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来源:华佗小知识


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本文在分析我国旅游管理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需求基础上,指出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从市场需求和人才结构上都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这将制约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对此,本文提出在旅游管理教育过程中应从人才培养、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及旅游管理教育资源方面进行整合和创新,从而全面提高旅游管理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企业发展要求、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旅游管理教育 发展 创新

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978年到1983年,旅游管理教育发展缓慢;1984年至1988年,旅游管理教育发展速度有所加快;19年至1992年,其发展速度减弱;从1993至今,旅游管理教育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旅游管理经过有效的分化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学科体系的基本雏形。旅游高等教育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起点,已有了高职、高专、普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这样完整的教育层次系统,展示了旅游管理教育发展的历程和成果。

现阶段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已成为一支新兴的经济增长力量。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研究生、本科、专科和中等职业四个层次的教育体系。至2004年底,全国旅游院校1313所,其中高校574所,中等职业学校739所;在校生57万人,其中高校2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0万人。从总体上看,我国旅游院校教育整体规模扩张迅速,旅游院校层次结构总体趋于合理;从单体上看,单体规模发展缓慢,高层次教育实力不强、培养人才的数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了学校综合实力的增强,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整合。

旅游管理教育的需求分析

市场需求分析。目前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00万人,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800万以上,市场需求 “缺口”较大,尤其是宾馆、旅行社的中高层管理人才、熟悉国际旅游业务,以及熟练掌握出入境旅游业务的骨干需求量较大。据世界旅

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未来10年,我国每年将增加旅游从业人员100万人,而我国的旅游院校每年仅能提供10万名毕业生,旅游专业人才紧缺。从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看,我国已有20多个省提出了“旅游强省,旅游建省”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作为优先发展的行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及国际性酒店集团在我国的扩张,将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人才结构分析。目前我国旅游业现状是人才资源供不应求。据统计,我国旅业急需的人才主要有六类:旅游产业国际化,旅游管理本土化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集团运作,资本运营的职业经理人才;紧缺通晓管理、规划的领导人才,他们对于旅游业的理解和认识对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旅游理论研究人才和教育培训师资人才,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实践良性运转,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旅游人才开发的质量;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育人才,优良的师资队伍将为旅业储备良好的后备力量;紧缺熟悉国内外旅游市场、熟悉客源市场、精通消费者行为和营销策划的专业人才;紧缺具有专业技能过硬、服务意识强的协作型和应用型服务人才。

旅游管理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德国《财经周刊》的调查显示,50%以上的公司因我国缺少合格的人力资源,而把目光转向其他国家。一直以来,我国重文凭轻技术的现实造成学生所受的教育只注重理论、缺少有针对性的实用教育和团队工作的技巧训练。教育的落后导致毕业生缺乏实际能力,无法适应企业需要。英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曾指出,我国的问题不在于大学培养的毕业生数量,而在于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我国教育仍被死记硬背的传统束缚,鼓励对老师的无条件听从而非创新,英语差和实用技能低是突出问题。

我国旅游管理教育发展较晚,与西方旅游管理教育相比存在许多不足。回顾旅游管理教育在西方的发展,欧洲重教学与培训、美国强调研究指导实践、德国是双元制教学模式、加拿大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BE教学模式、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模式以国际劳工组织的MES(职业技能模块)为主,西方各种先进的办学理念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为此,我国的旅游管理教育应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建立一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具有我国特色的旅游管理教育创新体系。

旅游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旅游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旅游人才的培养也逐步成为制约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长足发展的瓶颈问题,旅游业的发展呼唤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依靠人才体系、课程体系的建设。为此,我国的旅游管理教育应从人才培养创新、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旅游管理教育资源整合创新四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旅游管理教育质量。

旅游管理教育创新的内容

(一)人才培养创新

旅游管理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针对不同教育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上,必须主动与旅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旅业的基本情况,分析旅游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分布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保培养出能适应旅游业各类工作,适应能力强、有进取心和敬业精神的多层次、多元化人才。

在人才培养与开发过程中,应注意职业能力的培养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并举。建立起多层次的培训体系,着力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入不同级别的国内乃至国际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培训,鼓励学生获取跨行业的职业技能证书培训,以适应学生择业谋职的需要。旅游管理教育要拓宽培训渠道,广泛与社会各界接触,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要重视高层次教育,注重管理和实证研究,积极用理论指导实践。注意提高高层次教育的质量,提高研究水平和管理水平,以指导我国的旅游实践,为旅游业及其相关部门输送所需的中、高级管理人才。

旅游管理教育要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管理教育还需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把专业思想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列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工作,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择业观念和服务意识。

(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鼓励教师完成学历进修;输送部分优秀年轻教师到办学经验丰富、实践教学有特色、专家学者集中的国内外院校进行继续深造和进修,以保持办学活力。加强校际间的学术交流,旅游院校还可以在不变更其所属人事关系、户籍等前提下,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需要吸引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授本专业的前沿专业知识,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及技能培养,充实师资队伍,改善师资结构。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既能熟练准确传授课程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这是旅游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必然要求。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鼓励或要求旅游专业教师到优秀旅游企事业单位实职、兼职锻炼,系统地获取实践经验和最新的行业信息。鼓励教师到相关部门了解方针、及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运用所学知识为、行业及企业提供可靠、可行的运营方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