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学校2020至2021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17、 我变成了一棵树(第二课时) 年级:三年级 册数:下册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备课组长签名:
学习目标:
1、会认本科的“希、痒”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的“状、狐、狸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想象的趣味。 教学重点:学本课生字、生词。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体会想象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PPT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预习要求:
1. 给课后生字表中的每个生字注音,记住这些生字,再给每个生字找两个左右的形近字并组词,写在预习本上。 2. 对照课后生字表,用钢笔在文中圈出含生字的词语,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读得正确流利,再通读课文至少3遍,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导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大家还记得课文讲了些什么吗?(指名回答或让全班齐答)
明确:讲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我”变成树后,究竟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吧! 二、明确目标
1.学生自由读目标 2.指明学生解读目标 三、自主、合作、展示、点拨 (一)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学习活动(一)
1.同学们想象一下,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会是什么样子的? 2.第4自然段哪句话交代了“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 【活动过程预设】
1.自主学习:出示活动内容,明确学习要求,学生自主读文思考。 2.合作探究:组内交流分享,小组互助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分享:
(1)指名读课文1、3、4节。学生互评正音。 (2)指名谈体会。
(3)教师引导理解,并进行板书。
(4)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会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谈体会。教师进行概括 (5)指导进行朗读。 4.评价点拨(预设):
明确: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同学们,你们想想,普通的树上都会长些什么呢? 明确: 花、叶、果子……
而“我”变成的树上又长的是什么呢? 明确: 鸟窝。
这些鸟窝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各种形状都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我”会邀请哪些小动物来住在鸟窝里呢?
明确: 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 妈妈来了,“我”的心为什么会“嗵嗵地跳着”呢?
明确:因为“我”害怕妈妈发现这棵树是“我”变成的。
妈妈要求住进三角形的鸟窝,“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呢? 明确:“我”高兴是因为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可以尽情地玩;“我”失望是因为妈妈居然不认识“我”了。 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明确: 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
课文是如何写“我”馋得流口水的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没有直接写“我”馋得流口水,而是先由狐狸用“下雨了”表明有水滴落;马上又用“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来说明并非下雨,引起读者思考;然后用小鳄鱼、小松鼠、小白兔的猜测来一步一步地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最后再由“我”自己亲自揭晓答案--“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含蓄地点明了“我”是馋得流口水。这样写能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活动(二)
回顾整篇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拟声词?你还知道些其他的拟声词吗? 【活动过程预设】
1.自主学习:出示活动内容,明确学习要求,学生自主读文思考。 2.合作探究:组内交流分享,小组互助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分享: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2)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课文。 (3)指名交流问题答案,教师适时点拨 4.评价点拨(预设):
嗵嗵、丁零丁零、啧吧啧吧、咕噜噜。
滴滴答答:形容水滴落下的声音。
咕噜:形容水流动或东西滚动的声音。 扑通:形容重物落地或落水的声音。 哗啦啦:形容撞击、水流等的声音。 四、当堂训练:
1、想象写句子。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 !我变成一棵 的树: 。
2、仿写句子。
他们连水珠是从我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连 都 。 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有 ,又有 。 五、学后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六、板书设计: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嗵嗵、丁零丁零、啧吧啧吧、咕噜噜、哗啦啦
各种形状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