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合金中铋银的电解分离行为及其影响机制

合金中铋银的电解分离行为及其影响机制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30卷第5期 2010年10月 矿 冶 工 程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V0I_3O№5 0ctober 2010 合金中铋银的电解分离行为及其影响机制① 刘志宏,陈龙义,李启厚,刘智勇,李玉虎 (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在HC1一NaC1一BiC1 -H O体系下,对铋银合金中铋、银进行了电解分离研究,考察了温度、电流密度、Bi3+浓度、酸度、NaCI添 加量等对铋、银分离效果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不同电流密度及Bi“浓度下阴极铋的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4O ℃、电流密度150 A/m 、NaC1添加量80 g/L、HCI浓度60 g/L,B 浓度8O晷/L条件下,铋在阴极呈致密片状析出与银实现分离,其 纯度达99.5%以上,电流效率大于99%,阴极铋电耗约180 kW・h/t。 关键词:铋银合金;电解;分离;铅阳极泥 中图分类号:TF817;T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6099(2010)05—0082—05 Research on Separation and Effeeting Mechanism of Bi and Ag from Bi・Ag Alloy by Electrolysis Method LIU Zhi—hong,CHEN Long—yi,LI Qi-hou,LIU Zhi-yong,LI Yu hu (School ofMetallurg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Hunan,China) Abstract:Electrolytic separation studies on Bi and Ag in Bi-Ag alloy were conducted in the HCI—NaCI—BiC13-H2 O solu— tions.Effects of temperature,current density,Bi¨concentration,acidity and the addition level of NaC1 on the separa— tion efficiency of Bi and Ag were discussed.The morphologies of Bi deposited in cathod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current density and Bi¨concentration were observed by a metalloscop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con. ditions that the temperature was 40℃,current density was 150 A/m ,the addition level of NaC1 was 80 g/L,HC1 con— centration was 60 g/L and Bi concentration was 80 g/L.Bi was deposited at cathode in the form of dense sheet and separated with Ag,the purity of it reached above 99.5%,the current eficiency was higher tfhan 99%and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cathode Bi was about 1 80 kW・h/t. Key words:Ag—Bi alloy;electrolysis;separation;lead anode slime 铅电解阳极泥富集了银、铋 等多种有价元素, 综合利用价值高。某厂采用火法处理铅电解阳极泥, 超过22%时,采用真空蒸馏法分离铋、银是否可行,目 前尚未见试验研究报道。 产出的分银炉渣中富集了阳极泥中大部分的银、铋、 铜。试验研究了一种综合回收工艺,采用还原熔炼使 分银炉渣中的银、铋等金属富集于底铅中,底铅电解得 本研究采用HCI—NaCI—BiC1,一H O电解液体系,进 行了高铅、锑的铋银合金电解提铋试验 I9j,通过控制 电解工艺条件,一步电解获得了铋含量达99.5%的阴 极铋板;铋的电解直收率达到93%以上;银全部富集 在阳极泥中,进一步火法氧化熔炼得到粗银,熔炼渣返 到富含银、铋的阳极泥,阳极泥再熔炼产出铋银合金, 其中铋含量在50%以上,银含量在12%左右,此外,还 含有铅、铜、锑等元素。 铋银合金L2 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氧化吹炼法(灰吹 法) -41、真空蒸馏法 ]、电解法等。其中,氧化吹炼 回与分银炉渣合并处理。与目前广泛运用的氧化吹炼 工艺比较,电解工艺能一步实现铋的较彻底分离,大大 地减少了火法处理的物料量,且具有能耗低、金属直收 法为传统工艺,但存在铋、银分离不彻底,铋的回收工 艺复杂,能耗高,劳动条件差等不足;真空蒸馏法作为 率高等优点。 粗铋精炼脱银技术的试验研究较多,但对处理分银炉 1 实 验 渣产出的铋银合金,当银含量高达12%以上、铅含量 ①实验所用铋银合金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电解在 收稿日期:2010-04-01 作者简介:刘志宏(1963一),男,湖南常德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冶金新理论与新工艺及特种功能材料制备。 第5期 刘志宏等:合金中铋银的电解分离行为及其影响机制 180 mm×120 mm×100 mm聚氯乙烯材质的电解槽中 进行,通过可调式直流稳压稳流电源和电流表控制电 流密度,采用恒温水浴控制电解温度。阳极采用铋银 合金板,阴极为纯铜板,有效尺寸为63 mm×65 mm。 电解设备示意如图1所示。电解后,通过称重法计算 电流效率;采用ME600型金相显微镜观察阴极表面形 貌;将阴极铋剥离下来,用JY/T015—1996型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发光光谱(ICP)分析其成分。 表l银一铋合金成分(质量分数)/% 图1电解设备示意 l——稳压稳流直流电源;2——电压表;3——电流表;4——阴极; 5——阳极;6——循环泵;7——电解槽;8——水浴 2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温度对电解过程的影响 保持电解液中NaCI添加量为80 L、HC1浓度为 80 g/L、Bi¨浓度为80 g/L,控制电流密度为180 A/m 、 异极距为12 cm,考察温度对电流效率、单位能耗、阴极 铋纯度及其含银量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a)可以看出,升高温度对电流效率影响不 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单位能耗下降。温度对阳极钝 化有很大的影响,温度低时,容易出现阳极钝化现象, 使得槽电压升高增加能耗;随着温度升高,电解液导电 率提高,电极反应的过电位降低,可降低槽电压和电能 消耗¨。。;此外,电解液温度高,离子水化程度小,扩散 速度大,使得溶液导电性好,减少了浓差极化…』。但 是,升高温度加速电解液挥发、使电解液的腐蚀性增 大,并加速阴极沉积金属的化学溶解,使电流效率下 降。因此,不宜采用过高电解温度。 从图2(b)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阴极铋的 纯度有所下降;温度低于4O℃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阴 ≥ \ 趣 翅 岛 3 \ 咖j 缸 温度/℃ 图2温度对电解过程的影响 极中银含量下降;而温度高于40℃时,阴极中银含量 不断升高。这是因为温度过低,阳极出现钝化现象,槽 电压升高,导致阳极中银溶入电解液并在阴极析出;而 温度太高,会促使阳极泥溶人电解液黏附于阴极。综 合考虑温度对电流效率、直流电耗及阴极铋中银含量 的影响,选择铋银合金电解分离最佳温度为40℃。 2.2 电流密度对电解过程的影响 保持电解液中NaC1添加量为8O g/L、HCI浓度为 80 L以及Bi3+浓度为80 g/L,控制电解液温度为40 ℃、异极距为12 cm,考察电流密度对电流效率、单位 能耗、阴极铋纯度和形貌及其含银量的影响,结果如图 3和图4所示。 从图3(a)可以看出,提高电流密度对电流效率影 响不大,电流效率保持在99%以上,但随着电流密度 的升高,单位铋产量的能耗不断增加。这是由于槽电 压随着电流密度升高而升高,从而导致单位能耗升高; 电流密度太低,则产率低。因此,亦应兼顾二者,找到 一个合理的电流密度,即经济电流密度。 提高电流密度,阴极附近电解液中Bi3+浓度贫化 程度加剧,若Bi3+浓度得不到迅速补充,将使电解液 中的杂质银、铅、锑、铜放电析出 ;此外,高电流密度 下生产的电铋表面比较粗糙,易于黏附悬浮的阳极泥 粒子,并在粗糙粒子间夹杂电解液,使得阴极铋纯度下 的纯度有所下降,而银含量升高,特别是在150 A/m 矿冶工程 第30卷 电流密度/(A・m2) 图3 电流密度对电解过程的影响 图4不同电流密度下阴极板表面金相显微镜图 (a)I10 A/m。;(b)150 A/m ;(c)190 A/m。;(d)230 A/m 以后,阴极中银含量快速升高。 电流密度的高低还对阴极表面形貌有较大影响, 电流密度过高可能出现枝晶和海绵状沉积物,过低则 易使晶粒粗大。由图4可以看出,当电流密度分别为 110 A/m 和150 A/m 时,阴极表面致密平整。随着 电流密度升高,阴极表面变得粗糙不平。因此,要获得 致密平整的阴极铋,需保持适中的电流密度。 综合以上分析,铋银合金电解电流密度选择150 A/m 较为适宜。 2.3 NaCI添加量对电解过程的影响 保持电解液中HCI浓度为80 L、B 浓度为80 g/L,控制电流密度为150 A/m 、电解液温度为4O℃、 异极距为12 cm,考察NaC1添加量对电流效率、单位 能耗、阴极铋纯度及其含银量的影响,结果如图5 所示。 々 享 \ ≥ 姆 较 \ 鼹 髭 面 艘 潘 \ 咖 \ 寸虹 摹 咖j 整 图5 Na cJ添加量对电解过程的影响 从图5(a)可以看出,提高NaCI添加量,电流效率 变化不大,但单位能耗不断下降;当NaC1添加量达到 80 g/L以后,单位能耗不再随着NaC1添加量增加而下 降。这是由于NaC1添加量过低时,电解液导电率低, 阳极易出现极化,导致槽电压高,从而使得单位能耗 高;NaC1添加量为80 g/L时,阳极极化现象基本消 除,再增加NaCI的量对电流效率没有影响。 从图5(b)可以看出,随着电解液中食盐添加量的 增加,阴极铋纯度下降、银含量升高。因为食盐添加量 的增加,电解液中Cl一浓度升高,促进阳极中银、铅、锑 等杂质元素溶入电解液,这些元素在阴极析出,降低了 阴极铋的纯度。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电解液中NaCI浓度选定为 80 L。 2.4酸度对电解过程的影响 保持电解液中NaCl添加量为80 g/L、Bi¨浓度为 80 g/L,控制电流密度为150 A/m 、电解液温度为4O ℃、异极距为12 cm,考察酸度对电流效率、单位能耗、 阴极铋纯度及其含银量的影响,结果如图6所示。 第5期 刘志宏等:合金中铋银的电解分离行为及其影响机制 ≥ \ 蜒 遁 :班L 3 \ 姗 缸 醛 p(no)/(g・La) 图6酸度对电解过程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酸度低会增大电解液的电 阻,引起部分氯化物的水解,酸度愈高,电阻愈小,电解 液的导电性愈好,槽电压愈低,因此可以提高电流效 率,减低单位能耗;但酸度不宜过高,酸度高会加速阴 极铋的化学溶解从而使电流效率下降,过高的酸度还 会腐蚀电解设备。从图6(a)可以看出,提高电解液酸 度,电流效率不断上升,但在HC1浓度超过80 g/L时, 增加酸度会导致电流效率下降;而随着酸度升高,单位 能耗不断下降,当HC1浓度达到60 g/L以上时,单位 能耗随酸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减缓,这是由于酸度超 过60 g/L以后,增加酸度对提高电解液导电性作用不 再明显。 从图6(b)可以看出,随着电解液酸度的升高,阴 极铋纯度持续下降,这是由于酸度升高,促使阳极中杂 质离子溶入电解液并在阴极析出所致;而电解液酸度 变化对阴极中银含量影响不大。 综合以上结果,电解液中HC1浓度选定为6o L。 2.5 Bi“浓度对电解过程的影响 保持电解液中NaC1添加量为80 g/L、HC1浓度为 60 g/L,控制电流密度为150 A/m 、电解液温度为4O ℃、异极距为12 crn,考察Bi3+浓度对电流效率、单位 能耗、阴极铋纯度和形貌及其含银量的影响,结果如图 7和图8所示。 在电解过程中,Bi3+浓度太低,电解液导电性差, 使得槽电压高,增加了电能消耗,杂质也会在阴极析 \ ≥ 斟 邑 鞍 \ 蜒 ・ 坦 :墨L \ 咖{ 3 \ 缸 词圊1 零 缸 p03i +)/(罟・La) 图7 B 浓度对电解过程的影响 图8不同电解液B_3+浓度下阴极板表面金相显微镜图 (a)20 g/L;(b)8O g/t 出,尤其是在较高的电流密度下电解时,阴极周围的 Bi3+浓度较低,杂质析出的可能性更大;随着B 浓度 的上升,电解液导电性提高,槽电压和能耗下降,但 B 浓度过高时,反而增加了电解液的电阻,氯化铋会 结晶析出,妨碍阳极溶解,从而提高了槽电压和能耗。 从图7(a)可以看出,Bi3+浓度的过高或过低,都会降 低电流效率、增大单位能耗;从图7(b)可以看出,随着 B 浓度的增加,阴极铋纯度升高,而其中含银量下 降。因此,B 浓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 在电解过程中,电解质浓度对阴极析出形貌影响 很大。在低电解质浓度情况下电解,阴极析出物松散, 甚至呈海绵态。因此,有人利用此原理采用低浓度电 解质生产金属粉末。 由图8可见,当电解液Bi=}+浓度为20 g/L时,阴 极析出物呈松散海绵态;当电解液Bi3+浓度达到4O g/L以上时,阴极析出铋致密平整。综合以上分析结 果,电解液中Bi3+浓度选定为80 g/L。 矿冶工程 第30卷 (3):29—31. 3结 语 [3] 吕尔会.高铋阳极泥提铋新工艺[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1998(5):22—23. 在HCI-NaC1一BiCI3一H O体系下,对铋银合金中铋 银进行了电解分离的研究。电解液Bj¨浓度、酸度、 NaC1添加量以及温度较低时,阳极易出现极化现象; 随着电解液温度、酸度以及NaC1添加量的上升,阳极 [4]包崇军.从铅阳极泥中回收铋的火法工艺实践[J].云南冶金, 2006,35(3):38—40. [5] 丁伟安,牛慧贤,戴永年.含银粗铋真空精炼[J].真空冶金与 技术,1998,18(2):155—160. 极化现象逐步减弱,但阴极杂质银含量增高。试验确 定的最佳技术条件为:温度40℃,电流密度150 A/m ,电解液成分为:p(NaC1)=80 g/L,P(HC1)=60 g/L,P(Bi¨)=80 g/L。在最佳技术条件下,电流效率 大于99%,直流电单耗约180 kW・h/t,铋呈致密片状 [6]邓智明,戴永年.真空蒸馏脱粗铋中银的新工艺[J].有色金属 学报,1997,7(3):23—26. [7]李淑兰,王承兰,戴永年.铅一铋合金真空蒸镏分离的研究[J]. 昆明工学院学报,1989,14(2):24—31. [8] 李流锋.从高银铋合金中制备铋和富集银的方法.中国: 101245471[P],2008. 在阴极析出,其含量达到99.5%,银含量约0.o2%,还 含有少量铅、锑、铜等杂质。阳极泥中银含量富集1倍 左右,铋电解直收率约93%。 参考文献: [1]汪立果.铋冶金[M].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1986. 『2]杨雪琴.从铅阳极泥中回收贵金属的技术[J].青海科技,2003 [9]李建红.高铋铅电解精炼回收Ag、Bi的实践[J].株冶科技, 2003,31(2):4—7. [1O] 陈延禧.电解工程[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1]许并社,李照明.铜冶炼工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oo8. [12]王青,蒲保春,魏东.银电解精炼中铋的行为分析[J].黄 金,2002,23(11):35—38. (上接第81页) 2)不同种类助熔剂的作用效果不同。对本试验 所研究的矿石,助熔剂A的效果优于B。要得到相同 的效果,助熔剂A的用量小于B。从最终得到的指标 来看,助熔剂A的作用明显优于B。 艺研究[J].矿冶工程,2010,30(1):29—31. [3] 许斌,庄剑鸣,自国华,等.低品位铁矿煤基直接还原的研究 勇,潘建,等.煤基直接还原一磁选超微细贫赤铁 [J].矿产综合利用,2001(6):21—23 [4] 朱德庆,翟矿新工艺[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1132一 l138. 参考文献: 陈耀铭,徐经仓,姜涛,等.高锡锌砷铁精矿球团直接还原的研 [5] 徐承焱,孙体昌,杨慧芬,等.煤种对某难选铁矿石直接还原的影 响[J].金属矿山,2009(12):64—67. 究[J].烧结球团,1997,22(3):17—20. [2] 杨大伟,孙体昌,徐承焱.高磷鲕状赤铁矿还原焙烧同步脱磷工 [6] 张朝晖,张蕊.1种钛铁矿的还原实验研究[J].钢铁研究, 2009,37(5):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