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师爱成为师幼互动的基石
作者:成娟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2012年第05期
《纲要》中对师幼互动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互动”。但在现实中,无论是在发起环节,还是在整个互动过程中,幼儿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落实。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唯有让爱成为基石,才能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唯有让爱成为基石,才能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一、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调整教育行为,进行师幼互动
《纲要》中提到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对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要形成这种氛围,教师角色定位是核心问题。教师必须按照要求,将自己定位为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积极师幼互动的建构。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幼儿的反应与教师预设的情形不一致的情况,这时施教者常会感到困惑:是尊重幼儿的权利,顺应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构建师幼互动活动?还是强行把他们拉回预定的轨道?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在活动中真正关注幼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和反应,捕捉他们在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如果及时并能够很好地把握机会和幼儿积极互动,那么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能提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的水平和能力。
所以说,活动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怎样来解决。教师要把握时机,延迟介入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师幼的共同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达到师幼活动协同。创造条件,让幼儿在活动中品味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的愿望,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的表现。
二、热爱幼儿,以对话方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互动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师要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在和幼儿平等对话与交流中以智慧、情感启迪幼儿。和幼儿的有效互动需要和幼儿有心灵上的共鸣,需要教师的言语及行为被幼儿真正地理解、接受、呼应甚至欣赏。
对话是师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心灵沟通,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过程。如班里实物投影仪上盖了一块颜色鲜艳图案丰富的防尘花布,幼儿好奇心重,常常爱围着它看,更有甚者,还伸出小手悄悄地摸上几把。这个现象让我灵机一动,干脆设计了一次综合活动“一块花布”。开始,我让大家一起找花布上有多少种颜色,多少种图案;之后,又让他们认识花布在经过不同方法折叠后变成的几何图形;随后,我请幼儿们想象,这块花布可以做成什么?最后,我请他们说出自己最想把这块画布送给谁。让我欣喜不已的是,有很多幼儿竟然说这么漂亮的布,应该给娟子老师做裙子穿!此后,只要是幼儿们感兴趣的,我都试着给他们机会去了解。无意间,我知道幼儿们对寓言成语故事感兴趣,于是便每两周就给他们认真地讲一个。现在“鹬蚌相争”“掩耳盗铃”“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等故事都成了班里幼儿的最爱!我发现,有个别幼儿背三字经很溜,其他幼儿羡慕不已,我便利用餐前的时间和大家一起去学习,现在我们已经学习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样随机的活动,让幼儿们快乐,同样也让我自己快乐!         三、重视教师和幼儿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互动
教师与儿童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会促进儿童的自律以及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教师对儿童的热情、敏感及有回应的互动,有助于儿童形成一种安全和积极的自我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在积极的情感氛围内,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动机更强,效果也更好。遇到小朋友之间的矛盾,我不会武断地责怪:“你犯错误了!你立刻跟小朋友道歉!”而会说:“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找你吗?你现在应该怎么办呢?”只要轻轻几句,把问题抛回给幼儿,既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又让他明白自己惹得祸,必须面对,必须负起责任把事情解决。常常用充满母爱的语气去强调我需要孩子们遵守的规则,他们很轻松,我也毫不费力。对幼儿发自内心的疼爱,让师幼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和谐共赢的局面。
四、师幼互动中教师深入、有效地参与,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只有真正和幼儿们玩在一起,才能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发自内心的快乐,而这种积极、愉快的情绪又进一步激发儿童积极的情绪,从而更有效、积极地互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自主性及交往能力,选择恰当的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做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在小班的区角游戏儿童医院中,徐弈和刘靖伟在玩游戏,他们的任务是给全班的小朋友注射预防感冒的疫苗,在全班幼儿差不多都被“注射”过后,徐弈把目光转向了我,说:“娟子老师,请你来医院注射疫苗!”虽然我正忙着与一幼儿讨论画的颜色,但还是微笑地注视着他:“什么疫苗呀?”“就是注射过了冬天天冷也不感冒的疫苗!”“真的吗?我可是最不喜欢感冒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啦!我要注射!”我说着把手伸给徐弈,问:“疼不疼呀?我很怕疼!”“不疼,一会儿就好!”两个小医生说着就开始忙活起来。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与幼儿真正融入到游戏中,共同参与游戏,体验着游戏中具有的天然乐趣,不带有教育幼儿的目的,遵守游戏的规则,分担游戏角色,共享游戏中的快乐,做到平等的自然融洽的互动。         五、让教师的爱成为师幼互动的基石
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对幼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地促进师幼互动呢?
1.尊重理解幼儿,寻找沟通点,把握兴趣点
《纲要》中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师幼只有在共同参与与探索,共同提出设想,共同寻找材料,共同寻求答案的互动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火花,促进情感的交流,在这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是一种滋润式的哺育而不再是倾泻式的灌入。         2.挖掘闪光点,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
带着满满的爱,用欣赏的眼光客观地看待幼儿的行为,每个幼儿都有被认可的欲望,当他千辛万苦完成自己的活动后,如果老师对幼儿的活动及其成果表现出惊奇、兴趣、欣赏,甚至由衷的喜悦,那么就扔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以某种方式还给他们,使他们有继续发展的动力,让幼儿在身心感到愉悦的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进而使他们富有创造的勇气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