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浅谈
摘要:微课具有情景化和趣味性的特征,与传统模式结合运用,能解决语文教育中资源匮乏、模式单一的问题,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有利于打破语文教学的刻板思维,丰富教学理念和形式,确保语文教学的成效。基于此,本文将对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课教学;小学语文;应用价值;策略 1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从本质上说,微课是一种以视频方式呈现的教学资源,是利用网络在线展示课堂教学内容的资源应用小环境。之所以称为微课,一是因为每节微课的时间都比较短,一般都控制在5-8分钟;二是因为内容精练集中,一般只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环节组织教学;三是因为主题非常突出,一节微课往往只围绕一个主题来展现学习策略。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推动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变革,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有着能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的优势。
微课虽“微”,但环节齐备。微课一般由开始、讲授、结尾三部分构成。开始部分是由片头和导入组成。片头的设计要简约大方,呈现出微课的名称、主讲教师的基本信息即可。导入不要过长,最好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能够交代清楚学习的目标与任务。讲授部分是其主体部分,承担着重要的教学功能。这一部分在整个微课过程中所占时间最长,其内容应该反映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其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材料充实而运用合理,问题的提出要层次清楚针对性强,解决问题要方法得当干净利落,内容讲述要衔接流畅重点突出,对于重难点的突破要体现出视听手段的多样性和综合性。结尾部分应该包括四个基本要点,一是对重难点内容的强调,二是对整节课内容的概括总结,三是要提出与本次微课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四是要留下相关的作业。微课的开始、讲授和结尾三部分的设计应该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三个部分之间从内容上看要相互呼应,从结构上看要过渡巧妙。
2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 利用微课导入课堂,调动兴趣
教学导入是一堂课的初始环节,对于整堂课基调、氛围的设定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导入环节教师没有做好,那么很容易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状态。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会选择开门见山式的导入,直接为学生介绍本堂课的内容和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导致学生在初始阶段就承担着较大的学习压力。但在微课这一手段出现后,能够大大改善这一情况。
例如,在讲解《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一些与春节相关的视频或图片。例如春节的习俗、春节的由来、与春节有关的故事。利用动态的视频内容与多彩的图片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真实的情境,奠定教学基础。
2.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微课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利用这一优势,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入微课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教师可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微课的思考和在微课中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微课给自己学习带来的改变。在交谈中,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微课使自己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的求知者,领略到学习的乐趣,愿意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学生对四大名著的接触比较少,往往对跌宕起伏的情节较为感兴趣,利用这一点,教师可引入微课教学,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教师可播放《草船借箭》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在观看视频后,教师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哪个人物最感兴趣,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也可以让学生将草船借箭的情节通过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明确了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增强了自主学习意识,更愿意参与课堂讨论。
2.3 关注教学反馈环节
微课教学效果需要依靠反馈来体现,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微课教学的反应,包括学生对于微课的认可度及接受能力,以及学习成绩。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需求,以有针对性地对微课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微课的教学作用得以有效发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反馈就是测试,通过测试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测试结果能为教师对微课教学效果进行综合判断提供依据,有利于促进微课教学的发展。
2.4 优化活动设计,开展微课主导的多元化模式教学
在传统模式中,课堂是语文教育的唯一场所,教学范围过于狭窄,缺乏实践性,学生所学的知识仅停留于头脑层面,很少与生活相关联。但在微课模式下,教师能变换语文教学的思维,将语文教学扩展至学生的课余生活,将阅读、写作中的相关知识制作成简短的微课,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确保教学成效。
利用微课导入新课具有很大优势,一是清晰地突显主题,二是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一些情节性、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故事的背景和重点呈现出来,并且提出趣味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求知欲的驱使下开展阅读,并且依次解决微课中的问题,达到预设的课程目标。为确保课程导入的有效性,教师一方面要把控好微课的时长,另一方面要突显课文主题,可以将故事背景、文章片段作为微课的内容。另外,也可以联系真实生活,比如,在《她是我的朋友》《妈妈的账单》等文章的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微课就可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以便快速地将学生引入新课教学中。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甚至很多学生会对这一学科产生抵触感、厌倦感。引入微课,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可以合理地将微课穿插在语文课堂中,发挥该种教学模式的作用。例如,在导入阶段引入微课,可调动学生兴趣;在课堂阶段引入微课,可以引深学生的探索;在教学结束后应用微课,可丰富学生的储备,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缪琳.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的微课设计与运用分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1(10):43.
[2]王彩霞.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浅谈[J].学周刊,2021(30):137-138.
[3]黄艳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天津教育,2021(27):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