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年广东省东莞市小升初数学常考题

2022年广东省东莞市小升初数学常考题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22年广东省东莞市小升初数学常考题

1.自然数36的因数有( )个. A.10

B.8

C.9

【分析】根据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列举即可. 【解答】解: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解答,注意写因数时要两个两个的写防止遗漏.

2.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在10月份上调了10%,11月份下降了10%,12月份又上调了10%,则这种商品从原价到12月底的平均价格上升了( ) A.8.9%

B.9.0%

C.9.5%

D.10%

【分析】设这件商品的原价是1,先把原价看成单位“1”,十月份的价格是原价的1+10%,由此用乘法十月份的价格;

再把十月份的价格看成单位“1”,十一月份的价格是十月份的1﹣10%;由此用乘法求出十一月份的价格;

再把十一月份的价格看成单位“1”,十二月份的价格是十一月份的1+10%,由此求出12月份的价格;

然后用十二月份的价格减去原价,然后再除以原价就是从原价到12月底的平均价格上升了百分之几.

【解答】解:设这件商品的原价是1; 1×(1+10%), =1×110%, =1.1;

1.1×(1﹣10%), =1.1×90%, =0.99;

0.99×(1+10%), =0.99×110%, =1.0;

第 1 页 共 8 页

(1.0﹣1)÷1, =0.0÷1, =8.9%;

答:从原价到12月底的平均价格上升了8.9%.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清单位“1”的区别,找清各自以谁为标准,再把数据设出,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3.有一段绳子,截下它的后,还剩米,那么( )

3

3

2

2

A.截去的多 B.剩下的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23

13

【分析】可以先求出绳子总长,再求截下多少米,然后比较.截下它的,还剩它的,也就是它的是米,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求出全长即可.

3

31

2

【解答】解:÷(1−3)

3

2

2

=3÷3 =2(米). 2×

13

12

=1(米) 3323

21

1>,所以截去的多. 答:截去的多. 故选:A.

【点评】本题先求出全长,再求出截去的长度,然后比较大小. 4.下面各选项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 A.当xy=8时,x和y B.购买物品的总价和数量 C.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 D.圆锥的高一定,体积和底面半径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解答】解:A、当xy=8时,是乘积一定,则x和y成反比例;

第 2 页 共 8 页

B、购买物品的总价÷数量=单价,但不一定是一种商品,所以不成比例; C、正方形的周长÷它的边长=4(一定),所以成正比例;

D、根据公式:V=3Sh,因为圆的半径和圆的面积不成比例,所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体积也不成比例; 故选:C.

【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

5.下面的两个量成正比例的是( ) A.互为倒数的m和n

B.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C.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D.书的总页数一定,未读的页数与已读的页数

【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比值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不是比值一定或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选项A:因为mn=1(一定),乘积一定,所以m和n成反比例关系; 选项B:长方体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一定),乘积一定,所以长方体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关系;

选项C: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一定),比值一定,所以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成正比例关系;

选项D:未读的页数+已读的页数=总页数(一定),和一定,所以未读的页数和已读的页数不成比例关系。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

6.小明做了一个圆柱形状的容器和三个圆锥形状的容器(如图),将圆柱形状容器中的水倒入第几个圆锥形状的容器,正好可以倒满.( )

1

第 3 页 共 8 页

A. B.

C.

13

【分析】从题干可知圆柱内水的体积等于圆柱的容积的,因为等底等高的圆锥的容积是圆柱的容积的,由此即可选择.

31

【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因为圆锥C与圆柱等底等高, 所以圆锥C的容积=圆柱的容积;

倒入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C容器中,正好倒满,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倍数关系的灵活应用. 7.等底等高的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相比,( ) A.圆柱的体积最大 C.正方体的体积最大

B.长方体的体积最大 D.体积相等

1

3【分析】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正方体、圆柱、长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所以如果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都分别相等,那么的体积也相等.

【解答】解: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所以,等底等高的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相等,即一样大. 故选:D。

【点评】本题解答关键是明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是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来的,因此,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 8.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和体积都相等,圆柱的高是12dm,圆锥的高是( )dm. A.4

B.12

C.24

1

D.36

【分析】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3×底面积×高,可得:当圆柱与

第 4 页 共 8 页

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分别相等时,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由此即可解决此类问题. 【解答】解:根据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公式可得:当它们的体积与底面积分别相等时,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

所以当圆柱的高是12分米,圆锥的高是:12×3=36(分米) 答:圆柱的高是12分米,圆锥的高是36分米. 故选:D。

【点评】此题可得结论:体积与底面积分别相等时,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由此结论即可解决此类问题.

9.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高一样,底面直径之比是2:3,圆柱和圆锥体积之比是( ) A.2:3

B.4:9

C.4:3

D.3:4

【分析】设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则圆锥的底面直径是3,圆柱的和圆锥的高为h,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sh”和“圆锥的体积公式V=sh”分别求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进而进行比,然后化为最简整数比即可.

【解答】解:设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则圆锥的底面直径是3,圆柱的和圆锥的高为h,则:

[π×()2h]:[×π×()2h]

2

3

2

2

1

3

1

3=πh:πh

4

3

=1: 4

3

=4:3,

答:圆柱和圆锥体积之比是4:3.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比的意义及应用,用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

10.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分米,若高增加2分米,则侧面积增加( )平方分米. A.31.4

B.20

C.62.8

D.109.9

【分析】求增加的侧面积,即求圆柱底面半径是5分米,高是2分米的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πrh,由此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解答】解:3.14×5×2×2

第 5 页 共 8 页

=3.14×20 =62.8(平方分米)

答:侧面积增加62.8平方分米.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计算应用.

11.下面3个数都是六位数,其中y表示0,当x表示1﹣9中的任何一个自然数时,一定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数是( ) A.xxyxxy

B.xyyxyy

C.xyxyxy

【分析】5的倍数是个位数字是0或5,3的倍数的特点是各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仍是3的倍数,因为y表示0,要保证各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x的个数就要是3的倍数;由此求解.

【解答】解:要使这个数一定是3、5的公倍数,那么个位上的数字是y,x的个数应是3个、6个…;

只有选项C符合要求.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3、5倍数的特点,根据它们倍数的各自特点找出公倍数的特点,进而求解. 12.

512

的分子加上1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B.15

512

A.4 【分析】

C.24 D.45

的分子加上10,分子变成15,扩大了3倍,关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使分数

的大小不变,分母也应扩大3倍,变成36,即加上24,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5+10=15,15÷5=3 分子变成15,扩大了3倍,

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扩大3倍; 12×3=36,36﹣12=24 即分母应加上24.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第 6 页 共 8 页

13.下面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是( ) A.2

B.5

C.9

D.12

【分析】在自然数中,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作奇数;在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它约数的数叫作合数.

【解答】解:2不是合数,也不是奇数,5是奇数不是合数,9是奇数也是合数,12是偶数也是合数;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奇数与合数的含义,然后再进行判断. 14.把一根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份占这根绳长的( ) A.

51

B.

5

3

C. 3

1

【分析】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一根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即把这根绳子看做单位“1”,将它平均分成五份,那么每份是全长的.

51

【解答】解: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一根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全长的 .

5

1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的意义.

15.在四位数12□0中的方框里填一数字,使它能同时被2,3,5整除,最多有( )种填法. A.2

B.3

C.4

D.无数

【分析】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必须具备:个位上的数是0,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够被3整除,现在个位上的数是0,并且1+2=3,所以□里还可以填0或3或6或9,共4种填法.

【解答】解:1+2=3,所以□里还可以填0或3或6或9; 故选:C。

【点评】此题属于考查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记住特征,灵活解答. 16.两个多位数被两块纸板挡住了,只露出了最高位上的数字,甲是5□,乙是9□.那么,( ) A.甲数大

B.乙数大

C.无法确定

【分析】此题只说了两个多位数,没说是几位数,也没说位数是否相同,只凭最高位上

第 7 页 共 8 页

一个数字不能确定哪个大,哪个小.

【解答】解:不知甲、乙两数是几位数,也不知道位数是否相同,或哪个位数多, 所以无法确定甲大还是乙大; 故选:C.

【点评】此题是考查整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首先要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要看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同数位上数大的数大.此题位数不能确定,单凭最高数位上的一个数字无法确定哪个大. 17.下面各组分数,都是最简分数的一组是( ) A.、 5

82

6

B.、

8

57

14

C.、9

21316

【分析】根据最简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约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据此判断。

【解答】解:A.是最简分数,不是最简分数,=。

5

8

8

4

2

6

6

3

B.是最简分数,8

57

14

不是最简分数,7

14

=。

2

1

C.和9

21316

都是最简分数。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最简分数的意义及应用。

18.一瓶酸奶连瓶重0.158千克,喝去一半后,连瓶重0.108千克,原来瓶中的酸奶重( ) A.0.05千克

B.0.1千克

C.无法确定

【分析】用没喝之前的重量减去喝完后的重量,就是酸奶一半的重量,然后再乘2即可解答。

【解答】解:(0.158﹣0.108)×2 =0.05×2 =0.1(千克)

答:原来瓶中的酸奶重0.1千克。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计算出酸奶的重量,然后根据题中数量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得出结论。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