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卖油翁》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卖油翁》同步练习

来源:华佗小知识


《卖油翁》习题

一.基础梳理

1.作家作品

《卖油翁作者》________,字永叔,号 ,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 、苏轼、苏洵、苏辙、 、曾巩合称“唐宋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善射(shàn) 自矜(jīn) 家圃(pǔ) ...B.睨之(lì) 发矢(shǐ) 颔之(hán) ...C.忿然(fèn) 酌油(zhuó) 覆其口(fù) ...D.杓(sháo) 沥之(lì) 遣之(qiǎn) ...3.重点词义

(1).陈康肃公善射____________ .(2).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_ .(3).尝射于家圃___________ .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_____________- .(5).尝射于家圃 __________ .(6).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___ .(7).但微颔之 颔:__________ .(8).汝亦知射乎____________ .(9).康肃忿然曰_______________ ..

(10).尔安敢轻吾射安:__________ ;轻:__________ ..(11).徐以构酌油沥之___________ .(12).惟手熟尔____________ .(13).笑而遣之__________ .4.通假字

(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 (2)徐以杓酌油沥之。

1

5.词类活用

(1)但微颔之____________ .(2)吾射不亦精乎_____________- .(3)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 .(4)陈康肃公善射_____________ 6.一词多义

(1)射:陈康肃公善射___________

尔安敢轻吾射中_____________

(2)尔:但手熟尔__________

尔安敢轻吾射入_______________

(3)自: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_

自钱孔入__________

(4)因:因往晓之_______________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____________

7.古今异义 (1)但手熟尔 古义:__________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2)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安静,安全。 8.解释加点的虚词 (1)以: 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

(2)而: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自钱孔人,而钱不湿 康肃笑而遣之

(3)之:睨之,久而不去。

但微额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 康肃笑而遣之

2

(4)其:见其发矢十中代陈

以钱覆其口

(5)于:尝射于家圃 (6)乎:汝亦知射乎 (7)乃: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9.重点句子翻译。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 (3).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4).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5).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二.问答题

1.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2.描述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这两段文字,哪一段写得比较详细,哪一段写得比较简略,这是为什么?

3.概括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性格特点:

4.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阅读训练 (一)课内阅读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善射 多谋善断 ..

3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手不释卷 ..C.惟手熟尔 深思熟虑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置之不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睨之久而不去 已而之细柳军 ..C.而钱不湿 何苦而不平 ..D.以钱覆其口 其业有不精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对卖油翁观射时不以为然的态度,康肃在质问时称呼、语气的变化,淋滴尽致地表现了他傲慢无礼、骄矜暴躁的个性。

B.酌油术表演后,卖油翁以一句“我亦无他”来教训康肃“你亦无他”,举重若轻,一个沉稳老练、从容自得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C.从康肃的“射箭”到卖油翁的“酌油”,从康肃“自矜”“忿然”到“笑”“遣”,行文跌宕有致,富有戏剧性。

D.故事虽短,但生动有趣,通过类比,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做人要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善于向他人学习的道理。

D.有误,文章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不是类比。 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 (二)课外阅读 读以下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欧阳修)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沈

4

括)

注释:(1)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钱镠于公元5年建国,至其孙钱弘归降宋朝。吴越国境包括今江苏、浙江、福建部分地区。两浙:即两浙路,治所在今杭州,包括今上海、浙江全部及江苏东南部地区。(2)据:统治,割据。(3)级:层 。(4)患:嫌,担心。(5)布:铺排。(6)贻(yí):赠给。(7)讫(qì):完毕。(8)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弥:紧密。(9)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 (10)胠箧:打开的箱子。胠箧,音qūqiè。胠:从旁边打开,打开。(11)履:走,踩踏。(12)伏:通假字,通“服”,佩服。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1)匠师如其言 ( ) .(2)人皆伏其精练( ) .(3)惟手熟尔 ( )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3. 甲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4.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____________,“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这个意义的成语)(2分) 5.《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答案: 一.基础梳理

1.答案:欧阳修,醉翁 柳宗元 王安石 2.B 3.答案:

(1).善:善于、擅长。(2).矜:夸耀。(3).圃:园子(4).释:放下。 (5).尝:曾经。(6).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7).颔:点头。 (8).知:懂得。(9).忿然:气愤的样子。(10).安:怎么;轻:看轻,轻视 (11).徐:缓慢地。(12).惟:只,不过。(13).遣:打发。孟 4.答案:(1)“尔”“耳”相当于“罢了”。 (2)“杓”同“勺”,勺子。

5

5.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点头 (2)动词用作名词,射箭的本领 (3)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4)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 6.答案:

(1)射箭。射箭的本领

(2)同“耳”,相当于“罢了”。代词,你。 (3)自己。从。(4)于是。接着 7.答案:(1)只(2)怎么 8.答案:

(1)介词,凭、靠介词,用,把

(2)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3)代词,指陈尧咨射箭

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这一情况 代词,指油 代词,指卖油翁 (4)代词,指陈尧咨

代词,指葫芦 (5)介词,在

(6)表疑问,相当于“吗” (7)副词,于是、就 9.答案::

(1).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开。 (2).(卖油的老头儿)看到他每十箭射中箭,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3).卖油的老头儿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4).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滴入(葫芦)。 (5).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 二.问答题

1.卖油翁。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意近即可)

6

2.答:写卖油翁沥油一段详细,为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服对方的形象;略写陈尧咨的射技,只用“十中”略写,对他恃技骄横则较详,便于突出各自性格,突出文章中心。

3.尧咨因善射而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不可一世;卖油翁身怀绝技,但含而不露,而又谦虚谨慎。

4.答:本文通过康肃公“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小事,说明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二.阅读训练 (一)1.C。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理解能力。在平时,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 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 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

词语的不同用法。A.相同,均为“擅长”的意思;B.相同,均为“放下”的意思。C.不同,熟:熟练/熟:反复、仔细; D.相同,均为“安放”的意思。

2.D。 【解析】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对文言虚词做好积累,将其用法结合例句进行整理。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另外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A.不同,以:凭借/以:因为; B.不同,之:代词他,指康素公/之:动词,去、往、到;C.不同,而:表转折关系/而:表目的连词,不译; D.相同,均为“代词,他(它)的意思。

3.选:D。【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能力。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写法。 ABC.正确;

4.答案: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解析】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 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

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但,只、不过。颔,点头。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这一情况。句意: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二)答案:

1. (1)遵照,按照 (2)都(4)同“耳”,相当于“罢了”。 2.(1)(卖油翁)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再用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 (2)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7

3. 熟能生巧。 4. 放下;爱不释手,手不释卷等。

5. 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梵天寺木塔》参考译文

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塔晃动,工匠师傅说:“还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实在没有办法,工匠师傅就暗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于是就稳定了。原来是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像只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