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设计
P2
C2
Y P3 测试准备检查 技术验证机开发(DVT)及测试准备 设计检查 N 条件通过 N 修改设计 Y 备案 A A 条件通过 修改样机重新准备 C3 N N Y Y 备案 DVT测试
P4 C4 P5 C5 P6
产品验证机DMT组装及测试 DMT准备检查 产品验证机开发(DMT)及测试准备 DVT测试检查 排除问题重新测试 产品经理判断N 条件通过 N 是否取消项目 N Y Y 备案 Y 取消项目备案 N 条件通过 N 改进产品验证机及准备工Y Y 备案 解决问题,重新装配测试
C6 P7 C7 P8 DMT检查 N 条件接受 N 退回 N Y B 备案 Y 备案 B 试产准备(Pilot Run) 试产准备检查 N 条件接受 Y 备案 试产(Pilot Run) 重新试产 产品经理判断 C8
P9
试产检查 N 条件接受 N 是否取消项目 N Y 解决试产中存在的问题,备案
Y Y
取消项目,备案 产品化,编制项目文件(结案) 解决设计确认中存在的问题 C9 结案检查 N Y 项目结束
5新产品研发控制流程各阶段责权表(参考5的工作流程)
步骤 P0:立项评估 主导单位 总经理室 协助单位 研发部 产品部 市场部 商务部 检查主管 审核主管 C0:评估检查(注: 金额超过一定限额,或关系集团发展的重大项目,评估审查结果需上报集团再次审核) P1:项目计划 项目组 研发部 产品部 市场部 销售部 商务部 产品经理 总工程师 事业部总经理/集团总工程师/集团相关高层领导 采购部(友光) 财务部(集团) 生工部(友光) 研发部 品保部(友光) C1:计划检查 研发部 项目负责人 产品经理 总工程师 P2:技术验证机 (DVT)设 计 C2:技术验证机 (DVT)设 计检查 项目组 采购部(友光) 品保部(友光) 生工部(友光) 财务部(集团) 研发部 产品部 采购部 项目负责人 产品经理 项目负责人 P3:技术验证机 (DVT)开发 及测试准备 C3:DVT测试准 备检查 P4:DVT测试
项目组 品保部 生工部 采购部 研发部 项目主持人 产品经理 项目负责人 项目组 品保部 生工部 产品部 研发部 C4:DVT测试审 查 P5:产品验证机 (DMT)设计 开发及测试准 备 C5:DMT准备检 查 项目组 采购部 品保部 生工部( 产品部 财务部 研发部 项目主持人 产品经理 P6:DMT组装及 测试 C6:DMT检查 项目组 品保部 生工部 生产部 研发部 产品部 生工部 品保部 项目主持人 产品经理 P7:试产(Pilot Run)准备 项目组 产品部 采购部 品保部 生工部 生企部 资财部 C7:试产准备检查 产品部 研发部 项目负责人 生工部 生企部 资材部 采购部 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总经理 项目负责人 研发部 产品部 产品经理 项目负责人/总工
品保部 产品经理 P8:试产(Pilot Run) 生工部(友光) 项目组 品保部 生企部 资材部 生产部 C8:试产检查 产品部 生工部 品保部 生企部 资材部 生产部 财务部 研发部 项目负责人 产品经理 P9:产品化,结案 产品部 C9:结案检查 项目组 产品部 项目负责人 研发部 制造部 产品经理 销售部
总工程师 总工程师
6. 新产品研发控制流程工作内容说明 6.1项目需求 6.1.1所有项目需求来自2方面:由销售和市场反馈得到未来产品的创意; 由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未来产品的创意; 6.1.2项目需求须填写《新产品开发需求报告》交给总经理室筛选,通过筛选者可以进入P0:项目评估阶段。 6.2项目评估阶段(P0) 6.2.1.目的:对产品创意和项目需求做初步评估与规划,供决策参考。 6.2.2输入:新产品开发需求报告 6.2.3输出:项目评估报告 6.2.4工作重点 (总经理室,注:项目组尚未成立,所有评估由总经理主导) 6.2.4.1制作产品评估报告,大纲如下: *主题,如产品构想,重要规格参数,等。。。 *环境分析 (市场部) (市场部) --市场分析,如产品功能、价格、需求量、促销…… --竞争分析,如外部竞争分析、内部竞分分析…… *市场区域分析与确定,如使用者划分、用途划分…(市场部) (总经理室) *产品定位与产品策略(产品经理) (总经理室) *其他策略,如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竞争策略…(市场部)(总经理室) *产品初步构想,含使用环境与重要参数规格(产品经理) (总经理室) *技术分析(研发部) (研发部) *竞争产品分析 (产品经理) (总经理室) *投资分析(经理室,投资回报市场部做,财务部审) (总经理室) 6.2.4.2.购买(获取)竞争产品(如必要)(产品部/研发部) (总经理室) 6.2.4.3.项目评估报告由总经理室指派专人主导编写 (总经理室) (注:关于是否要集团审批的问题,分为两类。涉及到集团发展,一定金额以上的项目需由集团
审批,某些小的产品项目由事业部自行决定) 6.3项目评估审查阶段(C0) 6.3.1目的:审查产品评估报告 6.3.2.输入:产品立项评估报告 6.3.3.输出:项目评估审查报告 6.3.4.工作重点:审查项目评估报告的各项要点 6.3.5.判定结论:确定项目评估是否通过 *通过,同意产品立项,可以进入下阶段:项目计划。 *条件通过,同意产品立项,但必须附未能满足审查的补充说明,存档备查。 之后进入下一阶段:项目计划。 *退回,取消该项目,存档备查。 6.4项目计划阶段(P1) 6.4.1.目的:将新产品做进一步规划,成立项目组,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确定产品规格。 6.4.2.输出:项目规划书 (项目助理) 6.4.3.工作重点: 6.4.3.1.建立项目组 *任命项目负责人(注:重大项目由重要人员担当,总经理任命) *指定产品经理(注:所指定的产品经理是项目组成员,贯穿整个项目过程) *确定项目名称(注:项目名称不能为具体数字,应为概念性名称)(项目负责人) *任命项目主持人(注:研发部经理写,报总经理审核) (项目负责人) *成立项目组 (项目主持人) *确定产品规格 (项目负责人) *制定项目计划(项目时间表等) (项目主持人) *项目组成员资格 --项目负责人为主管及以上级别人员担任 --项目主持人为工程师及以上级别人员担任 --项目组成员为工程师及以上级别人员担任 --如有例外情况须经研发部经理核准 6.4.3.2.制作项目规划书,内容可以由下列各部份组成: (项目主持人) *项目组构成 *产品规格
*产品预期用户群与使用情况描述 *确定本产品为新产品或是改进产品 *制定项目计划 *制定项目时间表 *其他(如必要)(项目主持人负责写) --关键技术分析 --关键元件分析 --专利与法规研究 --生产性评估 --因项目需求须增加的项目 6.4.3.3.同类竟争产品分析(如必要)(项目主持人负责写) (项目组) *编写竟争产品分析报告 6.4.3.4.关键(新采用)元器件信息收集 6.4.4.项目规划书的修改: *在各审查阶段应考虑实际情况,适时修改项目规划书 6.5.项目规划审查阶段(C1) 6.5.1.目的:审查项目规划书 6.5.2.输入:项目规划书 6.5.3.输出:项目规划审查报告 6.5.4.工作重点:审查项目规划书的各项要点 6.5.5.判定结论:确定项目规划书是否通过 *通过,同意项目规划书内容,可以进入下阶段:技术设计。 *条件通过,同意项目规划书内容,但必须附对规划书内容有疑问的补充说明, 存档备查。之后进入下一阶段:技术设计。 *退回,取消该项目,则存档备查。 6.6.技术设计阶段(P2) 6.6.1.目的:进行产品的机械、电子、光学、软件方面的总体和细节设计 6.6.2.输入:项目规划书 6.6.3.输出:产品设计报告
*产品可靠性规格报告(PRS) (品保部) *软件界面设计报告 (项目组) *产品外观造形设计报告 (项目组) *光学部分设计报告 (项目组)
*机械部分设计报告 (项目组) *电子电路设计报告 (项目组) *软件设计报告 (项目组) *产品人机接口设计报告 (项目组) 6.6.4.工作重点:
*品保部根据产品规格与使用环境描述制定产品可靠性规格(PRS) (品保部) *整机系统运作分析 (项目组) *各子系统的界面关连性与界面规格 (项目组) *外观造型设计(含报告/图片/手板) (项目组) *光学、机械、电子、软件等各子系统的系统设计 (项目组) *各子系统的细节设计,相关设计资料含下列项目: (项目组)
--电路原理图 --PCB布线图 --机械图 --软件框图 --软件程序
*每阶段的设计检讨 (研发部经理、项目负责人、项目助理、子项目负责人)
*产品设计与产品规格的比较分析 (项目组)
*技术验证机制作准备 (项目组、友光采购部) *技术样机制作准备(长周期元器件订货) (项目组)
*专利申请准备 (项目组) 6.7.技术设计审查(C2)
6.7.1.目的:对技术设计的各项设计报告分别进行设计审查 6.7.2.输入:技术设计的各项系统(子系统)设计报告 6.7.3.输出:各项设计的审查报告 6.7.4.判定结论:确定技术设计是否通过
*通过,同意技术设计报告,可以进入下阶段:技术样机开发。
*条件通过,同意技术设计报告,但必须附对设计内容有疑问的补充说明, 存档备查。之后进入下一阶段:技术样机开发。 *退回,修改设计重新审查。 6.7.5.工作重点:
*设计审查
*项目规划书的检讨与修改
*由品保部经理、机械设计主管、电子设计主管、光学设计主管、软件主管、项目 助理审查产品可靠性指标,由项目负责人确认。
*软件界面由产品部经理、研发部经理、软件部主管、产品经理、项目助理审查, 由项目负责人确认。
*外观造型设计由产品部经理、研发部经理、机械部主管、产品经理、项目助理 审查,由项目负责人确认。
*各子系统的设计报告由相关主管与项目助理审查,由项目负责人确认。 6.8.技术样机(DVT)开发及测试准备阶段(P3) 6.8.1.目的:*制作技术验证机,进行系统整合及设计验证
*组装调整1-10套样机以满足技术验证(DVT)的需要 6.8.2.输入:技术设计阶段制定的各项设计报告和文件
6.8.3.输出:*技术样机 (项目助理)
*技术样机测试计划报告 (项目组) 6.8.4.工作重点:
*整机系统整合 (项目组) *设计检讨与修改 (项目组) *原型机制作与测试(1~10台) (项目组) *软件完成DVT所需功能 (项目组) *进行专利与著作权申请 (事业部) *规划技术验证测试内容 (项目助理) *确定技术样机台数 (项目助理) *技术样机备料 (采购部) *组装调试1-10台技术验证机 (项目组) 6.9.技术验证机开发及测试准备的审查(C3) 6.9.1.目的:审查技术验证计划报告和测试准备报告 6.9.2.输入:技术验证计划报告和测试准备报告 6.9.3.输出:技术验证计划审查报告和测试准备审查报告 6.9.4.判定结论:确定技术验证计划和测试准备是否通过 *通过,同意技术验证计划和测试准备报告,可以进入下阶段:技术样机 测试(P4)。 *条件通过,同意技术验证计划和测试准备报告,但必须附对计划内容有 疑问的补充说明,存档备查。之后进入下一阶段:技术样机测试。 *退回,修改技术样机及测试计划后再行审查
6.9.5.工作重点 *审查技术样机计划报告和测试准备报告。 *检讨与修改项目规划书。 6.10.技术样机测试阶段(P4) 6.10.1.目的:进行技术验证机测试 6.10.2.输入:技术样机及测试计划 6.10.3.输出: *技术样机测试报告 --功能测试 (项目组) --EMI 测试 (项目组) --安全性测试 (项目组) --可靠性测试 (项目组) --生产性评估 (生产部) 6.10.4.工作重点: *根据技术样机测试计划进行各项测试 (项目组) *产品设计检讨与修改 (项目组) *项目负责人视实际情况,就以下选项做出判断和决定 --EMI 测试 (项目组) --安全性测试 (项目组) --可靠性测试 (品保部) 6.11.技术样机测试审查报告(C4) 6.11.1.目的:审查技术样机测试报告 6.11.2.输入:技术样机测试报告 6.11.3.输出:技术验证机测试审查报告 6.11.4.,判定结论:确定技术验证机测试报告是否通过 *通过,同意技术验证机测试报告,可以进入下阶段:产品样机开发(P5)。 *条件通过,但必须附对测试内容有疑问的补充说明,存档备查。之后进入 下一阶段:产品样机开发。 *退回,排除存在问题 后再行测试及审查 6.11.5.工作重点: *审查技术验证机测试报告 *项目规划书的检讨与修改 6.12.产品样机(DMT)开发及测试准备阶段 (P5) 6.12.1.目的: *机械进行开模作业,电子进行PCB布线 、软件进行详细编程 *为组装10~30台产品验证机及其测试做准备 6.12.2.,输入:产品规格书、技术验证机设计报告和测试报告 6.12.3.输出:*塑胶件开模样品及其他五金件样品 (项目组)
*ASIC 样品 (项目组) *其他IC及电子元件样品 (项目组) *PCB样品 (项目组) *软件程序 (项目组) *产品样机开发准备报告 (项目组) *产品样机测试计划报告 (项目助理) *产品样机测试时间表 (品保部) 6.12.4.工作重点: *机械进行包材与防震设计 (项目组) *机械进行开模作业 (项目组) *电子进行PCB、SMT作业 (项目组) *软件完成产品验证机所需之功能 (项目组) *规划产品验证机测试内容 (项目助理) *确定测试所需组装的样机数及时间表 (项目组) *产品验证机按数量备料 (采购部) *开始进行产品化作业 (产品部) 6.13.产品验证机开发及测试准备的审查阶段(C5) 6.13.1.目的:审查产品样机开发准备及测试准备报告 6.13.2.输入:产品样机开发报告及测试准备报告 6.13.3.输出:产品样机开发及测试准备的审查报告 6.13.4.判定结论:确定产品样机开发报告及测试准备报告是否通过 *通过,同意报告,可以进入下阶段:产品样机组装和测试(P6)。 *条件通过,同意报告,但必须附对报告内容有疑问的补充说明,存档备 查。之后进入下一阶段:产品样机组装和测试。 *退回,改进测试准备后再进行审查 6.13.5.工作重点: *审查产品验证机开发报告及测试准备报告 *项目规划书的检讨与修改 6.14.产品验证机组装及测试阶段(P6) 6.14.1.目的:组装调试10~30台产品验证机并进行测试
6.14.2.输入:产品验证机组装及测试准备报告 6.14.3.输出: *产品验证机测试报告 --功能测试 (项目组) --可靠性测试 (项目组) --EMI 测试 (项目组) --安全性测试 (项目组) --环境测试 (品保部) --不良机台原因分析及改善计划 (项目组) --生产性评估 (项目组) 6.14.4.工作重点: *组装产品验证机 (工程部) *按照产品验证机测试计划进行测试 (项目组) *产品验证机烧机寿命实验 (工程部) *根据产品验证机组装过程进行生产性评估 (工程部) 6.15.产品验证机组装和测试审查报告(C6) 6.15.1.目的:审查产品验证机组装和测试的各项报告 6.15.2.输入:产品验证机组装报告和测试报告 6.15.3.输出:产品验证机组装和测试的审查报告 6.15.4.判定结论:确定产品验证机组装报告及测试报告是否通过 *通过,同意报告,可以进入下阶段:试产准备(P7)。 *条件通过,同意报告,但必须附对报告内容有疑问的补充说明,存档备 查。之后进入下一阶段:试产准备。 *退回,改进存在问题后再进行装配测试及审查
6.15.5.工作重点: *项目主持人召开产品验证机审查会议 (项目组) *审查产品验证机组装和测试的各项报告 *产品验证机组装和测试总结 6.16.试产准备阶段(P7) 6.16.1.目的:相关部门进行试产(Pilot Run)前的准备工作 6.16.2.输入:产品验证机的各项设计报告书、组装报告书和测试报告书 6.16.3.输出: *通用型产品(97阶)元器件料表(BOM)(正式版) (项目组) *试产注意事项(MN)(正式版) (项目组) *产品检验规范书(PRS)(正式版) (项目组) *产品规格书( 最终版) (项目组) *生产线测试程序 (项目组) *初步生产流程规划与工时分析 (工程部) *试产申请书(包含试产台数) (项目组) *针对型产品(98阶)元件料表(BOM) (正式版) (产品部) *试产制造规范书(MI) ( 草稿 ) (工程部) *各种制造、测试治具 (工程部) *试产备料 (采购部) *元器件成本核算表(机密) (采购部) *进料检验(IQC),最终检验(FQC) 品质规范书 (草稿) (品保部) 6.16.4.工作重点: *试产前2个月发出长周期采购元件备料通知单 (项目组) *试产前1个月发出新产品备料通知单 (项目组) *试产前1个月发出通用型产品(97阶)料表 (项目组) *完成生产线测试程序 (项目组) *发出产品检验规范书(PRS)、试产通知书(MN) (项目组) *备妥生产资料转移给相关部门 (项目组) *对试产相关人员进行试产训练并整理试产操作规范 (项目组) *EMI/安规申请 (项目组) *填写试产申请表 (项目组) *接收来自项目组的技术资料 (工程部) *将产品检验规范(PIS)与试产注意事项(MN) 转化为试产制造规范书(MI) (工程部)
*测试生产线测试程序 (工程部) *生产治具和测试治具的设计与制作 (工程部) *生产设备准备 (工程部) *依据试产制造规范书(MI)草案分析工时 (工程部) *进行生产线规划 (工程部) *对生产人员进行生产训练 (工程部) *进行试产备料 (采购部) *计算元件成本 (采购部) * FQC按照产品检验规范(PRS)编写最终品质规范书 (品保部) *IQC编写新材料检验规范书 (品保部) *进行首样确认(ISAR) (品保部、项目组) *准备部件发包作业 (采购部) *进行试产人力规划 (生产部) *编写针对型产品(98阶)元件料表 (产品部) 6.17.试产准备审查阶段(C7) 6.17.1.目的:*审查试产前的准备是否完成 *确认试产数量与时间 6.17.2.输入:试产准备报告 6.17.3.输出:试产准备审查报告 6.17.4.判定结论:确定试产准备报告是否通过 *通过,同意报告,可以进入下阶段:试产(P8)。 *条件通过,同意报告,但必须附对报告内容有疑问的补充说明,存档备 查。之后进入下一阶段:试产。 *退回,重新试产准备后再行审查 6.17.5.工作重点: *审查试产准备是否完备 *确认试产数量与时间 6.18.试产阶段(P8)(注:试产要达到80%合格率才可以进入量产) 6.18.1.目的:进行产品的试产作业,以做为量产前准备 6.18.2.输入:试产准备报告及试产原材料 6.18.3.输出: *试产机台 (生产部) *标准工时 (工程部)
*生产合格率分析 (生工部) *生产治具、测试治具(正式量产型) (工程部) *生产制造规范书(正式版) (工程部) *生产流程图 (工程部) *问题 / 对策报告 (工程部) *出货软件 (项目组) * FQC、IQC 品质规范书 (正式版) (品保部) *一级维修备件表及比对爆炸图(草稿) (项目组) *新产品相关用户手册(Service Manual)(草稿) (项目组) *新产品相关维修手册(Pepair Manual)(草稿) (项目组) 6.18.4.工作重点 *试产操作 (工程部) *秒表实测试工时 (生企部) *生产流程规划及改进 (工程部) *不良品分析 (工程部) *制造过程的改进 (工程部) * 治具的改进 (工程部) *生产制造规范(MI)的检讨改进 (工程部) *协同生产工程人员检讨了解试产所发现的问题 (项目组) *在试产过程中进行设计检讨与修改 (项目组) *修改IQC 、FQC品质规范书 (品保部) *准备一级维修备件表及比对爆炸图(草稿) (项目组) * 编写产品用户手册(Service Manual)(草稿) (项目组) * 编写产品维修手册(Repair Manual)(草稿) (项目组) (注:要有80%的合格率就可以进入量产) 6.19.试产审查阶段(C8) 6.19.1.目的:审查试产报告 6.19.2.输入:试产报告 6.19.3.输出:试产审查报告 6.19.4.判定结论:确定试产报告是否通过 *通过,同意试产报告,可以进入下阶段:设计确认阶段(P9)。 *条件通过,同意报告,但必须附对报告内容有疑问的补充说明,存档备 查。之后进入下一阶段:设计确认。 *退回,解决试产所发生的问题,必要时重新试产后再行审查
6.19.5.工作重点:*检讨试产 6.20.新产品设计确认、结案阶段(P9) 6.20.1.目的:确认产品符合使用要求与法规要求。 6.20.2.输入:产品规划书、设计文件、试产报告 6.20.3.输出: *项目文件 (项目组) *产品化文件 (产品部) *产品设计确认报告 (产品部) *一级维修备件表及比对爆炸图(正式版) (项目组) * 使用手册(Service Manual)(正式版) (项目组) *一级维修手册(Repair Manual)(正式版) (项目组) *生产过程改进 (工程部) 6.20.4.工作重点 *产品化 (产品部) *制作项目文件 (项目组) *进行产品规格确认 (产品部) *驱动程序全面测试 (产品部) *进行产品商品化确认 (产品部) *确认产品售后服务及备齐相关维修资料 (产品部) *修订一级维修备件表及比对爆炸图(正式版) (项目组) *修订使用手册(Service Manual )(正式版) (产品部) *修订一级维修手册(Repair Manual) (正式版) (产品部) *生产过程改进 (工程部) 6.21.结案审查阶段(C9) 6.21.1.目的:结束项目 6.21.2.输入:产品设计确认报告 6.21.3.输出:产品设计确认审查报告 6.21.4.判定结论:确定结案报告是否通过 *通过,同意结案,进入量产,量产维护由各部门执行。 *退回,解决设计确认所存在的问题,再行结案审查。 6.21.5.工作重点: *检讨设计确认报告。
7新产品研发控制流程各阶段附表(报告) 表7.1新产品开发需求报告
表7.2项目评估报告 表7.2.1项目评估报告(封面) 表7.2.2项目评估报告(市场评估分析) 表7.2.3项目评估报告(技术可行性评估报告) 表7.2.4项目评估报告(投资分析评估报告) 表7.2.5项目评估报告(附加报告) 表7.3项目评估审查报告 表7.3.1项目评估审查报告(封面) 表7.3.2项目评估审查报告(附页) 表7.4项目计划报告 表7.4.1项目计划报告(封面) 表7.4.2项目计划报告(项目成员组成报告) 表7.4.3项目计划报告(产品规格报告) 表7.4.4项目计划报告(产品使用环境报告) 表7.4.5项目计划报告(产品开发规划报告及时间表) 表7.4.6项目计划报告(生产性评估报告) 表7.4.7项目计划报告(关键技术分析报告) 表7.4.目计划报告(关键器件分析报告) 表7.5项目计划审查报告
表7.5.1项目计划审查报告(封面) 表7.5.2项目计划审查报告(附页) 表7项目设计报告 表7.6.1项目设计报告(封面) 表7.6.2项目设计报告(产品可靠性规格报告PRS) 表7.6.3项目设计报告(软件界面设计报告) 表7.6.4项目设计报告(产品外观造型设计报告) 表7.6.5项目设计报告(光学部分设计报告) 表7.6.6项目设计报告(机械部分设计报告) 表7.6.7项目设计报告(电子部分设计报告) 表7.6.目设计报告(软件设计报告) 表7.6.9项目设计报告(人机接口设计报告) 表7.7项目设计审查报告 表7.7.1项目设计审查报告(封面) 表7.7.2项目设计审查报告(附页) 表7.8技术验证计划报告 表7.8.1技术验证计划报告(封面) 表7.8.2技术验证计划报告(软件开发报告) 表7.8.3技术验证计划报告(硬件开发报告)
表7.8.4技术验证计划报告(机械开发报告) 表7.8.5技术验证计划报告(光学开发报告) 表7.8.6技术验证计划报告(系统整合报告) 表7.8.7技术验证计划报告(测试计划报告) 表7.9技术验证计划审查报告 表7.9.1技术验证计划审查报告(封面) 表7.9.2技术验证计划审查报告(附页) 表7.10技术验证机测试报告 表7.10.1技术验证机测试报告(封面) 表7.10.2技术验证机测试报告(功能测试) 表7.10.3技术验证机测试报告(EMI测试) 表7.10.4技术验证机测试报告(安全性测试) 表7.10.5技术验证机测试报告(可靠性测试) 表7.10.6技术验证机测试报告(生产性评估) 表7.10.7技术验证机测试报告(设计检讨与修改) 表7.11技术验证机测试审查报告 表7.11.1技术验证机测试审查报告(封面) 表7.11.2技术验证机测试审查报告(附页)
表7.12产品验证机开发测试准备报告 表7.12.1产品验证机开发测试准备报告(封面) 表7.12.2产品验证机开发测试准备报告(机械准备报告) 表7.12.3产品验证机开发测试准备报告(电子准备报告) 表7.12.4产品验证机开发测试准备报告(软件准备报告) 表7.12.5产品验证机开发测试准备报告(产品化准备报告) 表7.13产品验证机开发测试准备审查报告 表7.13.1产品验证机开发测试准备审查报告(封面) 表7.13.2产品验证机开发测试准备审查报告(附页) 表7.14产品验证机组装及测试报告 表7.14.1产品验证机组装及测试报告(封面) 表7.14.2产品验证机组装及测试报告(可靠性测试) 表7.14.3产品验证机组装及测试报告(EMI测试) 表7.14.4产品验证机组装及测试报告(安全性测试) 表7.14.5产品验证机组装及测试报告(环境测试、生产性评估) 表7.14.6产品验证机组装及测试报告(分析及改善计划) 表7.15产品验证机组装及测试审查报告 表7.15.1产品验证机组装及测试审查报告(封面) 表7.15.2产品验证机组装及测试审查报告(附页)
表7.16试产准备报告 表7.16.1试产准备报告(封面) 表7.16.2试产准备报告(工作进度) 表7.16.3试产准备报告(各项准备报告) 表7.17试产准备审查报告 表7.17.1试产准备审查报告(封面) 表7.17.2试产准备审查报告(附页) 表7.18试产报告 表7.18.1试产报告(封面) 表7.18.2试产报告(工作进度) 表7.18.3试产报告(各项分析报告)
表7.19试产审查报告 表7.19.1试产审查报告(封面) 表7.19.2试产审查报告(附页) 表7.20设计确认报告(结案报告) 表7.20.1设计确认报告(封面) 表7.20.2设计确认报告(工作进度)
表7.20.3设计确认报告(各项确认书) 表7.21设计确认审查报告(结案审查报告) 表7.21.1设计确认审查报告(封面) 表7.21.2设计确认审查报告(附页) 8 某些说明 8.1所有过程所跟随的检查中,如有条件通过,则不满足要求的内容在下一过程的检查中必须全部达成。 8.2根据经验,项目负责人一般由研发部人员担当,项目主持人一般与项目负责人为同部门。 8.3根据经验,扫描仪类产品项目组成一般包含机械,光学,电子,软件,测试等子项目。 8.4产品经理应参与新产品研发的整个过程,随时掌握项目进度并向项目组提供建议。 8.5项目名称应以不体现具体内容为准,以防技术情报和公司发展战略外泄。 8.6项目进行中要定期召开专案会议,不同阶段,重点不同,平均每周一次,关键时期一周2次。 8.7找出项目进行的关键路径(Critical Path),不能耽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