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文明施工施工措施落实评估报告
一、施工管理
1.组织管理
我们建立由项目经理周安生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的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 2.规划管理
我们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制定相应措施
1) 环境保护措施 2) 节材措施, 3) 节水措施, 4) 节能措施,
5)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 3.实施管理
我们的绿色施工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1) 结合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进行宣传。
2) 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 4.评价管理
我们结合本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效果及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自评估。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 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1) 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
职业健康。
2)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
病疫情发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3) 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引用
水管理,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4) 为保证项目部管理人员及参建施工全体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在事故、
事件发生时,能迅速做出响应,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身伤害的程度或降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特制订本预案。
应急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
副项目经理 项目工长 分包单位负责人 项目安全员 现场管理员 项目材料员 现场急救员 项目资料员 分包单位负责人 分包单位负责人
总 指 挥: 项目经理 周安生 副总指挥: 副项目经理 王 剑 项目总工 郭贯北 成 员: 项目工长 赵 铭 项目安全员 张 益
现场管理员 李文来 项目材料员 涂少华 现场急救员 褚 瑞 项目资料员 张 伟
二、环境保护
1.扬尘控制
1) 施工现场防扬尘措施
施工垃圾使用专用垃圾池严密苫盖,施工垃圾及时清运,清运前,适量洒水减少扬尘。露天存放时要严密苫盖,运输和倒运时防止遗洒、飞扬,以减少扬尘。施工现场制作了自行研制的洒水车和雨水二次利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在易产生扬尘的季节性施工场地采取洒水降尘。做到定时、定量、定人,保证扬尘污染,保证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2) 工地采用电热水器并定时开放做到无任何消烟灰尘污染,控制电耗。 3) 食堂大灶采用采用电灶,敷设专用用电线路,并设有专用电闸箱,
设置电表计量,及时计量合理使用,每月同时做好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同时还配有灭火器,水桶,做好预防。
4) 建筑物外围立面采用密目网安全网,降低楼层内风的流速,阻挡灰
尘进入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
5) 木模通过电锯加工的木屑、锯末做到当天进行清理,以免锯末刮入
空气中。钢筋加工产生的钢筋皮、钢筋屑配有专用回收箱并及时清理。
2.噪音与振动控制
1) 人为噪声的控制措施。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
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2) 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晚间作业不超过21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
时,在晚20—21点期间控制尽量减少振捣施工,同时引进低噪音的振捣棒替换原有老式振捣棒,控制钢筋的搬运、切断及吊装工作,轻起、轻放。在此时间之外必须施工时,上报主管部门批准,同时在并在现场周围的居民区内张贴安民告示。施工现场设置防尘和防噪音的设施,做到不超标(85分贝)。 3) 本工程选用低噪声或低振动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
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采取隔音棚与减震垫振等措施,以减少噪音和振动。
3.光污染控制
本工程的探照灯选择的是既满足照明要求又不刺眼的新型灯具,且使用遮光罩控制照明范围,使夜间照明只照射施工区域而不影响周围社区居民休息。对探照灯的开启与关闭,设置专人负责,做到节电节能,绝不浪费一度电。 4.水污染控制
1) 现场大门口前台及运输车辆清洗处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要排入
沉淀池内,经二次沉淀后,废水可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沉淀后的泥浆由封闭的车辆运走,由相关单位无害化处理;二次利用的雨水回收用于洒水降尘,冲洗施工车辆等。控制好进出的运输车辆,杜绝车辆带泥上路。
2) 食堂污水的排放控制。施工现场临时食堂,排放的废水要排入沉淀
池内,经二次沉淀后方可,防止污染。
3) 对现场机械保养换下来的废旧机油、机械外漏油等统一由固定容器
承装并统一回收,将其无公害处理出场。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 4) 食堂每日产生的废水、废油,装入固定容器,由相关单位运走,进
行无害化处理与利用。
5.土壤保护
1) 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用密目
网与塑料薄膜进行覆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在四周挖深50CM宽50CM的排水明渠,减少土壤流失。 2) 沉淀池、化粪池等设有专人定期检查,不发生堵塞和溢出现象,及时
清淘池内沉淀物,并委托环卫单位及时清运。
3) 有毒有害的废弃物不作为建筑垃圾外运,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6.建筑垃圾控制
1) 建筑垃圾堆放要整齐做到日产日清,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存放,
工地东西两侧各设有1组垃圾堆放处,分别存放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垃圾存放处四面砌墙,顶部有上盖全封闭杜绝扬尘。
2) 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采用地基填埋和铺路等方式提高在利用
率。
3) 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每20米设置1组,收集到现场垃
圾池集中运出。
7.地下设施和资源保护
1) 施工前已对周围地下的各类管道设施调查清楚, 并做好标记。保证施工现场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的 安全运行。 2) 在施工中注意避让和保护施工区域及周边的树木。
三、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节材措施
1) 图纸会审时,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降耗。 2) 根据施工进度及库存情况合理安排,提前做好材料计划及进场时间,保证比去年招批次采购,将库存量尽量控制在最低。
3) 材料码放严格按照现场平面图布局堆放,布局合理,整齐统一,并在明显处挂有标识,同时方便使用,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2.结构材料
1) 使用商品混凝土。提前准确计算采购数量、施工进度,在过程中动态控制,剩余商品混凝土合理分配,用于维修损坏路面或垫基使用。 2) 钢筋专业化统一加工和配送。开工前经过项目总工、工长、施工钢筋技术人员详细优化钢筋配比、下料方案的审核,并对下下料单和样品进行复核,准确无误后批量下料,在下料施工中有专人负责检查,随时随地控制整改。
3) 采用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大跨度结构有专业人员负责专项方案进行优化。
3.围护材料
1) 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经过市场调研,专业分析后,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 2)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特点,加强保温隔热系统与围护结构的节点处理,做到经济适用。
4.装饰装修材料
1) 贴面类材料在施工前,进行总体排版策划,减少非整块材的数量。 2) 防水卷材、壁纸及各类涂料基层符合要求,各类油漆及粘结剂随用随开,不用时及时封闭,并由专人负责出入库的管理及回收检查。
5.周转材料
1) 选用耐用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 优先选用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 3) 模板使用节约自然资源材料。
4) 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采用分段悬挑方案。
5) 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彩钢板),现场围挡利用现有围墙,采用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
四、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提高用水效率
1) 施工现场供水管网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每栋楼旁设有自动蓄水池,及自动蓄水装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施工养护采用泵送方式,并由专人负责开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漏损。
2) 生活区用水采用专用水表,控制开关系统,每月定期检测登记及维护,并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2.非传统水源利用
1) 基坑降水阶段,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
2) 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五、节能与能源利用
1.入场时优先使用节能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
2. 施工现场安装施工、生活用电单独计量的电表及水表,并制定水、电的节约措施,定期检测及控制,安计划用电,定时开关,专人监督,每月月末核对电表、水表使用量,通过及时作出针对性措施调节用量,减少浪费,节约能源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3.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充分利用机具资源。合理使用大功率设备时间,避免超负荷使用。
4.施工用电及照明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时线路合理设计、布置。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 六、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1.临时用地保护
临时用地指标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按所需最低面积设计。 2.施工总平面布置
1) 施工总平面布置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
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2) 施工现场加工棚、搅拌棚、材料堆场布置靠近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
离。
3) 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分隔设施。