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广东省罗定市华石镇中心小学 陈卓辉
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县官,他要一个很有学问的秀才在三天内完成一篇“命题作文”。秀才急得吃不下饭,睡不安觉。他的老婆见了,不以为然地说:“你做这个文章,难道比我生孩子还难?”秀才长叹道:“你生孩子虽难,但毕竟你肚子里有孩子,我做的这个文章,肚子里啥也没有啊!”
那位秀才三天后是否交卷,且不管他,倒是这个小故事讲对了一个道理:没有材料的文章最难写。于是,看着作文题目“头痛”成了不少学生的通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我们应该探索这种“头痛”症的病因,作文教学才有焕然改观的可能。
提高学生思想水平,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这是治“本”之举。对任何人来说,生活经验都有直接和间接两大类。鲁迅就说过:“作者写出创作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我所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作,但所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除了注意学生的“所作”、“所遇”、“所见”之外,对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不在一个“闻”字上多做点文章呢?我就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必看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新闻,把新闻中感受最深的事写下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作为日记,也作为积累作文的素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师生接触视频、网络都非常方便。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下载引用大量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作为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提高学生兴趣。
学生有“所作”,有“所遇”,有“所见”, 问题在于,有的学生是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料但倒不出来。于是,在他们笔下,写来写去都是“让座位”、“送病人”、“扶老人过马路,送迷路小孩回家”,翻来倒去就那么几句干巴巴的套话:“这是我应该做的”、“我是少先队员”、“心里比喝了蜜还甜”……因此,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还需要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上花力气,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变成“套路”作文,千篇一律,相当乏味了。当然,我们作为教师,从自身开始,也要先去尝尝“观察生活”的滋
味。如果不这样,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写真话,写真实的文章,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处理好作文和生活的关系,要丰富学生写作资源:①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指导学生深入观察、教会学生摄取写作材料。②要求学生敏于思考,勤于动笔,教会学生积累写作材料。③教师灵活命题,切合学生实际,鼓励学生自由选取写作材料。
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多想想。培养学生天天留心观察,事事多想一想的习惯,并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都写下来,写成日记,习惯有空把日记拿出来读一读,也是值得回味的。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睁开双眼,去观察、去比较。雷电风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观,电视新闻的今日关注等都是学生习作的极佳素材。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他们的见闻,才不会在习作时因为没有素材而形成“大、空、套”的现状。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就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现在电子文档普及,阅读非常方便,我们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阅读和写作的关系。积累书本中的材料,多背优美词句,好的片段,优秀作文。以便积累谴词造句,选材与立意,层次与段落,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写作技巧。让学生做到多读精思,举一反三。读写结合,读是前提,是写的源泉之一。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学会书面语言的表达,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其实,固然有一挥而就的佳作,但大多数好文章,好作品,都得力于修改。托尔斯泰《复活》定稿本的开头部分,是从二十多种稿本中挑出来的。果戈里规定自己的稿子起码要修改八次。这样的例子,是信手拈来的。但小学低年级儿童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或重写,真正能修改的并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较轻率的,或听老师讲的,并不是自己很好的考虑的。因此,老师要同时注意培养儿童这种自我修改作文的能
力。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就行,这样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
能不能这样说,能够找出自己文章的缺点,是具有一定写作水平的标志;从修改自己文章中获得的体会,比写作理论给予的启发珍贵十倍。
作文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批改,批改好作文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一环。到底怎样批改才算好呢?一种传统的意见,认为要“精批细改”。只有这样,才能说明教师认真负责,才算批改好了。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一定要次次批改,篇篇批改,主张重点批改,教师只批,把改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做。作文如何批改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老师无论怎样精批细改,大多数学生都是看一看分数就算了,很少有老师看如何改正的。如果要求学生按老师指点的去改,学生就一定要细看,只有细看,才知道哪里要改,哪里不要改,改的地方一定有毛病。要改好,必定要动脑筋想,原来的错在哪里,怎样才能改好,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年长日久,会养成自己动脑想的习惯,有收益。教师包办改的,学生不知所以然,收益不大。我认为,批改的总原则应该是老师批,学生改。
作文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许多人这样说,我也很赞成。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其得失绝不只在语文教师的是否努力或教学是否得法。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存在着一定联系的。要搞好作文教学,还需要其它学科的配合,尤其是,如果不在社会上纠正“重理轻文、重英轻文”的偏见,甚至连我国的传统文化都忽视,那么要把语文教学的质量搞上去,是十分困难的。
对此,语文教师肩负的责任,是不可推诿的。教语文的同行们,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天地是如此广阔,我们要做出更多努力啊。
Email:jiaoyuluntan@vip.163.com
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