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数字广播技术发展现状

数字广播技术发展现状

来源:华佗小知识
TECHNOLOGY发射技术技术园地 ] 数字广播技术发展现状 口徐燕辽宁省广播电视中心发射台 摘要:数字广播是一项不同于AM、FM的广播 技术,它通过地面发射站,以发射数字信号来达到 广播以及数据资讯传输目的,其具有很多优势。本 文介绍几种当前主流的数字广播技术系统。 关键词:数字广播DAB DRM与DRM+ HD Radio 1、数字广播的意义 1.1什么是数字广播 数字广播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采用先进的音频 数字编码、数据压缩、纠错编码以及数字调制、传输技 术,对广播信号进行全面数字化处理的广播系统。 数字广播是一项有别于传统所熟知的AM、FM 的广播技术,它通过地面发射站,以发射数字信号来 达到广播以及数据资讯传输目的。随着技术的发展, 数字广播除了传统意义上仅传输音频信号外,还可 以传送包括音频、视频、数据、文字、图形等在内的多 媒体信号。 1.2模拟广播的劣势 随着广播改革进程的推进,节目内容的吸引力 和冲击力不断增强,可是广播业的传输和接收技术 却仍然停留“模拟”阶段——广播软实力的上升遭遇 “硬件”技术的滞后,这已大大影响到广播的收听率。 1_3数字广播的优势 和AM、FM相比,数字广播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数字信号便于处理、存储和交换,便于和计算机等 连接2、音质纯净,可与CD媲美3、抗干扰能力强, 收听效果好。适合于固定、便携和移动收听,快速移 动时接收效果好4、除了音频节目,还可以提供数字 多媒体广播和数据服务5、频谱的利用更经济,在同 样的射频带宽内,可以传输更多套的节目,每套节目 的花费降低,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6、在相同的 覆盖范围下,发射功率会大大降低,减少电磁污染, 既节约电能又利于环保7、数字化产品体积小、重量 轻、功耗省、可靠性高、多功能化、智能化。 2、当前主流数字广播技术系统 2.1数字音频广播——DAB DAB是一种可靠的,用于移动、便携、固定接收 的多业务数字广播系统。DAB使用了COFDM(编码 正交频分复用)传输方法。COFDM是一种宽带多载 波系统,由许多频谱成正交关系相距很近的负载波 构成一个宽带的系统,每个副载波被数据调制 (DQPSK),形成一个窄带的子信道。整个宽带系统 占据1.536MHZ带宽。可同时传送6套以上、能达 CD质量的立体声节目及数据业务。该技术来源于欧 洲,是目前全球采用最广泛的数字广播标准。 2.1.1 DAB系统工作原理 在系统发射端,输入信号先经过若干MUSI— CAM音频编码器进行信源编码,按照MPEG标准 降低数据率,然后由复用器复用已压缩的各路信号, 之后送至COFDM调制器,完成信道编码和调制,生 成中心频率为2.048MHz、带宽为1.536MHz的 COFDM基带信号。DAB发射机再将低电平 COFDM基带信号变为高电平射频信号,对 COFDM 基带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和功率放大,并将 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DAB发射系统如图1所示。 ]] 。AB 信号 图1 DAB发射系统 1 3 技术园地发射技术TECHNOLOGY DAB数据接收须使用专用接收机, 接收机工作原理见图2。接收端对信号按 照与发射端形成的发射信号相反的顺序 解调处理,最后提供音频广播节目和数据 业务。接收机的高频部分首先是从分配给 DAB使用的频段中,选择出所需的传送 声音节目和数据业务的频率块 (1.536MHz带宽),然后进行频率变换, 将高频信号变为中频信号和基带信号;之 后,基带信号送入COFDM解调器,以获 得相应于发射端经复用器形成的传输复 用信号:然后经过接收机的同步、解复用 器、时间解交织和频率解交织、解码、解 扰、源解码器等后,再经D/A转换,送出 模拟声音信号供使用。 高频部分 OFDM解码器 解复用器 解时间交织 l l 解时间交织 维比特解码  l I维比特解码 解扰 l  I解扰 MUSICAM ̄J I MUSICAM解码J 声音 数据 图2 DAB接收机原理 2_2 数字长中短波广播DRM与 DRM+ 2.2.1 DRM 传统的30MHZ以下的长、中、短波模 拟广播,使用幅度调制(AM),抗干扰能力 很差。但是,它能实现远距离和大范围的 覆盖,是实现地区性、全国性、及国际性广 播覆盖的最好手段之一。因此,其它众多 嘴 媒体的数字化并不能代替AM广播的数字化。 DRM系统,用于30MHZ以下的长、中、短波,它可以使用 已有的频率和带宽,实现高声音质量与接收质量的可靠覆盖, 是对模拟AM广播的重大改善。DRM系统充分考虑到了与 ITU现有的边界条件相一致以及现有的模拟业务的兼容,并保 证了由模拟广播向数字广播平滑过渡。DRM系统采用了与 DAB相似的技术COFDM,DRM提供调幅广播的覆盖范围、 调频广播的质量。 系统工作原理 DRM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源编码器和预编码器可将各 种输入音频数据流编码压缩成适用的数字传输格式;多路复用 j,5-保护等级与所有数据和音频业务相结合;信道编码器增加冗 余信息,实现准确无误传输;映射单元定义数字化编码信息到 信一 QAM单元的映射;交织单元将连续的OAM单元展开为时域 和频域都分开的准随机单元序列,以便提供在时间一频率弥散 信道中的可靠传输;导频发生器提供在接收机中得到信道状态 的方法,估计信号的相关解调;OFDM单元映射器集中不同等 级的单元并把它们置于时频栅格;OFDM信号发生器使用相 同的时间标记体现时域信号,以传送每一组信元。至此,发射端 信号完成编码映射功能。传输时调制器将OFDM符号转换为 模拟形式,最后通过发射机发射出去。 音频 数据 FAC 预编码 I I预编码 信道编码 l l信道编码 I映射641 AM 映射4QAM f f映射4/16QAM I 交织 I I导引信号 OFDM基本单元映射 OFDM信 受生器bI信道调制 上变频 功放 图3 DRM发射机原理 接收端的处理过程与发射端相反,信道出来的信号先经过 主载频解调、低通滤波、A/D转换及串并变换后,再进行FFT 得到一个符号的数据。均衡所得数据,以校正信道失真。然后进 行译码判决和并串变换,即可得到原始音频数据输出。 DRM接收机原理如图4所示。 音频 数据 图4 DRM接收机原理 2.2.2DRM+ 2005年3月,DRM组织决定将DRM标准扩 展到1 20MHz的范围,包括47~68MHz(波段l,东 欧FM波段)。65.8~74MHz(OI RT,世界广播电视组 织,FM波段)。76~90MHz(FM波段,日本)和世界大 多数国家调频广播使用的87.5~108MHz(波段  IJ)。DRM+不是DRM的替代者,而是DRM标;隹的 扩展。DRM+使用100kHz的带宽,与现有FM广播 频道间隔相~致。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模拟FM广 播的频率空隙进行数字广播。 2.3HD Radio HD Radio技术于2002年被美国FCC批准为 美国AM与FM波段的数字广播标准。它在不影Ⅱ向 现有模拟广播的前提下,使用现有模拟广播的频谱 提供高清晰度的数字声音广播与数据业务。HD Radio使用多载波OFDM传输方法,与DAB、DRM 是完全相同的,只是频谱的安排(带宽、载波间隔、幅 度、调制方法)不一样。 2.3.1工作原理 HD Radio的工作频率与当前分配给AM和 FM的频率相同。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 HD Radio新数字信号放置于现有AM和FM边带 中的任意一个之上。AM波段(频率为530~ 705kHz)常用模式是同时联播,即将同一个节目以模 拟和数字两种格式发射。以前的广播将忽略数字信 号,而数字广播则接收数字信号。同时联播也是FM 波段(频率为88~1 08MHz)的初始工作模式。FM HD Radio电台还具有多播能力,可以分割其数字 OFDM载波,并产生多达8个的附加广播信道。 具体为:首先,音频内容由iBiquity公司出品的 编解码器数字化并压缩,以降低总的比特率和所需 传输带宽。然后,该信号与其它待发射数字数据一 起被多路传输。复用信号完成整个附加编码过程, 包括加扰、前向纠错(FEC)编码和交错。加扰过程将 TECHNOLOGY发射技术技术园地 打乱或者“漂白”数据,以防止产生0或1的长字符 串。FEC编码即Viterbi收缩卷积编码,增加了在噪 音和衰退情况下信号的可靠性。交错则提供了时间 和频率的多样性,从而有助于改善在信号损失情况 下对信号的接收。该步骤之后,成型的复用数字信 息包进行OFDM映射和生成。最后,该信号和标准 模拟信号一起被发射出去。出现在频谱上的数字信 息位于常规模拟边带值上下。发射系统图都可以用 图5所示。 延时 音频子系统 ~ 传输与业务复用予系统 RF发射子系统 主节目 业务 信道编码 音频 传输 调制 主节日业务数据 传输 预定应用业务数据 传输 放大 电台信息服务数据 传输 图5 HD Radio发射系统结构 以上所介绍的数字广播技术,各有优势,很难能 相互取代。DAB需要占用新频段,采用新发射设备和 特殊接收机。DRM广播系统考虑到从模拟广播到数 字广播的过渡阶段的情况,直接利用现有的中短波 发射机和信道。FM HD Radio最大的优点是投 资较少,无需新频率指配,可实现模拟/数字同播运 行,实现由模拟到数字的平滑过渡。FM HD Ra— dio在FM波段中会导致现有FM接收不能容忍的 干扰,在欧洲与中国应用会受到较大。从移动接 收的性能看, FM HD Radio与DAB也是基本 是相当的。由于AM HD Radio与DRM工作频 率低,都不存在汽车移动接收问题。 3、我国数字广播的发展展望 我国的数字音频广播首先要掌握核心技术,才 能得到国家的支持,相关部门才能有效的推动标;隹 的建立和实施。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更好的鼓励 电子企业向市场推出价格低廉、种类多样的数字接 收设备。同时要加强宣传力度,普及广大听众对数字 音频广播的认识,有效促进和实现数字音频广播产 业化的形成和快速发展。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