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8期 重庆市万州区林下养鸡技术模式探讨 骆世媛李宁波滕崇光李晶周银涛 (重庆市万州区畜禽良种繁育站,重庆404000) 摘要为探索既不影响生态环境,又有利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养鸡技术模式,发挥林下经济效益,观测鸡只不同饲养密度对植被的 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牧草植被或是鸡只长势,均以单位栽禽900只,hm 为优。 关键词林下养鸡;技术模式;重庆;万州区 中图分类号¥8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8-0304-02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的转移,闲置的土地 射;30日龄鸡痘弱毒苗刺种(随季节不同适当调整);10日 被开发成果园、经济林木等。如何发挥好资源优势,探索既 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又有利于作物增产的林下养殖 技术,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综合效益,2010年初选择重庆市 万州区太龙镇向平社区l2组的柑橘林,利用单位面积饲养 不同密度的楚天红、大发杂交鸡,跟踪观察试验数据,以期 筛选最佳饲养密度,促进两翼农户万元增收。 1材料与方法 1.1棚舍搭建 在林地坡中地段,根据群体大小选择适当避风平坦处, 用砖木结构搭成高约2 m的简易鸡舍,地面铺砂土或水泥。 鸡舍饲养密度以20只/m 为宜,搭建50 m2的简易鸡舍,每 舍饲养1 000只,鸡舍坐北朝南。 1.2鸡苗选择 选择42日龄脱温楚天红、大发肉用杂交鸡。 1-3样本设计 试验选择在太龙镇向平社区12组柑橘林地,于5月 引进楚天红4 900只(共2批),8月引进大发肉鸡6 000只 (共2批),按450、900、1 350只/hm2分组养殖;视鸡群大小, 划定牧地。分期轮牧。 1.4饲料、饮水管理 饲料配方:玉米58%、麦麸l0%、豆粕20%、骨粉2.5%、 鱼粉6.2%、食盐0.3%、预混料3%,混匀制成颗粒饲料。鸡的 饮水要符合国家标准。感官性状不得有异臭、异昧、不含肉 眼可见物;pH值6.4—8.0;经常清洗、消毒饮水设备。 1.5技术要点 1.5.1放牧。脱温鸡被放到牧地的前5 d,饮水器应放在鸡 舍附近约1 m处,使其熟悉环境,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天气晴 朗的清晨将鸡放出,傍晚时将鸡唤回鸡舍;夏天应早晚多放, 烈日曝晒下不能长期放养,以防中暑;若气候突变,应及时 将鸡唤回;根据鸡群数量,用适宜长度的尼龙围网进行轮牧。 1.5.2饲养方式。饲养全期共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43~ 60日龄):以75%的颗粒饲料,25%的谷、麦、糠麸类饲料,l8 d内自由采食,适当放牧相结合;第2阶段(61—100日龄):以 60%的颗粒饲料,其余为谷、麦、糠麸类饲料,早晚投放,大部 分时间以放牧为主;第3阶段(101—150日龄):用谷、麦、糠 麸类饲料早晚投放,以放牧为主,要求鸡体重2.5 k昱左右。 1.5-3预防注射。4日龄新城疫一传支二联苗点眼;12日龄 新城疫弱毒疫苗滴鼻、点眼,禽流感一副粘病毒灭活苗注 收稿日期2Ol1一O3—21 304 龄以后在饲料中加0.01%~0.02%土霉素,预防肠炎和呼吸道 疾病;15~16日龄在饲料中加0.0125%球虫痢灵,预防球虫病。 1.5.4定期消毒。在饲养过程中。要定期消毒。鸡群出栏后, 应对牧地进行清理,地面可用生石灰或石灰乳泼洒消毒。牧 地每养一批鸡后应间隔一段时间再养。 1.5.5用药。按《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5— 2001)》,掌握好停药期,不得使用违禁药物。 2结果与分析 2.1饲料消耗 因单位面积样本数量较小,第1阶段每天消耗饲料费 0.27元,整个阶段用饲料消费9.72元;第2阶段每天消耗饲 料费0.3l元,整个阶段用饲料消费12.40元;第3阶段每天 消耗饲料费0.32元,整个阶段用饲料费l6元,每只鸡饲料 支出38.12元。 2.2增重效果 根据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前期18 d每天增重l1.3 g,中 期40 d每天增重18 g,后期50 d每天增重15.04 g,整个饲 养期108 d,80%鸡只体重能达到3.00 。 2.3鸡只饲喂效果 试验中,载禽450只/hm 的组,鸡无饥饿感,饲料消耗 较少,但牧草资源尚未用尽,需施除草剂;载禽900只/hm2 的组,牧草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鸡归牧有适口性,鸡长势良 好;载禽1 350只/l1m2的组,牧草供给尚差,归牧鸡有较强的 饥饿感,长势次之。从3个组中筛选,不论是牧草植被或是 鸡只长势,以载禽900只,hm2的组为优。 2.4经济效益 2.4.1直接经济效益。试验期饲养2批鸡,共10 900只,存 活率达96%,共出栏商品鸡10 464只,每只鸡按23元/kg 计,每只平均收入69.00元,共计收入72.201 6万元,除去购 苗鸡、饲料、药物(包括消毒药品)、人工工资共55.025万元, 纯利润17.176 6万元,投资回报率31.22%。 2.4.2间接经济效益。林下的牧草是鸡的饲料来源,既节省 了饲料,又节省除草剂;鸡在林下啄食昆虫,省施农药,起到 了防治病虫害的作用;鸡粪为果树提供营养,果实明显增 大,且果皮红润美观,深受消费者喜欢。 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3.1.1试验选用的是楚天红、大发肉用型杂交鸡,其生长势 较土鸡快。从市场行情看,价格是机械化养殖肉鸡的2.875 骆世媛等:重庆市万州区林下养鸡技术模式探讨 倍,销售供不应求。作为平坦、浅丘林地养殖,此鸡可作为参 用全价料。4l一60日龄后的鸡只改为过渡性饲料,添加25% 的稻谷、玉米、小麦;61~100日龄,在原粮的基础上,添加 40%全价饲料;101~150日龄,全部喂原粮及农副产品饲料。 其优点是原粮平均价格约1.8元/kg,全价料2.7元/kg左右。 考品种之一;在坡度较大的山丘饲养土鸡,其攀越能力、适 应性等较肉鸡强。 3.1.2试验期间3个组增重效果无显著差异,可能是样本梯 度较小,恰逢春天林下牧草丰富,特别是8月人试的鸡只,中 后期牧草种子成熟期,又加上早晚补饲充足,无饥饿感,且 鸡长得又大又快。 3.1.3试验鸡育成率较高(96%),因为购买的是脱温鸡,且 对销售商有严格的要求。必须分阶段注射相应疫苗,购入前 严格查验对方的软件资料,所以为安全生产打下基础。 每只鸡在61~120 d中能降低3.6元左右的饲料成本。因此, 鸡只放养在宽阔的林中,可自由采食青草、牧草籽实、昆虫、 微量元素等,补充所需部分养分,以降低饲料成本 。 3.2-3林下养土鸡,能减少病源污染,提高鸡只成活率。林 下饲养土鸡,一般选择优质土鸡品种。鸡只在空气清新的林 地中自由走动,保持足够运动,有利于增强鸡只抗病力。新 3.1.4在饲养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饲喂原粮及农副产品, 办鸡场病源污染较少,老场病源污染大。由于林下养鸡的鸡 鸡的色香味美,口感较好,畅销大城市(重庆),且供不应求。 舍简陋,鸡舍建筑材料易于搬动,一般2~3年搬动1次,尽 3.1.5林下牧草产量有限,且质量差,从3个梯度看,以养 量避开病源,污染较少。林下养鸡能减少鸡只感染场舍的发 殖900只/hm 为宜,养殖过少,植被未得到充分利用;养殖 病率,尤其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鸡新城疫等较少发生,大 过多,植被受到破坏,且饲养成本增大。 大提高鸡只成活率 _司。通过对国内部分林下养鸡成活率的 3.2讨论 总结,最高可达96.8%,最低91.3%。平均为94.9%。 林下养鸡是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利用荒 3.2.4林下饲养的土鸡,肉质优,价格高。林下饲养的土鸡 地、林地、果园、农闲地等进行规模养鸡,让鸡只自由觅食林 肉质优,味道鲜美,市场价格高。究其原因,由于林下饲养的 下昆虫、野草,饮山泉露水,补喂五谷杂粮,严格违禁药 土鸡全天在宽阔林下行走,故也称为走地鸡。另外,林下饲 品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以提高蛋肉风味和品质为目的,生 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一项生产技术【。-21。因素有“无鸡不 养的土鸡自由采食自然界中的昆虫、青草,加上60日龄以 后采用谷物饲养,使林下饲养的土鸡具有皮薄、肉质结实、 成宴”的传统饮食习惯,市场需求量大,其发展前景广阔。 3.2.1林下养土鸡,鸡舍简陋,投资少。林下养鸡一般都是 嫩滑、味美的优点,接近农户放养的土鸡。市场价格一般为 利用距离乡镇300 500m的树林地带办鸡场,饲养以不破 14~22元/kg,比笼养鸡高40%一50%。因此,林下养土鸡有很 大的发展前途,值得推广。 坏植被为前提,建议载鸡750~900只/hm 。以1 000只为单 位,在林带或选择坐北朝南适当位置建立简陋鸡舍,舍 4参考文献 面用稻草、沥青纸、石棉瓦等材料,屋柱用木条等作材料,墙 【1】李红星,李娟,张萍.林园生态养鸡技术模式[J].农村百事通。2008 (17):44-46. 壁用玉米秆或塑料袋编织布围起[31。这样结构的鸡合成本 【2】班镁光,周泽英,王平,等.林下和灌丛草地养鸡新模式【J】.当代畜牧, 低,饲养1 000只鸡栏舍(约50 m )只需投资约500元,成本 2003(6):3. 【3】张湘昭,李岑.生态养鸡技术[J].农村新技术,2OLO(1O):18—19. 比传统鸡舍降低50%。 【4】陆保光,闰军营.林草间作围网养鸡模式的探讨叨.畜牧兽医杂志, 3.2.2林下养土鸡,饲料营养标准低,耗料少,饲料成本低。 2002,21(5):24. 发展养鸡业,饲料成本占整个饲养成本的70%,节约饲料成 [5]杨均伟.龙游田野农庄林地生态养鸡的理想模式【J].国外畜牧学:猪 与禽,2008,28(1):81—82. 本是增加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林下养土鸡,1~42日龄鸡只 [6】马登学.陇南市林地生态养鸡模式刍议叨.甘肃农业,2008(3):93—94. (上接第303页) 判,并能对血清学可疑病例进行检测。因此,应总结前人的 出现跛行,部分病猪出现鼻流脓液。病理解剖出现胸膜、腹 经验,借鉴传统方法和同类先进的技术对副猪嗜血杆菌病进 膜、心包膜和关节浆膜纤维素性炎。胸腔和心包内有大量淡 行确诊 。 黄色积液。血清学检测表明,猪场感染幅度在10%一33%, 4参考文献 7O日龄仔猪感染率最高可达41%,后备猪感染率最低可至 【1】蔡旭旺,刘正飞,陈焕春,等.副猪嗜血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型鉴定 6%。表明在贵州地区部分猪场存在副猪嗜血杆细菌的感染, [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1):55—58. 【2】薛国聪,徐成刚,涂玉蓉,等.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且感染率随猪日龄的增长而降低。分析原因,主要是当断 【J】.中国畜牧兽医,2010,37(1):134—137. 奶仔猪早期断奶。体内母源抗体水平下降甚至消失时,就成 【3】TURNI C,BLACKALL P J.Comparison of the indirect haeraagglutinafion 了易感动物。而育肥猪和后备猪感染率较低,可能是由于 and gel diffusion test for semtyping Haemophilus parasuis叨.Vet Micmb— iol,2005,106(1-2):145-151. 在饲养过程中已受到病毒感染而产生免疫能力,但不排除 [4]HILL C E,METCALF D S,MACLNNERS J L.A search for vimlenee 为带菌健康猪。 genes of Haemophilus parasuis using diferential display RT—PCR叨.Vet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病变观察、病料采集、细 Microbiol,2003,96(2):189-202. 【5】HUI J,YUN W,RUI Z,et a1.Identiifcation ofgenes transcribed by Hae- 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间接血凝试验,发现该菌感染猪。目 mophilus parasuis in necrotic porcine lung through the selective capture 前.用PCR方法对副猪嗜血杆菌致病基因的检测仍具有很 oftranscribed sequences(SCOTS)[J].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8,lO 高的适用价值。PCR具有特异性强、快速、检出率高和自 (12):3326—3336. 【6】曹广芝,赵鸿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新思维叨.黑龙江畜牧兽医, 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可避免血清学方法人为判定带来的误 2010(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