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圣贤曾巩全诗注释

圣贤曾巩全诗注释

来源:华佗小知识
《圣贤》

——宋代·曾巩

圣贤性分良难并,好恶情怀岂得同。 荀子书犹非孟子,召公心未悦周公。 况令树立追高远,而使裁量属闇蒙。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解析

曾巩的《 圣贤》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探讨了圣贤的性分、好恶情怀以及他们如何被世人理解和接受的问题。

首先,诗的首句“圣贤性分良难并,好恶情怀岂得同”就明确指出,圣贤的品性和情感是难以被普通人所理解和模仿的。这里的“性分”可以理解为人的天性和本性,曾巩认为圣贤的天性和普通人是有显著差别的,这种差别体现在他们的好恶、情感以及价值观上。

接下来的两句“荀子书犹非孟子,召公心未悦周公”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曾巩以荀子和孟子的对比为例,指出即使同为儒家学者,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也可能存在分歧。同样,召公《 召康公)虽然尊敬周公 周公旦),但他的内心未必完全赞同周公的思想和做法。这再次强调了圣贤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他们各自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

诗的后两句“况令树立追高远,而使裁量属闇蒙。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则进一步探讨了圣贤如何被世人理解和接受的问题。曾巩认为,圣贤的志向和追求往往高远而卓越,他们的判断和决策也可能超出普通人的理解范畴。因此,如果世人无法理解圣贤的行为和决策,也不必感到奇怪。真正重要的是,圣贤们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无畏无惧地践行自己的理念。

总的来说,曾巩的《 圣贤》通过探讨圣贤的性分、好恶情怀以及他们如何被世人理解和接受的问题,表达了对圣贤的崇敬和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不要试图去模仿或者评判他人,而是要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们的独特之处。

作者生平

曾巩《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 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 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 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家”之一,为“南丰七曾”《 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

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