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黄河颂》教案

学情分析:经过初一上册的学习,学生们朗诵能力有所提高,但任需继续提高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情调的能力,从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所以,学习诗歌《黄河颂》,通过范读与自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情感,理解文章线索,提高朗读能力,理解诗歌内容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一、新课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对黄河的印象是什么?她是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摇篮,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对黄河充满赞美之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 二、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基调,提高朗读能力。( 难点 ) 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爱国情操。(重点)

三、自主学习 1、生难字

巅(diān) 浊流(zhuó) 狂澜(lán) 屏障(pínɡ) 哺育( bǔ ) 澎湃(pài)

2、词语集注

澎 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 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摇 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屏 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的流势盘旋往复。 3、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就参加了工作,“四一二”反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4、背景介绍

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与规模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5、朗读感知

思考:诗歌描绘了一个怎样的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歌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听朗诵,读诗歌。 四、合作探究

1、歌颂黄河的部分几个层次?分别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 第一层:(第一个“啊!黄河”)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第二层:(第二个“啊!黄河”)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第三层:(第三个“啊!黄河”) 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 特点,歌颂她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感情?

答: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情感链接

近代,饱受磨难的中华民族。现在,努力拼搏,砥砺前进。黄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与顽强,鼓励着中华儿女拼搏奋斗,保家卫国。 五、课堂练习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D )

A.澎湃(bài) 山巅(diān) 劈开(pī) B.浊流(zhú) 扮演(bàn) 构筑(zhù)

C.哺育(pǔ) 发源(yuán) 屏障(zhànɡ)

D.体魄(pò) 宛转(wǎn) 流泻(xiè) 【解析】D

A项中“湃”应读pài; B 项中“浊”应读zhuó;C项中“哺”应读bǔ。

2.选出字形无误的一项并改正( D )

A.惊涛澎湃 万丈狂谰 B. 浊流婉转 九曲连环 C.民族摇蓝 一泄万丈 D. 伟大坚强 浩浩荡荡 【解析】D。A项中“澜”; B 项中“浊”宛;C项中“篮、泻”。 六、课堂小结

养育了中华民族 激发中华儿女爱国热情, 歌颂黄河 保卫了中华民族 保卫黄河,保卫中华。

激励着中华民族

七、拓展延伸

面对黄河污染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