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五单元
复习检测卷
一、选择题
1.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这就是中国史上伟大传奇。”“伟大的传奇”是指:(D )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南昌 D. 红军长征
2.王老师在一次历史课上说:我爷爷就是1928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请你指出他爷爷当年参加的是B A. 新四军 B.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 八路军 D. 中国人民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 B ) A.三大 B.一大 C.遵义会议 D.七大
4. “省城各学校之学生,各执小旗,书‘讨卖’等字,奔走呼号……询系留日学生因驻日公使章宗祥将青岛私卖于日本,追章返国至天津,用炮击章,而步军统领捉拿19人下狱,议治该留学生之罪,都中各校一齐罢课,以救在狱之学生。”据此推断,该日记应写于( B )
第1页/共7页
A.1915年9月 B.1919年5月 C.1921年7月 D.1931年9月
5.一大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C ) A. 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土地 B. 组织,开展武装斗争 C. 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 D. 团结力量,组织统一战线
6. 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指出:青年应“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材料旨在说明( C )
A.《新青年》得到广大青年的认可 B.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C.李大钊希冀新青年勇担重任 D.青年学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
7.1934年10月10日,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机关和共八万多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进行长征,红军长征的主要目的是( B )
第2页/共7页
A.为了抗击日本的侵略 C.打通各根据地的连接
B.进行战略转移 D.传播火种
8.右图是中国人民军旗,它采用五星和“八一”二字图案。其中,五星象征党对的绝对领导;那么,“八一”二字纪念的是( C ) A.武昌 C.南昌
B.北伐战争 D.秋收
9.“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成就”主要指( A)
A. 北伐军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 建立了国民
C. 实现了“列强,除军阀”的目标 D. 建立了国民军
10.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标 志着中国(C)
A.近代史的开端 B.近代化的起步
C.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十月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后,新文化运动进入宣传十月、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下列历史人物,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C ) A.魏源 B.严复 C.李大钊 D.胡适 12.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断了其枝叶,辛亥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
第3页/共7页
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B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3.“红日照遵义,长征排万难。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转危为安靠谁人?伟大的党,伟大的!”这段歌词直接反映的史实不包括( A )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遵义会议召开 C.长征冲破敌军重重包围 D.红军到达陕北
14. 1927年8月7日召开的会议,即“八七会议”的最重要决策是(B) A. 总结大失败的惨痛教训
B. 通过土地和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C. 开展游击战争
D. 开辟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15.中国近代史上,国共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下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 C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根据地 C.创建了中国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
第4页/共7页
1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武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第一。( ) (2)秋收后,由于工农军损失严重,根据当时形势,作出了向井冈山进军的决策。( )
(3)1927年建立的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 )
(4)井冈山会师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党代表,陈毅任军长。( )
答案:(1)(×)武昌改为南昌。 (2)(√)
(3)(×)根据地改为井冈山根据地。 (4)(×)陈毅改为朱德。
17.李明同学计划在暑假期间参加“重走长征路”的夏令营活动,去追寻前辈的足迹。如图是李明同学画的一张红军长征路线草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四个字母所代表的地名。并说出这是哪支红军长征的路线图?
(2)说出红军何时从A处出发?
(3)红军长征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请你向李明推荐最值得参观的某一个历史遗迹,并说出你推荐的理由。
答案:(1)A:瑞金。B:遵义。C:吴起镇。D:会宁。红军。 (2)1934年10月。
(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转危为安。
(4)参观遵义会议遗址。理由:遵义会议确立了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党历史上一
第5页/共7页
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或参观甘肃会宁城。理由: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言之有理即可)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材料二 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2)材料二中《新青年》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的著名杂志?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的含义。 (1)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标举民主科学的口号,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改造国民性,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 (2)新文化运动。
(3)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
第6页/共7页
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织、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可知,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答:(1)工人阶级。
(2)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
(3)说明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开始作为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显示其伟大的力量。
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