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2015.02、 杨慎《木氏宦谱・序》的初步研究 赵心愚 摘要:始修于明正德年间的《木氏宦谱》是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家族的宗谱、家谱,具有学术界公认的史料 价值。明代大学者杨慎作于嘉靖年间的《木氏宦谱・序》,由于内容丰富,记有完整的木氏家族世系,也具有值 得重视的资料价值。此序约1500字,内容可分为四段。本文在第一部分中,对序文内容逐段进行了分析,对不 同版本序文中的文字及标点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第二部分是在分析序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与此序相关的三 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强调此序的真实性是可以肯定的,此序本来的位置应在《木氏宦谱・文 谱》之后,杨慎作此序的主要依据材料应是木公始修的《木氏宦谱》。 关键词:杨慎;《木氏宦谱》;纳西族;木氏土司;土司家谱 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91(2015)02-_o161------08 《木氏宦谱》具有的史料价值早已得到学术界 下的产物,与不少古代家谱一样,有序、跋多篇,皆 的公认与重视,百多年来,中外有关学者在相关研 为族外人所作,有的还出自名人之手。在这些序、 究中都注意利用其材料。 中国古代家谱的名称有 跋中,值得注意的是明代大学者杨慎所作之序。杨 多种,有称之为家谱、家乘、家牒的,也有称作宗谱、 慎,字用修,号升庵,在滇生活3O多年,并卒于滇,云 族谱、房谱的。《木氏宦谱》虽然名为“宦谱”,但从 南人称之为“杨状元”。在百多年来的纳西族历史 其所记内容来看,实际上是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家 文化研究中,中外著名学者,如E・沙碗、J・巴克、J 族的宗谱、家谱,即记木氏土司家族世系与事迹的 F・洛克、方国瑜及罗常培等,在其著作里均已提及 书,亦可称之为木氏土司家族史。 杨慎《木氏宦谱・序》,有的在论著中引其材料,有 体例完整的中国古代家谱,一般都有谱序,包 的还对序中谈到的木氏世系问题进行过探讨,但总 括旧序、新序、本族人所作序及族外人所作序、跋 的来看,学者们关注、分析的重点是《木氏宦谱》所 等。由于其内容多涉及家族的历史、迁徙及修谱缘 记的内容,对这一“宦谱”的序、跋则关注不够,对其 由、经过等,所以谱序与家谱所记内容一样,也有着 中的杨慎所作序当然多是一般的提及,没有全面地 值得重视的史料价值。《木氏宦谱》是汉文化影响 进行分析。⑧杨慎《木氏宦谱・序》与有的中国古代 基金项目:本文是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资助(项目号:2015一XWD—B03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心愚(1953一),历史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 ① 陶云逵先生认为《木氏宦谱》等为木氏家族的四种宗谱。见陶云逵:《关于么些之名称分布与迁移》,载《研究院历史 语言所集刊》(第七本)第一分册,1937年。本文涉及的《木氏宦谱》为《木氏宦谱》影印本“文谱”与“图谱”,这两种又称 《木氏宦谱》(甲)与《木氏宦谱》(乙)。 ②章学诚认为:“家乘谱谍,一家之史也”。见章学诚《文史通义》外篇,《州县请立志科议》。 ③E・沙畹(E・Chavannes)1912年发表了《有关丽江史地的文献》一文,J・巴克(J・Bacot)次年在莱顿出版的《么些研究》(Les MO—SO)一书,将沙畹文收入其书中。沙畹在此文中谈到了杨慎所作序,并对杨慎序中所言木氏世系与其所见《木氏宦谱》世系 存在不同提出疑问,但未找到答案。见巴克《么些研究》,莱顿1913年,第128页。J F・洛克(J F・Rock)在其著作《中国西南古 纳西王国》(The ancient NA—KHI kingdom of Southwest China)中多次谈及杨慎序,还对杨慎生平事迹作了一定介绍,并对沙畹提 出的问题作出了解释。见其著,刘宗岳等译,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42、43、103、103、104页。方国瑜《木氏宦谱概说》 《木氏宦谱图像世系考概说》,载其著《云南史料目录概说》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473—476页。罗常培:《语言与文 化》,北京:北京出版社,2OO4年,第136、137页。方、罗在其论著中,均引用了杨慎序中的材料。 6 / 南硅: I幻僻乏 , / 家谱序一样,并非应酬之作,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有 其特色。因此,在纳西族历史文化及相关研究中, 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究,并对其史 称”。序文所引《左传》语,见《左传・隐公八年》,原 文为“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杨 慎此段话是指出“姓”与“氏”本是有区别的,人们本 料价值等作一应有的评价。 已知此区别,但“后世昧之”,姓氏相混,并批评“宿 儒且朦”。此段后的大段文字,是谈古代帝王赐姓 命氏“或氏于围,或氏于爵,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 《木氏宦谱》现有的五篇明、清序、跋中,杨慎所 作之序近1500字,虽不是文字最多的一篇,但内容较 丰富。从整篇序文所谈来看,此序可分为几段。下面, 为便于了解杨慎序内容,先逐段分析这一序文。 从“杨子日”到“余观丽江《木氏宦谱》而有感 焉”应为此序文第一段。①中国古代家谱的谱序开 篇多谈世系或修谱缘由、经过等,杨慎此序则不同, 第一段主要谈姓氏的重要性、姓氏之源及姓、氏之 不同等。“杨子”本是明代人对杨慎的美称、尊称,但 杨慎自己也以此自称。②此序以“杨子日”始,一直到 氏于事,或氏于居,或氏于志”,并分别举例以说明。⑧ 第一段最后言:“凡厥姓氏,胥此例出,可以一况,难 胜载也。余观丽江《木氏宦谱》而有感焉。”序文第 一段的内容,看起来似乎与《木氏宦谱》关系不大。 姓与氏本是有区别,但后来实际上混而为一,杨慎 的议论似乎有些不必要,也似乎有点离题,但实际 上,这一大段议论仍与木氏家族历史有关,关键之 处是指出“赐姓”的重要,而木 氏家族正是因为明太 祖赐姓而姓木。因此,此段内容实际上是有其用意 的,指出了木氏之“姓”的不一般之处,而引《左传》 语,意在强调世居滇西北的木氏是因功绩而获得赐 姓的。 “而有感焉”结束,整段均为杨慎观《木氏宦谱》后有 关姓氏的感言。在开篇谈了姓氏之重要性及姓氏 之说出现的混乱之后,杨慎接着写道:“孔子《易》之 《传》,首摞伏羲氏,次日神农氏,次日黄帝,氏之说 畴于此者乎?史载伏羲之姓日风,神农日姜,黄帝 日姬,姓之说畴于此乎?”序文中“黄帝”之后可能脱 ~序文的第二段,从“木氏之先,始于叶古年”起 到“泰之长子定,字静之,诰晋中顺大夫”止。④这一 段内容,是叙木氏土司家族世系及事迹,从唐代叶 古年直到明代木公之父本定。古代家谱的谱序,叙 世系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杨慎序也是如此。在写姓 氏及其感言之后,即用一大段文字加以叙述。目前 “氏”字。“孔子《易》之《传》”,指孔子所作十翼, 亦《易传》。《周易・系辞下》载:“庖牺氏没,神农氏 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庖牺氏即伏羲 氏。杨慎引此以言“氏”之起源问题。序文中“史 载”之“史”,不是特指《史记》,而是泛称史籍,如 所见杨慎序文及标点均有些问题,下面抄录《木氏 宦谱》影印本序文内容,并加标点,文字不同之处亦 列出。杨慎序记木氏世系从叶古年开始,唐宋时期 木氏世系记为:“木氏之先,始于叶古年,当唐武德 《帝王世纪》《竹书纪年》《国语》等,杨慎引这些史 籍所记言“姓”之起源问题。之后,杨慎又写道: “《左传》日‘天子命德,因生以赐姓’,亦既哲焉。后 世昧之,以氏为姓,以姓为氏,而临文用字,姓氏互 世,仕为总兵官。一传上元中为秋阳,再传天宝中 为阳谷,叁传为谷工,肆传为工蒙,则贞元之元也, ①本文所引杨慎《木氏宦谱-序》,皆引自《木氏宦谱》影印本,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部分标点为本文作者所加。有研究 者将“余观丽江《木氏宦谱》而有感焉”与之后叙世系视为一段,这与其内容段落意思不合。实际上,“而有感焉”是序文 第一段内容写后所发之感叹。 ②《升庵文集》四十二“日中星乌”第:“或问杨子日:‘子于诸位,多取汉儒,而不取宋儒,何哉?’答之日:‘宋儒……”’。转引自王文 才《杨慎学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5页。 ③《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所载《木氏宦谱》(乙)杨慎序中关于“氏于字”一段内容标点有误。“伯有孟孙子服叔子所谓字也”,应标 点为“伯有、孟孙、子服、叔子,所谓字也”。“伯有”“孟孙”“叔子”为春秋至晋三位名人的字。春秋时鲁国有子服景伯,“子服”后 为氏,杨慎也将其视为古人之字了。见《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页。 ④在《木氏宦谱》之《木定传》中,木定为“中宪大夫”,并非“中顺大夫”,但《皇明恩纶录》中记为“中顺大夫”。杨慎序中此 处作“中顺大夫”可能与其依据的《木氏宦谱》版本有关。见《木氏宦谱》影印本,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第32 页 、、163 2Ol5.02、、、 宦更丽水节度使矣。①伍传为蒙汪,当贞元之叁年, 智,功列蒙古将兀良合台之右,升授副元帅,赐虎 以殪戎功晋武勋公,于是始大。继武勋公者,陆传 符、金牌,还镇摩娑。又破铁桥城、华马国,加授银 为汪完,柒传元和中为完浓,捌传为浓可,值太和 印,为提调诸路统军司。⑤拾捌传则良兀,袭元帅之 中,官改越析军民总管云。玖传则可同,咸通四年 职。拾玖传兀亮,至元之杪,改置丽江路军民总管 南诏陷交趾有功,复任武勋公事。拾传而同庚,拾 府。贰拾传亮甲,罢府置宣抚司,旋改通安州知州。 壹传而庚沽,皆继为公。②传拾贰定日沽犀,乾兴四 甲之长子得,复升丽江宣抚司副使⑥。”杨慎序中这 年改为武英侯,传拾叁日犀参,乃宋至和中,更摩娑 一段文字,涉及木氏家族l7—20代,并提及21代, 诏大酋长,段氏莫能有也。⑨嗣大酋长者,政和中拾 即“甲之长子得”。准确地说,木氏这几代经历了南 肆传之参禄,拾伍传则致大将军禄麦也。④禄麦传 宋、蒙古国及元,但为叙述方便,一并纳人元代。在 麦琮,为拾陆叶,生七龄,不习而识文字,及长,旁通 这一段内容中,杨慎对宗良的事迹记得较多,其其 吐蕃、白蛮诸方书,入深山,食盎浆,闻云中禽语皆 余几代则仅记其官职,这与《木氏宦谱》记这几代事 谙之,盖异于人也。其族亦大矣。”杨慎序中记木氏 迹内容本来就偏少有关。 唐宋时期共16传,序中所言木氏各代官职名号及事 “甲之长子得”与前已提到的“宗良”一样,是木 迹,与《木氏宦谱》相应部分所记一致,只是事迹十 氏家族中又一个跨时代的人物。杨慎序记木氏元 分简略。作为序文而言,也只能如此提及,但也可 代世系最后言:“甲之长子得,复升丽江宣抚司副 从中看出杨慎对材料的关注点。 使。”之所以将此语划为元代世系记载,是因为“丽 在完整记木氏唐宋时期世系之后,杨慎序在第 江宣抚司副使”为元代官职。紧接此语,序文记木 二段中紧接着又记木氏家族元代的世系。麦琮之 氏明代木公之前的世系与事迹:“皇帝洪武壬戍,天 后为琮良,是木氏家族中宋末元初的人物,《木氏宦 兵南下,(得)率众先附,钦赐姓木,名日得,字自 谱》影印本杨慎序中写作“宗良”。杨慎序叙其元代 然。⑦攻破石门关、铁桥城,锡纶诰,升本府世袭土 世系为:“拾柒叶为宗良,时元世祖亲征大理,良兵 官知府。得长子名初,字启元,以军功锡金牌,又随 迎于刺巴江口,遂破巨津州半空和砦,生擒叛贼阿 西平侯征景东、永宁、蒗蕖及四川盐井,重锡纶诰, 他刺,叙绩升茶罕章宣慰司,又从克大理,擒段兴 散官壹阶,金刻‘诚心报国’字带一束。⑧初长子名 ①《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所载《木氏宦谱》(乙)杨慎序文字及标点作:“唐武德世仕,由总兵官一传”,当误。见《纳西族社 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页。对照《木氏宦谱》影印本中的相关记载,杨慎序“贞元之元也”,本 应为“贞元之元年也”,当脱一“年”字。 ②《木氏宦谱》影印本杨慎序作“拾传而同庚,拾壹传而庚沽”。《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所载《木氏宦谱》(乙)杨慎序中作 “拾传为同庚,拾壹传而庚沽”。见《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页。 ③ 杨慎序中“乾兴四年改为武英侯”一语,《木氏宦谱》影印本相关记载为“宋贞宗中改为武英侯”,并言:“旧本作乾兴四年, 考正宋乾兴只有元年,并无四年……”。“乾兴” 为宋真宗年号,仅有元年。此再次说明,杨慎作序依据的是另一版本《木 氏宦谱》,即所谓“旧本”。《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所载《木氏宦谱》(乙)杨慎序未指出序与“宦谱”所记存在不同。 ④《木氏宦谱》影印本杨慎序中“拾伍传则致大将军禄麦也”一语,《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所载《木氏宦谱》(乙)杨慎序中作 “拾伍传则改大将军禄麦也”。见《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页。 ⑤《木氏宦谱》影印本杨慎序中“又破铁桥城”一语,《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所载《木氏宦谱》(乙)杨慎序中作“大破铁桥 城”。从影印本《木氏宦谱》相关内容看,应为“又”。见《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t983年,第94 页。 ⑥《木氏宦谱》影印本杨慎序中“改通安州知州”前原书一“寻”字,但其右又用墨笔写一“旋”字,“寻”字上并用墨笔划两小 圈,表示删改。《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所载《木氏宦谱》(乙)杨慎序文作“寻”。从影印本《木氏宦谱》相关内容看,亦作 “寻”。见《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页。 ⑦括号内“得”字,为本文笔者所加。《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所载《木氏宦谱》(乙)杨慎序文作“皇帝壬戍天兵南下”,与《木 氏宦谱》影印本杨慎序比较,少“洪武”两字。明兵南下入滇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此年为壬戌年,但二者将“壬戊”均 写作“壬戍”,误。见《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页。 ⑧ “散官壹阶”四字前,比较《木氏宦谱》影印本相关内容,影印本杨慎序及《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所载《木氏宦谱》(乙)杨 慎序均脱一“升”字。见《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页。 ,,, 磊旧僻三竹 , 南硅:计 ,, ,64,,土,字养民,继前职。①土长子名森,字升荣,从尚书 王骥征麓川,给诰,升太中大夫、资治少尹、云南布 政司参政。②森长子名嵌,字惟高,袭知府。嵌长子 泰,字本安,继惟高职。泰长子定,字静之,诰晋中 中微。圣朝赐姓,同古封建。”④所谓“胙土命氏”出 自前已提及的《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 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此处意在强调“胙之以 土”,指木氏家族世代因获得王朝赏赐,“千余年未 尝中微”,归附明王朝之后,又获赐姓。而明朝皇帝 赐其姓,杨慎认为同于古之“封建”,即将土地分封 顺大夫。”至此,杨慎序第二段结束。有关木氏明代 在木公之前的世系与事迹,杨慎也为简要记述,只 重点写了木得,其次木初,再次木森,其余仅记官 职、名号。与唐宋及元代的世系记叙比较,杨慎序 未再一一明确记木得等为木氏家族何代何叶,这可 能与之后总言木氏“贰拾柒叶”的写法有关。 在写木定之后,杨序用一段文字专写木公及其 事迹,并言及作此序的缘由。尽管木公是木定长 子,也是木氏土司家族明代的一位重要人物,但从 宗室与功臣,让其在所拥有土地上建诸侯国。接下 来序文又称:“其宗法相传,不置妾媵,嫡子世继者 贰拾柒叶,尤自古世家所无也。”此语对木氏家族评 价甚高,嫡子世继27代,“古世家”亦不及。更重要 的是序紧接着又称:“况其沉烽卧鼓,使中国不知有 西夷之患,其盛宜哉”。⑧这又高度评价了木氏家族 守边之功。杨慎认为,正是因为木氏在滇西北,这 一序文所写内容看,有关木公的这一段文字及作序缘 由应为杨慎序文的第三段。此段内容为:“定长子 公,字恕卿,号雪山,继职如前。嘉靖丁亥,寻甸、武 地区才“沉烽卧鼓”,使内地不知有吐蕃南下之 患。而“其盛宜哉”四字,则表明了其对木氏家族兴 盛所持的态度。 定之乱有功,奉诰升中宪大夫,世袭知府。玉音嘉 赐‘辑宁边境’肆字及文币宝镪。⑧嘉靖庚子,安南 莫登瀛叛,以调兵功恩赍白金一锭,其增光充拓,伟 在写了以上这些感言与看法后,序文又称: “《左传》云,‘晋拜戎不暇’。疏家表之,以为封建之 效。余谓晋之拜戎,中宇虽偷安,而国容贬矣,厥后 享和戎之利,亦仅强人意。岂若我圣代奄万方,服 四裔,丽江之御蕃,恒以威胜。拜云和云,蔑矣 矣,则天威长罗回驭,远过周室,而木氏之绩,视晋 昭先烈卓矣。雪山植学拔藻,蜚英士林,于是修其 姓氏谱牒。永昌少司徒南国张君序之,邮以示慎, 属继序其后。”在这一段内容中,除如之前记官职、 名号及事迹外,杨慎还提及木公的好学及在文人中 的影响和修宦谱事,并谈到张志淳为宦谱作序之后 室多让欤。昔文侯之命,纪于《尚书》,不啻如左氏 之传而已。他Et读书,当有如文中子者,书之或有 来函请杨继序事。张志淳序《木氏宦谱》影印本中 可见,其字为“南园”,影印本杨慎序中误为“南国”。 这一段文字虽不多,但作为谱序而言很重要,既谈 及《木氏宦谱》的编修,又写了此序撰写的缘由。 从“余观其世,自唐初至元”到“书之或有征于 耄言也夫”,为杨慎序的第四段。这一段内容,是叙 世系等之后作者的又一番感言与看法。序文称: 征于耄言也夫。”此段内容中所引《左传》语,见《左 传・昭公十五年》,原文为:“晋居深山,戎狄之与 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其何在献 器?”又《左传・襄公四年》,有晋使魏绛和戎的记 载。序中“蔑矣稍矣”,杨慎书不常用的异体字, “ ”字当右边上仅为一竖,下为一“月”,为“貌”的 异体字,当传抄者误为“ ”。“昔文侯之命,纪于 “余观其世,自唐初至元,皆胙土命氏,千余年未尝 《尚书》”,指晋文侯获周平王褒奖一事。《尚书》中 ①木初长子名木土,“字养民”,《木氏宦谱》影印本相关内容在“字养民”后还有“即育民”三字,是木土即字养民,又字育民。 影印本杨慎序与《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所载《木氏宦谱》(乙)杨慎序均无“即育民”三字。见《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昆 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页。 ② “资治少尹”,《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所载《木氏宦谱》(乙)杨慎序为“资诏少尹”,误。见《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页。 ③④⑤“文币宝镪”,《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所载《木氏宦谱》(乙)杨慎序中作“文币玺镪”,误。见《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昆 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页。 “胙土命氏”,《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所载《木氏宦谱》(乙)杨慎序中“胙”字脱,“氏”字作“民”,误。见《纳西族社会历史 调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5页。 “沉烽卧鼓”,《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所载《木氏宦谱》(乙)杨慎序中作“枕烽卧鼓”,误。“枕烽”无解。“沉烽”指烽火熄 灭,喻边境无战事。“卧鼓”即息鼓,亦指无战事。见《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5页。 圣6 式匣、、 ?5 有《文侯之命》篇。杨慎对历史上的拜戎和戎有自 己的看法,但重要的是认为“丽江之御蕃,恒以威 为明正德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516年 由 张崽淳 序中已明确谈到“木公”及杨慎序中提到的“读其所 胜”,并认为明王朝长辔远驭远超过周,而木氏家族 守边之绩比之晋岂多让哉。在杨慎看来,木氏家族 归附明朝有守边之功,而明王朝赐之姓并命之为土 官守边,均是古人所不及的。 序文在这~段值得注意的内容结束后,为其署 为《木氏宦谱》”,因此,《木氏宦谱》最初修成的时间 应在张序写成之前,当也在正德年间。正是依据这 样的记载,方国瑜先生推断“《木氏宦谱》始作于正 德年间,出木公手”③。从正德十一年到嘉靖二十四 年,也就是从1516年到1545年,张、杨作序时间相 年署衔。对于谱序讲,这也是应有的一部分。《明 史》有《杨慎传》,序文所署衔与其传所记合。此序 署年为明嘉靖二十四年,即写于公元1545年。① 距已近3O年,杨慎也就应在《木氏宦谱》始修完成 3O年之后才写了序。为何如此呢?主要原因应是 杨慎看到《木氏宦谱》的时间及应张志淳作序之请 的时间较晚。据《明史・杨慎传》载,杨慎以议大礼 谪戍云南永昌卫时间虽为嘉靖三年(1524),但杨 以上逐段分析了杨慎《木氏宦谱・序》的全部 内容。通过逐段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杨慎此序既有 中国古代宗谱序中一般应具有的内容,又在序中对 木氏家族及守边之功发表了自己的感言与看法,这 与有的多是空话、套话的应酬之作或满篇皆为溢美 之词的谱序有很大区别。序文内容基本清楚之后, “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④。其千里迢 迢抵戍所时间,已是次年正月。⑤杨慎在滇期间,因 父病、父卒等原因曾多次返蜀,如在嘉靖二十二年, 就第六次返蜀,次年才返滇。因此,在这样的情况 下,尽管杨慎与张志淳父子熟悉,关系密切,但木公 通过张氏父子与杨慎取得联系并建立关系的时间 与杨慎此序相关的几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下面,就结合其他材料逐一进行探讨。 不可能太早,而木公请求张志淳出面邀杨慎为《木 氏宦谱》作序,也有可能杨慎因返蜀等原因搁置过 一(1)杨慎为何在《木氏宦谱》修成多年后才作此 序及序文的真实性问题。前已言及,杨慎序最后署 年为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这一时间非常明确, 目前也未见有人对此表示怀疑。杨慎在此序第三 段中,明确说“雪山植学拔藻,蜚英士林,于是修其 姓氏谱牒”。雪山即木公之号。从此语中可知,杨 段时间,但总的看应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写作 时间应没有可疑之处。 杨慎《木氏宦谱・序》在嘉靖二十四年写成后, 近百年时间里却无人谈及。根据目前看到的资料, 最早明确谈到此序的是明末清初朱桂林为《木氏宦 谱》所写的“重序”,此“重序”附在《木氏宦谱・文 慎写此序之前,木公已修成《木氏宦谱》,所以序文 中才有“余观《木氏宦谱》而有感焉”语及“余观其 世,自唐初至元,皆胙土命氏”语。但是,杨慎序中 没有明确言及木公《木氏宦谱》最初修成的具体时 间,整篇序文也没有这方面的任何线索。云南美术 出版社出版的《木氏宦谱》影印本分“文谱”与“图 谱》影印本后。之后,清道光年间丽江府知府陈钊 镗为《木氏宦谱・图谱》所作“后序”中,也明确提到 杨慎序,此序位于《木氏宦谱・图谱》影印本之前。 长期无人谈及杨慎此序的原因,应主要是《木氏宦 谱》未刻印流传,只是藏于木府之中,所以不为他人 所知。从杨慎序内容、写作时间及文中好引经据典 等来看,此序应是杨慎所作,尽管已非杨慎原手书, 但其内容应为杨慎所撰,这是可以肯定的。 谱”两个版本,这两个世系有些不同的版本,J F・洛 克曾分别称之为《木氏宦谱》(甲)与《木氏宦谱》 (乙)。②在《木氏宦谱・文谱》也就是《木氏宦谱》 (甲)正文之前,有明进士张志淳所作序,其序署年 (2)杨慎所作序在《木氏宦谱》中本置于何处的 问题。前已言及,人们了解比较多的也是目前易见 ①《木氏宦谱》影印本杨慎序署年为“嘉靖贰拾肆年,岁在乙巳孟冬拾月陆日”,《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所载《木氏宦谱》 (乙)杨慎序为“嘉靖二十四年,岁在已巳孟和十月六日”,误。见《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 年,第95页。 ② 见J F・洛克著,刘宗岳等译《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43页。 ③④方国瑜:《木氏宦谱概说》,《云南史料目录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473页。 《明史》卷一百九十二《杨慎传》。 ⑤王文才:《杨慎学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65页。 正 ,, 南 量计髻 到盥 蹦宦谱》,是木氏后人捐赠,原藏于云南省 博物馆,本世纪初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影印出版的 及,对杨慎序的位置也未提出置疑。在西方学者 中,最早发现杨慎序与“图谱”所记世系存在矛盾的 是E・沙畹。实际上,沙畹获得的木氏家族资料来 自巴克,但其认真阅读并进行了比对。比较研究之 《木氏宦谱・文谱》与《木氏宦谱・图谱》。之所以 称“文谱”“图谱”,是因为前者仅有文字记载,而后 者除文字外,还绘有木氏各代图像。这两种《木氏 后,沙畹对杨慎序中所谈木氏世系比“图谱”所记世 系多10多代表示不解,对“图谱”为何不记这10多 代也表示不解,但其因不知有“文谱”的存在,所以 尽管提出了问题,却未找到答案。①不过,沙畹事实 宦谱》,几十年前被J F・洛克称之为《木氏宦谱》 (甲)、《木氏宦谱》(乙),并在其著作中大量引用了 这两种《木氏宦谱》的材料。1963年铅印并于1983 年正式出版的《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中,也载有 甲、乙这两种《木氏宦谱》。翻阅这两种《木氏宦 谱 ,可看到杨慎所作之序已置于《木氏宦谱・图 谱》也就《木氏宦谱》(乙)正文之前。但是,细读两 种宦谱及杨慎序内容,便可发现矛盾:一是杨慎序 上已对杨慎序位于“图谱”前表示了怀疑。J F・洛 克是西方学者中既见到《木氏宦谱・图谱》,又见到 《木氏宦谱・文谱》的第一人,并将“文谱”称作《木 氏宦谱》(甲),将“图谱”称作《木氏宦谱》(乙)。洛 克在其著作中,多次谈及杨慎序,也指出杨慎序中 中所叙木氏家族世系与《木氏宦谱・图谱》所记有 很大不同,最关键的是杨序中无“图谱”之“一世考” 中的“爷爷”这一始祖,而是明确称“木氏之先,始于 所叙世系与“图谱”不同而与“文谱”同,但其却认为 杨慎本来就是为“图谱”所作,也就是说,杨慎此序 本来就是在“图谱前”。②这样说显然存在明显矛 叶古年”,这又与“文谱”所记世系明显一致;二是杨 慎在序中明确称:“永昌少司徒南园张君序之,邮以 示慎,属继序其后。”永昌南园张君即张志淳,但张 盾,但不知为何原因,对《木氏宦谱》颇有研究的J F ・洛克却如此认为。 首先正确指出杨慎序本来位置的是方国瑜。 志淳序并不在“图谱”之前,而又在“文谱”之前。根 据目前可见到的资料,最早发现杨慎序与《木氏宦 谱・图谱》在木氏世系上存在矛盾的应是清道光年 问任丽江知府的陈钊镗。陈于道光“辛丑”年(道光 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作《木氏宦谱・后序》,其 在《木氏宦谱图像世系考概说》中,方国瑜指出:此 为别本《宦谱》,录杨慎为前谱所作之序。并根据 “图谱”中“其余细事,另有宗谱”等认为,此谱成于 “文谱”之后,具体在清道光年间。⑧而在《木氏宦 谱概说》中,方国瑜明确称:此宦谱“有正德十一年 中就明确谈及杨慎序中的木氏世系,并对“图谱”中 的“爷爷”的出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其“后序” 看,陈虽然知道杨慎序是“前谱”之序,对杨慎序位 于“图谱”前表示了怀疑,但对为何置于“图谱”前却 十二月张志淳序,嘉靖二十四年杨慎后序”。并称: “1933年,瑜归里,从木氏以一部《徐霞客游记》换得 副本,惟缺其所附载之《世系表》。”④从方国瑜以上 所言中。可知其所获《木氏宦谱》副本还有杨慎所 作序。换言之,即杨慎序本是在《木氏宦谱・文谱》 中。陶云逵曾看到了藏于木府中的与杨慎序“合装 一未进一步谈及。相对而言,这两种《木氏宦谱》中, 西方人先见到的是《木氏宦谱・图谱》。上世纪初, 法国人J・巴克(J・Baeot)两次到丽江考察,不仅看 册”的“图谱”,并指出“杨氏序的谱并没有图像而 到了《木氏宦谱・图谱》,而且抄录了其内容,并请 人临摹了图像。其后巴克将获得的这些资料收入 其《么些研究》一书中,但因未见到《木氏宦谱・文 谱》,也未细读其所见到的“图谱”中的杨慎序,所以 对杨慎序与“图谱”所记世系的矛盾未在其书中谈 且世代也不同。”( 这实际上也指出杨慎序本不是在 《木氏宦谱・图谱》中。方、陶所言应是。除两位先 生所指出的杨慎序所记世系与“文谱”同而与“图 谱”矛盾外,实际上,杨慎序中所记“木初”等人事 迹,也与“文谱”相合多而与“图谱”则不同。这些都 ①E・沙畹《有关丽江史地的文献》1912年发表在《通报》第13卷,J・巴克1913年出版的《么些研究》一书将其收入。见J ・巴克《么些研究》,莱顿1913年,第128页。此事J F・洛克在其著作中也提及。见J F・洛克:《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 刘宗岳等译,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t999年,第42、43页。 ②J F・洛克:《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刘宗岳等译,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42、43页。 ③ 方国瑜:《木氏宦谱图像世系考概况》,《云南史料目录概况》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475页。 ④ 方国瑜:《木氏宦谱概说》,《云南史料目录概说》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473页。 ⑤ 陶云逵:《关于么些之名称分布与迁移》,《研究院历史语言所研究集刊》(第七本第一分册),1937年。 ’、、167 2015.02\ 证明杨慎序本应是在《木氏宦谱・文谱》中,是后之 步研究,但总的来看杨慎序显然参考了张志淳序。 传抄者将其移到“图谱”之前。还有一点应指出, 除这一序外,从时间上看,杨慎作序时还可能参考 《木氏宦谱・文谱》后所附朱桂林写于明末清初的 了张志淳《丽江木氏勋祠碑记》。此记中,张称木氏 《木氏宦谱・重序》中,明确言:“侍郎永昌张君志 肇兴唐初,传二十二传即麦琮,二十三世即宗良拓 淳、太史成都杨君慎撰序跋。”杨慎序中亦言:“…… 之,又明确引“胙之土而命之氏”等语。① 于是修其谱牒,永昌少司徒南园张君序之,邮以示 其次,杨慎作序时还应看过木公所作《建木氏 慎,属继序其后”。因此,杨慎所作应为方国瑜先生 勋祠自记》等诗文。杨慎与木公虽然未见过面,但 所指出的“后序”,也就是“跋”,其本来的位置应是 有书信来往。②木公作于嘉靖七年(1528)的《建木 在《木氏宦谱・文谱》正文之后。 氏勋祠自记》中写道:“祖叶古年已上十一代,虽有 (3)杨慎作此序前所见到的与木氏家族有关的 俗老口传名讯,而无谱牒,不敢据信。”又称:“尤念我 材料问题。作谱序离不开相关的材料,需要了解家 祖太父本安,读书史,立宗子,不娶妾媵,家法愈隆愈 谱所记家族的历史、迁徙及修谱等情况,这是必要 备,木氏之盛,未有如于此者。”“凡我子孙,受朝廷世袭 的资料准备。杨慎虽然博览群书,知识广博,但对 美官,拓守边城,不可有动挠患,以贻天子忧”。③杨 于地处滇西北的木氏家族的情况原来不可能了解, 慎所作序从叶古年开始叙木氏世系,不言叶古年之 嘉靖初到云南永昌之后,虽然到过大理等地,居滇 前十一代,既可能有张志淳序的影响,还有可能是 期间也可能听到一些有关丽江及木氏家族的情况, 受木公在这一“自记”中所反映出的这一看法的影 但要作《木氏宦谱・序》,还是需要看与木氏家族有 响。除此之外,杨慎序中的一些用语、用词,也应与 关的材料。从其所作序的内容来看,可知在查阅有 关典籍及云南某些史志之外,杨慎的确看了不少这 木公的一些诗文有关,尤其是与这一“自记”有关。 再次,木公始修完成的《木氏宦谱》,应是杨慎 方面的材料。 分析杨慎在《木氏宦谱・序》所言,首先可以确 作此序时重点查阅的木氏家族材料。杨慎本是作 定的是杨慎应看了张志淳所作《木氏宦谱・序》。 《木氏宦谱・序》,主要看的材料应是当时木公根据 “永昌少司徒南园张君序之,邮以示慎”一语,本已 家族已有的家谱材料修成的《木氏宦谱》,但由于缺 十分清楚地记载其事,但细观张序,可发现张序与 乏明确的记载,指出这一点的不多,有的研究者甚 杨慎序在有关内容上也存在一致之处,这也有力地 至只言杨慎作此序是因为收到了张志淳所作《木氏 证明杨慎作序时参考了张志淳序。如,张志淳《木 宦谱・序》。事实上,从杨慎序的内容来看,如果只 氏宦谱・序》称:“读其所为《木氏宦谱》,盖自始祖 看了张志淳序,其第二、三段的内容就无法写出,因 讳叶古年者,陆传而至叁甸总管秋阳,时唐上元中 为木氏家族世系不可能写得如此完整,各代的官 也,又肆传至武勋公蒙汪而始盛。自武勋公又贰拾 职、名号及其中几代的事迹也不可能写得如此具 肆传乃至生,中间历唐、五代、宋、元。”这一段文字, 体。杨慎序涉及的木氏家族事迹与世系远超张志 谈及木氏家族始祖,又谈及秋阳、蒙汪,然后指出自 淳序,因此,可以肯定张序并非其主要看到的材料, 武勋公贰拾肆传至木公。对比杨慎所作序中第二 其主要依据的材料只能是当时木公始修完成的《木 段的内容,“木氏之先,始于叶古年”,然后记秋阳, 氏宦谱》。有研究者指出,“首订于木公时期的‘宦 从秋阳到蒙汪,亦四传,“晋武勋公,于是始大”。从 谱’已不存”。④这一看法应是正确的。但正是由于 蒙汪至木公,亦二十四传,不仅仅是所记世系相同, 杨慎作序时不仅主要看了木公始修的《木氏宦谱》, 而且有些用语也相似。当然,二者也存在不同的记 而且叙世系时又主要从中摘取材料,所以从这一序 载,即叶古年之后传秋阳,张序称六传,而杨慎则言 中我们应可以看到一些当年木公始修的《木氏宦 壹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的确需要进一 谱》的原貌。如现《木氏宦谱・文谱》中的叶古年前 ①张志淳:《丽江木氏勋祠碑记》,《丽江府志略・艺文略》,丽江县志编委会办公室翻印,1991年。 ②杨慎《雪山诗选・序》中言:“予感雪山之神交于千里。”此序载《丽江府志略・艺文略》,丽江县志编委会办公室翻印,1991 年。 ③木公:《建木氏勋祠自记》,《丽江府志略・艺文略》,丽江县志编委会办公室翻印本,1991年。 ④杨林军:《(木氏宦谱)诸版本源流新考》,《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86,,/ , , 毒旧 未.南秸:计学 叮 ,十一代,木公始修的《木氏宦谱》就可能未列入,这 十一代及其之前的关于人类起源的文字,木公时代 的《木氏宦谱》也可能没有。这是因为前已言及的 《建木氏勋祠自记》表明,木公修其“宦谱”时,不太 可能将这些“不敢据信”的内容编人。又如,杨慎序 中秋阳之后有完整世系,各代木氏祖先名字是“阳 氏世系名字都是两字,虽与今《木氏宦谱》所记不 同,但仍是父子连名制,而且有的与张志淳序碑记 和其他史志记载相同。因此,这决不是杨慎作序时 自作主张将木氏各代名字加以改动或只写简称,而 只能是木公始修完成的《木氏宦谱》中就是如此记 木氏各代祖先名。这也反过来证明,杨慎作序时主 谷”“谷工”“工蒙”“蒙汪”“汪完”“完浓”“浓可” “可同”“同庚“庚麦”“麦琮”“宗良”“良兀”等,一 要依据材料是木公当时始修完成的《木氏宦谱》。 以上对杨慎《木氏宦谱・序》的内容及与此序 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笔者的研究只 是初步研究,在分析、探讨中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 直到“亮甲”,甲之子即“得”,从张志淳“碑记”看其 本名“甲得”,后因获赐姓称“木得”,“得”之后则只 记名不再言姓。杨慎序中提到的这些名字,“蒙汪” 法,意在抛砖引玉,敬请专家指正。杨慎此序内容 丰富,价值是多方面的,需要进一步研究。李霖灿 亦见于张志淳序,“麦宗”“宗良”及“甲得”见于张 志淳《丽江木氏勋祠碑记》,朱桂林重序中只明确提 到“麦琮”,之后则记“生子良、良生兀、兀生亮、亮生 甲,甲生得,享元之世,其迹昭典”,未记全名。元 释丽江木氏宗谱碑时,将这一宗谱碑称之为“么些 民族的历史长系”①。如此确定其价值很有意义,也 使人难忘。从所记内容来看,《木氏宦谱》不论“文 谱”还是“图谱”,也是纳西族的历史长系,而且是内 《一统志・丽江路・人物》记:“麦宗,磨些人也”。 《元史・地理志・丽江路・通安州》载:“磨些蛮叶 古乍二十三世孙麦良内附。”元《一统志・通安州》 日:“叶古乍二十四世孙麦兀。”又据《元史・地理 容更为丰富的纳西族历史文献。应指出的是,杨慎 《木氏宦谱・序》,不仅也记有纳西族历史长系,而 且对研究《木氏宦谱》及杨慎在滇生活与晚年思想 也有值得重视的价值。 志》记,麦兀为麦良之子。据杨慎序所记木氏家族 世系,麦琮为禄麦之子,而麦琮之子为琮良,亦即麦 良,麦良之子良兀,亦即麦兀,也就是今《木氏宦谱》 中的“阿良阿胡”。值得注意的是,杨慎序中所列木 [责任编辑:杨 宪] ①李霖灿:《释丽江木氏宗谱碑——么些民族的历史长系》,《么些研究论文集》,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