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传染病学A考试时间:2022年1月4日考试地点:待定题型:1.名词解释(4-5个)2.填空题(20-30个)3.判断题4.选择题5.问答题(简答+论述)总论20分,注意名词概念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一、传染的概念,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的五大特性。
二、了解感染的类型和传染病的分类三、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四个阶段的意思和意义)四、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方式、动物的易感性)3个环节的概念解释及分类水平传播、垂直传播五、疫点、疫区、疫源地及其消灭的概念自然疫源地六、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性:4种表现形式季节性、周期性的概念及原因七、了解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第二章动物传染病的防疫措施(论述三大环节与防疫措施)一、检疫概念及分类二、隔离和封锁隔离概念、如何做、封锁措施三、了解传染病的治疗四、消毒的概念、分类了解方法五、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免疫接种预防接种的目的与操作免疫程序接种失败原因了解紧急接种第三章人兽共患传染病一、口蹄疫二、流行性感冒——禽流感三、狂犬病四、流行性乙型脑炎经蚊子传播、对种猪的影响、预防措施五、大肠杆菌病(分类、症状、病变、分类依据、牛的分型、防治看看)六、沙门氏菌病(流行病学特点,猪的分型及相应症状病变)七、巴氏杆菌病(牛的分类、症状,猪的主要病变)八、布鲁菌病(流行病学、感染动物,牛的主要症状、防御看看)九、结核病(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特点(各种动物)、发病机理(牛结核症状、病变、防治))十、猪链球菌病(主要类型的划分)第四章猪的传染病一、猪瘟(要求全部掌握,繁殖障碍类别的病)二、猪伪狂犬病(猪的类型、日龄、症状、发病、死亡、净化方法与措施)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变异性、ADE现象、持续感染、对巨噬细胞吞噬、症状病变、怀孕母猪和断奶仔猪的诊断防治)四、
猪细小病毒病(种猪、母猪初胎的危害、抵抗力、感染时期,防控原则)五、猪流行性腹泻六、猪圆环病毒感染(基因型、各种疾病、传播方式)七、猪支原体肺炎(分型、特点、慢性呼吸道疾病、传染方式、病理变化特点、防治措施)八、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两种病原、症状、防控措施)说明:这是民间流传的2022年考题,会有些出入,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检疫,预防性消毒(临时消毒,终末消毒),接毒(固定毒),传染源定义,传染病概念填空:猪瘟,蓝耳,丹毒临床症状;传染病4个发展阶段;口蹄疫血清型:狂犬病狂暴型的几个分期:猪丹毒有哪些类型:引起流产的病原有:羧菌性疾病哪几种细菌引起的:简答:猪瘟病理;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猪的腹泻有什么病,由什么病原体引起?及症状……(P457)呼吸道病原及临症病理?(P458)预防狂犬病,伤口的处理方法?问答:如果你是猪场的主管,你怎样管理猪场?传染病总复习一、传染病及其特点l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l传染:病原微生物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入动物机体,并在其体内定居、生长繁殖,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的过程称为传染。
l特点:(与非传染病区别)① 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②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③ 被感染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④ 耐过动物获得特异性免疫力;⑤ 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二、感染的类型1、按感染部位:全身感染;局部感染2、按病原的种类:单一感染(单纯感染);混合感染【由两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继发感染3、按临床症状① 显性感染:显示该病所特有的明显临床症状。
② 隐性感染(亚临床型感染):感染后不呈现临床症状,有些可带及排病原体呈隐性经过。
③ 消散型感染(一过型感染):开始症状较轻,特征性症状未出现即恢复。
④ 顿挫型:开始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特征性病状未出现即迅速恢复,常见于疫病流行后期。
⑤ 温和型:临床表现比较轻。
4、按症状是否典型:典型感染;非典型感染5、按病程长短:最急性感染;急性感染;亚急性感染;慢性感染6、按病的严重程度:良性;恶性7、按感染的发生: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三、传染病的发展阶段1、潜伏期:从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临疹症状开始出现时止,这段时间称潜伏期。
2、前驱期:于潜伏期之后至某传染病出现主要症状之前为止,是疫病的先兆阶段,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变化,但主要的特征性不明显。
3、明显(发病)期:典型病状出现,是疫病发展的高峰阶段,诊断上较易识别。
4、转归(恢复)期:疫病发展的最后阶段,转好则恢复,转坏则死亡,视病原致病性能力及机体的抵抗力。但在逐渐恢复的过程中,有些仍可能是带菌(毒)动物。
四、传染病流行过程1、传染源:是指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和人,包括传染病的畜和病原携带者以及人畜共患病中的病人或带菌带毒者。
2、传播途径:① 水平传播a.直接传播b.间接传播:经污染的物体、饲料、饮水传播;经空气传播;经土壤传播;经活的媒介物传播。
② 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经卵传播;经产道传播。
3、易感动物:畜群若对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具有较大的易感性,会被入侵发病,这些畜群是这些病原体的易感畜群。
五、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1、疫源地:传染源及排出的病原体可以传播到达的地区。病原微生物或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区。
2、自然疫源地:一种病和病原体,不依靠人畜的活动而能在自然界生存、繁殖,并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传给人或家畜。
六、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针对三个基本环节:1、扑杀传染源①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划分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地,实施隔离、封锁和监测,追查疫源,紧急扑灭。
② 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定期检疫和临时检疫,从而进一步控制传染源。
③ 严格处理和扑灭传染源:病死畜禽火化、深埋;隐性带毒者,隔离、治疗、再检疫;加强可垂直传播疾病的净化;严禁出售病畜;患有人畜共患病的饲养员应更换岗位。
2、切断传播途径① 消毒、杀虫、灭鼠等消灭病原体,消除外界环境中的传播因素,阻止疫病的蔓延。
l消毒的分类:预防性消毒、临时消毒和终末消毒l消毒的方法:机械性清除、物理消毒、化学消毒、生物热消毒l杀虫、灭鼠:虻、蜱、蚊、蝇等节肢动物以及鼠都是疫病重要的传播媒介。
② 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
l预防经消化道传播l预防经呼吸道传播l预防经皮肤传播l预防经虫媒传播3、保护易感畜群① 非特异性措施:良好的饲养环境、全价优质的饲料、科学的饲养管理,严格遵守兽医卫生制度,有计划地开展药物预防及发病时及时的药物治疗。
② 特异性措施: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目的在于增强机体特异性抗病能力。
a.人工自动免疫:使用接种疫苗——弱毒疫苗、菌苗,灭活苗,类毒素。
b.人工被动免疫:主要用于紧急或治疗某些急性传染病,即注射特异性抗体,免疫效力出现迅速。
c.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注意当地疫情流行的情况,当地疫病的性质,动物的用途,母源抗体的高低,疫苗的性质等因素。
七、传染病的诊断1、临床诊断:用人的感官或借助一些器械直接对病畜进行检查,对其他的非典型或隐性患者需结合其他诊断方法才能确诊。
2、流行病学诊断:① 了解流行情况、最初发病时间、地点、传播蔓延情况,发病畜禽的相关情况。
② 传染源调查。
③ 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调查。
④ 该地区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情况、特点等。
3、病理学诊断:病理解剖,根据一些特殊的病理变化做出相应诊断。
4、微生物诊断:① 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学和病毒学检查。 ② 动物接种试验。 ③ 气相色谱分析。
5、血清学诊断:用已知抗原检测血清中未知抗体,或用已知抗体检测病料中未知抗原。
① 沉淀试验② 凝集试验③ 补体结合④ 与活体或活细胞有关试验⑤ 与标记抗体有关的试验⑥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6、变态反应① 传染性变态反应:当动物患某些传染病(如结核、鼻疽、布病等)时,可对该病原体或其产物再次进入产生强烈迟发型变态反应。
② 凡能引起变态反应的物质叫变应原。
③ 变应原点眼或皮内注入患结核病牛可出现化脓性结膜炎或注射部位炎性水肿,常用于结核、鼻疽、布病的诊断。
7、分子生物学技术① 核算杂交技术② 核算分析技术八、集约化畜牧业的综合防制措施1、养:加强饲养管理。
① 地址选择:地势、通风、交通、水源水质、舍内建筑物因素。 ② 卫生管理制度:粪便无害化处理、全进全出制度、消毒等。 ③ 保持生产区环境优雅,提供良好生活条件。 ④ 优质全价营养饲料,并适当添加保健药物。
⑤ 合理安排计划生产,尽量避免或减少畜群的应激因素。 ⑥ 自繁自养。
⑦ 抗病育种,建立SPF种群。 2、防:预防,免疫接种疫苗。
① 制定和执行定期预防接种和补充接种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② 健全卫生防疫制度。
③ 适当的药物预防,群体药物预防,如饲料添加抗菌药物、中草药。 3、检:即检疫,杜绝病原体的入侵或扩散。
① 产地检疫② 运输检疫③ 国境检疫4、制:防制、扑灭。 ① 及时发现,迅速诊断,上报疫情。
② 迅速隔离病畜,污染地方要进行封锁、紧急消毒,烈性传染病如口蹄疫、炭疽应采取封锁等综合措施。
③ 紧急预防接种,建立免疫带,尽快控制疫情蔓延。 ④ 病死或淘汰病畜禽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5、治疗:① 针对动物机体:严格隔离、加强护理、精心喂饲、对症疗法。
② 针对病原体:免疫疗法、抗生素疗法、化学疗法(磺胺类药物、抗菌增效剂、抗病毒药物等)、微生物平衡疗法。
③ 中兽医疗法:用中草药进行治疗。
★名词解释1、检疫:国家通过强制手段和科学技术手段对可能具有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环境等进行检验检疫,以达到阻断病原体侵害易感动物和预防病原体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蔓延的目的。
2、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种中,带有局限性传播性质的,并且是比较小规模流行的家畜传染病,称为地方流行性。
3、预防性消毒: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畜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4、传染性免疫:只有当病原体的抗原在体内存在时,抗原不断刺激机体才能获得特异性免疫;病原体和其抗原消失后,免疫力也随之消失。
5、超前免疫(乳前免疫):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进行的疫苗的免疫接种,接种后1.5—2小时才给予初乳。
6、紧急免疫接种:在疫病发生时,为了尽快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对受威胁区和疫区的畜禽进行的应急性接种。
7、繁殖障碍:因病原感染、防疫失败、管理不善或自然条件、气候、气温等因素引起的,母猪发情不正常或不发情,不育或屡配不上种,妊娠后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公猪表现性欲减退、精液质量下降、射精量少,生殖器官异常发育和炎症等。
★简述猪瘟的主要病状和剖检病变并分析猪瘟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 1、猪瘟又称猪霍乱、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2、猪是本病唯一的天然宿主,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感染。既有垂直传播,又有水平传播。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3、主要临床症状:(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猪瘟症状较典型。)①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停止,喜饮水。
②精神高度沉郁、畏冷、嗜睡、发抖。
③初便秘,后腹泻,粪稀臭,常带血。 ④眼结膜炎,有脓性分泌物。 ⑤口腔黏膜发绀或苍白。
⑥皮肤初期充血,末期鼻端、耳、四肢、腹下、会阴等处皮肤有出血点。
⑦公猪包皮积尿。
4、特征性病理变化:(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型较典型:败血症变化。)①皮肤、黏膜、浆膜广泛出血。
②淋巴结:肿大、切面出血,中心部位仍有白色区域,如大理石样。 ③脾:不肿大、出血、梗死。
④肾、膀胱:有出血点,呈麻雀蛋样称雀斑肾。 ⑤肠:坏死性肠炎,回盲肠形成扣状溃疡。
⑥孕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死胎全身水肿,小脑、肌肉、肺发育不良。
5、免疫失败的原因:① 免疫水平低下、免疫剂量不足,致使免疫后抗体达不到保护亚临床感染水平,从而出现持续感染是近年来猪瘟流行和发生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② 持续性感染和免疫耐受:种猪群存在带毒猪,造成仔猪胎盘垂直感染;经过胎盘垂直感染的后天存活猪,可成为先天带毒的免疫耐受猪;带毒妊娠母猪所产死胎和存活带毒和存活带毒猪的污染;③ 猪瘟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如仔猪副伤寒,白肌病、PR、水肿病、PCV、PRSS等;④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可能对CSF造成干
扰;⑤ 其它方面:诸如疫苗质量不高,疫苗管理不当,免疫压力下毒株基因系列变异,免疫程序不合理(小剂量多次注射造成免疫低耐受,大剂量免疫造成免疫高耐受),饲养管理不科学,饲料质量问题,环境污染,滥用药物等均可间接或直接的造成猪瘟免疫失败。
★畜禽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有哪些在应用这些接种方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免疫接种途径:饮水,点眼滴鼻,肌肉或皮下注射,气雾,翼膜刺种v病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一、口蹄疫:FMD1、口蹄疫病毒属于微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是RNA病毒中最小的一个。
2、口蹄疫病毒主要有7个血清型,即A、O、C、SAT1(南非1型)、SAT2(南非2型)、SAT3(南非3型)和亚洲Ⅰ型。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现象,我国主要流行的是O、A、亚洲Ⅰ型。
3、口蹄疫在临床诊断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溃疡)为特征。
4、恶性口蹄疫造成乳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肌炎。 5、在口蹄疫的流行病学中,猪具有扩大器的作用。
二、流行性感冒1、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A、B、C三型流感病毒属。
2、A型流感病毒有两种纤突: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HA和NA容易变异,已知HA有16个亚型(H1—H16),NA有10个亚型(N1—N10),它们之间的不同组合,使A型流感病毒有许多亚型(如H1N1、H2N2、H3N2、H5N1等),各亚型之间无交互免疫力。
3、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都是H5和H7血清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MPAIV)在合适条件下是很容易变成HPAIV的。在其他亚型AIV引起的MPAI中,自1990年代以来H9亚型AIV受到特别的重视。
三、狂犬病1、狂犬病又称恐水症,俗称疯狗病。
2、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
3、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中枢神经组织、唾液腺和唾液中。病毒在神经细胞内复制形成包涵体——内基氏小体,大脑海马角锥体含数量最多。
4、狂犬病病毒习惯上分为两种。自然情况下分离到的狂犬病流行毒株成为“街毒”;“街毒”经过一系列的家兔脑或脊髓内传代,对家兔的潜伏期变短,但对原宿主的毒力下降,这种具有固定特征的狂犬病病毒称为“固定毒”。
5、病理学上的诊断:脑组织学检查有非化脓性脑炎,有血管套,脑海马角、延脑神经细胞内有包涵体(内基氏体),【脑神经组织做切片,用Seller氏染色,内基小体呈鲜红色,其中见有嗜碱性小颗粒】。
6、狂犬病氛围狂暴型和麻痹型。其中狂暴型分为:前驱期(沉郁期)、兴奋期(狂暴期)和麻痹期。
四、流行性乙型脑炎1、又称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兽共患病。
2、猪日本乙型脑炎的主要症状为妊娠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仔,部分出现神经症状,公猪表现睾丸肿大。
五、牛海绵状脑病:BSE1、BSE又称“疯牛病”,是由阮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传染性脑病,主要表现为行为反常、运动失调、脑灰质海绵状水肿和神经元空泡形成。
2、本病病原为与痒病病原相类似的一种阮病毒。
3、诊断:本病既无炎症反应,又不产生免疫应答,迄今尚难以进行血清学诊断,不能用ELISA的方法诊断。目前定性的诊断以大脑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主,脑干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网空泡化具有证病性意义。
v细菌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一、大肠杆菌病1、大肠杆菌抗原主要有O、K、H3种,已确定的大肠杆菌O抗原有173种,K抗原有80种,H抗原有56种。通常用O:K:H排列表示大肠杆菌的血清型。
2、大肠杆菌可致病症:① 仔猪黄痢:1周龄的猪,1—3日龄者居多;② 仔猪白痢:10—30日龄的猪,以10—20日龄者居多;③ 猪水肿病、断奶仔猪腹泻:主要见于断乳仔猪。
二、巴氏杆菌病1、巴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
2、猪:又称猪肺疫;牛: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羊:多发于羔羊。 3、畜群中发生巴氏杆菌病时往往查不出传染源,在应激条件下易于发病,被认为是内源性感染所致。
三、布鲁菌病1、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
2、主要症状是:妊娠母猪流产、公猪睾丸炎、公母猪易发生关节炎。 四、结核病1、病原:结核分枝杆菌。分型:牛型、人型和禽型。本菌均不形成芽孢和荚膜,需专门特殊基才能培养,严格需氧菌。
2、特殊病变:肺结核——胸膈淋巴结肿胀,胸膜腔浆膜形成粟粒至豌豆大小、半透明或灰色硬结节,即“珍珠病”。
3、特殊诊断方法: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的免疫和变态反应同时出现且常伴随存在,因而可用此试验,了解机体对结核菌有无免疫力,或有无感染和带菌。结核菌素是一种诊断液。
4、传染性变态反应:结核菌初次感染,机体被抗原致敏,当再次接触时,机体反应性大大提高,炎症反应较强烈,这是在传染过程中出现的。 五、炭疽1、病原:炭疽杆菌,有荚膜,在氧气充足的体外能形成椭圆形芽胞。
2、抵抗力:繁殖体的抵抗力不大,煮沸及一般消毒药均能杀死。形成芽胞则具有强大的抵抗力。
3、病变特点:怀疑炭疽死亡的病死畜,一般情况下严禁解剖。 ① 最急性:病变不明显,除脾、淋巴结轻微肿胀外,常不见明显肉眼病变。
② 急性:a.尸僵不全,可视黏膜蓝紫色。 b.脾肿大,肠道出血性炎症。 c.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 d.血液凝固不良,暗红色。
e.皮下浆膜结缔组织有黄色胶样浸润,并有出血点。 ③ 猪:咽喉型,颌下淋巴结水肿、出血,脾肿。
4、死于炭疽的牛,尸体外观常见:尸僵不全,天然孔流血,血液凝固不良,可视黏膜发绀,瘤胃膨胀,皮下水肿,尸体易。
六、破伤风1、破伤风又称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深部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兽共患病。
2、破伤风梭菌是一种大型厌气性革兰氏阳性杆菌。本菌在动物体内均可形成芽孢。不形成荚膜。
3、临诊上以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对外界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为特征。 v猪的病毒性传染病一、猪瘟:HC1、病原:猪瘟病毒HCV,黄病毒科,瘟病毒属。
2、既有垂直传播,又有水平传播。
3、猪瘟特征: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
4、猪瘟的典型病变特点是:肾脏呈麻雀蛋样、淋巴结呈大理石样、脾脏边缘梗死、回盲瓣出现纽扣状。
二、猪伪狂犬病:PR1、病原:伪狂犬病毒PRV,属于疱疹病毒科。
2、PRV的毒力由几种基因协制,主要有gE、gD、gI、TK基因,其中TK基因是这也要的毒力基因。TK基因一旦失活,则PRV对宿主的毒力将丧失或明显降低。
3、多种动物都可感染PRV,其中猪最敏感,发病也最严重。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
4、感染猪的临诊特征为体温升高,新生仔猪主要表现神经临诊症状,还可侵害消化系统;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统临诊症状,无奇痒。公猪表现为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临诊症状。
5、该病毒接种家兔可出现:奇痒。
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PRRS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
2、临诊症状:母猪病初期精神倦怠、厌食、发热。妊娠后期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这种现象持续6周后出现重新发情的现象,但常造成母猪不育或产奶量下降,少数猪耳部发紫,皮下出现一过性血斑。有的母猪出现肢体麻痹性神经临诊症状。
3、主要病理变化: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细胞浸润和卡他性肺炎区。
4、诊断:ELISA方法检测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好,目前是一种常规方法。
5、PRRS病猪从恢复期开始即可产生免疫力,对于再次感染PRRSV均有抵抗力。因此,地方流行性区域内给猪接种疫苗对预防繁殖障碍是比较有效的。
四、猪细小病毒病:PP1、该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猪繁殖障碍性疾病。PPV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
2、特征: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流产及病弱仔猪,母猪本身无明显临诊症状。
五、猪传染性胃肠炎:TGE1、病原: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2、本病只侵害猪,其他动物经口服感染该病毒均不发病。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10日龄以内的仔猪最为敏感。
3、临诊上以发热、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为特征。
六、猪传染性腹泻:PED1、病原:传染性腹泻病毒PEDV,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七、猪圆环病毒感染:PC1、病原:猪圆环病毒PCV,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
2、临诊病症:①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② 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③ 增生性坏死性间质性肺炎PNP④ 增生性肠炎⑤ 母猪繁殖障碍⑥ 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v猪的细菌性传染病一、猪丹毒1、猪丹毒又称“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病原: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也叫丹毒丝菌。
2、猪丹毒主要发生于架子猪(3—6月龄)。
3、临诊症状表现为: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心内膜炎型。 二、仔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红痢,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
三、猪痢疾(猪血痢):病原是猪痢疾短螺旋体。特征:黏液性或黏液性出血性下痢,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有的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
四、猪支原体肺炎(气喘病)(MPS):病原是猪肺炎支原体。主要临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理变化特征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
五、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APP):又称坏死性胸膜肺炎,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炎为主要特征。病原: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
六、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又称慢性萎缩性鼻炎或萎缩性鼻炎。病原: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以鼻炎、鼻中隔扭
曲、鼻甲骨萎缩和病猪生长迟缓为特征,临诊表现为打喷嚏、咳嗽、鼻塞、流鼻涕、鼻出血、颜面部变形或歪斜,常见于2—5月龄猪。
Ø引起猪只出现呼吸道症状的病毒性疾病有:猪流感、蓝耳病(PRRS)、伪狂犬病(PR);细菌性疾病有:猪气喘病(MPS)、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APP)、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猪肺疫、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
Ø致使母猪繁殖障碍的细菌性疾病有:链球菌病、布鲁氏菌病、衣原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病毒性疾病有:猪瘟HC、蓝耳病PRRS、细小病毒病PP、伪狂犬病PR、乙型脑炎。
Ø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属于立克次氏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