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走进孩子的心灵
作者:沈凤玲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第09期
最肥沃的土地是童年,最广阔的天空是心灵。在满眼的希冀和殷殷祝福中,南园小学已经花色满园,芳香四溢。 回首往事,那一桩桩一件件事,至今还让我为之动容。
“心灵要靠心灵去启迪,情感要靠情感去激发,美德要靠美德去培育,智力要靠智力去开发。”这是我为师的座右铭,因为我深深的感觉到:爱是相互的,只有你爱学生,你才能得到学生的爱。 爱是沟通师生感情的纽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你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 “亲其师,信其道”,才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与学生相互交流,特别是小学生进入六年级后,课程增多,我担任的教学科目仅仅是语文,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怎样才能与学生及时交流沟通呢?我采用让学生写日记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谈心。在日记本上给予鼓励、沟通,有时也将学生叫到跟前,和他面对面谈心,解决他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使学生遇到烦恼、苦闷、忧愁时,可找自己信赖的老师、知心朋友聊聊天,以解除自己思想上的不愉快,摆脱激动、愤怒、委屈、忧郁等不良情绪。使学生感到生活丰富多彩,心情舒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去。
一、用暗示、说理、感化等手段转化犯错的学生
暗示、说理、感化是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在平时教育中,批评与惩罚往往是教师教育犯错学生最常用的法宝。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好,希望自己的教育方法能够“立竿见影”,但是有些做法往往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都可能导致学生厌学现象的发生。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希望被人认可,尤其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认可。如我班的徐晔同学比较聪明,但不遵守纪律,喜欢搞小动作,脾气也比较犟,作业经常拖拉,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形成了逆反心理。我注意到他比较讲义气,于是便在他的“心里话”后面针对某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的目光一直关注着你,老师因你欢乐而欢乐,因你痛苦而痛苦” “老师真为你自豪,能勇敢地解剖心灵深处的污垢”。这样连续几次,我发现他有进步,并且愿意接近老师。接着,我就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你在学习上做得很好,能够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在中国历史方面的知识很让人羡慕,但你在纪律方面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难道你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吗?”他低着头说:“我想。”“老师相信你会战胜自己的弱点。不要让老师失望好吗?”我摸了摸他的头,他郑重其事地答应了。第二天我私下里了解了一下,他确实遵守纪律了。我又找他进行交流,“你今天做得很好,相信同学们也感觉到了。但是你要让同学们彻底改变对你的看法,还需要你今后的努力。好吗?”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他的缺点逐渐减少,闪光之处越来越多,不但克服了自己的弱点,而且能主动为班级做事,学习也有了进步。后来,在一次改选班队委之前,我又一次在他的“心里话”后面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样写到:“徐晔,老师现在惊喜的发现你的各方面都在进步,你的组织能力强,课外知识又丰富,愿意当老师的助手,为同学服务吗?”第二天的班委竞选时,他第一个走上讲台,担任了班里的小队长,并在日记中写到:沈老师,在您这儿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师生情……日记本成了我和学生交流悄悄话的地方,在那里我们无话不谈,我们成了知心朋友,当他们感到烦恼、苦闷、忧愁时,可找自己信赖的老师、朋友聊聊天,而我凭借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帮他们解除自己思想上的不愉快,摆脱激动、愤怒、委屈、忧郁等不良情绪,使学生感到生活丰富多彩,心情舒畅,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二、用爱心去铺垫一个个台阶,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人不无上进之心。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名现代学生,只有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将来才能适应社会,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可是大多数学生,从小在蜜罐里长大,想上进,却又不想付出辛苦,所以要对他们进行“吃苦”教育。这“吃苦”教育实际上就是让他们懂得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得有付出,得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根据现实的情况,在班内树立典型。在教学中我发现,我班有一个叫周济民的学生,他的学习属于中等偏差的那一种,作文一直不太理想,七十分左右。作为中等生的他似乎总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拼搏精神差,缺乏前进的动力和激情。而我深知对学生来说,老师越是信任他,他学习就越勤奋,自信心就越强,就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在一次以“难忘的一件事”为主题的作文中,我意外地发现他的作文很有新意,就给了他一个很特别的分数95-20,并找他当批面改,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谈心,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并把作文反复修改了四次,最后我给了他一个大大的95分,并在作文讲评课上以他的作文为范文读给大家听。从此以后,我便更加关注他,他也逐渐喜欢作文,喜欢上语文课, 成绩也有了提升。他的改变也触动了一大批学生。 实践证明,精心的寄语,爱心的几笔,也会使学生心情舒畅,充满希望。品学兼优者,如奔驰的骏马,勇往直前;默默无闻者,如脱笼之鹄,一鸣惊人;而受挫者,也会如雨过天晴,顿生勃勃生机的。
是交流把我们师生的距离拉近了,使我有幸走近了他们的心灵。也正是交流使我认识到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善于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差异,注意倾听学生的呼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要走近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想方设法得到学生的认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成为学习群体中平等的一员,让每一名学生都认同你,喜欢你,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从而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和学生一同步入知识的殿堂。
天依然蓝,树依然绿,前方的路那么长,有鲜花也有风霜,带着孩子们的祝福,我知道该如何从容地面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