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4、(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5、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
6、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7、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 )。 A、校训 B、班风 C、校风 D、学风
8、教育的经济功能受( )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9、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10、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
11、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
1
A、第一次工业后 B、第二次工业后 C、第三次工业后 D、信息后 12、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13、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1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15、“金字塔”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16、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17、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模 C、教育方法 D、学校课程内容
18、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
A、科学知识 B、信息技术 C、文化发展 D、政治
19、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 )上。A、教学思想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20、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 A、特征 B、表象 C、核心 D、内容
21、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 A、校园文化 B、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 D、活动文化
22、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 )文化的物质载体。A、组织 B、制度 C、精神 D、观念
23、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24、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 2
) 25、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26、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具有( )。
A、正式性 B、特殊性 C、非正式性 D、情感性
27、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 )。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
28、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 )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生产力 B、人才 C、劳动力 D、科学知识
29、“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 )的关系。 A、政治 B、文化 C、经济 D、科技
30、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 A、绝对性 B、相对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31、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
A、绝对性 B、相对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3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33、“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34、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说明( )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C、教育具有相对性
D、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平衡性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
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2、通过 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3、19世纪叶,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以后,世界各国许多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 为核心。
3、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 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4、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多样性和互补性四个特征。
5、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为己任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它所传递的 上。
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 作用。
7、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 。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 ,教育可以促进 。
三、简答题
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P56
2、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P58
3、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P62
4
4、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39
选择题答案:BADCC、BCBCD、DBDCB、BDBBC、ACBDD、CBCAB、CACB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