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铁路沿线既有下穿地道接长改造期间的交通组织研究

铁路沿线既有下穿地道接长改造期间的交通组织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4期(总第199期)2018年8月

DOI:10.3969/j.issn.1004-4655.2018.04.005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No.4 (Serial No.199)

Aug. 2018

铁路沿线既有下穿地道接长改造期间的交通组织研究

王    革

(上海市嘉定区交警支队,上海 201800)

摘要:通过对沪通铁路嘉定段沿线4个下穿地道框架桥接长施工节点的交通组织分析与个性化设计,总结出4类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提出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思路与要点。该工程3 a施工期间,有效避免施工与城市交通之间的相互干扰,未发生严重的拥堵现象,保证施工期间城市交通正常有序运行。为完善交通精细化管理和施工交通组织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施工期间交通组织;下穿地道;框架桥接长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655(2018)04-0016-03

1 工程概况 

沪通铁路嘉定段总长为37.3 km,主要工程有:太安特大桥,跨宝钱公路特大桥;安亭疏解线;安亭至黄渡增建L3、L4;黄封上、下行联络线;新建安亭客车场和改扩建安亭站及黄渡站。沪通铁路与既有道路立交节点共33处,其中涉及地方交通组织节点共12处。

沪通铁路沿线框架桥接长工程主要有4个节点。

1)跨外青松公路框架桥接长及扩孔。2)跨新源路框架桥接长。3)墨玉路框架桥双侧接长。4)跨嘉松北路框架桥双侧接长。

这4个节点的施工对嘉定区城市交通影响各异。

目前,铁路框架桥接长施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施工方法上[1],对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研究较少[2]。本文依托沪通铁路嘉定段框架桥接长施工工程,对施工区段不同类型的交通组织进行分析,总结交通组织思路与要点。地道改造框架桥接长工程位置示

意图见图1。

青松公路

新源路

墨玉路

嘉松北路

图1 地道改造框架桥接长工程位置示意图

2 施工区段交通组织实例分析

2.1 “占一还一”——跨外青松公路地道

沪通铁路与外青松公路相交处位于嘉定区安亭镇,沪通铁路上、下行线路分别位于既有沪宁铁路南、北两侧,与沪宁铁路并行,夹角为90°。既有外青松公路采用单孔12 m框架桥下穿沪宁铁路,改扩建外青松公路在既有框架桥大里程侧新建一孔12 m框架,将既有结构改造为12 m+12 m双孔框架桥。为施工期间实施“占一还一”创造条件。通过合理施工筹划“先建后改”,保证施工期间外青松公路交通不断交。外青松公路地道现状图见图2。

在“占一还一”思路下,跨外青松公路下穿地

收稿日期:2018-07-03

作者简介:王革(1966-),男,助理工程师,专科,从事城市交通管理。

16

王革:铁路沿线既有下穿地道接长改造期间的交通组织研究

2018年第4期

道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总体分为2个阶段。图2 外青松公路地道现状图

第一阶段:进行东侧扩孔,总体上不影响现状外青松公路通行。

第二阶段:东侧新孔完成,将机动车翻至新建2车道通行,基本做到“占一还一”。

2.2 “半封交通,就地消化”——跨新源路地道

沪通铁路与新源路相交处位于嘉定区安亭镇。沪通铁路上、下行线路分别位于既有沪宁铁路南、北两侧,与沪宁铁路并行。既有新源路为6 m+8 m+8 m+6 m框架中桥,沪通铁路跨新源路(见图3)将既有框架桥两端接长施工。施工期间,可逐孔施工。

图3 新源路地道现状图

该地道现状为机动车双向4车道及双向人非的断面布置。交通流量呈一定的潮汐现象,早高峰南向北略高于北向南;晚高峰北向南略高于南向北。高峰高断面单向流量约600 pcu/n,饱和度≤0.40。施工期间临时将双向4车道改为双向2车道,具有可实施性。

在“半封交通、就地消化”的思路下,根据相关分析以及施工筹划,跨新源路框架桥接长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共分4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施工西侧人非通道,北向南行人及非机动车引导至西侧机动车道通行,东侧机动车道改为双向2车道,东侧人非通道保持不变。

第二阶段:西侧人非通道施工完成,恢复人非通行,封闭施工西侧机动车通道,东侧双向2车道及人非通道保持不变。

第三阶段:施工东侧人非通道,南向北行人及非机动车引导至东侧机动车道通行,西侧机动车道恢复通行且保证机动车双向2车道,西侧人非通道保持不变。

第四阶段:东侧人非通道施工完成,恢复人非通行,封闭施工东侧机动车通道,东侧双向2车道及人非通道保持不变(见图4)。

西

封锁施工

动车机动车

人非

第一阶段

人非

封锁施工

机动车

人非

第二阶段

人非

机动车

人非

封锁施工

第三阶段

机动车

封锁施工

人非

第四阶段

图4 新源路地道施工交通组织断面示意图

2.3 “半封交通,周边分流”——跨墨玉路地道

沪通铁路与墨玉路相交处位于嘉定区安亭镇,沪通铁路上、下行线路分别位于既有沪宁铁路南、北两侧,与沪宁铁路并行。既有墨玉路为3.8 m+8.4 m+8.4 m+3.8 m框架桥,南、北两侧框架接

长均为5.5 m,新建U型槽3 m,施工后保持既有双向4车道,改造后铁路为四线跨越。施工可逐孔进行,但需占道施工。

墨玉路地道现状(见图5)为机动车双向4车道及双向人非。现状高峰高断面单向流量约

图5 墨玉路地道现状图

1 700 pcu/h(早高峰南向北),呈潮汐现象,早高峰南向北高于北向南,晚高峰北向南高于南向北。全日客货比接近5:1(货车合计比重16%)。客车

17

王革:铁路沿线既有下穿地道接长改造期间的交通组织研究

2018年第4期

中以小客车为主,占74%;货车中以大货车为主,占12%,其余车种比重均较小。

对于墨玉路地道周边的新源路地道、于田路地道进行分析发现,能够承担部分分流任务,但总体上墨玉路地道施工期间会对区域交通产生较大影响。

在“半封交通、周边分流”的思路下,根据相关分析及施工筹划,跨墨玉路框架桥接长施工安排在于田路上立交贯通及新源路地道完成施工后再进行。施工期间交通组织与新源路地道一致。

在施工节点处实施交通管理措施,引导部分车辆通过周边进行绕行,高峰禁止货运车通行、禁止部分转向等(见图6)。

民丰宝 安 公 路

路于安 亭 站

于塘墨墨安 亭 站田路玉和静路玉路

路路安 亭 站

高峰期间墨玉路(民丰路-宝禁止墨玉路-宝安公路南向东右安公路)禁止货运车通行转(公交除外)

建议绕行至于田路或于塘路建议提前绕行至于田路或于塘路

图6 相关交通措施引导汇总图

2.4 “就地消化”——跨嘉松北路地道

在既有沪宁铁路两侧新建沪通铁路的3/4线,与既有线路并行。3/4线与既有沪宁线间距5.1 m、6 m。既有跨嘉松北路框架桥5 m+8.5 m+8.5 m+5 m,南、北侧各需接长19.5 m、7 m,两侧U型槽施工长度均3 m,与线路夹角为73°(见图7)。

图7 嘉松北路地道现状图

施工可逐孔进行。 由于该地道人非孔相对较宽,有通行小型车的可行性,且最近的地道距离都超过4 km,故总体交通组织上以考虑就地消化的方案为主。

根据以上思路,跨嘉松北路框架桥施工期间总18

体上分为前期改造阶段和框架桥接长阶段。其中,前期改造阶段为将原有东侧人行道改造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将非机动车道改为小型机动车道;而后分4个阶段逐孔进行框架桥接长施工,所有阶段都基本保证嘉松北路双向4车道的通行能力,总体上将交通影响就地消化(见图8)。

西东封锁

机施工

人非

动机机车

动车

动机车

动车

人非

第一阶段

人机动封锁机机非车

施工

动车

动机车

动车

人非

第二阶段

人机动机动机封锁机非

车车动车

施工

动车

人非

第三阶段

人机动机机车

动车

动机机非

动车动封锁车

施工

第四阶段

图8 嘉松北路地道施工交通组织断面示意图

3 结语

依托沪通铁路嘉定段相关下穿地道框架桥接长施工工程,通过对不同类型地道改造的交通组织方案进行设计,有效避免施工与城市交通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3 a施工期间,未发生严重拥堵现象,保证施工期间城市交通的正常、有序运行。

总体上施工交通组织有如下思路。

1)结合工程先实施拓宽改建,不影响正常交通组织。

2)分析工程所在位置的交通特征,以判别能否缩减车道方便施工。

3)分析区域周边交通, 制订相关绕行方案(禁货措施、禁转向措施等)。

4)结合工程特点,实施部分小改措施,实现

就地消化。参考文献:

[1] 孙旭仁.既有线框架桥接长施工及管线防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

究,2012(21):1-4.

[2] 高辉.浅谈铁路框架桥接长施工的交通导改方法[J].四川水

泥,2017(5):21-22.

ABSTRACTS

the maintenance of medium-small span bridges.

Key words: medium-small span bridges; disease; rapid detection;

operation early stage

Safety Monitoring & Control Technology of Urban Bridge High-Formwork Supports Preloading Based on Intelligent Wireless Monitoring System

WANG Deng-ping

(Guangdong Yuheng Engineering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650041, China)

Abstract: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ngineering experience, the intelligent wireless monitoring system is applied to the safety monitoring process of urban bridge high-formwork supports preloading. The site uses high-precision sensors to automatically collect data, real-time monitoring, over-limit warning and hazard alarm. It realizes all-round safety monitoring & control of high-formwork supports preloading construction, real-time mastery of high-formwork support deformation and high-formwork model construction safety.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ecurity accidents, the purposes of dynamic design &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re truly achieved.

Key words: urban bridge;

high-formwork supports preloading; intelligent wireless monitoring technology;

safety monitoring & contro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Study on Traffic Organization of Existing Underpass Extending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 along the Railway Line

WANG Ge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Traffic Police Detachment, Shanghai 201800, China)Abstract: Through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106

analysis & individualized design of the framed bridge extending construction of the four underpass tunnels along the Jiading section of Hutong Railway, four types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schem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ideas & key points during construction period are propos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of 3 years, the project has effectively avoided mutual interference between construction & urban traffic, and no serious congestions have occurred. The normal & orderly operation of urban traffic during construction have been guaranteed, which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improving traffic fine management & construction traffic organization.

Key words: traffic organization during construction period; underpass;

framed bridge extending Optimization of Low-Intensity Shallow Foundation Treatment Plan for Land Reclamation of Airport Runway

LIANG Wei

(Shanghai Airport Construction Headquarters,

Shanghai 201207, China)

Abstract: Airport runway foundation settlement is a key problem encount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irport.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foundation soil, it is the key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o adopt economic & reasonable treatment measur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allow foundation soil of the Fifth Runway of Shanghai Pud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four kinds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schemes are compared & optimiz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evious runway foundation treatment engineering experience. These methods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election of low-strength shallow foundation treatment schemes formed by land reclamation.

Key words: land reclam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