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案第2课 的改革

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案第2课 的改革

来源:华佗小知识
九年级教学资料

第2课 的改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俄罗斯统一、沙皇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建立、彼得一世改革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的领土扩张、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性质及作用;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作出客观评价【过程与方法】

开展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原因的讨论学习,初步学习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两个方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分析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初步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彼得一世改革是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增强了的国力,说明改革是强国之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教学难点】

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之间的关系及两次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曾与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几乎在同一时期,在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彼得一世开始改革。那么,这次改革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的近代化历程怎样?今天我们就来了解。

【讲授新课】

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及地理位置。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俄罗斯位于欧、亚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那么俄罗斯是如何建立并逐渐统一的呢?其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一、彼得一世改革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

九年级教学资料

教师介绍俄罗斯统一及沙皇制度建立的过程: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6世纪初统一了。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权力。

蒙古人(金帐汗国)对俄罗斯200多年的统治,使带有东方封建主义的色彩。在摆脱蒙古人的统治后,也失去了与西欧国家经济与文化上的有机联系。特别是与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运动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兴起的西欧相比显得落后与。沙皇在18世纪初发生了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彼得一世改革。

教师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 此时(17世纪),荷兰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为工业打下了基础。

材料二 17世纪,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被外国人把持。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问题: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思考彼得一世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学生归纳后教师总结:17世纪的盛行农奴制,落后于荷兰、英国等国家。为了改变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彼得一世进行了改革。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

九年级教学资料

让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P7的“人物扫描”,对彼得一世进行简要介绍。学生介绍后,教师过渡:

彼得一世从小酷爱军事游戏,经常和外国侨民往来,受到西欧文化影响。他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他曾亲自操纵船只出海探险,险些坠海溺死。他假扮水手,随使节团前往西欧各国考察,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深感兴趣,并虚心学习;他又聘请外国专家、工匠和技师到传授技术。因此说彼得一世改革的成功与他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魄力是分不开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的内容,出示表格,总结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集权的行政,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权力;要求贵族必须到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教师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 彼得一世改革为结束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

材料二 的欧化甚至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进行了。

——列宁

材料三 彼得一世改革让俄罗斯腾空而起。

——普希金

材料四 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普京

结合四则材料,评价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九年级教学资料

学生结合材料和教材P7、P8的内容归纳后教师总结:

通过彼得一世改革,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1700—1721年,与瑞典进行战争。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彼得一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教师幻灯片出示图片《农奴》:

提出设问:19世纪中期,处于什么制度统治下?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危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的内容了解废除农奴制的背景及原因,回答设问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19世纪中期,处于沙皇统治下。社会危机:由于农奴制的存在,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所需的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受到。

幻灯片出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图片以及他说的一句话。具体如下:

“……现行的农奴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农民。”

请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19世纪中期的社会状况来加以理解: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在与土耳其及英法争夺巴尔干的克里木战争中失败,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大大激化了社会矛盾。农奴不断进行反抗斗争。在这种情况下,沙皇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实行改革,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渡过危机;二是继续顽固地维护农奴制,这必将导致农民自下而上地反抗,推翻沙皇统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决定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废除农奴制,农奴。

幻灯片出示这节课的知识重点,农奴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九年级教学资料

在这些知识点中,目的、局限性、性质、意义相对来讲比较难。要突破这些重难点,可由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学习与讲解,教师进行现场指导。最后由各小组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质疑整理报告给老师,由老师进行集中处理。

(1)农奴制改革农奴真的获得了吗?(2)如何理解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目的?(3)这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吗?(4)废除农奴制是怎样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5)为什么说农奴制改革是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这次改革的目的,教师可出示亚历山大二世的一句话:“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通过学习句话可知,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维护沙皇的统治。

局限性、性质、意义等可参照教材P9的内容归纳。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改革的背景、性质与影响。名称彼得一世改革

背景落后的封建国家

性质

影响

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对两次改革的背景、内容、性质、影响要对比记忆。

封建性质的自我调整

1861年改革

农奴制危机严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