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Jiangsu Radio&Television University 2009.4 VO1.20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 盛 洁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212003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尤其是农村大学生,受自身成长环境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存在诸多就 业因素。针对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社会应健全农村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高校应建立农村大学生 就业的培养机制,农村大学生自身应加强自我调适锻炼能力。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207(2009)04—0078—03 一、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影响 受力低了农村大学生的择业方向与择业范 农村大学生是大学生就业群中的弱势群体。 围。然而,农村大学生期望从社会中求得一份比 与城镇学生相比,他们由于受、社会环境、家 较好的职业来收回教育投资,偿还债务,赡养父母 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更多地选择毕业后直接就 和为自己的今后打算,他们背负着比城市大学生 业,考研、出国比例较少,农村大学生能否成功就 更大更多的压力。 业,除关系到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以外,将直接影响 2.农村大学生就业障碍影响教育事业的可持 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续发展 1.农村大学生背负着更多的家庭及社会生存 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人才,农村大学生 压力 不能顺利实现就业,就意味着这部分高层次人才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农村家庭经济收 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 入还很低。在农村,教育投资对农民来说是沉重 源、物力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资源的使用集中表 的负担。1名农村大学生4年的学费是25 000元 现为教育经费的投入。有资料表明,按照教育成 ~30 000元之间,生活费以每月500元,1年9个 本计算,每培养1名本科生,国家就要投入I.2万 月算,4年是18 000元,从而培养1名大学生需要 元~1.4万元的经费。 如此巨大的人力与财力 43 000元~48 000元。_1 对于农村大学生来说,他 投人,应当收到对等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另外,随 们的学业是在花去家庭多年积蓄甚至让家庭负债 着国家一系列针对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措施付诸实 累累的情况下完成的。另外,就业过程中的就业 施,农村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大多数农村 成本已成为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制约因素。据国家 家长期望子女能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实现城市就 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调查,农村大学生人均就业 业。农村大学生因自身成长环境以及家庭经济条 成本支出1 293.6元,乡镇(含县城)大学生人均 件的制约,就业成本承受力低,社会经济信息资源 就业成本支出2 000.6元,大中城市大学生人均 匮乏,就业渠道狭窄,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农村家 就业成本支出2 903.2元,大中城市大学生就业 长资助子女上学的热情,“读书无用论”在农村重 成本高于乡镇和农村大学生。¨ 就业成本经济承 新抬头,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 收稿日期:2009—04—29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实践与研究”(08SJD8800080) 作者简介:盛洁(1975一),女,江苏镇江人,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团委讲师,法学硕士。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79 发展。 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农村大学生 二、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在求职时的主体性作用较弱。 一 3.农村大学生受后天成长环境及经济条件限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08年全国普通高 制,就业市场竞争力不足 校毕业生有559万人,到年底就业率还不到70%, 在农村,大学生是同龄人的佼佼者,来到城 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而2009年毕业生 市,农村大学生失去了原有的光环。面对新的生 将达到610万。l2 面对大幅增长的毕业生人数,社 活环境,他们必须调整和改变自己,在集体与社会 会所能提供的岗位却增幅不明显,加上今年的金 生活方面,他们表现出热爱集体、自尊自强、吃苦 融危机,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裁员的危险,农村大学 耐劳的特点,但为了能缓解家庭经济负担争取更 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就业支持体系亟待 完善。 1.国家就业保障体系不健全,对农村大学生 就业关注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大学生 就业机制经历了从“计划分配”到“双向选择”再 到“自主择业”的3个阶段。为了进一步完善劳动 合同制度,促进就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已于2008年1 月1日起施行,确立了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 调节就业、促进就业的方针。这对促进经济 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起 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大学生就业协调工作机 制以及自主择业权利保护机制不完善,法律保障 体系不健全,为数众多的农村大学生无法获取充 足的社会经济信息资源,不仅在就业过程中无法 取得平等的就业机会,而且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 都明显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2.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 对性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很多农村大学生已 经开始把就业方向从城市转向农村,愿意在农村 建功立业。然而,高校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城市 中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专门针对新农村建设 的专业很少,一些农林专业的学生也向往去一些 公司或与之相关的行政机关和研究机构工作。同 时,高校普遍对农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重 视不够,针对农村大学生这一更加需要就业指导 帮助的群体缺乏个性化的咨询与指导。目前,大 多数高校都已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职业生 涯规划课程,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 针对应届毕业生,通过发布就业信息,完善就业在 线网站,召开校园招聘会等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 作。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针对农村大学生特点的 多的奖学金,大部分贫困学生把时间放在课本知 识学习中,很少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活动,造成语言 表达、组织管理、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较差。在 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农村大学生显得竞争力不 足。在职业倾向方面,相当一部分农村大学生还 没有真正意识到高等教育已经由原来的“精英教 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导致他们对就业的期 望、择业取向与实际的社会需求有较大的差异。 在毕业去向方面倾向于大城市、大公司和高收入、 高福利的行业,选择升学深造和创业的人数比例 偏少。也有一部分农村大学生多年在经济上得到 各种资助,潜意识里养成了“等”“靠”的心理,在 就业过程中不积极主动。 三、提高农村大学生就业率的对策 透视农村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就业 难”问题,既受国家总体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又 涉及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机制问题,同时与农村大 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有关。因此,需要社会和学 校不断完善农村大学生就业保障与培养机制,形 成农村大学生自我调适锻炼机制,切实改善农村 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 1.社会应健全农村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影 响面广,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资助保障体系。 在鼓励家庭教育消费、完善个人分担高等教育价 格机制的同时,还需要从学校到社会多方面完善 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特别是完善国家助学 贷款和勤工俭学工作。按照农村大学生的不同年 级和不同困难等级,做好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信 息收集,建立一套完整的农村大学生家庭经济情 况信息库,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助学金、学费减免、生活补贴、社会资助及勤 工助学岗位等一揽子资助,为农村大学生提 盛洁: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 供切实的经济帮助,保证农村大学生顺利完成学 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以及科研创新活动中,不断 业。同时,国家应采取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和农村 提升农村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发展的具体、系统、优惠的配套措施和,在出 3.农村大学生应加强自我调适锻炼能力 台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中,给予农村大学生 与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在成长过程 以特殊待遇,以示对其的特别帮扶。另外,在市场 中,经历了更多的磨炼,他们心系父母,家庭的贫 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力量发展经济,通过市场机 困与艰辛造就了农村大学生坚韧的性格和不屈的 制调节就业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因此,要加强 精神,具有自立自强的心理,立志要用自己所学知 开展农村大学生就业培训服务、就业咨询指导以 识造福家乡,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是农村大学 及就业信息发布等工作,规范农村大学生就业服 生心理积极的一面。同时,他们也存在着自卑、攀 务体系建设。 比等消极心理。在客观的自我分析基础上,农村 2.高校应建立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培养机制 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正确面 首先,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基准,不断深化教 对,奋发图强。作为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主体, 育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拓宽专业口 农村大学生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因成长 径和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建立一批稳定的社会实 环境及家庭经济条件所造成的主客观不利因素, 践、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积极拓展校企、校 加强社会适应性及科研创新能力锻炼,提高就业 际、高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把大学生就业 市场竞争力。在校期间,转变观念,树立自我管 观、适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作 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既加强理论学习,又 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农 强化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能力锻炼,提高自身就 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全面提升农村大学生 业能力;步人社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化压力 就业竞争力。 为动力,不忘国家、社会及学校给予自己的关心与 其次,社会阶层的分化直接造成农村大学生 资助,找准自身定位,发挥专业知识优势和顽强拼 处于弱势地位,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是影响农村 搏的精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直接原因,但在经济困难的背 后却有更多的主客观原因影响着农村大学生的心 参考文献: 理健康。学校应注重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 徐海燕,贾小明.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困惑与出路 工作,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68-71. 最后,高校应不断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 [2] 孙玉雄,徐艳.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分析 性,积极主动地收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信息,在做 [J].经济研究导刊,2009(7):166—167. 好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基础上,开展大一新生 [3] 刘振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 [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86—89. 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工作,并积极引导大二、大三 Analyzing the Employment Dififculty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SHENG Jie (Zhenjiang College,Zhenjiang 212003,Jiangsu,China) Abstract: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getting worse and worse,especially for those graduates from countryside.Restricted by their growing background and economic condition,they have disadvantages in many aspects related to employment.To Solve the difficulty problem in employment of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the society should improve the employ- ment insurance system,the colleges should provide special training program for those students,and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should enhance their own capability of self adapting. Key words:rural areas;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责任编辑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