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野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研
究
摘要: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日常生活和长远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有助于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现阶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内容僵化、效率低下、内容单一等问题针对性地化解,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评价,以科学的教学流程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初中语文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将教学与德育思想合理融合,帮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从而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顺应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语文教学 引言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更重视素质教育,基于立德树人视角,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激发初中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德育观念的认同。以学生视角,在高效课堂中不断地汲取文化知识,塑造良好品格;以教师视角,通过明确课程目标、完善课程结构、整合课程资源等多角度构建全面的教学空间,提升教学质量。
1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1学生缺乏主体性,导致课堂氛围相对僵化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尽管很多教师已经逐渐探索出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但由于缺乏应用和推广,在当前部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传统的教
学模式,尽管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维持课堂纪律、保障教学进度,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素质层次相差较大,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直接导致课堂氛围的僵化,既剥夺了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主体地位,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而这种僵化的课堂氛围导致学生主体性缺乏,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1.2教学内容不丰富,导致学生兴趣相对较低
与小学阶段的语文相比,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思维意识和学习能力,在语文专项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存在一定的困难,长此以往,学生会存在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有效提升。在这一背景下,需要教师结合学科内容进行趣味化的教学活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来看,由于缺乏创新性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学习范围没有扩大,也会受制于教材内容而产生一定的枯燥情绪。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容易存在畏难和抵触情绪,不利于语文课堂的高效开展。
1.3教学形式较传统,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初中阶段是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大多有青春期的心理问题,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于成型的关键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出发针对性地教学,也要不断地通过心理引导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针对一些不听话的学生更要积极地劝导和交流,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教育。目前大多数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待学生存在的上课不听讲以及作业完成不及时等问题,主张对学生批评和教育,这种情况恰恰激发出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整体性格特征的良好养成,同时也会在青春期的影响下使学生对教师甚至语文学科产生较强的抵触情绪,既不利于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也无法在教育过程
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综合素养,从而直接影响了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2“立德树人”视野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2.1重视课外实践,落实德育教育
初中语文的教学形式不限于课堂内,教师也应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实践活动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从而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接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比如在《皇帝的新装》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改写,并在学生的共同选举下,选出适合扮演皇帝、大臣、骗子、等文中角色的同学,其余同学可以担任“监督”的职责。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节目,以舞台剧的形式重新塑造《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排练的节目可以在班会或校艺术节等活动上进行表演。学生们通过实际表演,可以进一步体会不同角色在本篇课文中所代表的含义,从而深刻地把握这篇讽刺性童话的思想意义,使学生养成敢说真话,勇于正视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又如学习了《我为什么活着》这一节课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周末休息时间进行为期半天的“我为社会做贡献”的实践活动,学生走进社会,运用自身的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清理盲道、垃圾分类、指挥交通、帮助老人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活着的意义,从而形成珍惜生活、热爱生命、乐于奉献的思想价值观念,从而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落实德育教育。
2.2创设教学情境,塑造德育思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也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因为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时间下来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抗拒心理。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语文学习情境,改变传统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比如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中为学生播放郑智化演唱的《水手》,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歌曲中所传达的“即使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应擦干泪,继续振作起来,面对生活”的想法,从而为学生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将此情感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从而学会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帮助学生形成积
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正确信念,在情境教学中进一步塑造学生的思想。又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课文内容的解读,还可以为学生简单讲述作者老舍的生平经历,介绍老舍先生著作之多,以及老舍先生在“文化大”期间受到的经历,以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老舍先生对中国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对老舍先生含冤沉湖的结局感到惋惜,使学生能够珍惜当下生活,热爱学习。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塑造德育的思想离不开教师的情境创设,教师应从多角度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为塑造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结束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初中语文教学不再只是文化内容的输出,更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渠道,且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曾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立德树人”的核心观念,譬如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德育内容,以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塑造良好品格。
参考文献
[1]黄容方.知人论世,见贤思齐———浅谈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J].神州,2020(5).
[2]韩妮,拓宏伟.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J].鄂州大学学报,2020(1).
[3]徐洪波.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德育工作的开展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5).
[4]左秋杰.新课改视野下初中语文德育的思考与实践[J].信息周刊,2019(5).
[5]张广春.加强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J].语文课内外,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