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别…类…核…考…__…__…__…___…__…__线科…学… … … … … … … … 号…证…考…准… … … … 封 … … … …名…姓… … … … … … … …校…学…___…__密__…___…__…__…_)…区…、…市…(…县…………
温州市2012年中小学教师职务晋升、履职考核
初中科学试题卷
应考教师须知:
1.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请在试题卷、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县(市、区)、校名、姓名、准考证号、学
科、考核类别(履职、晋升中级或高级、流动考核)。
3. 所有答题均要写在答题卷上,做到书写端正,字迹清晰。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卷一(30分)
理论测试(在以下三个问题中选择两个回答,每题15分,共30分) 1.对于成长中的学生的教育,为什么说是“知识来得及,体验等不及”,请加以简要的阐述。
2.“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一种东西——害怕。”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加以阐述。3.2011年底,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2012年6月,省厅颁布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请你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义务教育新课标的理解,或者对深化普高课程改革的认识。
卷二(7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S-32 )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科学家发现一种引起奶牛患病的特殊生物,这种生物比病毒还小,仅由多肽物组成,竟然没有遗传物质核酸。虽然目前还不清楚这种生物是如何复制的,但科学界一致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生物类型,定名为朊病毒。那么判断依据是 A.能够不断增殖 B.含有蛋白质成分 C.能使别的动物患病 D.结构特别简单
2.如图所示,在弹簧秤下挂一重物A和吊篮B,一人站在篮中,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700牛。当人用100牛的力竖直向下拉A时,弹簧秤的读数为: A.800牛 B.600牛 --A
C.700牛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B
初中科学试题卷 第 1 页(共 8 页)
1
3.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形成上弦月的三球位置关系的是
4.有一种碘和氧的化合物可以称为碘酸碘,其中碘元素呈+3、+5两种价态,则这种化合物的 化学式是
A.I2O4 B .I3O5 C.I4O7 D.I4O9 5. 某些生物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包含关系。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中,符合右图所示的有 供选项 A B C D a 原核生物 生态系统 b 细菌 种群 C
个体发育 细胞分化 细胞 产甲烷杆菌 群落 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 过敏反应
6.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 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b 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s A.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a B.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射灯 D .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7. 如图所示, 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 均盛满水. 然后将一木块漂浮在乙杯的水中, 再将一完全相同的木块浸没在丙杯的水内, 用细线将其系在杯底上. 用同一托盘秤分别称出它们的重力为G甲、G乙、G丙. 则
A.G甲=G乙=G丙 B.G丙>G乙>G甲
C.G丙=G乙>G甲 D.G甲=G乙>G丙
8.夏天吃糖拌番茄,父母因疼爱孩子,总是把剩下的番
茄汁液留给孩子,认为这些汁液是营养精华。父母的这种观点
A.正确,糖拌番茄使番茄细胞中大量的营养成分渗透出来 B.正确,糖拌番茄汁的味道好 C.错误,糖拌番茄渗出的主要是水 D.错误,糖拌番茄渗出的主要是无机盐 9.如图所示“悬空的磁环”活动中,假设甲、乙、丙三个磁环相同,中间塑料管是光滑的。当磁环都处于静止状态时,甲对乙的作用力F1和丙对乙的作用力F2的大小关系是
A.F1小于 F2 B.F1等于 F2 C.F1大于 F2 D.无法比较
初中科学试题卷 第 2 页(共 8 页)
2
10.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1)用加入适量铜粉的方法除去Cu(NO3)2溶液中混有的AgNO3 (2)用洗气瓶中的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3)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仅加入BaCl2溶液,以检验未知溶液中的SO42-
(4)先后添加石蕊试液、BaCl2溶液,将盐酸、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和钾五种无色溶液鉴别开
A. (1) B.(1)(4) C. (1)(2) D. (1)(2)(4)
11.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图像从图中的左图转为右图,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标本。
A.①→②→③→④ B.④→⑤→③→② C.②→⑤→④→③ D.⑤→④→②→③
12.如图所示,一根均匀木尺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一端伸出桌面的外
A B 面,伸到桌面外面的部分长度是木尺长的1 / 4,在木尺末端的B点加一
F 个作用力F,当力F=3牛时,木尺的另一端A开始向上翘起,那么木
尺受到的重力为
A.3牛 B.9牛 C.1牛 D.2牛
13.铜是蓝色固体,将a克纯净的铜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Cu(NO3)2 2CuO+ 4NO2 +O2 。完全分解后,固体的质量减少b克,然后通入 c克CO恰好与上述反应后的固体残余物完全反应,生成d克CO2,则a克Cu(NO3)2中铜 元素的质量是
A.a-b+c+d B. a—b+c-d C. a—b-c+d D. a+b+c-d
14.某工厂为抗洪抢险的战士赶制一批“救生衣”,这种救生衣是将泡沫塑料包缝在背心上,它的技术指标之一是穿上这种救生衣必须使人的头部露出水面,制作前,设计人员要通过搜集数据来估算每个救生衣的最小体积,下列是设计人员搜集到的一些数据:①人体质量是m1;②人体的密度是ρ1;③人体的体积是v1;④人头部的体积与人身体体积的比例关系k;⑤水的密度ρ;⑥泡沫塑料的密度ρ2;⑦泡沫塑料的质量m2。你认为应知道上述哪些数据就能完成这一要求? A.①②④⑤⑥⑦
B.①②⑤⑥⑦
C.①④⑥⑦
D.②③④⑤⑥
1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RAC=RCD,且RBC最大,RAD最小 B.RAC=RBD,且RBC最大,RAD最小 C.RAB=RBD,且RBC最大,RAC最小 D.RAB=RCD,且RBC最大RAC最小
初中科学试题卷 第 3 页(共 8 页)
3
二、简答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6.我国在南极建有长城站和中山站等以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据图可知,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__▲___方向。
17.1855年,瑞典人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现在用的火柴盒外侧一般涂上红磷和玻璃粉,火柴梗的头上有由氯酸钾、二氧化锰和三硫化二锑(Sb2S3)组成的引火药。划火柴时,火柴头蹭一下盒外侧,由于磨擦生热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产生的火星引燃三硫化二锑,使氯酸钾受热放出氧气,帮助火柴梗燃烧的更旺。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___▲___。(可多选) A.红磷、氯酸钾、三硫化二锑都是可燃物
B.划火柴时的摩擦生热使三硫化二锑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C.火柴梗的着火点高于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 D.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2)三硫化二锑被引燃后,会产生三氧化二锑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18.下图是人体内新陈代谢与各器官系统关系的另一种图解:
C ⊙ ⊙⊙
90W长城站中山站90E A 组织细胞 D B
请依次写出A、B、C、D分别所代表的系统或器官的名称: ▲ 。
19.一个人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拉陷在泥里的汽车,
汽车以0.2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lm,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400N,则人拉车的功率为 ▲ W。 (不考虑滑轮摩擦)
20.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
实验次数 小木块的运动状态 弹簧测力计读数(N)
1 静止 0.4
2 静止 0.6 3 加速 0.7 4 匀速 0.5 5 减速 0.3 初中科学试题卷 第 4 页(共 8 页)
4
则由上表分析可知: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 _▲_ 次是相同的。 21.有一个写着F字样的胶片放在教学用投影仪上。此时屏幕上刚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请在屏幕上画出F的像。
22.有一种白色固体可能含有:BaCl2、NaCl、Na2CO3、 Na2SO4和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对该固体进行如下实 验。
①取样,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B。
②在白色沉淀A中加入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放出能使
第21题图
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③在无色溶液B中加入AgN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则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 ▲ 。
三、实验探究题(23、24题每空1分,25题2分共6分)
23、在“学农”活动中,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了解到一种有毒植物“博落回”,农民常用其茎叶的浸出液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杀菌,防治秧苗病害,但是使用中常出现水稻发芽率降低的现象。同学们经调查后发现,农民所使用的“博落回”浸出液浓度约为每100ml水中含有3~7g“博落回”茎叶干重。他们推测,水稻发芽率降低的现象可能与使用的浸出液浓度有关。试补充相关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研究的问题:不同浓度“博落回”浸出液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晒干的“博落回”茎叶、饱满无菌已经水浸泡一天的水稻种子500粒、培养皿数套、大小烧杯数只、量筒、台秤、漏斗、纱布、吸管、吸水纸等。 实验步骤:
(1)称取“博落回”草叶30g、40g、50g、60g、70g,分别放入不同烧杯中,各加水 ▲ ml,浸泡两天,用纱布过滤,得到不同浓度的浸出液。
(2)取培养皿6只,分别编号,在培养皿内铺垫吸水纸。按编号倒入相应浓度的浸出液,对照组倒入蒸馏水,使吸水纸吸足水分;在每一培养皿中的吸水纸上平铺50粒水稻种子,置于适宜温度下。实验种子为何要经过无菌处理? ▲ 。
(3)每天观察,使吸水纸保持湿润,三天后,观察记录并计算各培养皿中的种子发芽率。 24.小明查找资料发现:在地面附近同一高度或高度差不显著的情况下,空气流速v与压强p的关系可表示为
12
v+p = C 2其中C是常量,表示空气密度。
为此,他进行了如下实验。请结合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初中科学试题卷 第 5 页(共 8 页)
5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硬币并沿箭头所示方向吹气,气流通过硬币上部,由于硬币下面没有气流通过,从而产生压力差,给硬币一个向上的动力。 (1)根据上述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式可知,硬 币下方空气压强p下= ▲ 。
(2)请导出刚好将硬币吹起时吹气速度v的表达式(用、S、m或G表示):v= ▲ 。
第24题图 v 25.小明在试管中倒入 2mL CuSO4溶液,再加入一定量 NaOH 溶液,结果得到的沉淀并不是蓝色的,而是浅绿色的;将此浊液加热直至沸腾,观察不到有分解变黑生成 CuO 的迹象。这是为什么呢?小明通过查找资料得知,该浅绿色沉淀物可能是溶解度极小的碱式硫酸铜,其化学式为 Cu4(OH)6SO4.
请帮小明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在实验中得到的浅绿色沉淀中含有硫酸根: ▲ 。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2小题,26题5分,27题5分共10分)
26. 将金属M的样品2.5g放入50g 19.6%的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硫酸,也不与其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实验测知,此硫酸盐中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之和为80 %。 试求:
(1)原金属样品中,金属M的质量分数。 (2)M的相对原子质量。
27.如图所示是一种家用蒸汽电熨斗的实物图和铭牌。使用时水箱中的水滴入被加热的底板汽室,迅速汽化产生向下的蒸汽。
额定电压 220V 功能 汽烫、干烫 滴下式 1.3kg 自立式 额定频率 50Hz 蒸汽方式 额定功率 1000W 2质量 底板面积 160cm 放置方式 (1)用熨斗汽烫前先预热,使金属底板的温度从20℃升高到220℃,
3
温控开关自动断开.已知金属底板的质量为1kg,金属底板的比热容为0.46×10J/(kg·℃)。则蒸汽电熨斗预热过程中金属底板吸收的热量是 ▲ 。
(2)汽烫时,水滴入汽室,由于水升温汽化而带走热量。当金属底板温度降到190℃时,温控开关自动闭合,电熨斗正常工作,当加热到220℃时,温控开关自动断开,停止加热,如此反复。若蒸汽电熨斗工作情况按如图所示的规律变化时,则12分钟熨烫一件衣服共消耗多少电能?(通过计算来说明)
初中科学试题卷 第 6 页(共 8 页)
6
五、案例分析(本题8分)
28.请阅读下列教学片段,对该教学设计作出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结合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案例] 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 师: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的画画技巧很高。有一次,一个画家向他挑战,两个人在相同的的时间里都作出了两幅画,栩栩如生。正当大家争执不下谁画得好的时候,两只蝴蝶飞过来,都围着唐伯虎的《百花争艳图》飞,还时不时地停在上面。这时候,比赛的结果就出来了,唐伯虎的画骗过来了蝴蝶的眼睛而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赢家。 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呢? 生:是画的颜色,唐伯虎的画画得太漂亮了! 师:很好,还有吗?
生:可能是唐伯虎的墨水质量好,很香,吸引了蝴蝶! 师:哦,这个也有可能,还有吗?
生:可能是蝴蝶是近视眼,看走眼撞上去的。
师:这个也有可能,我们知道蝴蝶有眼睛,但不知道它的视觉怎么样。既然我们对这个有了怀疑,那蝴蝶的嗅觉呢?味觉呢?甚至听觉呢?灵敏吗? 生:有 生:没有
师:既然我们不确定,那就来查查看。
登陆www.google.com,搜索关键字“蝴蝶 眼睛 嗅觉 味觉”,很快就找到了蝴蝶的详细介绍,确定下来,蝴蝶的视觉很正常,没有近视;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搜索一共花了约3分钟)
师:好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蝴蝶的一些感觉特征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
师:前面讲的故事,是唐伯虎画的花,现在如果我们探究的是一束真花,那吸引蝴蝶的可能是不是更具体了呢?比如,可能是花的颜色,还有其他可能吗? 生:花的大小、形状、气味、位置等。
师:很好,如果是花的颜色,那我们该怎么设计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呢? 生:放两朵不同颜色的花,看蝴蝶会停在哪朵花上。
生:不对,颜色不同,可能气味也会不同。应该放两朵气味一样,颜色不同的花。 师:这样的两朵花似乎比较难找。
生:可用假花!用两张同样大小、不同颜色的纸,折成同样形状的花,然后把它们放在一起,稍微隔开一点,然后把蝴蝶放出去,看蝴蝶会停在哪朵花上。
师:很好!在实验的设计中,应排除实验对象以外其他因素的干扰,要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设置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除花的颜色外,其他方面,如大小、形状和气味等都应相同。那么,实验设计好以后,怎样的结果能证明我们的假设是成立的呢? 生:看哪只蝴蝶飞向哪朵花,就说明它喜欢哪种颜色。
生:这不行,还是存在偶然性的,应多试几次,看蝴蝶飞向哪朵花多一些。
师:这样蝴蝶会被折腾得半死。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万一它老是飞向左边的那朵花呢?这
初中科学试题卷 第 7 页(共 8 页)
7
样就可能说明和花的位置有关了,说明我们的条件还没有控制好。 生:那可以把花的位置轮流换一下。 师:那如果飞向两朵花的次数差不多呢?
生:这样就不能说明花的颜色是吸引蝴蝶的原因了! 生:那万一蝴蝶是色盲怎么办?
师:很好,幸亏你提出来,要是到最后我们去实验了,结果出来才发现蝴蝶是色盲的话,那我们就浪费很多时间了。下面我们还是来上网查一下,打开www.google.com,搜索关键词“蝴蝶 视觉 颜色 分辨”,查出蝴蝶果然是色盲!
师:我们很感谢这位同学提出一个好问题。蝴蝶有着美丽的翅膀,但自己却是色盲,看来大家得改变一下自己的想法了。刚才几位同学表现不错,大家思考问题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下面大家把书翻到第83页,按照探究的步骤,先在小组里面讨论一下,写出你们的假设、实验方案、条件如何控制以及什么样的实验结果支持你的假设、什么样的结果不能说明问题等。先自己在纸上写一下,尽可能地多写几个!
接下去学生分组讨论,组内可以存在不同的假设。15分钟后,由学生发言,说明自己的探究过程,然后由不同意见的同学加以反驳或者补充。
初中科学试题卷 第 8 页(共 8 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