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兽医学练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口干、舌红苔黄脉浮数,其证为( 1. 风热表证
2. 风寒表证 3. 太阳中风 4. 阳明经证 5.
半表半里证
2、大热、大汗、大渴、口干舌红、舌苔黄燥、脉洪大的是( )
1. 表热证 2. 半表半里证 3.
心火上炎
.
)
4. 阳明经证
5.
肝火上炎
3、
主宰整个水液代全过程的脏腑是(1. 心 2. 肝 3. 脾 4. 肺 5.
肾
4、
下列脏腑中,与肺相表里的是( )1. 心
2.
大肠
.
.
)
3. 小肠 4. 胆 5.
胃
5、
下列气中,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的是(1. 宗气 2. 元气
3. 营气 4. 卫气 5.
中气
6、
肝病传脾,病理传变规律是( )
1.
母病及子
.
.
)
2. 子病犯母 3. 土侮木 4. 木乘土
5.
表里同病
7、
顺气安胎的药是( )
1. 黄芩 2. 艾叶 3. 梗
4. 青皮 5.
寄生
8、
“伤于( )者,下先受之” .
.
1. 风 2. 寒 3. 暑 4. 湿
5.
燥
9、
主运化水谷的脏腑是( )1. 心 2. 肝 3. 脾
4. 肺 5.
肾
10、
.
.
主宰水液代全过程是( )
1. 心 2. 肝 3. 脾 4. 肺 5.
肾
11、
下列症状属寒邪特性者是( 1. 精神倦怠 2. 四肢僵硬 3. 脉象迟紧
4. 口渴贪饮 5.
皮肤瘙痒
.
.
)
.
12、
下列功能属脾的是( )
1. 2. 3. 4. 5.
藏血 主运化 主肌肉 主血 主筋
13、
“伤于( )者,下先受之”
1. 2. 3. 4.
风 寒
暑 湿
.
5. 燥
14、
具有清洁、收敛、肃降等作用的事物属(1. 木 2. 火 3. 土 4. 金
5.
水
15、
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脏腑是( )
1. 心 2. 肝 3.
胆
.
.
)
4. 小肠 5.
肾
16、黄色主( )证
1. 寒 2. 热 3. 湿
4. 实 5.
虚
17、
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属(1. 木 2. 火 3.
土
.
.
)
.
4. 5.
金 水
多项选择题 18、
属补气药的有( )
1. 2. 3. 4. 5.
黄芪 黄芩 大黄 党参 石决明
19、
药性“七情”中,临床用药应充分利用的是( )
1.
相须
.
2. 相使
3. 相恶 4. 相反 5.
相杀
20、
15.下列功能,属脾功能的有( 1. 主疏泄 2. 主运化
3. 升清 4. 主宣降 5.
\"E:主血脉\"
21、
属寒邪特性的症状有( )
.
.
)
1. 凝滞 2. 致疼病 3. 收引
4. 阻遏气机 5.
趋下重浊
22、
下列症状属阳畴的有(1. 结膜红黄
2. 鼻流清涕 3. 脉数
4. 精神沉郁 5.
小便清长
23、
.
)
.
.
具有辛温解表作用的药物是( )
1. 2. 3. 4. 5.
麻黄 桂枝 防风 柴胡 连翘
24、
舌苔由厚变薄,表示( )
1. 2. 3. 4.
病由轻变重 由重变轻 病邪深入 病邪渐退
.
5. 胃气亡失
25、
四物汤由哪些药物组成( )1. 当归 2. 川芎 3. 白芍 4. 熟地
5.
甘草
26、
具有补气功效的方剂是( )
1. 归脾汤 2. 四君子汤 3.
参苓白术散
.
.
4. 四逆汤 5.
四神丸
27、
四物汤的方药组成中有( )
1. 当归 2. 白芍 3. 熟地
4. 甘草 5.
川军
28、
中兽医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1. 整体观念
2.
辩证论治
.
.
)
3. 治病求本 4. 扶正祛邪 5.
望闻问切
29、
下列症状属气虚者是( 1. 精神兴奋 2. 脉象无力 3. 呼吸低微
4. 耳鼻发凉 5.
午后潮热
30、
下列症状属风邪特性者是(1.
起卧不安
.
)
)
.
2. 四肢抽搐
3. 神志不清 4. 口渴贪饮 5.
皮肤瘙痒
31、
湿热黄疸可用下列药物(1. 柴胡 2. 大黄 3. 郁金 4. 栀子 5.
黄连
32、
黄苔主( )证
.
)治疗
.
1. 湿 2. 热
3. 寒 4. 里 5.
表
33、
具有补气功效的方剂是(1. 归脾汤 2. 四君子汤 3. 参苓白术散
4. 四逆汤 5.
四神丸
34、
.
)
.
.
四君子汤的方药组成是( )
1. 当归 2. 白术 3. 党参 4. 甘草 5.
茯苓
35、
可治破伤风的穴位是( 1. 玉堂 2. 通关 3. 开关 4. 锁口 5.
百会
)
.
.
36、
下列药物具有止痢作用的是( )
1. 黄连 2. 黄柏
3. 青皮 4. 白头翁 5.
黄芩
37、下列症状属气虚者是(1. 精神兴奋 2. 脉象无力 3. 呼吸低微
4. 耳鼻发凉 5.
午后潮热
)
.
.
38、下列症状属风邪特性者是( )
1. 2. 3. 4. 5.
起卧不安 四肢抽搐 神志不清 口渴贪饮 皮肤瘙痒
主观题
39、奇经八脉
参:
奇经八脉是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经脉的总称。
40、津液
参:
津液是动物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在体液及其分泌物,清而稀者称为“津”,浊而稠者称为“液”。二者来源相同,又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统
.
.
称为津液。
41、温里药
参:
药性温热,能够祛除寒邪的一类药物,称为温里药或祛寒药
42、四诊合参
参:
运用望闻问切四诊,诊察动物在疾病过程中所显现出的症状和体征,就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43、疫疠
参:
疫疠,也是一种外感致病因素,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疫疠可以通过空气传染,由口鼻而入致病,也可随饮食入里或蚊虫叮咬而发病。疫疠流行有的有明显的季 节性,称为“时疫”。
44、归经
参:
.
.
归经,指中药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即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它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45、阴阳的关系有(
)( )( )( )( )。
参:
交感相错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
46、白苔主(
)( )证。
参:
表 寒
47、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方法有(
)( )
参:
直接取象类比 间接推演络绎
48、治未病包括(
)( )两个方面。
参:
病先防 既病防变
49、口舌生疮是(
)所致,治法是( ),所选方剂是( .
),方药组成是( )。
.
参:
心火上炎 清心泻火 三黄汤,黄连、黄芩、大黄
50、补气血以补(
)(脏腑)为主。参:
脾胃
51、气的生理功能有
参:
推动 温煦 防御
52、齿为(
)之余”。参:
骨
)( )( 固摄 气化
.
)( )(
)。
(
.
53、脾气的运动特点以(
参:
)为主;胃气的运动特点以( )为主。
升 降
54、主宰水液代全过程的脏腑是(
参:
)
肾
55、表里是辨别(
参:
)( )的两个纲领。
病位深浅 病势进退
56、外寒侵袭机体致病有(
参:
)( )。
中寒 伤寒
57、经络是(
参:
)的通道。
运行全身气血 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外
.
.
58、肺的宣发功能主要表现在(
参:
)( )( )
呼出浊气 清气 全身皮毛 卫毛+津液、汗、水谷之气
59、
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及流注次序
参:
答:一般来说,前肢三阴经,从胸部开始,循行于前肢侧,止于前肢末端;前肢三阳经,由前肢末端开始,循行于前肢外侧,抵达于头部;后肢三阳经,由头部开始,经背腰部,循行于后肢外侧,止于后肢末端;后肢三阴经,由后肢末端开始,循行于后肢侧,经腹达胸。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如表所示。
60、
简述风邪致病特点
参:
答:风邪致病具有下列特点。
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 风性善动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为阳邪。因风性轻扬,故风邪所伤,最易侵犯动物体的上部(如头面部)和肌表。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性开泄,是指风邪易使皮毛腠理疏泄而开,出现汗出、恶风的症状。
②风性善行数变 善行,是指风有善动不居的特性,故风邪致病也具有部位游走不定,变化无常的特点。如以风邪为主的风湿症,常表现出四肢交替疼痛,部位
.
.
游移不定,故称“行痹”、“风痹”。数变,是指“风无常方”(《素问·风论》),风邪所致的病证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如荨麻疹(又称遍身黄),表现为皮肤骚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
③风性主动 风具有使物体摇动的特性,故风邪所致疾病也具有类似摇动的症状,如肌肉颤动、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眼目直视等。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风胜则动”。
61、
方剂君臣佐使的基本含义?
参:
答:中药方剂的君臣佐使药物如下:
(1)主药:是指处方中对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可选用一味或两味以上,以解决主要矛盾。 (2)辅药:是指辅助主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一是指治疗兼证的药物。另一是指在方中起监制作用的药物,即能消除或缓和方中某些药物的毒性(4)使药:指能引导他药直达病所,或起协调作用的药物。
62、
辨证论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
或偏性的药物。
.
参:
“辩证”是通过四诊所获取的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识别疾病的证候),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
据。“论治”是根据证的性质制定治则和治法的过程,是解决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63、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参:
答: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气能摄血,气能行血。 血为气母:血是气的载体,血给气以营养。
、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参:
答:(1)有一定的季节性;(2)六淫可单犯畜体,也可两个以上合犯畜体;(3)在一定条件可相互转化;( .
4)多由皮毛、口鼻侵
.
入畜体。
65、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
参:
在物:(1)和性味的关系:凡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味属酸、苦、咸、涩,性属寒凉的药物,大多为沉降药。(2)和药物质地轻重的关系: 花、叶及质地轻的药物,大多能升浮,子、实、矿石及质地重的药物,大多能沉降。但“旋复花
独降, 牛蒡子独升”。
在人:(1)和炮制关系:生用主升,熟用主降,酒制能升,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2)和配伍关系:少量升浮药物在一队的沉降药物中,随之下降,反之亦然。少数药物可引导其他药物上升或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