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乌鲁木齐市2020年(春秋版)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I)卷

乌鲁木齐市2020年(春秋版)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I)卷

来源:华佗小知识
乌鲁木齐市2020年(春秋版)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9分)

1. (9分) (2019高二上·宁波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那样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取皮下的昆主,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马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借某几种虫的两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帝到另一朵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1) 这段话中,作者以啄木鸟,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

A . 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 . 一般的自然学者们,常以气候、食物等外界条件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C . 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D . 从某一狭的意义上来说,生物变异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

第 1 页 共 19 页

(2) 对于本段末尾两句话传达的主要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寄生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而又难以解释的。

B . 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测寄生就是。

C . 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来解释植物(如寄生)的构造和相互关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 . 在研究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其他生物的关系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3) 概括这段文字介绍的主要观点,并说明作者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基础。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7分)

2. (17分) (2017高一上·广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注】

沈诞琦

①我必须写写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可我难以下笔。

②我入学那年他已经八十岁了,不常在校园里走动了。我是在大一的尾声才第一次见到了约翰·纳什。大一末的某天偶尔在路上走,迎面走过来两个老人,男的高大而干枯,女的矮胖而臃肿,他们穿着正装,大约要参加什么仪式。我认出了男人是纳什,很兴奋地推推边上同行的朋友。他说,“早看到啦。”我又问边上的女人是谁,“还有谁?当然是他老婆。”我心里又吃了一惊,这形象与詹妮弗·康纳利饰演的美丽妻子实在相差太大。朋友看我怔怔的,便半是劝慰半是嘲讽,“年轻的时候大约挺漂亮的,现在老了嘛。说起来,《美

第 2 页 共 19 页

丽心灵》里讲得他们如何神仙眷侣,其实他疯了不久后她就要求离婚,直到2001年拍了电影,他们才又复婚。”两位老人从我们身边走过,步履蹒跚,一声不吭,他们间是那么疏离,既像是陌生人的疏离,又像是熟识无睹太多年的疏离。《美丽心灵》在我心中营造的那个关于爱的奇迹的泡沫就这么被戳破了,我只是看到一个寻常老人的卑琐晚境。

③大二春天我阴差阳错地当选了普林斯顿数学俱乐部的,这个俱乐部一年也就搞三次大活动:夏天派队去参加国际大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秋天组织面向高中生的普林斯顿数学竞赛、春天组织数学教授和本科学生同乐的正式聚餐。我新官上任没几天,就要办正式聚餐,前任指点我说:“你就在海报上写,‘想见见约翰·纳什的真身吗?来参加数学俱乐部的聚餐吧!’保准无数人跑过来看热闹。”我照办了,果然很快就有许多同学报名。

④聚餐那天是五月的第二个周末,我们包下了数学楼最高层的大厅。赴宴的学生还一个未到,我们正在摆放器皿和食物,就看到电梯门一开,出来三个人,正是约翰·纳什还有他的妻儿。我慌慌张张地去迎接他。“你是发邮件的沈小姐?”“是,是我发的邮件,我叫Lily。”“沈小姐,你好。约翰·康威会来吗?我听说他会来。”“康威教授的确回复说会来,他还说要为聚餐致辞呢。”

⑤聚餐开始了,康威教授没有到。我打电话去他家,他妻子说,“太不好意思了,他彻底把这事忘了。”“沈小姐,约翰·康威会来吗?聚餐已经开始半小时了。”纳什教授又问我。我说,不会了,他忘记了这事。“是吗。”纳什有些失落,于是我也有些失落,不过同学们个个欢欣万分,不少人在去拿吃食时故意从纳什身边经过,腼腆地打个招呼。只是没有一个人,敢在纳什一家坐的一桌坐下来。聚餐快结束了,纳什那桌剩下的七个位子仍然孤零零地空着。他的儿子趴在桌子上,他的妻子板着脸叉着手端坐在那里,而纳什默默地极缓慢地吃着一片肉。我看着这番景象,自责却无计可施。

⑥正在这时,一个女孩子走到纳什面前,结结巴巴地说:“纳什教授,我能和你合影吗?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纳什愣了愣,点点头。她站在约翰·纳什身后,甜甜地合了影,然后拿着相机,奔向自己的朋友,笑呀嚷呀,像是做了件顶了不起的事情。大家受了感召,纷纷站起来,走向约翰·纳什,自觉排起

第 3 页 共 19 页

了队。突然,我同桌的数学系毕业生也站了起来,他平日里总一副愤世嫉俗、据傲不羁的姿态,这时他手里竟然也有个照相机,他自嘲似地辩解:“我在数学系天天被恶心的证明题虐,到头来连张纳什合影都没有,说出去不是要笑死人了?”

⑦我想告诉你,那个晚春的傍晚所有男生都穿着衬衫和西裤,所有女生都穿着花裙子。我想告诉你,数学楼是全校最高的建筑,数学楼最高层的大厅360度都是没有间隔的观景玻璃。透过玻璃看出去,校园美丽如画:卡耐基湖上荡独木舟的游人正在悠悠地往回划,研究生院的塔楼下几只大肥鹅笨头笨脑地在聊天,教堂和美术馆前还有很多人在拍照,而布莱尔拱门下晒日光浴的孩子们正收起毯子准备回家,那些遍布校园角角落落的几千只灰色和黑色的松鼠们呢,它们恐怕又在忙活着筹备寒冬的一场盛宴,或许能从这个食堂偷一只甜甜圈,从那个寝室偷一块巧克力……我们排着队等着和纳什拍照,顺便透过观景玻璃张望着校园的一草一木,而夕阳也张望着我们,大家的脸上身上都覆盖着玫瑰色的光晕。我想告诉你,《美丽心灵》里那让人动容的授笔仪式完全是导演的杜撰,可是,那个傍晚,在数学楼顶层排着队等着和纳什教授合影或谈话的年轻人们,他们的结结巴巴、推三搡四,难道不比那个子虚乌有的授笔仪式更让人感慨?“纳什教授,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

⑧纳什教授已经从疯癫康复了;或者说,自诺贝尔奖和《美丽心灵》后,不再有人觉得他的不正常是件非纠正不可的事情。而他还是孤独的,学生们不敢和他讲话,更别提和他一桌吃饭。但是,那个晚春时节为纳什排起的长长队伍,还有诸多类似于这样的温暖的轶事,大概就足够支撑着他保持淡泊平和,度过自己的晚年。

……

⑨上周二,约翰·纳什教授在我所选的博弈论课上做客座演讲。“我想讲讲纳什均衡的历史。”四十分钟里,他一直在讲他所写的几篇论文,太深奥了,恐怕学生中没一个能听懂。可是这不妨碍整个教室坐满了听众,不但有选这门课的学生,还有旁听者闻讯而来。

【注】约翰·纳什,著名经济学家、博弈论大师。他提出的纳什均衡理论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 4 页 共 19 页

其传记被改成电影《美丽心灵》。2015年5月24日,约翰·纳什夫妇遭遇车祸逝世。

(1) 第②段中作者写电影《美丽心灵》中的情节,用意是什么?

(2) 对本文④⑤两段的描写,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纳什一家的最早赴宴表现出纳什的严谨性格,也隐约反映出他日常生活的寂寞。

B . 纳什反复询问康威教授是否会来,显示出他对同事的关心及对康威教授的重视。

C . 作者用一组动作描写表现其儿子的百无聊赖、妻子的恼怒以及纳什的落寞凄凉。

D . 餐桌场景呼应了上文,进一步表现了纳什的凄凉晚境并为下文的拍照场面蓄势。

(3) 文中两次出现“纳什教授……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这两处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

(4) 联系全文,简析作者“难以下笔”写约翰·纳什的原因。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2分)

3.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眼镜

老舍

第 5 页 共 19 页

宋修身有对儿近视镜,可除读书时不戴。他正往学校里走,这回,眼镜盒子是卷在两本厚科学杂志里。本打算把盒子放在袋里,可身上各处的口袋都没空:笔记本,手绢,铅笔,橡皮,两个小瓶,一块吃剩的饼,占住了地盘。一拐弯,碰上了个同学,他站住说了几句。来了辆汽车,他本能地往里手一躲,本来没有躲的必要,可眼力不济,于是把鼻子按在墙上。汽车和朋友都过去了,他紧赶了几步,怕迟到。

走到了校门,一摸,眼镜盒子没啦!

登时头上见了汗,抹回头去找,哪里有影儿。拐弯的地方,老放着几辆洋车。问拉车的,他们都说没见,好像他们也都是近视眼。又往回找到校门,只摸了两手的土。心里别扭透了!掏出那块干烧饼狠命地摔在校门上。假如口袋里没这些零碎?假如不是遇上那个臭同学?假如不躲那辆闯丧的汽车?巧!越巧心里越堵得慌!定是被车夫拾了,瞪着眼不给,什么世界!天天走熟了的路,掉了东西会连告诉一声都不告诉,而捡起放在自己的袋里?一对近视镜有什么用?

宋修身的鼻子按在墙上的时候,眼镜盒子落在墙根。车夫王四看见了,本想告诉一声,可是一看是“他”:一年到头老溜墙根,没坐过一回车。话到了嘴边,又回去了。他顺手捡起盒子,放在腰中。拾了就是拾了,活该。

宋修身往回走,王四到个僻静地方放下车,掏出盒子,好破的盒子;打开,镜子真脏;自己戴了戴,戴不上。王四的心凉了,早知道还给那个溜墙根的学生呢!也许倒能得几毛钱的报酬。

眼镜丢了以后,他来到教室。虽坐在前面,黑板上的字还是模糊不清。越看不清,越用力看;下了课,脑袋直抽着疼。他越发心里堵得慌。第二堂是算术习题。他把眼差不多贴在纸上,算了两三个题,他的心口直发痒,脑门非常的热。他好像把自己丢失了。平日最欢喜算术,现在他看着那些字码心里起急。心中熟记的那些公式,都加上了点新东西:眼镜,汽车,车夫。公式和懊恼搀杂在一块,把最喜爱的一门功课变成了最讨厌的一些气人的东西。他不能再安坐在课室里,他想跑到空旷的地方去嚷一顿才痛快。平日所不爱想的事,例如生命观等,这时候都在心中冒出来。

第 6 页 共 19 页

一个破近视镜,拾去有什么用?可是竟自拾去!经济的压迫,白拾一根劈柴也是好的。不怨那个车夫了。虽然想到这个,心中究竟是难过。今天的功课交不上,明天当然还是头疼。配镜子去,做不到。今天,算术的公式好像给它们匀出来点地方。他想不出一个办法,他头一次觉得生命没着落,好像一切稳定的东西都随着眼镜丢了,眼前事事模糊不清。他不想退学,也想不出继续求学的意义。

第二天,他没去上课,王四没等到那个近视眼。要收车时,小赵来了,他家开着个小杂货铺,他的父亲戴平光的眼镜。王四想起来了:“小赵,给你这个。”从车箱里把眼镜找出来:“别看盒子破,里面有好玩艺儿。”小赵一见眼镜,“掌柜的”在心中放大起来。果然是体面的镜子,比父亲的还好。戴上试试,不行,“这是近视镜,戴上发晕!”“戴惯就好了,”王四笑着说。小赵觉得不上算,可是又真爱眼镜。试着走了几步,摘下来,看看大家。大家都觉得戴上镜子确是体面。王四领着头说:“真有个样儿!送给你的,我拿着没用。等过二年,你的眼神不足了,再戴也就合适了。”

“送给我的?”小赵补了一句。“真送给你!”

小赵把眼镜放在盒子里,走开。走了几步,又把盒子打开。回头看了看,拉车的们并没把眼看着他。把镜子又戴上,眼前成了模糊的一片。可是不肯马上摘下来——戴惯就好了。他觉得王四的话有理。有眼镜不戴,心中难过。况且掌柜们都必须戴镜子的。眼镜,手表,再安上一个金门牙;南岗子的小凤要不跟我才怪呢!刚一拐弯,猛地听见一声喇叭。他看不清,不知往哪面儿躲。他急于摘镜子……

学校附近,这些日子了,不见了溜墙根的近视学生,不见了小赵,不见了王四。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写宋修身“身上各处的口袋都没空”、拐弯处和同学交谈,本能地躲避汽车,“紧赶了几步,怕迟到”,这都是为下文丢失眼镜作铺垫。

第 7 页 共 19 页

B . 第三段主要采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宋修身丢失眼镜之后怨天尤人的心理,也寄寓了作者对宋修身的同情。

C . 最后一段耐人寻味,含蓄地交代了三个人物的不同结局,宋修身因丢失眼镜而退学,小赵被车撞了,而王四则因愧对宋修身而不再拉车了。

D . 小说语言形象通俗,有的颇有地方特色,如“老溜墙根”、“真有个样儿”等;有的不乏幽默,如“等过二年,你的眼神不足了,再戴也就合适了”等。

(2) “眼镜”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作者通过刻画宋修身、王四、小赵等形象,分别揭示出了怎样的人性弱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4. (6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祖父遂,字长子,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及宣帝即位,用遂,稍迁至太原太守。

遵少孤,与张竦伯松俱为京兆史。竦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并入公府,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尚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适之,侍曹辄诣寺舍白遵曰:“陈卿今日以某事适。”遵曰:“满百乃相闻。”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大司徒马宫大儒优士,又重遵,谓西曹:“此度士,奈何以小文责之?”乃举遵能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久之,与扶风相失,自免去。

槐里大贼赵朋、霍鸿等起,遵为校尉,击朋、鸿有功,封嘉威侯。居长安中,列侯近臣贵戚皆贵重之。

第 8 页 共 19 页

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

遵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常醉,然事亦不废。

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请求不敢逆,所到,衣冠怀之,唯恐在后。

王莽素奇遵材,在位多称誉者,繇是起为河南太守。

(选自《汉书·游侠传》)

(1)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宣帝微时与有故 微:低贱,卑下

B . 相随博弈,数负进 数:屡次

C . 值其方饮 值:遇到

D . 奈何以小文责之 责:责备

(2) 下列各项中,直接表现陈遵“放纵不拘”的一组是( )

①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 ②日出醉归,曹事数废 ③西曹以故事适之 ④取客车辖投井中 ⑤满百乃相闻 ⑥奈何以小文责之

第 9 页 共 19 页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④⑥

D . ④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遵、张竦都担任过京兆史。张竦博学通达,廉洁节俭;陈遵豪放,不拘小节。

B . 西曹请求罢免陈遵,大司徒马宫却认为陈遵能治理三辅地区政务繁杂的县,并向皇帝推荐他。

C . 陈遵担任校尉,打击赵朋、霍鸿有功,加以贵戚的推重,被朝廷封为嘉威侯。

D . 陈遵富于文辞,擅长书法,给人写的书信,收信人把它收藏起来以为荣耀。

五、 古代诗歌阅读 (共1题;共10分)

5. (10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第 10 页 共 19 页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1)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2)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六、 名篇名句默写 (共1题;共10分)

6. (10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子曰:“弟子,入则孝,________,________,泛爱众而亲仁”。(《论语》)

(2) 听得道一声“去也”,________;________,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王实甫《长亭送别》)

(3)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 ,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

第 11 页 共 19 页

(4) 不见复关,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诗经·氓》)

(5)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____,清泉石上流。__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七、 语言文字应用 (共5题;共13分)

7. (2分) (2020高二上·双鸭山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和“嫦娥一号”研发团队,他们无一例外地成为当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入围者,“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的当选,更是不负众望。

B . 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初中时光如白驹过隙 , 转瞬即逝了。

C . 调查发现,我校最近有少数学生在午休期间去打游戏机,个别学生还参与了,请老师们及时教育,加强管理,以防患未然。

D . 乐于助人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种迂腐。

8.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日本开展了以针对新一代量子通信技术为对象的长期研究,计划在2020至2030年间建成绝对安全保密的高速量子通信网,实现通信技术应用上质的飞跃。

B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示,高度发达经济体一直占据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主导地位,中国进入25强标志着中等收入国家首次进入高度发达经济体行列。

C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透露,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于8月13日从北

第 12 页 共 19 页

京空运至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科技人员将开展发射场区的总装和测试工作。

D . 叶广岑在《扶桑馆》中,以皇族后裔和满族后人为主人公,书写他们的悲欢离合和时代的新旧更替,探究他们身上所蕴含着的传统文化的因子与民族精神的光辉。

9. (2分) 填入下面的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__________________。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①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A . ③⑤①④②

B . ②③①⑤④

C . ②④③⑤①

D . ③⑤①②④

第 13 页 共 19 页

10. (2分) 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

①仲夏,芭蕉那高及屋檐、软阔碧绿的如盖仙扇,总能营造出一片清与静。②这静,是叫人无法不心安神逸、去除烦躁的静。③这清,是不带任何杂质的清,犹如井水的清,秋之溪水的清。④何况这清与静,还附着绿叶的冷,这冷与清、静,是如此的________,⑤才叫你尘心内敛,清凉入静,自怡自适,了无他念。

从上下文衔接来看,材料中有两句顺序颠倒一下会更好,这两句是________(只填序号)。

请在横线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11. (5分) (2019·揭阳模拟) 下面是题为“拖后退”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当前青少年存在了什么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请您结合漫画,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字。

八、 写作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7·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今社会到底是“一技”重要还是“一机”重要?某校班会课围绕“一技”和“一机”展开了讨论。有人提出:“一技在手,吃穿不愁”,所以要沉下心来,练就一技之长或掌握一门本领;也有人提出“一机在手,天下我有”,只要会操作一只手机,在如今这个信息社会中,就可以玩转自己的世界了。

第 14 页 共 19 页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第 15 页 共 19 页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9分)

1-1、

1-2、

1-3、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7分)

2-1、

2-2、

2-3、

2-4、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2分)

3-1、

第 16 页 共 19 页

3-2、

3-3、

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4-1、

4-2、

4-3、

五、 古代诗歌阅读 (共1题;共10分)

5-1、

5-2、

六、 名篇名句默写 (共1题;共10分)

第 17 页 共 19 页

6-1、

6-2、

6-3、

6-4、

6-5、

七、 语言文字应用 (共5题;共13分)

7-1、

8-1、

9-1、

10-1、

11-1、

八、 写作 (共1题;共5分)

第 18 页 共 19 页

12-1、

第 19 页 共 1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