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 谬 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 郭秋梅 (贵州省遵义县龙坑镇中心幼儿园,贵州 遵义563100) 竟总一区域活动以它特有的功能深受幼儿的喜爱, 但在实践中常常会 因为种种的困惑感到束手无策,以至于区域活动流于形式,造成有 内容而无实质。比如如何创设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应的区域?如何投 放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以满足孩子们多方面的需求?如何使区域活 动对幼儿学习真正起到支持作用?这些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 入已经严重阻碍课程改革的发展。那么,孟 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 区域活动的有效陛。我们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区域环境 区域的设置并不是越高档、越豪华、越漂亮越好。《课标》中指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的促进幼 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 容的具体要求,以及 ̄JJJL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来规划,要但它 是不是便于孩子活动,利于孩子发展,符合孩子的需要。环境的创设 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问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 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心地投入活动,充满信心地探索问题,这才识 创设区域环境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它的价值昕在。 我们的区域设置是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定布置的,主要采用固 定与灵活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具有固定的区域位置,又可根据教 学的需要和幼儿的兴趣灵活设置、调整区域的场所,满足不同的幼 儿需要,也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活动,达到探索的目的。在区域设置 时,还应注意动静分区,如把图书角、计算角、角色区安排在靠室内 的地方,把科学区、表演区、动手区、音乐区安排在靠室外的地方。 二、进行榜样示范 托班幼儿拿到任何一件物品,总是急于摆弄。所以一开始我 们并不强求突出区域的功效。而是先将区域开放给幼儿,等他们 自主摆弄得差不多了,我们再选择那些最基本、最必须、最主要 方式介绍给孩子。由于孩子在前一阶段操作摆弄中积累了一些 经验,因此通过教师的讲解后,孩子就能摆弄得更自如,并且能 创造性地运用。例如在“益智区”中,我们投放了大量的积木后, 并不急着将拼、插的基本方法传授给孩子,只是让他们先自己探 索、操作。刚开始,没有一个孩子知道将积木插起来变成某个造 型,他们只是单纯的把这些积木当成品玩具进行游戏,把积木当 打仗的游戏或把积木当成勺子用来喂娃娃吃饭等等,这似乎有 别于该区域的设置意图,但也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我们给予充 分的尊重。一段时间后,我参与到了孩子们的打仗游戏之中,故 意默默地在孩子面前用几块积木插漂亮的花,孩子们的兴趣一 下被激发,纷纷效仿,渐渐地这些积木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好 看的“花朵”、“手”、“船”、“大炮”等。 三、发挥幼儿主体。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 程。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幼儿产生对话,双方相互努力,共同建构 的学习过程。教师与幼儿是教室环境当中的双主体。在区域活动 中,幼儿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不光自己 的思考学习,可以与身边的同伴相互学习产生互动、与老师 产生互动、与周围的事物产生互动,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与能动 性。在同一区域活动的幼儿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 和发展需求,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 言一行,通过区域中同伴之间的互动与相互模仿学习,可以使幼 儿自己通过努力而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的人群,可以化解幼儿 人际关系单一的状况,使幼儿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得到改善,进一 步的加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区域活动具有开放性,内容丰富,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 自主选择。这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才能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因 242 此活动过程中,幼儿往往表现很投入。幼儿活动越投入,表明幼 儿通过操作过程学习到越多的东西,往往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 许多创意性的想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自主性 得到更大的发挥。 四、投放适宜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材料的操作、摆 弄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因此可以说科学区活动时,材 料是幼儿的活动对象,那怎样投放适宜的材料呢?区域活动中材料 的投放是有的放矢,是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也就是 说,是将目标隐f生地体现于材料中的。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把握年 龄段幼儿的基本特 ,以班级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并 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为依据, 有针对l生的投放对幼儿有促进作用的材料。如,实施主题活动“有趣 的种子”为配合完成目标“帮助幼儿区分周围环境中的生命体和非 生命体,获得一些关于种子的概念,帮助幼儿学习探索周围世界的 方法”,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幼儿收集的各种种子,让幼儿认识各种 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生长位置的种子,并提供放大镜让幼儿仔细 观察种子的结构、外形特征等,还提供百科全书、光碟丰富幼儿的知 识,提供花盆、塑料格、铲子等让幼儿做实验,使幼儿不断积累感性 经验,构建关于种子新的认知结构,提高观察、思维、动手实验、发 现、解决问题等能力。 五、培养交往能力 幼儿离开父母,来到一个新鲜的环境,迫不及待地融入这个 新的集体,如何让幼儿与同伴们更和谐地交往呢?根据托班年龄 段的幼儿喜欢独自游戏,为提高幼儿间的交往能力,我们尝试开 设了“我们共同的玩具”这一区域,幼儿可以玩从家里带来玩具, 资源共享。每天允许带一件,并可以与同伴交换着玩,同时介绍 自己的玩具的玩法。不仅提高了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增进了幼 儿问的交往。同时在这个区域中我们还提供给幼儿许多没有固 定玩法、可以组合的材料,如可以拼装的、各种形状的玩具等。孩 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相互合作、自由组合,做做玩玩。在孩 子们的自主性活动中我们寻找到孩子身上的无数“闪光点”、孩 子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六、教师整体评价 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具体的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抓 住幼儿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幼儿出现的问 题提出不足,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自己的意见加 以总结,教师的评价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 首先,从幼儿形为习惯评价,“今天哪组小朋友主动收拾玩 具,哪组小朋友活动时声音较小,XX小朋友主动把玩具让给别 人等,XX小朋友没有遵守规则,随便到别的区捣乱等。 其次,从幼儿掌握的知识技能上评价,今天玩了什么?学到 了什么本领?在玩动手区时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来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呢等? 再次,从情感体验上评价,你玩什么游戏最高兴,为什么?今 天你有什么快乐的事情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综上所述,要充分发挥科学区域活动的教育潜能,教师就应 根据幼儿学科学的特点,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教学上的 需要,精心为幼儿创设、设计活动区域活动,提供适宜的材料,仔 细观察,给予适时、适当的有效的指导,并依据幼儿操作学习的 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调整目标、材料,此外,还需要得到家长的 理解、支持、参与,让科学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平台,实 现幼儿自主发展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