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来源:华佗小知识


任务1-1-1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认知

商业银行是在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为满足生产与扩大再生产、汇划清算与内外贸易、货币融资与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与中介服务等需求而发展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商业银行已成为各国经济活动中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并成为各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商业银行

(一) 近代西方商业银行的起源和演变

据说,英语单词“BANK'’的意义源于拉丁文中的“Banco。”一词,“Banco”的意思是“长板凳”。在中世纪中期的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港口城市由于水运交通便利,各国商贩云集,成为欧洲最繁荣的商业贸易中心。各国商贾带来了五花八门的金属货币,不同的货币由于品质、成色、大小不同,兑换起来就有些麻烦。于是就出现了专门为商人鉴别、估量、保管、兑换货币的人。按照当时的惯例,这些人都在港口或集市上坐着长板凳,等候需要兑换货币的人,渐渐地,这些人就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呼——“坐长板凳的人”。“坐长板凳的人”由于经常办理保管和汇兑业务,手里就有一部分没有取走的现金,他们把这部分暂时不用兑付的现金借给急需用钱的人,以赚取利息。老百姓(现称为客户)有了闲钱就可以存到“坐长板凳的人”那里去,需要时取出来。这些机构就像一个存钱的箱子,所以后来人们又把它们称为“Bank”,这就是银行的英文名称“Bank”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过去主要使用银子作为流通货币,商铺又常常被称为“行”,所以“Bank'’翻译成中文就被称为“银行”。

在历史上,较早出现的银行是1171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和1407年成立的热那亚银行,当时的威尼斯和热那亚是地中海沿岸与欧亚地区贸易交往的中心。当时的银行是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形成,并以高利贷为主要特征来经营。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高利贷性质的银行已不能适应社会大生产对货币资本的需要,客观上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规模巨大的、资本雄厚的、能满足和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银行来为经济发展服务。于是,从治理结构角度看,大量旧式的高利贷银行兼并、重组,并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新的商业银行。1694年,在国家支持下,由英国商人集资合股成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求的新信用制度的确定,各国相继仿效,对加速资本的积累和生产的集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美国、日本等经济大国,在其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银行业作为经济的“助

1

推器”,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美英等国也随之成为了“金融帝国”。 (二) 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1.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是以价值创造为目的,以筹集资金、提供结算为基本手段,以运用资产和创新产品为载体,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但又不是一般的企业,而是以经营货币资金为主的金融服务企业,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其在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

商业银行具有如下主要的职能和作用:

(1)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能反映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企业或个人在物物交易、物权交易、资产资金交易等方面的经济和贸易往来更愿通过银行来完成交割。

(2)支付中介。商业银行作为货币经营机构,具有为客户保管、出纳和代理支付货币的功能,即支付中介的职能。

Web Site (3)信用创造。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建立在信用中介职能和PartnersContact CenterStore DevicesMobile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之上的,商业银行可签发信用流通工具,从而创造出派生存款。

(4)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在经济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User InterfaceWeb 2.0Store Locator以及凭借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的优势,运用电子计算

Order TakingGift RegistryWorkspaces机和网络等先进手段,为客户提供电子银行、国际结算、银行卡和财富管理等多种服务。 X-Sell / Up-SellSearch EngineSecurityRegistration (三)我国的商业银行

Offers / PromoSales CenterPersonalizationReportingA/B TestingCustomer ProfilePaymentIntegration 据记载,我国银行业有悠久的历史,其产生早于欧洲,但2 000余年封建社会和自给自

足自然经济的桎梏,使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货币经ToolsConfigurableBusiness Processes济已经相当发达,信用放款也很普遍,不少人靠放债致富。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了明代末期,又相继出现近代的银行机构——钱庄和票号。鸦片战争以后,AdminRelationships & PersonalizationAgreementsGlobalizationAnalyticsBusinessMarketingMerchandize & SellCatalog & ContentCollaborationOrder ManagementCustomer Interaction PlatformBusiness Context Engine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银行也随之涌人中国。最早是在1845年,英国在IBM Middleware PlatformDeveloper 广州设立了丽如银行,后改称为东方银行。17年,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1906年,清设立了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该银行可以铸造货币、发行货币、代理国库,具有国家银行性质,后来改称为大清银行,1912年又改称为中国银行。1927年以后,为了控制中国金融业,于1928年成立了银行,之后,又控制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设立了邮政储金汇业局、信托局和合

2

作金库,逐渐形成了以“四行、二局、一库”为核心的旧中国官僚买办金融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直至1979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银行体系总的来说是高度集中的银行体系,全国基本上只有一家中国人民银行,它既掌管货币发行权和管理金融活动,又办理所有银行业务。随着经济金融改革的推进,我国逐步开始打破“大一统”的银行体系,恢复和组建了中国农业银行(1972年2月恢复)、中国银行(1979年3月分设)、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79年分设,1983年明确为金融经济实体,1996年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1984年成立)四家国有专业银行,在其各自分工的领域内从事银行业务活动。此后,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专业银行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原有严格的专业分工界限被打破,业务交叉经营的现象日益明显,业务趋于多样化、综合化,专业银行的职能在削弱,商业银行的功能在逐步强化。1986年4月,批准重新组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银行——交通银行。其后,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商业银行相继成立,成为中国银行业的新生力量。由此,我国银行业形成了以银行为领导、专业银行为主体、多家商业银行共存的银行体系。 1994年,原国有四大专业银行改组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将原有的性业务转交给新设立的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来经营。由此,我国建立了更为完善的银行体系,即以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性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其中,商业银行体系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外资银行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银行业改革迈出重大步伐,银行业改革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日趋完善,成功完成重组上市,并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名 称 银行 “银行的银行”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 中国农民银行 成立时间 1928.11 享有的及地位 经理国库,发行兑换券,铸发国币,经募公债 1905年户部银行1912改名 发行货币,经理外汇收支 1908 1935 发展实业的特许银行 发行货币 吸收储蓄,汇兑资金 买办军火 邮政储金汇业局 1930 信托局 1935 3

合作金库

1946 发展合作事业 二、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一)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般意义的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与维护金融秩序、金融运行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我国的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一般意义上9“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的银行”被看做是银行的三大基本职能。 1.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部门,具体表现在:(1)集中存款准备金;(2)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业务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如再贴现业务;(3)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业务。 3.银行是“的银行”

银行作为的银行,具体表现在: (1)代理国库;(2)代理债券的发行;(3)为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包括外汇、黄金和其他资产形式的国际储备;(5)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6)为提供经济信息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消息。 (二)银行的三次职能变化

1983年,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使人民银行实现了银行职能与商业银行业务的分离。1992年10月2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正式成立;1998年U月1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正式成立,证券、保险市场的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的职能中剥离出来。2003年3月6日,提请十届全国一次会议审议机构改革方案,提出新设立银监会,实现银行的货币与银行监管职能的分离。 (三)银监会的产生和职能

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成立,承担起监督管理银行业的主要职能,这同时也表明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的体系已基本确立,由银监会、

4

Web SiteParUOXROC

、“三驾马车”开始正式构筑起分业监管的架构。

银监会整合了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它根据授权,统一监督管理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主要职责是:制定有关银行业监管的法规,负责市场准入和运行监督,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等。在金融监管和维护金融稳定方面,银行的宏观和银监会的监督管理工作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 三、中国银行业的状况 (一)机构状况

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内拥有遍布城乡各地、全国联网的营业机构,这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就我国现状来看,目前对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仍是以柜面服务为主,因此,国有商业银行遍布全国的网点机构及联网网络是吸引客户群体、取得客户信任并服务好大众的优势所在。另外,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仍然把增设网点作为银行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其网点数量在不断增加(见表1—2)。

表1—1 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网点数量对比(2005年1月) 单位:个 行名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22 012 中国建设银行 14 8 中国银行 11 368 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5 617 网点数量 31 272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2005年)。

近几年,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均有增加,但网点不足仍然是困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一个现实问题。而相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网点数量上就有很大的优势。 (二)人员状况

由于国有银行网点多、分布广,因此国有银行的职工人数也远远超过股份制银行。网点分布广、人员多的特点在给国有银行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导致成本支出庞大、效率低、人均创利不高等问题。 (三)市场份额状况

我国银行业基本上仍然处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态势。截至2006年6月,国内银行类机构的存贷款余额约占99%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款总额占有52%以上的市场份额,外资银行以及国内其他中小银行占有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是,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内商业银行将面临生存空间减少、市场份额下降的挑战,特别是在电子银行、信用卡、高端客户理财等业务领域,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是国有商业银行需要迫切解决

5

的问题。

(四)服务状况

目前,银行的金融服务产品主要包括资产业务类产品、负债业务类产品及中间业务类产品。资产业务类产品主要包括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透支、公司贷款等;负债业务类产品除传统的公司存款、个人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外,还包括一些兼具储蓄与投资功能的理财型产品,如本外币一本通、外汇保本投

资存款、教育及住房特种储蓄等;中间业务类产品包括柜台各种结算产品、银行卡、个人支票、委托银行代收代付业务、咨询顾问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金融服务的质量越来越不适应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例如,到国内一些银行营业网点去办理业务的客户,大多数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即使是高端客户(以下简称VIP),银行也大多只提供较简单的存贷款业务,而对于客户的理财规划(如现金流规划、保险筹,划、退休养老规划、证券买卖信息咨询等方面)的理财服务则关注较少。但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这些相关配套的理财服务正是他们所急需得到的,这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金融服务所面临的新问题。 (五)风险状况

银行风险是一定量的银行资产在未来时期内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从近年已暴露出来的金融风险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信贷风险

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其信贷质量不高是最为突出的金融风险。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6月末,我国全部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约1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仍为1.28万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仍高达7.5%。 2.流动性风险

主要体现在银行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客户提取现金的支付能力问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虽未显现,但潜在的支付困难因素仍然存在,风险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一些城乡信用社、部分信托投资机构和城市或农村商业银行等因管理不善、不良贷款率高,会存在支付困难的可能性。随着直接融资力度的加大,资本市场发达,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问题也须引起重视。 3.财务风险

目前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覆盖率不高,而且资本充足率也有待提高,资产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其资本的增长速度,将会影响国有商业银行财务抗风险能力的提高。

6

4.市场风险

主要是由于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引发的种种风险。股市风险尤为突出,有相当部分股民渴望在短期内致富,风险意识不够,盲目投机行为严重,一些企业也存在投机心理,而将部分 银行信贷资金投入股市,从而加大了股市泡沫成分,危及银行信贷资金安全。 5.犯罪风险

银行是巨额货币资金的集散地,容易滋生经济犯罪,也是抢劫、诈骗等犯罪活动的重要目标。例如,犯罪分子内外勾结,利用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存单、信用证、保险单等进行资金诈骗;银行在贷款业务中可能遇到“十假”,即假信用等级、假营业执照、假贷款用途、假担保、假贴现、假图章、假财务报表、假承兑、假票据、假合同等,企图诈骗银行资金;有

的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以假乱真,使银行防不胜防。 6.利率和汇率风险

目前,银行利率风险主要来自利率市场化后可能带来的利差收窄和资产负债不匹配。此外,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变动频繁,直接影响银行外汇资产的市场价值,使拥有大量外汇资产 并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面临高汇率风险。

既然有风险存在,那么风险防范就很重要。在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风险防范一直很受重视,改革开放初期的银行是以存贷差为收入主要来源的信用机构,银行贷款大部分是放给和相关联的企业。而在银行业高度发展的今天,随着利率、汇率波动和流动性过剩等问题的出现,则更需要强化风险意识,重视基层营业网点建设,加快网点服务转型、提供多元化的财富管理产品,将金融风险防患于来然,显得更为重要。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