论断。比如,《礼记》中的:“乐者,所以象德也”;《乐论》中,荀子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列宁也曾说过:“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1.音乐与德育教化

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艺术形象激发了学生的美感,它以普通语言不能表达的方法,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思想与感触,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在中国音乐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德育更加需要重视音乐教育的特殊作用。

2.音乐与美育教化

美育也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音乐审美教育又在审美教育中举足轻重。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记》中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可见,高尚的音乐不仅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还能使人受到文明的启迪,并形成对自然美、生活美、心灵美的追求。音乐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赏析能力,并最终实现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大学音乐教育的文化功能

音乐教育从来都离不开音乐文化,音乐文化造就了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亦决定了音乐文化的文化品格。

音乐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动力。音乐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也能帮助他们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这些都是新时代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文化素质高的合格人才,这与音乐教育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作用不谋而合。

四、总结——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已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可见,素质教育旨在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将人的创造习惯于适应性相统一。

音乐教育承担着塑造灵魂、启迪心灵与陶冶情操的重要角色。人的素质的形

成必然是一个与艺术伴随的过程,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渗透功能是全方位的。大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宗旨是通过音乐的功能和价值以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和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针对中国高校教育长期以来学生过分追求专业知识、重技轻术、偏理离文的现象,将音乐教育加入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大学音乐教育将以普及、平等为归宿,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的到艺术的熏陶,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完善人格魅力,提升整体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以及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音乐学等相关知识,对素质教育下的大学音乐教育的作用的定位要体现音乐教育的功能和与素质教育的统一性,不仅要强调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教化功能和文化功能,还要着重理解音乐教育在智力、思维、交流、情感、德育以及美育等方面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美]威廉·M·安德森著.曹水清译.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06-207.

[2][美]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75-78.

[3][德]多夫莱茵著.金经言译.音乐教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310.

[4]何晓兵.音乐与智力[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136.

[5]陈朝霞.大学公共音乐教育定位与改革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5,(05).

[6]沈致隆.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1997,(02).

[7]王建新.简议普通高等素质教育的实质[J].中国音乐教育,2002,(02).

[8]尹红,张友刚.大学音乐[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