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文言文复习之重点实词
★考点分析★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
一.一词多义
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 -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如:《世说新语》二则里面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和“日中不至”的“日”字,前者理解为名词,天的意思;后者则理解为名词,太阳的意思。当然,会有些和基本义项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殊的义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点并牢牢地记住。
二.古今词义
从古至今,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如“江”“河” 在古代-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
2.词义缩小。 如“儿女”古代指“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现在仅指“儿子和女儿”。
3.词义转移。 如“股”, 古代大腿,是名词;今天转移为“屁股”。这类词应将古今词意结合起来记忆,在考试时才能准确辨别。通假字
三.通假字,就是两个字通用,两字之间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如
“其人舍然大喜”中,”舍”通“释”。通假字的复习没有捷径可走,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四.词类活用
古汉语中,某些实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词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壮语;(3)动词
作名词;(4)使动用法;(5)意动用法;(6)形容词作名词;(7)形容词作动词。活用类的词本身意思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要判断在句中是什么词性。因此,要了解常用的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连词等。
★答题技巧★
1.课内字词的解释,注意别写错别字。
2.归纳记忆。文言文字词的复习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要结合语境理解词义,通过比较归纳,找出记忆的相关规律。课内的字词意思掌握是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作最基本的准备。
3.通假字不常出现,而且高中课本要求掌握的通假字也就是一百来字 ,翻译时,如果照某字的一般意义翻译不通,就应该考虑该字是不是通假字。要找出其\"通\"的字,大多需要从该字的同音字或形近字去考虑。找出本字后再去翻译,整句话的翻译如果很通顺合乎情理和语境,采分点就找对了。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习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穿井得一人》)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及其家穿井: ②国人道之: ..③若屈伸呼吸: ④因往晓之: ..⑤家无井而出溉汲: ⑥其人舍然大喜: ..2.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及其家穿井 B.身亡所寄 C.亦不能有所中伤 D.闻之于宋君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穿井得一人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十二章》) ..B.日月星宿 日中不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 C.有闻而传之着 求闻之若此 .. D.若屈伸呼吸 求闻之若此 ..
★实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习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缀行甚远: ②骨已尽矣: ..③场主积薪其中: ④意暇甚: ...⑤一狼洞其中: ⑥屠后断其股: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狼不敢前 .
A.恐前后受其敌 B.一屠晚归 C.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洞其中 ....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B.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
C.狼不敢前 其一犬坐于前 ..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习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解释加点的字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年与时驰: ..
③遂成枯落: ④悲守穷庐: ....2.翻译句子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文本理解
①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②本文作者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③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条诸葛亮用过的计谋。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习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穿井得一人》)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 ②国人道之: 讲述 ..③若屈伸呼吸: 人称代词,你 ④因往晓之: 开导 ..
⑤家无井而出溉汲: 从井里打水 ⑥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2.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D )
A.及其家穿井 B.身亡所寄 C.亦不能有所中伤 D.闻之于宋君 .....
【解析】A项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穿,戴;B项古义:无,没有/今义:死;C项古
义:伤害/今义:用言语恶意伤害他人;D项使动用法,使......听到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穿井得一人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十二章》) ..B.日月星宿 日中不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 C.有闻而传之着 求闻之若此 .. D.若屈伸呼吸 求闻之若此 ..
【解析】A项名词,劳力/名词,别人;B项名词,太阳;C项动词,听到/名词,传闻;D
项人称代词,你/介词,像
★实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习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②骨已尽矣: 完,穷尽 ..
③场主积薪其中: 堆积柴草 ④意暇甚: 神情 ...⑤一狼洞其中: 名作动,打洞 ⑥屠后断其股: 大腿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狼不敢前 .
A.恐前后受其敌 B.一屠晚归 C.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洞其中 ....
【解析】例句:名词作动词,上前;A项名词作动词,攻击;B项名词作动词,屠户;C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D项名词作动词,打洞
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B.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
C.狼不敢前 其一犬坐于前 ..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
【解析】A项副词,仅,只/动词,停止;B项动词,攻击/名词,敌人;C项名作动,上
前/名词,前面;D项动词,到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习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 解释加点的字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 ②悲守穷庐: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③遂成枯落: ④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翻译句子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心绪来涵养自己的德行,以节俭的生活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三.文本理解
①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论述
②本文作者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本文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需要安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③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条诸葛亮用过的计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杜甫)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