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课程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研究

高校课程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6月 中旬刊 考索.探微 高校课程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研究 赵蓉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课程管理是高校内重要的行政工作。不论是高校的行政工作人员、教师还是学生都普遍需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去 本文列 课程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进行了探索:首先对课程系统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功能性需求方面。对系统业务进行了详细描述:在 非功能性需求方面,从速度(响应时间)、稳定性、容错性、安全性和扩展J陛等方面对课程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其次对课程管理系统进 行了总体分析与设计 最后给出了数据库的设计模型 【关键词】课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227—03 1.引言 包含教学计划的提交、考试申请、学生成绩提交等。 课程管理为广大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指导.帮 (5)学生用户:学生用户主要负责自身学*-7相关的教务工作. 助课程教学活动高质量地按照计划完成.其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 全校师生教学活动.是每个高校都十分重视的工作 以往课程管 理工作依靠电话联系.张贴通知.口头转达等方式进行。这些方式 需要工作人员逐一通知联系相关人员.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 信息传播速度缓慢,浪费时间.在传达的过程中人为失误也难以 避免 课程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教学计划、网上选课、课表 编排、学生成绩等方面[1-7]。课程管理涉及人员多,工作内容广。协 调难度大.是一项非常复杂繁琐的工作 课程管理系统能够充分 利用互联网.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学校的课程工作提供一个管理平 台 .极大地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只需要在系统内进行简 单的操作就能够完成相关的课程工作.显著提高了课程管理的工 作效率。 课程管理系统一般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模式.每 个相关人员打开浏览器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对课程进行管理操 作 利用课程管理系统对课程管理工作进行约束还能减少人为失 误.使得所有的课程活动按照事先确定的流程进行.规范课程活 动 因此.研制开发一个课程管理系统对高校提高课程管理工作 水平、实现教学和行政工作自动化有重要意义.是每个高校十分 现实的需求。 2.需求分析 本文为高校研发一套课程管理系统.该系统的用户为该校 全体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 系统必须为以上用户提供综合 的教务工作服务 教务管理人员使用本教务系统处理日常教管工 作。教师则利用该系统进行课程开设、学习指导、成绩录取等教学 相关的工作。学生自其入学到毕业都需要使用该系统.进行学生 课程信息查询、选课和课程成绩查询等等 因此,必须对所有用户进行调查。真正明确用户的需要,彻 底理解教务工作和已有系统的不足.以满足各用户对系统与自身 身份权限相匹配的需求。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系统的需求.然后从 教学计划、课表编排、网上选课、学生成绩和用户管理几个模块细 化了系统的需求.为设计和开发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2.1系统业务分析 通过对学校需求的调查.本节从系统用户角色、权限以及系 统总体业务功能需求方面对本系统进行详细地需求分析 2.1.1用户角色和权限 课程管理系统中基本的角色可以分为三类:管理员、教师和 学生。但是由于高校工作流程是十分复杂的.仅划分三类用户角 色无法满足系统的需要,为此。我们将角色再进行细分,确定了以 下几类用户角色: (1)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拥有系统的最高权限.负责对系 统进行日常维护 系统管理员.-q- ̄根据需要建立临时的用户组. 将需要的用户加入用户组并为用户组分配系统权限.以满足临时 出现的工作的需要。系统管理员也有新建、删除用户、修改已有用 户权限的权利.是整个系统的最高管理者 (2)校级管理员:校级教务管理员可以对全校的工作进行管 理.可以对各系级工作进行指导并对全校教师、学生的工作进行 维护。其权限包含全校的教学计划、校级选课的编排和考试等等 (3)系级管理员:系级管理员可以对所属院系的教工作进行管 理.可以进行本院系的工作并对本院系教师、学生的工作进行维 护 其权限包含本院系的教学计划和本院系课程的编排和考试等 等。 (4)教师用户:教师用户主要负责与自己教学相关的工作. 包含课表查询、网上选课和成绩查询等 2.1.2业务流程分析 课程管理工作主要内容为安排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合理配 置教学资源,安排学生进行网上选课,对课表进行编排.组织学生 考试和录入学生成绩等等。本系统的业务可分为四大类: (1)课程计划安排:首先校级或系级管理员可以录入课程信 息,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并能对已经录好的课程进行查询、修改 和删除操作。在此基础上.系级管理员可以设置各年级各专业的 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变更开课安排并跟踪教学计划的执行情 况.而校级管理员可以设置选修课和专业课及其使用的年级与专 业 具体的业务逻辑见图2-1 图2-1教学计划安排业务活动图 图2-2课表管理业务活动图 .227. 考索.探微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jon Researeh 2014年6月 中旬刊 (2)课表管理:首先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制订每门课程的 系统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非功能需求: 教学任务.并确定任课教师。然后系统提供课表的智能编排手段. (1)系统设计基于B/S模式,整个系统界面设计人性化、操 并能在智能课袁的基础上.进行课表的查询、修改和调课。具体的 作简单并且功能紧凑 业务逻辑见图2-2 (2)用户提出的请求,系统应能及时做出反馈 并且在系统 (3)学生网上选课:首先学生能够查询课程信息,包括所开 使用的高峰期。如每学期学生选课和查询课程成绩的集中时段. 设课程、课程简介、上课教师和学时等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 系统应能满足大量用户同时进行操作的需求.并能尽快对用户的 专业需求和自身兴趣.进行网上选课 如果学生有课程需要重修. 操作做出响应 还可以进行重修课的选课操作 具体的业务逻辑见图2-3 (3)系统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强.不能频繁的出现系 统故障或系统奔渍 (4)系统的容错性强.特别是系统的关键部分应有选择的采 取出错处理。 (5)系统的安全性需求,系统要处于安全的环境之中.包括软 件安全、网络安全和业务规则流程安全等。防止用户信息和账号 的泄露.防止学生课程成绩或学生信息的非法篡改 (6)数据库设计合理,高效存储 (7)系统的可扩展性。以满足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 3.系统设计 3.1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本系统的需求分析结果,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分解.并对 其进行模块化,本系统可以分集成5个的模块:1)教学计划 模块;2)i ̄-表管理模块;3)网上选课模块;4)成绩管理模块:5)系 统管理模块 具体如图3—1所示 图2-3学生网上选课业务活动图 口土 .口. .口 .口土 [] , I{教学}《(subs ̄S恻It )ll I课表管理l“sHbsyste自>》l II网上选课I《《subsyst铷))ll 1成绩管理I<<subsystet ̄)ll J系统管理I<<subsystem>)I 图3—1课程管理系统包图 3.1.1教学计划模块 教学计划也可称为课程计划.是对整个课程设置的一个总 体规划.是高校教行的基本依据 教学计划由各个年级/专业 培养方案构成.具体规定了各个专业的应开设的课程、各个课程 的开设顺序以及对课程的要求和所占比例等 3.1.2课表管理模块 课表是高校落实教学任务、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课表的编 排涉及到对高校大部分教学资源的分配,包括教师、上课班级、教 学场地和时间安排等等.而且在编排课表是还要考虑到编排的科 学性和合理性.即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学生的能力及场地的位置 和大小等等来科学安排课表 3.1.3网上选课模块 网上选课模块为学生提供简便快捷、公平合理的选课平台. 图2—4成绩管理业务活动图 学生可以十分便利的查询课程信息.进行选课操作.并查看选课 (4)成绩管理:首先,根据课程性质设置成绩的基本参数,如 结果。根据课程是否已修过.学生可选择的课程分为两种:A初选 成绩的表现形式(百分制、等级制),综合成绩的计算公式等 然后 课程:B重修课程 由教师录入课程成绩.查询和打印成绩单及相关资料 具体的业 3.1.4成绩管理模块 务逻辑见图2-4 学生成绩一般是衡量学生在校期间表现是否优秀的重要指 除此之外.本系统还需要一个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员拥 标,是指学生在校期间、从入学到毕业各个学习环节的考核结果, 有系统的最高权限.通过系统管理模块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 往往对学生的就业和升学产生直接并且重要的影响 时监控。具体来说.系统管理模块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3.1.5系统管理模块 (I)设置各种系统参数.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系统管理员拥有系统的最高权限.通过系统管理模块对系 (Ⅱ)管理系统用户.对各类不同的用户角色分配相对应的 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操作权限。通过所有用户的协同操作,即各级管理人员、教师教辅 3.2数据库设计 人员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相应的教务工作 数据库设计是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以数 (Ⅲ)管理数据库维护计划,创建数据库备份。 据为中心是其最基本的特点 数据库是系统得以运行的基础.它不 (Ⅳ)查看系统更新日志与用户操作日志 仅存储系统全部数据.还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库访问控制和管理能 2.2非功能需求分析 力 在课程管理系统的开发阶段.数据库设计质量的好坏和数据结 功能需求是系统必须满足的最基本的需求.但并不是唯一 构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合理性呻 需要被满足的需求.通常软件需要满足多方面的综合性的需求 从数据库建模的角度考虑.将模型分为院(系)/部、教学计 如系统必须满足的定时约束或容量约束.一般包括速度(响应时 划、课程、学生、成绩、教师等几个子模型。各模型间主要E—R图 间)、信息量速率、主存容量、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通过调查,该 如图3-2所示。 ・228.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6月 中旬刊 考索.探微 浅析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构建 蒯b艳 (-z- ̄ ̄大学滇池学院会计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多数学校在重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的时候,忽略了实 践教学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实践教学提升的重要作用。文章主要阐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的构建.从学生、教 师、校内、校外四个要素对实践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以完善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践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12095—3089(2014)06—0229-02 财务管理专业是融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这类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 为一体的学科.其专业知识综合型强、应用型强.成为高校管理类 教学无法胜任 高校趋于这种形势,需要全方位激励、培养双师型 专业中的热门专业 学生人数的急剧扩张给众多开设财务管理专 教师.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质量 对已有的 业的高校带来了较大的教学压力.无论从师资层面还是实践教学 双师型教师应持续提供企业实践培训的机会.实现知识结构的与 的教学条件层面.都与学生人数的扩张速度呈现出了差距。提高 时俱进。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成为众多高校的难题.而突破口无 (三)校内——评估的主要客观要素 疑就是加大实践教学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比重.如何保证实践教 近年来.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招生情况较其他工商管理类 学质量又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专业异常突出,本专业学生人数规模扩张迅速.但专业师资力量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要素为:学生—接受教 以及实践教学的条件增速无法与之匹配.实践教学质量在很大程 育的主观要素、教师一实施教育的主观要素、校内一评估的主要 度上得不到保障 客观要素、校外一评估的次要客观要素 挖掘各个要素与实践教 大多数高校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与国内部分财务软件供应 学相关的评估要素.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以评估促建 商合作开发适合于本校特点的校内实验室.配备适合于财务管理 设.以建设保质量 专业培养特点的软件.如:企业商业对抗模拟实验室.ER_P综合 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要素 实验室.财务与会计实验室,财务管理综合实验室等 通过实验室 (一)学生——妻受教育的主观要素 的仿真训练.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强化财务管理专 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扮演着受教育的角色, 业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决策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他们对本专业的知识结构以及对知识的获取途径缺乏系统性认 (四)校外——评估的次要客观要素 识.学*-7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人数规模的扩张给校外实训基地提 高校在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 出了严峻的挑战.实训基地能够提供的实训岗位与学生人数出现 中.应充分考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以能力目标 了较大落差 由于校外实训基地财务管理岗位涉及企业隐私.大 为导向,在课程实践教学、实验室教学以及校外实训基地实践中, 多数实训基地岗位无法提供学生于专业匹配程度较高的实习岗 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账务处理能力、财务管理能 位.导致实训效果不明显 力、财务分析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方法 团队协作能力等.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水平。 学生、教师、校内、校外四大因素相互依存.在对各要素的评 (二1教师——实施教育的主观要素. 估过程其评估方法相互渗透 具体的要素评估方法与评估内容如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扮演实施教育的角色.财务管理专业的 下表: 任课教师中.从学校的学生角色走向学校的教师角色比重较大, 表1——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方法 4.总结 课程管 ̄.7--作是每个高校都十分重视的工作 本文的研究 是对高校课程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 对课程系统开发工作做了较 为深入的剖析.研究内容对各类课程管理系统的研发都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1黎孟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安全管理丌1. 教育信息化.2005. 『21陈少云.基于web的高职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 现『D].四川大学,2005. 『31方纪旋-高校教务系统(课程管理)的开发与使用中的若干 问题m.教育信息化,2002. 『4]徐日.高校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m.太原教育学院学 报.2005. 『51袁月梅等.国内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发展概况分析和网 络化运用研究m.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 『6]王文林.基层电大教学教务系统设计方法分析m.北京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2007. 『71程仁洪.教学教务管理业务关系及信息管理系统设计m计 算机工程,2003,29(1 3). 『8]李丽彩,廖乐健.web服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玎1.教育信息 化(学术版),2005. 『91陈明.推动教务信息化应用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若干思考丌1.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图3-2数据库E—R模型 『10]David M Kroenke.数据库处理 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2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