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民情⽇记必须要跳出纸上谈兵的怪圈,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设法尽快帮助解决。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和能⼒解决的问题,也要耐⼼向群众解释清楚,给群众⼀个满意的答复。⽆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群众利益⽆⼩事,通过在姚⼭村的⾛访,我越发感觉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8⽇下午,在姚⼭村⾛访途中,我发现在姚⼭村陈圩组龙王街路南⼀棵树上,挂着四块电表,位置较低,⼩孩很容易摸到,是个安全隐患。据村⼲部和群众反映,由于群众房屋拆迁,原先挂在墙上的⼀些电表⽆处可挂,只好挂在树上,虽多次与供电部门联系,但都没有结果。对此,村⼲部和附近群众⼗分担⼼,遇到阴⾬天,就更为担忧。听后,我当场安排⼯作⼈员给县供电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打了电话,要求他们派⼈到现场察看,迅速进⾏整改。县乡供电部门⽴即组织⼈员赶赴现场,并着⼿施⼯。在姚⼭⼩学校园内,有⼀个50⽶长、20⽶宽、2⽶深的⽔塘,塘内有不少⽔,虽然周围⽤尼龙围着,但对学⽣来说,还是个安全隐患。学校教师和群众反映,曾经有名⼩学⽣掉进⽔塘,由于施救及时,没有发⽣严重后果,但⽔塘未平,始终是教师和学⽣家长的⼀个⼼病。填平这个⽔塘需要⼀万多元,村及学校经费很紧张,没有多余经费⽤在填平⽔塘上。听后,我安排⾝旁的镇,要求镇出资填平⽔塘,镇当即表态三天内完成任务。
  这两件事,对于有些⼲部和部门来看,是微不⾜道的⼩事,但其解决的却是群众⽣产⽣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困难,涉及到群众的⽣命财产安全,若是对“民有所呼”⼼不在焉,就会把⼩问题拖成⼤问题。只要我们各级⼲部始终牢记群众利益⽆⼩事,切实把群众的⼩事当作⼲部的⼤事,做到事情再⼩也要竭尽全⼒去办,就会积⼩胜为⼤胜,不断汇聚加速宿州崛起的强⼤⼒量。篇⼆
  在此次驻点⾛访中,我⼀直在思考着,如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并围绕这些问题和村⼲部及部分群众进⾏了座谈。
  我所⾛访的姚⼭村,位于灵璧县娄庄镇南部,于2005年5⽉村级规模调整时由姚⼭村和龙汪村合并⽽成,辖17个⾃然庄,22个村民⼩组,全村1012户,4630⼈,耕地⾯积10799亩,党员115名。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共选出村“两委”⼲部7名,⼤都是致富能⼿。其中村党总⽀陈其林是客运⼤户,家有6辆客车,年收⼊100多万元;青年赵跃拥有⼀家渔具⼚,年收⼊30多万元;村⽂书王赵是个经商⼤户,在村内经营⼀家超市,年收⼊10余万元。在村两委⼲部的带动下,全村涌现出种植⼤户21户,养殖⼤户38户,户均收⼊都在10万元以上。
  在和群众座谈时,他们对村两委班⼦致富带动能⼒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反映的问题和村⼲部反映的问题⼗分相似。特别值得我⾼兴的是,刚选出的村两委班⼦,个个都有⼀种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强烈愿望。村陈其林这样说:“我们村两委⼏个⼈,⼯资虽然低,但我们有⼲劲、不怕苦、不怕累。当前,我们最困惑的就是怎样带领群众致富”。他淳朴的语⾔、真挚的感情、创业的愿望深深地感染着我。如果每个⼲部都能像陈其林这样想,把带领群众致富放在⼼⾥,把群众事当作⾃家事,事情就⼀定会办好,共同致富步伐就⼀定会加快。
  近年来,、市围绕拓宽农民收⼊渠道,提⾼收⼊⽔平,⼀直在不懈努⼒和探索。就⽬前来看,⽆⾮是⼤⼒发展现代⾼效农业,积极推进乡村⼯业,着⼒⽀持创业、扩⼤就业,但具体到每⼀村每⼀家,应该说各有各的不同、⼤有⽂章可做。经过和村⼲部共同探讨研究,从姚⼭村⽬前情况看,就要使三个产业成为该村发展经济、致富农民的主要⽅向:⼀是种植业,抓好优质麦种培育和优质品种连⽚种植,统⼀种植、统⼀收购、统⼀销售;⼆是养殖业,⼤⼒引进养殖⼤户或企业,把分散的⼀家⼀户过⼩的养殖模式变成“公司+农户”的规模养殖模式;三是设施农业,成⽴蔬菜⼤棚公司,种植反季节蔬菜,发展优质⾼效农业。村⼲部纷纷表⽰,要紧紧围绕这⼀发展思路,积极引导群众加⼤产业调整⼒度,⼤⼒推进⼟地流转,不断壮⼤村级集体经济,提⾼群众收⼊。我想只要村两委班⼦能够坚持既定发展思路不动摇,充分发挥本地的特⾊优势,聚民⼼、抓产业、上项⽬、求突破,满怀*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就⼀定会闯出⼀条新路,让群众早⽇⾛上⼩康之路。
  “衙斋卧听萧萧⽵,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吾曹州县吏,⼀枝⼀叶总关情。”两天的⾛访慰问,我的收获是,吃了农家饭、住了农家屋、叙了农家事,真正倾听了⼀线的声⾳、知晓了⼀线的期盼、了解了⼀线的艰⾟。同时,这次进村⼊户的效果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想,让我有⼏个没想到:⼀是没想到⽼百姓对⼲部下基层这么欢迎,这不仅说明了⼴⼤农民群众打⼼眼⾥盼望党和真⼼倾听群众呼声,也表明了这次省市开展的“带头⼤⾛访活动”是必要的、及时的;⼆是没想到⽼百姓对党和这么信任,说明了这⼏年党的惠农不仅深⼊⼈⼼,⽽且总体落实情况是较好的,要继续把党的农村执⾏好、落实好;三是没想到⽼百姓对我们当前⼯作中的问题提得这么切中要害,说明⽼百姓的眼睛不仅是雪亮的,始终在关注着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且⽼百姓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关⼼、关注并在思考本地甚⾄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四是没想到⽼百姓这么通情达理,在对当前很多⼯作提出意见建议的同时,也表达了⼀份真挚的理解与⽀持,让我们感到⼴⼤农民始终对寄托着期盼和厚望。
  为官⼀任,造福⼀⽅。作为党员领导⼲部,⽆论居于何职,都要经常深⼊基层⾛访群众了解民情,都要经常想⼀想在我们⼿上⼲成了哪些实事,是不是做到了恪尽职守,怎么才能不辜负组织和⼈民寄予的厚望。我想,只要我们对事业负责、对群众负责,牢记权为民所⽤、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扎根基层中汲取发展的动⼒源泉,做到既“⾝”⼊基层,⼜“⼼”⼊百姓,就⼀定能够在服务百姓上做出新业绩,在推动发展富民上做出新贡献。篇三
  今天,我去了⾃⼰的联系户刘胜明、刘明忠家,认真了解了他们的家庭组成、⼦⼥⼊学、经济收⼊和产业发展情况,并对家中近期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了详细询问。
  从了解的情况来看,联系户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贫困的主要原因还是家中产业发展不⾜,加之家中有⽼有⼩,造成了⼀种恶性的循环,愈加雪上加霜。我从事基层⼯作已经多年,对农村⼯作有⼀定的体会,深知帮扶户所⾯临的困境在农村很普遍,虽然党和出台了⼀系列惠民富民来促进农民增加收⼊,也让很多农民尝到了甜头,但还有相当⼀部分农户⽣活依旧很贫困。帮扶不能从简单的送钱送物⼊⼿,关键是要扶持建⽴起可以持续发展的产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想,开展帮扶⼯作要从以下⼏个⽅⾯⼊⼿:
  ⼀要引导群众转变陈旧观念。“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引导群众脱贫致富,最根本上还是要解决其陈旧的思想观念。
近年来,县上镇上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有些群众固执拘泥,不算经济账,不但错过了发展的机遇,还影响了全镇结构调整的步伐。所以我们⼲部进村⼊户时,要与群众交⼼交情,从转变观念⼊⼿,引导群众消除“等、靠、要”思想,牢固树⽴⾃⼒更⽣、⾃⾷其⼒脱贫致富奔⼩康的观念。
  ⼆要培育户内的致富产业。要根据联系户不同的情况,帮助做好户内产业规划,选好适合的致富项⽬,落实发展措施,培育起户内经营发展的优势产业,并要善于捕捉致富信息,不断引导群众拓宽增收渠道。
  三要结合农村劳动⼒技能培训,做好帮扶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让外出务⼯农民有素质、有能⼒,提⾼他们在务⼯队伍中的竞争⼒。让在家农户不但要发展产业,⽽且要懂技术、会管理,能将产业做强做⼤,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致富增收的领路⼈。篇四
  按照⾛访计划,18⽇下午,我在村⼲部的陪同下,分别⾛访慰问了困难户和五保户。
  ⾛访慰问的第⼀户是特困户王新章,今年73岁,⽼伴已去世,⽬前全家五⼝⼈,⼉⼦、⼉媳、孙⼦、孙⼥都外出打⼯,⼀⼈独⾃⽣活,患脑⾎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残疾,⾏动不便,个⼈有3.9亩地,由⼥⼉帮着种,包括⼟地收⼊和残疾⼈、低保户享受的保障⾦,全年收⼊2000元左右。在全⾯了解⽼⼈的基本情况后,我拉着⽼⼈的⼿,问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连声说:“没有没有,很关⼼我们,不能再给添⿇烦了。”当我给⽼⼈送上慰问⾦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长满⽼茧的双⼿紧握我的⼿不放松。离别时,跛着脚执意将我送到门⼝。   来到五保⽼⼈温传祥家时,⽼⼈正在准备吃晚饭。通过交谈,得知⽼⼈今年74岁,1970年4⽉从蚌埠下放到姚⼭村,现有5亩地,包给别⼈种,⾃⼰平时主要以捡破烂为主,全年收⼊2400元左右。当我问到⽼⼈过得好不好时,他⼗分激动地说:“⽐过去幸福多了,逢年过节,上级都来看俺,给俺送被送粮送钱,党的太好了,如果没有党,就没有俺今天”。站在⼀旁的我感觉得出,⽼⼈的话发⾃内⼼,让我很受感动。临别时,我给⽼⼈送上慰问⾦,⽼⼈连声说谢谢,并⽬送我们很远。
  近年来,虽然农村的⽣活⽔平有了⼤幅提升,但依然还有部分群众因孤、病、残原因导致⽣活困难,说明我们还有许多⼯作要做,需要群众理解。然⽽通过与群众的座谈交流,特别是通过与王新章、温传祥两位⽼⼈的交谈,我感到他们对党和的衷⼼拥护,感谢现在党的好,⼤多数⼈是通情达理的、是很容易知⾜的,只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暂时的⽣活困难,不愿党和。这让我明⽩了⼀个道理,⼼中有百姓,百姓有杆秤,只要我们⼼⾥装着群众,群众⼼⾥也会装着我们。作为⼀名党员、⼀名领导⼲部,我们⼀定要坚决执⾏上级决策,把党的各项惠民带到基层,送进百姓家中,让⼴⼤群众明⽩党的,感受党的温暖,特别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早⽇⾛出困境,过上幸福⽣活。  群众的期盼就是⼲部的职责
  当前,群众盼什么?希望做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深⼊⾛访了姚⼭村部分群众,并与他们进⾏了座谈交流。  村民陈其坤是⼀位种植⾷⽤菌户,谈起种植⾷⽤菌,他说得头头是道:“种植⾷⽤菌对俺村来说,原料较为充⾜,但⽬前没有形成规模,销售渠道较窄,整体效益不够好。⼀是机械化程度不⾼,仍以⼿⼯为主;⼆是农户缺资⾦、缺技术;三是农村信息来源不够,希望能够在信息、资⾦、销售门路等⽅⾯提供帮助,技术上给予指导。”篇五
  早晨起来,天空下起了蒙蒙细⾬,下午,天⽓转晴,但路很泥泞。
  ⽩天,来访群众不断,⼏乎没有⼲⼏件事。晚上,因为要推选第五队的村民代表,我们按时赶到村⽀部,那⾥空⽆⼀⼈,我们静静地等待村民的到来。
  等了⼀段时间后,才有村民赶到。突然,我们接到村⽀书电话,“有村民家⾥着⽕了!”我们⽴即赶到失⽕现场,⼤⽕已被扑灭,消防战⼠和村民们正在揭开屋顶的砖⽡清除隐藏⽕点。经了解,该村民家中⽆⼈,所以没有⼈员伤亡,但屋⾥⽣活⽤品、电器、家具等全部损毁。待房顶上的⼈员拆除完毕,我们与*长见⾯沟通了情况后,⼜让村⼲部安排好⼈员做好后续的防范⼯作,紧急赶回村⽀部。
  这时村民仍然没来⼏个,或许是路太泥泞,村⽀书感到后⼜⽤喇叭通知了⼏遍。 时间过去了⼀个多⼩时,推选会即将开始,这时来了⼀个的“犀利哥”,蓬头垢⾯,酒⽓熏天,话语不清,想借着酒劲向我们反映邻居数⽬影响车辆出⾏的问题,村民们见状都劝他离开。⽽我们却向前握住他的⼿,冷静地说:“有话您尽管说。”他毫不客⽓地说了⼀通后,送他时却因为给他拍了照⽚⽽误解,⼤发雷霆,执意要求我们将照⽚删除。最后,我们⼜向他道歉,众⼈连拖带拉将他劝⾛。
  正当⼤家填写选票时,⼀位⽼⼤爷来到了推选现场,⼿⾥拿着《推选票》嘴⾥唠叨着“以前的⼲部喝了甜⽔,让⽼百姓吃了苦⽔,你们⼯作组可要记住了。”⼏位村民⼀看势头不对,赶紧向前劝说,⽽这位⽼⼤爷恼⽕了,反⽽⼜骂了起来:“五队的社员还没有浇完地呢,井能借给外处⽤吗?”⼤家好不容易将其劝⾛。我们始终⼗分冷静坐地在那⾥,因为他⼼⾥明⽩。  推选票刚要统计完,有⼀村民按捺不住内⼼的情绪,⾼声说:“请村⼲部或⼯作组带着全村的浇地电表去校校,校完后加盖公章,想办法防⽌有⼈再在电表上偷做⼿脚,还⽼百姓⼀个公道!”我们说:“今天天不早了,明后我们随时等着你,到我们驻地说说这事,咱们⼀块研究个好⽅法。”话⾳刚落,⼜有⼏位村民将我们拉到⼀边,待别⼈⾛后才说:“我们五队菜地的事您得帮我们解决,租⽤的⼈想霸占为宅基地,并找各种借⼝不拿租⾦,我们架线都没有钱,我们本来准备往乡⾥或县⾥去反映呢,你们来了正好。”话还没说完,那位“犀利哥”⼜来到了⽀部,真让我们出乎意料,只好耐⼼地给他做思想⼯作,最后在村⼲部的帮助下,我们才勉强离开了村⽀部。
  我们终于明⽩了那句话:“百姓百姓,百⼈百性”,“宁带⼀军不领⼀村“。我们真正地体会到了其中内涵。然⽽,我们的路还很长,我们三⼈都感到了肩上的压⼒!   ⼀天就这样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