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 实验五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2. 掌握RC串联电路相量轨迹及其作移相器的应用。 3. 掌握日光灯线路的接线。
4. 理解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中,用交流电流表测得各支路中的电流值,用交流电压表测得回路中
0和U0。各元件两端电压值,他们之间的关系满足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即I 的激励下,U与U保持有90的相位2. 如图5-1所示的RC串联电路,在正弦稳态信号URCO、U的相量轨迹是一个半圆,U三者形成一个直角与U差,即当阻值R改变时,URRC的电压三角形(见图5-2)。R值改变时,可改变角的大小,从而达到移相的目的。
图5-1 RC串联电路 图5-2 RC串联电路的相量轨迹
3. 日光灯电路如图5-3所示,图中A是日光灯管,L是镇流器,S是启辉器。
图5-3 日光灯的原理电路
日光灯的工作原理:按图5-3所示接通电源,220V交流电压全部加在启辉器两端,启辉器两电极之间产生辉光放电,使电极加热而接触,从而接通灯丝电路,使灯丝预热。在启辉器两极接触后,辉光放电停止两极因温度下降而复原,使电路断开,在断开瞬间,镇流器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动势加到灯管两端,使灯丝之间产生弧光放电并射出紫外线,管壁内所涂荧
1
实验五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 光粉因受紫外线激发而发出可见光。
三、实验设备
1.电源:三相交流电源
2.负载:30W日光灯镇流器;日光灯电容器;日光灯镇流器;日光灯;白炽灯 3.测量仪表(选择自动档):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功率表
四、实验步骤
1.验证电压三角形关系
用两只白炽灯泡和4.3F的日光灯电容器组成如图5-1所示的实验电路,按下绿色按钮开关,调节三相交流电源调压器至220V,验证电压三角形关系,记入表5-1:
表5-1 电压三角形的验证 测 量 值 负载 数据 U(V) UR(V) UC(C) 验证三角形关系 两只灯泡串联 两只灯泡并联
2.日光灯线路与测量
按图5-3组成线路,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按下绿色按钮(闭合)开关,调节自耦调压器的输出,使其输出的电压慢慢增大,直到日光灯刚启辉点亮为止,记下此时的P、I、U、UL、
UA值,填入表5-2,然后将电压调至220V,测量功率P、电流I、电压U、UL、UA等值,
记入表5-2。验证电压、电流相量关系。
表5-2 日光灯实验表格
实验内容 实验条件 启 辉 值 正常工作值 测 量 数 值 计算值 P(W) I(A) U(V) UL(V) UA(V) cos R()
3.并联电路,电路功率因数的改善
按图5-4组成实验线路。
2
实验五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
图5-4 提高功率因数的日光灯线路
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按下绿色的按钮开关,将自耦调压器的输出调至220V,记录功率表、电压表读数,通过一只电流表和三个电流取样插座(也可利用三只电流表接入电路)分别测得三条支路的电流,改变电容值,进行四次重复测量,记入表5-3。
表5-3 功率因数实验数据表格
电容值 (μF) 4.3 2.2 1 0.47 测 量 数 据 计算值 P(W) U(V) I(A) IL(A) IC(A) cos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功率表要正确接入电路中。
2、 线路接线要正确,日光灯不能启辉时,应检查启辉器及其接触是否良好。
六、实验报告
1. 参阅课外资料,了解日光灯启辉原理。
2. 在日常生活中,当日光灯上少了启辉器时,人们常用一根导线将启辉器两端短接一下,然
后迅速断开,使日光灯点亮;或用一只启辉器去点亮多只同类型的日光灯,这是为什么? 3. 为了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常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此时增加了一条电流支路,试问
电路的总电流是增大还是减小?此时感性元件上的电流和功率是否改变? 4. 提高线路功率因数为什么只采用并联电容器法,而不用串联法?所并联的电容器是否越大
越好?
5. 完成数据表格中的计算,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
6. 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出电压、电流相量图,验证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7. 讨论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8. 装接日光灯线路的心得体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